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10-12-10
方舟子
中国许多地方自古以来就有“野人”的传说,时不时地也有某人无意中目击“野人”的记载。在上个世纪50~70年代,国内生物学家曾对此做过零星的调查,但“野人”(特别是湖北神农架的“野人”)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则是80年代的事。在那个疯狂的年代,全国上下都痴迷于神秘现象,当然不会放过“野人”。这股“野人”热甚至引起国际的注意。1989年,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人类学家弗兰克·波伊里尔也被吸引到了中国。有一次他光着膀子在河边打盹,结果被从未见过欧裔人士的当地村民当成了“野人”报告。随后波伊里尔发现,很多种动物,包括熊、长臂猿、短尾猴和金丝猴,都曾经被当地人称为“野人”。
这毫不奇怪。“野人”的目击者基本上都是一些没有受过动物性观察训练,也没有心理准备的人,他们在匆忙乃至惊慌中看到了某种他们不熟悉的动物,就有可能与在当地广为流传的“野人”联系起来。在研究人员或记者的诱导下,在事后的回忆中,目击者就会有意无意地进行加工,让自己的描述符合大家心目中的“野人”形象。即便如此,各个目击者对“野人”的形态描述,例如身高、毛发颜色,也很不一致,相互矛盾,以致有人干脆认为存在好几种“野人”。
从生物学的角度看,存在“野人”的可能性几乎没有。许多人以为只要有一公一母就能保证传宗接代,而实际上一个高等动物物种是不可能只靠一对雌雄,或者几头甚至几十头而繁衍下去的。当一个群体太小时,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很难一直保持合适的雌雄比例。在自然状态下,下一代是雌是雄的概率相等,因此一个大群体可以维持雌雄比例大致相等。但是在一个小群体中,这个平衡很容易因为概率事件而被破坏。例如,简单的概率计算表明,如果一个群体只剩3个个体,那么它们全都是同一性别的可能性为1/4,如果它的个体数目一直不变,几代之内就很可能因为全都剩下同一性别的个体而灭绝。一个活生生的例子是,1977年新西兰峡湾地区最后一群猫面鹦鹉虽然还有18只,但全都是雄的。
小群体另一个难以避免的危险是近亲繁殖。近亲繁殖生下的后代,身体状况、生存能力都是比较差的,长期如此必然导致遗传品质的下降,遗传多样性的消失,从而走向整个群体的灭绝。一个群体要避免近亲繁殖,能够长期健康地繁衍下去,至少需要几百头个体。但是一个地方如果真存在数百个“野人”,就不会那么难以发现。不管是群居还是独居,猿类的活动范围都很大,更容易暴露行踪。
如果“野人”真的存在,它们不是从天而降的,必然有自己的进化历史,在进化过程中就会留下化石,尤其是作为一种大型陆生动物,相对来说更容易留下化石。越晚的化石越容易被发现。人们发现了许多种类人猿、猿人、古人类化石,但是从没有发现过有一种能与“野人”联系起来的。有人认为“野人”是巨猿的后代,这是生活在几十万到几百万年前的一种猿,在中国多个地方都发现过其化石,光是牙齿化石就有上千颗。事实上巨猿和“野人”很不一样。巨猿要比“野人”高大得多,身高达到3米,而据目击者的描述“野人”身高并不超过2米。巨猿并不是直立行走的,和今天的类人猿一样主要靠四足行走,这也与目击者对“野人”的描述不符。巨猿大约在30万年前已经灭绝。如果“野人”是从巨猿进化来的,30万年的进化历程中留下的化石证据又在哪里呢?
“野人”死后不会凭空消失,总要留下残骸的。就算“野人”行动敏捷、行踪不定,难以被抓到,尸体是不会跑的,为何从未被发现过,连一颗牙齿都没留下?有人说这是因为在森林里不容易发现尸体,“野人”一死尸体很快就会被其他动物吃掉。但是总不至于连骨头、牙齿都被吃得干干净净吧?活不见人,死不见尸,一点直接的证据都没有,如何让人相信?“野人”发现者拿得出手的只是一些号称从“野人”身上掉下来的毛发。其中有些“野人”毛发经鉴定是其他动物的毛发,甚至连毛发都不是,是某种真菌或草。有的则不知道是哪种动物的毛发。根据毛发形态是很难鉴定出属于哪个物种的。如果毛根上残存细胞,从中提取DNA,倒是可以根据基因序列来确定其所属物种。但是现存的“野人”毛发却都没有毛根。有关“野人”的证据还有一些脚印,这更不足为凭。其他动物留下的脚印在某些情况下可以看上去很像人的脚印,例如熊、豹子在雪地上留下的脚印,由于雪的融化变形,曾被当做是喜马拉雅山“雪人”的脚印。
世界各地都有类似“野人”的传说,例如北美洲有“大脚怪”,南美洲有“大猴”,澳洲有“幽微”,都号称是像人一样直立行走的未知猿类。这就更荒唐了,因为美洲、澳洲并没有猿类进化的化石记录,特别是澳洲,本来连高等哺乳动物都没有。这也从另一角度说明“野人”的传说是多么的不靠谱。但是这样的传说能够吸引读者,招徕游客,还可以借机“科考”,总会有人宣扬,是不会完全平息下去的。
[中国青年报]
相关报道
野人科考项目牵头人回应质疑:方舟子信口开河
野人科考项目牵头人:方舟子坐在家里信口开河
方舟子撰文质疑神农架有野人 野人科考项目牵头人:坐在家里信口开河
现在网消息 昨日,方舟子在《中国青年报》上发表文章《神农架会有野人?为何一颗牙都没留下》。他认为,存在“野人”的可能性几乎没有,力主启动科考的相关人士“毛发说”缺乏说服力。
昨日,记者就此说法采访了野人科考项目牵头人王善才。他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方舟子)不是搞科研的人,坐在家里信口开河,(跟他)犹如对墙说话。”
在北京家中接受本报记者电话连线时,方舟子表示,不要过于关注(野人科考),那是在推它。
▲方舟子
方舟子在文章中说:“从生物学的角度看,存在‘野人’的可能性几乎没有。如果‘野人’真的存在,它们不是从天而降的,必然有自己的进化历史,在进化过程中就会留下化石……30万年的进化历程中留下的化石证据又在哪里呢?‘野人’死后不会凭空消失,总要留下残骸的。为何从未被发现过,连一颗牙齿都没留下?活不见人,死不见尸,一点直接的证据都没有,如何让人相信?”
对此,王善才称,在科考中发现了许多比猿高级、接近现代人的毛发,还曾在中科院、同济医科大学等机构做过鉴定。
方舟子则认为,“其中有些‘野人’毛发经鉴定是其他动物的毛发,甚至连毛发都不是,是某种真菌或草”。针对这一说法,王善才表示,的确发生过“搞错”了的情况,是当地农民缺乏辨识造成的,不存在外界怀疑的造假一说。
“那就更证明了这个(毛发作证据)的不可靠。”昨晚接受本报记者电话采访的方舟子回应说,“部分毛发断裂,甚至没有发根,无法提取DNA。根据基因序列确定物种,最强的证据是基因。”
论战一:毛发能否证明野人存在?
王善才:相关机构鉴定过,接近人类
方舟子:死不见尸,如何让人相信?
▲2005年,有人声称发现“奇怪的毛发”,中央电视台做了报道。
▲神农架自然博物馆内展示的假想野人模型。
论战二:是否为借机“科考”?
王善才:无人赞助,科考只能延期
方舟子:不排除有带动当地旅游的成分
“这样的传说能够吸引读者、招徕游客,还可以借机‘科考’,总会有人宣扬,是不会完全平息下去的。”文章末尾,方舟子这样“断言”。
电话里,方舟子对野人科考支持者的坚持,做了如下可能性解读:一、过于偏执于不符合科学道理的事情,“一头扎进去,就像搞永动机一样”;二、拿野人之事做由头,希望拉到赞助来一次生态旅游;三、不排除有带动当地旅游的成分。
今年10月,据媒体报道,湖北省考古所研究员、湖北野人考察研究会负责人、75岁的王善才宣布,民间募集1000万元后,面向全球征集探险队员,用于对神农架野人大规模的科学考察。此举意味着搁置了近30年的神农架野人科考又将启动。
但王善才昨日表示,由于媒体闹得沸沸扬扬,许多之前的意向经费全都落空。“很多人跳起来反对”,赞助一笔都没谈下来,科考恐怕要无限期延迟了。
“国家不应该拨经费。”方舟子表示,“如果企业愿意赞助,那是浪费钱。但筹得到钱也无可厚非。”
论战三:谁在说外行话?
王善才:隔行如隔山,跟他没话说
方舟子:每一条都是有依据的
“之前有学界的人质疑我,都没有谈头,跟他更没话说,(他)不是搞科研的人,犹如对墙说话。”王善才表示。
“跟我干哪一行没有关系,何况我是学生物的,算不上外行。”方舟子说,“‘野人不存在’的观点并不是由我标新立异提出的,而是学界的主流观点,每一条都是有依据的;如果不认同,就应该拿出更有力的证据。”
野人科考会否演变成第二个“曹操墓”,演绎出亦幻亦真的各种说法?“不会,说有野人,只是学术界边缘的说法,跟‘曹操墓’完全不一样。”方舟子说,“不要过于关注(野人科考),那是在推它。”
(长江日报 李佳 管菁)
[长江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