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11-01-18
我有一个长辈亲戚,为人贤良方正,更希望伟大祖国的发展欣欣向荣。举个例子,他最喜欢的事情之一,乃是阅读总理在全国人代会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因为从报告中,他可以看到“全面的发展”和“宏伟的蓝图”以及“从胜利走向胜利”。每次读这样的报告时,他总是禁不住啧啧赞叹,一脸欣慰。此外,他每日观看中央一套的新闻联播,数年如一日,万一偶尔因小事未能看到,便有“与中央失去联系”的失落感。
他的孩子们虽然也和他一样希望听到一个接一个的好消息,但一方面为生计奔波极其匆忙,另一方面也常受周围“下里巴人”的消息和感受之影响,故而对各级政府工作报告虽然“心向往之”,却不能时常阅读,所以偶尔也希望能有简洁朴素的“民间报告”,借此一解鸟瞰国家和社会的渴望。就在昨天,《南方都市报》还真的推出了一份《2010深圳政府工作民间报告》。大意是从民间视角来看待政府工作得失,并提出一些愿望,以表达市民们“作为深圳一分子”为这个城市建言献策的一片赤诚之心。
虽然从帽子来看,一为官方,一为民间,不过阅读了报告的人还是发现,这两类报告不乏一致的地方。比如都对经济建设成就赞叹,都关注民生问题,都关心深圳未来发展的定位,都关怀新生代外来工。正所谓“英雄所见略同”,颇有皆大欢喜的味道。
不过,民间报告毕竟来自民间,起码语言就更加生活化。可以理解,官方的报告因为要有“权威”,哪会有“嬉戏”之态呢?所以流行于大街小巷、写字楼和菜市场的那些俚语,便为民间报告独享。再如,指出问题时,民间报告语言更泼辣,构思未来时,内容也更具体。这也可以理解,我们的传统之一便是,官方的东西要求四平八稳,需要观者揣摩。所以直接的、泼辣的东西倒成了民间的专利。
当然,如果说“趋同”的方面尚不能体现民间报告的独特价值,那不同的地方就正是民间报告存在的理由了。换一个角度讲,倘若中国读者都如我那位长辈亲戚那样有看文件的时间和功夫,那么民间报告就可以休矣!如果还有很多市民,因为忙碌,因为无法揣摩官方报告的高深,或因为要了解一些官方报告不载的实事和逻辑,那就来读民间报告吧。
也许正是从这一点出发,这份民间报告一出,深圳便有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称赞,说是借此“开阔视野”,了解“民间的关心点”,让政府更好地了解民间期待和看法,促进市民参政。不无道理。试想,倘若政府工作报告只是给官员和专家阅读,市民非经过通俗化的解释就没法领会,那么众多怀有“赤子之心”又“报效无门”的公民就会希望看到更多的民间报告———毕竟,现在都讲执政为民嘛。 □张冲
[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