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11-05-07
“高调行善”为何沦为“高调作恶”
“行善”所用财富来源不合法、不正当,这哪里还是什么“高调行善”?
据新华社报道,南京慈善总会副会长潘锴红日前以涉嫌非法吸收公共存款罪被批捕。这个在被捕前3天还高调出席慈善捐赠活动的“高调慈善家”,涉案金额高达5168.8万元。其“高调乐助”的巨额善款,实则是他利用非法的变相传销手段,从慕名消费者中所募集资金的一小部分。
从表面上看,潘锴红的“高调慈善”实实在在:既有向有关慈善组织的成批捐助,也有对个别困难团体、个人的零星捐助;既有大额款物,也有油盐酱醋之类不起眼却少不得的民生必需品。和某些被戳穿的“诈捐”看似有天壤之别,但实质上,这不过是一种更隐蔽、更高明,却换汤不换药的障眼法,实质仍然是贪人功为己功,借从他人手中不合法、不规范攫取的财富,为自己捞取名和利的双丰收。
一方面,他利用各种手法,把传销包装为“行善”,将大批不合格产品以虚高的价格出手,所获资金小部分“借花献佛”高调“行善”,大部分则据为己有;另一方面,凭借“高调慈善”获得的虚名,他又可轻而易举地获得更多人信任。这哪里是什么“高调行善”,分明是利用他人善心以售其奸的“高调作恶”。
慈善原本是一件好事,“高调慈善”也绝不是不可以,国外的慈善家固有作风低调者,但行为高调者也不乏其人,如比尔·盖茨的“公开裸捐”,及他和巴菲特联手搞的“环球慈善宴”,可谓要多高调有多高调,但不管怎么高调,不管有多少人对他们的行善作风皱眉头,这仍然是他们的自由和权利。
道理是明摆着的:首先,他们搞慈善用的是自己的钱,不但有真金白银,甚至有股份、红利、遗产;其次,他们先自己行善,然后才动员他人效仿;第三,他们用于行善的财富来源正当、合法;第四,他们行善高调,但善款来得明白,去得清楚,账目透明公开,管理严格规范。
反观潘锴红的“行善”,善款系“空手套白狼”非法获得,“行善”采取的是“乾坤大挪移”,出名的是潘锴红,出钱的实际上却是其劣质产品的“经营者”、“消费者”。他“行善”所用财富来源不合法、不正当,善款账目和管理更是云山雾罩,毫无透明度可言。
固然,潘锴红个人的胆大妄为,是这起变味“高调行善”闹剧的主因,但慈善管理体制的缺失、不规范,在慈善资金来源、用度等各方面的账目混沌、缺乏透明度,也是潘锴红等人得以如鱼得水的适宜土壤。
慈善可以高调,但先要合法和规范。公众当然不能期望潘锴红们良心发现,自觉自愿地不去做这种骗局尝试,但大家有理由希望,主管部门在体制上、规范上、管理上做得周到一些,对善款的“来龙去脉”做更严格的监管,面对公众的疑问和舆论的监督,能迅速行动,多一些责任和担当。
□陶短房(学者)
[新京报]
“不作恶”比“行善”更重要
最近,舆论围绕“中国首善”陈光标有一些激烈的争议。对陈光标先生本人,我素无了解,不敢妄评。不过,对“挺陈派”的一些观点,我倒是有话想说。“挺陈派”有两种常见的支持意见,其一是:不要管别人的钱来路如何,只要他捐了就是好事。某位著名的电影导演甚至说出这样的话:“就是黑社会,能把黑钱捐给穷人,也是干了件好事。”其二是:捐钱的人比不捐钱的人道德更高尚,多捐的比少捐的道德更高尚。一些挺陈派常说:你批评陈光标,你捐了吗?捐得有陈先生多吗?不够多,你就没资格批评陈先生。
“捐钱不问来路”和“多捐比少捐高尚”,这两种道德判断,很显然都是站不住脚的。第一条等于是承认:一个抢劫犯只要把抢来的钱捐出来一部分,也算是干了件好事。如果再加上第二条,结论就会是,这个抢劫犯案子作得越大,钱捐得越多,他就越发人格高尚。推到极致,就会出现如下谬论:一个人只要抢得够狠,把大家财产全部夺走,再返还一部分甚至大部分给大家提供一点免费早餐免费住房什么的,那他就是天下第一大善人了。
为什么这样难以自圆其说的道德观,会非常流行,以至于被很多“挺陈派”不假思索地接受呢?我以为,这要归咎于当代中国在社会道德上的急于求成。我把它称之为“道德大跃进”。一个健康的社会里,道德观应当是根植于悠久的社会风俗和个人良心,有很深的根基和历史积淀。中国的情况却很扭曲。自近代以来,传统的道德观就被丢弃得差不多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历次所谓“政治运动”,导致人人自危,谁也不敢多管闲事,动摇了整个社会公德基础。于是当时大力号召大家“学雷锋”,做“好人好事”。其实雷锋做过什么“好事”呢?无非是扶老携幼、在公交车上给人让座等等,这些都是最最基本的道德规范,是每个人在幼儿园就应该学会的东西(所以很多头次出国的人都会感叹:在国外人人都是雷锋)。雷锋居然成了全社会道德典范,可见当时公众平均道德水平沦丧到了什么程度。
从那样一个惨不忍睹的道德低谷开始,近30年来,尽管年轻人素质在一代代不断提高,我依然认为:我们社会整体道德水平,还是不容乐观。而我想特别强调的是:中国商人阶层的道德素质,固然绝不是最低的之一,但也不会是最高的那一群。尤其令人尴尬的,是多数中国商人必须面对的所谓“财富原罪”问题。正是这种现状,导致了中国人,无论总体社会还是商人阶层,都有在道德上急于证明自己的欲望。
仅仅在若干年之前,中国商人阶层对“慈善捐款”还非常冷淡。2004年中国才出现了由外国人胡润编制的第一份慈善富豪榜。当年榜单第一名捐款不过2.1亿元人民币,而最后一名上榜者(第50位)全年捐款只是300万元而已。其后短短几年,“首善”不断易主,纪录不断打破。2011年同由胡润编制的慈善榜,首善捐款高达45亿元,而第50名捐赠额也提升到3000万元。短短几年中发生的这场“富豪道德大跃进”,这捐款数字火箭般地攀升,能说明中国富人阶层脱胎换骨,在几年间道德水平上涨了10倍甚至20倍吗?我个人的看法是:这不过是中国的商人阶层忽然发现了一种较为简便易行的通道,可以轻易让自己摆脱“原罪”的困扰而已。中世纪欧洲天主教会曾宣称,捐款就可以上天堂,乃至公开贩卖“赎罪券”。我猜测,在迫切捐款的富人当中,有不少恐怕很希望中世纪教会说的是真理。
而社会大众呢?大概也恰恰是在长期的道德饥渴下,恨不能把看到的任何一点萤火都当成是星光。本文开头说到的两种社会心态——— 捐钱不论钱财来路,捐得越多功德越大———或许就是这种道德饥渴症的表现吧。人们已经忘记了一个有关善恶的最朴素观念:金钱是买不来道德的!当善行可以用金钱来衡量,当黑社会捐钱也被知名的主旋律导演认为是一桩好事时,类似陈光标先生这样,要求灾民举着受捐的人民币和自己合影,又有什么好奇怪呢?
什么是比捐出20亿或者“裸捐”更困难的善行呢?在中国的实际情况下,那就是“不作恶”。在一个你很容易就可以同流合污甚至为虎作伥的社会,在一个你有了钱就可以在很多领域为所欲为的社会,尤其在一个你为了挣钱可能会不得不在道德上妥协、而在道德上妥协越多就有可能挣钱越多的社会,在一个你恪守道德底线可能甚至被自杀、被精神病而突破道德底线却可能有无数荣誉光环乃至被封为“慈善家”的社会里,真正的“首善”应该是谁?是打算去美国华尔街发钱的陈光标先生?是曹德旺、王健民先生(虽然我非常敬佩曹王两位先生)吗?还是某个姓名不能为大众所知、声音不能为大众所闻但是却在默默为社会道德底线而斗争的人(或者一群人)?
在今天的中国,“不作恶”,尤其在商业活动中不作恶,应当是衡量善行的首要刻度。
(作者系商人)
[南方都市报]
相关报道
多名记者调查陈光标捐款掺假后遭死亡威胁
4月23日,一篇题为《中国“首善”之谜》的报道,将有着“中国首善”光环的陈光标,推向了风口浪尖。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5月4日,曾对陈光标“慈善事业”进行调查采访的多名记者都在微博上称,遭受到了“网络水军”的攻击谩骂甚至是死亡威胁,此事也引发了更大范围的震动。昨日记者致电陈光标时,他首次对此进行了回应,否认自己动用“网络水军”。
记者发微博称遭死亡威胁
5月4日下午三点多,报道《中国“首善”之谜》的中国经营报记者叶文添,在其经微博管理方认证的微博上表示,因报道陈光标,自己和多名记者同行“均收到了死亡威胁和尸体照片,及水军刷页的骂娘”,为此他希望“从来只做好事不做坏事,一句假话都没说过的中国首善陈光标出面澄清”。
很快,该微博被网友转发两千多次。
当天晚上十点多,知名财经记者赵何娟也在其经认证的微博上表示,已经连续收到“死尸恐吓邮件”报警,“刚在老公陪同下从派出所作笔录回来,并作了证据锁定。”她还表示,经过比对,自己和叶文添等人收到的邮件几乎一样,“可见是有组织的特别针对行为,跟陈光标争议一事相关。被挖双眼全身起蛆腐烂的大头尸体邮件及内容已超出了底线,希望警方能对这种赤裸裸的恐吓有所作为。”
昨天下午记者联系叶文添时,正在出差的他回复说目前已经报警处理此事。
昨日傍晚,赵何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4日接到两封恐吓邮件,内容虽未直接指明与陈光标有关,但提到一些有关慈善的字眼。赵何娟还称,她已报案但尚未收到立案通知。
各界呼吁严查严办恐吓者
记者称因报道遭受死亡威胁一事,经网友转发后,引起了社会各界关注,不少名人也对此表态。虽然网友反应不一,但多数人呼吁严查后将恐吓者绳之以法。
“这件事未必和陈光标有什么关系,他再傻也不会傻到请‘水军’威吓质疑他的记者吧,这种下三滥的手法太失水准。”对于此事,网友“爱发飙的小强”在微博上表示。
记者注意到,在对此事的关注中,更多的网友表达的是对遭受威胁记者的关心和震惊。“确实应该好好查一查,省得污水乱泼。围脖上那些造谣传谣的也是,一辟谣一指出,就开始同样的污言秽语围攻,然后换个ID再造谣,记者们注意安全。”
著名导演冯小刚在微博上对此事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媒体记者称因调查报道陈光标的真相遭到微博马甲的攻击辱骂恐吓。作为文艺界的一员相信也有其他同行,我们长期以来都在遭受这种躲在暗处的马甲辱骂恐吓欲灭全家,但我们无处申冤,诉苦就说你矫情。如今这事摊到媒体头上了,终有强势群体感同身受了。”“报警!一定查他个水落石出绳之以法!严办!”
陈光标否认自己有“水军”
5月5日下午,记者拨通了陈光标的电话,说明采访来意后,陈光标开始称自己“不方便”,随后和记者在电话中简单聊了几句。
“此前好多媒体联系我,我都没有接受(采访),你是第一个。”电话中,陈光标语气依旧不急不慢。“首先我陈光标没有‘水军’。如果一个行善之人,需要用‘水军’来维护自己名声的话,那么这是一个社会的悲哀。”
“如果有人一定要说陈光标有‘水军’的话,那么所有善良的人们,都是我的‘水军’。”陈光标表示,自己并不清楚有多少“粉丝”,“但所有这些善良的人,他们是慈善的土壤,他们的存在,使我不能轻言放弃。”陈光标还表示,自己不去做无聊的事。“清者自清,还是让时间去检验(这件事情)吧。”
发威胁邮件情节严重可拘留
用邮件或在网上进行威胁,将面临怎样的处罚?
对此,山东豪才律师事务所的王立江律师表示:“虽然受害者收到恐吓邮件,但因未造成实际影响,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公安机关将对发邮件者进行警告,教育;情节严重的可进行罚款和拘留处罚。对受害者造成的精神伤害将全部由发邮件者承担损失。”
这么威胁记者是逻辑不正常
@sunix:陈光标的敌人更有可能做这样的事情。逻辑正常的人都知道这么威胁媒体,惟一的后果就是天下皆知,请发问前先思考,不要被立场左右了大脑。
@summer_淇:既然已做报警处理就应该静候调查结果。妄加想象,自下定义的行为是不可取的。支持敢言的记者,但更维护新闻真实性!
@爱发飙的小强:这件事未必和陈光标有什么关系。我有充分理由怀疑是一些对你们的立场不满的偷玩一族干的。话说你自认为坚持了观点独立,慈善需要质疑,这没错,但比这更值得你关心的事多去了,比如前几天那个红会公款吃喝的事,现在怎么没人提了?
@周夹馍:我想陈光标没那么傻吧,估计是他的仇人故意发邮件栽赃他,把他抹黑,两败俱伤才好渔翁得利啊!
南京“慈善家”潘锴红被捕
据《东方早报》报道,近两年高调活跃在南京的知名“慈善家”南京黄埔露灵滋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京黄埔)的董事长、南京市慈善总会副会长潘锴红,日前被检察院批捕。
媒体报道称,潘锴红的成名之路,可清晰看到他精心策划包装出来的行骗路线图。其中,名人和媒体都成为这位“慈善家”利用的工具。如,潘锴红在重要的场合,总喜欢把自己与南京的另一位慈善家、有“中国首善”之称的陈光标牵涉在一起,无论是在接受媒体采访还是自己对外广告宣传,都屡次提到自己是“以陈光标为榜样。”
陈光标连夜回应:我和潘锴红根本不认识
昨日晚些时候,陈光标主动拨通本报记者电话,再次针对叶文添在微博上的一些质疑做出回应。
记者注意到,昨日叶文添在微博上转发编剧、作家王湛国的两条微博,其中昨晚20:25叶文添转发的微博内容为:“南京黄埔潘锴红,不仅是陈光标言传身教而成为慈善家的知名‘弟子’,还是江苏黄埔的副总经理,属‘同伙’关系。……”在转发这条微博的同时,叶文添作出评论:“我们上周已调查到‘以慈善诈骗’被抓的潘锴红还是陈公司的副总。”
昨晚大约十点,陈光标专门就此给记者打来电话。电话中陈光标称,自己并不认识叶文添转发微博中所指的“潘锴红”,而且此人根本没在陈光标公司上班,更绝对不可能是公司副总。而针对“潘锴红代陈光标捐款”的照片,陈光标解释称,不排除在某些场合与不认识的人合影,没想到被利用了。
[大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