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11-11-03
三季报披露已经落幕,上市公司盈利水平普遍出现下滑,银行却旱涝保收。沪深两市共有2132家公司披露三季报,前3季度合计创造净利润1.4万亿元,而16家上市银行前3季度共实现净利润6920.54亿元,几乎占到全部上市公司盈利的一半。1000多家实业型上市公司弯腰流汗干9个月,还不如16家银行赚得多。而能够上市的实业型企业都是企业中的精英。难怪许多实业型上市公司宁愿用资金放高利贷,也不愿意投入实业。
上市银行之所以能旱涝保收,主要是净利息收入和中间业务收入增速较快。在银根紧缩的情况下,银行议价能力提升,使得净息差收入明显增长,从而抵消贷款不足造成的负面冲击,银行甚至比正常情况下活得更滋润。
玩“虚”的比玩“实”的赚钱,主要是政策不公平,根源就是畸高的存款准备金率和畸低的存款利率。存款利率畸低,就能保证银行有丰厚的利差;存款准备金率畸高,就能使得银行所持的宝贵资金更加奇货可居,贷款利率坐地起价。靠吃政策偏饭发财,银行类上市公司实在算不得英雄。
但好事也有限度。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负利率导致居民存款意愿不强,再加上高收益理财、民间借贷分流,三季度银行储蓄存款流失,不少银行三季度存款总额甚至出现负增长。剔除北京银行,A股15家上市银行截至9月30日的存款总额为54.38万亿元,比二季度末减少了5380.24亿元。存款枯竭,银行拿什么放贷赚钱?通过A股再融资已经没有多少油水可榨取,最大的途径是发次级债和金融债,未来新一轮大规模的银行再融资或不可避免。
银行左手拿到储户和投资者的低成本资金,右手高价贷给实业公司。储户和投资者资产缩水,实业公司背负沉重的利息压力,惟独银行赚得盆满钵满。作为“金融服务者”的银行,变成了“金融地主”。如果任由这种“两头受损、独肥中间”,实体经济步履维艰、虚拟经济快速膨胀的格局延续下去,中国的整体经济堪忧。特别拿中小企业来说,以约30%速度增长的财政收入拿走一大块,金融体系拿走一大块,垄断大企业拿走一大块,能够流入中小企业的水流几乎枯竭。
温家宝总理在刚刚举行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强调,要“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使民间资本有信心、有条件专注于实业发展”。要使民间资本专注于实业发展,除了适度减少财政收入,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外,还要大力削减金融系统的不合理利润。只有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保持合理的利润配比,才不会诱导实体经济中的资金过多流入虚拟经济,并顺带解决“影子银行”和高利贷问题。
眼下正在进行的提高增值税营业税起征点改革,是财政政策定点、精准扶持支持小微企业的举措。但这远远不够。我们面临的是整个实体经济负担过重和发展减速问题,财政上的一星半点让利不解决根本问题。根本办法还是要调整存款准备金率过高和存款利率过低的货币政策。考虑到C PI刚刚拐头,需要巩固,最近一两个月货币政策可能不会改变,但应该适时纳入政策考虑的范围。
(作者兰恒敏,原载昨天《经济导报》)
[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