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12-05-29
张丽莉:有力救人无力救世的英雄
韩浩月
黑龙江佳木斯青年女教师张丽莉在救学生受伤后所发生的事情如排练过一般熟悉:她成了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具有网络特色的“最美女教师”成了她的代名词,中央媒体纷纷报道她的感人事迹,黑龙江省领导发话要求医院全力救治,并在全省掀起向张丽莉学习的高潮,此外,“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接踵而来……最新的报道称,已经有房地产企业捐款10万元,表示“作为一个企业,应该学习张老师的精神。……我们要用这种精神鼓励企业员工,激励大家。同时,房地产开发企业也应该对消费者负责,承担责任,多作贡献,向张老师学习”。
还有更高的荣誉和更多的捐助在等待着张丽莉吗?除了入选“2012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外,对于一位普通女教师而言,她在一夜之间到达了荣誉顶峰。只是这荣誉来得太多太快,不禁让人产生疑问,从什么时候起,荣誉具有了快速批发的性质?荣誉的颁发究竟是出于精神补偿的目的,还是为了弥补某种事务性的缺失?张丽莉本人需要这些荣誉吗?
这些疑问的起源是,在媒体大张旗鼓宣传张丽莉时,有一个小小的细节被忽略了:在意外成为“最美女教师”之前,已经在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执教五年多的张丽莉,一直都没有拿到正式的教师编制,也没有医保,每月的薪水仅为一千元。
比起现在荣誉满身的张丽莉,也许那位没有编制、没有医保、薪水极低的张丽莉更值得关注,原因是,那时的张丽莉,所代表的是无数和她一样承受着不公待遇的教师,对现在这位浑身“光环”的张丽莉给予过多关注,愈加衬托出发生在以前张丽莉身上的不公。很多教师期望通过政策改变来实现自身命运的改变,但政策迟迟不来,而一桩从天而降的车祸,却让张丽莉接下来的人生变得与众不同,她成了“英雄”,与“英雄”身份形成尴尬对比的不公待遇,也极有可能得到特殊对待,只是,如此说来,一位通过车祸改变命运的“英雄”,会不会是不折不扣的“悲剧英雄”?
媒体效应在张丽莉身上所起到的放大作用,正在把她往一个夸张变形的方向推进,在不久的将来,如果“英雄事迹报告会”这个形式还会被延续的话,那么我们将会看到张丽莉身上一些平凡的事迹,会被声泪俱下地演绎成一段段传奇与神话,以此推断“英雄的形成不是偶然的”,那个真实的张丽莉会消失在公众视线,尽管现实生活中的她,曾经为无法公费看病痛苦过,为薪水低廉捉襟见肘过,但那时的她,才是普通百姓的一员,她的情感与救人举动,是一个善良人的本能,这本能天然存在,无须抬高和美化,她不会因为抬高和美化而变得更加崇高,同样,也不会因为平凡而变得卑微,她是社会构成中一个真实的存在,不应被遗忘和忽略。
而恰恰,这是一个快速制造、快速遗忘的时代,在今天举国谈论张丽莉的时候,不妨想想“最美妈妈”吴菊萍、“最美奶奶”陈贤妹,还记得陈贤妹屡次出现在颁奖礼中的样子,舞台中央对她而言无疑是一个无比陌生的环境,她的局促与质朴让人心痛,是不是有更好的方式,让最美的妈妈、奶奶、教师得到最好的安慰?她们是平凡人,承受不住整个社会爱心缺失之重,救人、助人、帮人这些体现人天然情感的行为,不应成为全国楷模,如果在每个社区、每条街道、每座城市,都有无数这样的人,她们也不会成为全国楷模。
英雄需要行为支撑才得以成立,以往的英雄形象,早已在不断成长的公民社会中纷纷坍塌,人们独立思考能力和辨识力的增强,使得传统的“人造英雄”的方法不再有效,于是,英雄开始向民间位移,但是,多年以降的造神冲动,一样会被倾泻在“民间英雄”身上,缺点被美化,遗憾被弥补,非常规手段频出,仿佛英雄一出,天下太平,所有被英雄身影遮蔽的问题,都可以一概莫论。
然而,一个真正公正、友爱、互信的社会,真有“英雄”也应该是严谨的制度与规则,用于保障每个人的权利,让每个无所依的人得到照顾和安慰,在这样的社会中,荣誉属于每个人,争得更高荣誉需要付出巨大的甚至一生的努力,突击式的容易得到的荣誉,往往会让人怀疑它的含金量。时无英雄,使平民成名,这等于让极少数成名的平民承担了道德教化的作用,这本该是需要整个社会付出努力的事情,单靠三两个英雄是无法“救世”的,请别再用制造英雄的方式来转移责任。(刊于2012-05-24
| 时代周报 | 182期)
[新浪网-博客]
大爱厚土不让“最美”凋零
据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慈善总会统计,截至24日,社会各界为“最美女教师”张丽莉的爱心捐款已达923万元。这笔对个人见义勇为的捐款,数额之巨,近年少见,令人欣慰,也让人深思。
踊跃捐款,表明无论时代发生怎样的变化,人间大爱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从未缺失。923万元,不仅刻写着世道人心对真善美的追求,也标注着老百姓对英雄的崇敬,更说明即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善行义举的向往依然常驻人们心间。
人们如此慷慨解囊,是因为这样的感动震撼人心。当失控的汽车冲向人群时,张丽莉其实可以做出另外一种选择。然而,她把生的希望留给学生,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从死神手上挽救了两条生命。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勇敢与怯懦、崇高与卑微,高下立现。因而,在一瞬间,让人们看到生与死选择的背后,其实是人生观、价值观的支撑。她不是军人,也不是专业抢险队员,即使紧急避险,也是人的本能;即便迟疑片刻而进行事后施救,也无可非议。人们可以想象,那一刻,她需要多么大的勇气,才能做出英雄壮举。人们把张丽莉比作“美丽的茉莉花”,就是因为这样的行为令人仰之弥高,却又发生在一个普普通通的年轻姑娘身上,可钦可敬而又可望可及。
我们的社会不应让英雄孤独地承担义举的损失。下肢高位截除,是张丽莉在危险时刻想不到也来不及想的后果。可以想象,美丽人生在她28岁时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她将永远失去健康的肢体,面对无数的生活困顿。她如何去实现自己的青春梦想,如何撑起自食其力的生活,如何营造家庭的未来幸福,这都是今后现实的问题。我们可以相信,政府会尽最大的努力帮助见义勇为的英雄。但一切善良的人们都会思考,我们将以怎样的方式帮助张丽莉,减少生活的困难,让她像其他人一样安排好自己的生活。一笔笔捐款寄托着无数人的祝福和期许,绝不能让那些英雄们流血流汗又流泪。人们愿意尽绵薄之力,还她一个美丽的人生。
好人应该有好报。好的回报,不是上帝赐予的,而是由千千万万的人用爱心筑成的。923万元善款,意义不仅在于数字上创新高,更在于表达了人们凝聚向善的力量,融化社会冷漠的期盼。中国的温暖,不仅仅依靠一些人和一部分人的善心爱举,更需要靠普通平凡的人们一起,一点一滴汇聚而成。做好人做好事,不需要计算成本,而那些为我们的社会无私奉献的人们,终会得到世人帮助和支持。923万元捐款以及还在继续增加的善款,使我们从这起不幸的事件中感到了温暖,看到了阳光。其实,主导我们社会的道德力量,始终是真善美,也一定会荡涤那些不健康的社会风气。
让我们人人都撒下爱的种子。(姜赟)
[新华网-人民日报]
相关链接
院士再次抵哈救治“最美教师”张丽莉
遭碾压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完成
“最美女教师”为救学生被轧断双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