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公正平台   创造宽容环境

WELCOME TO 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树育健康心态   共谋高尚事业

科学热点
科学新论
专家论坛
科学观察
科学讨论
科学杂谈
科学轶趣
科学成果
科学论文

 

协同创新如何“全赢”“钱学森之问”怎样破题 84%国人觉得被大材小用


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13-03-15

 

协同创新如何“全赢”

  朱之文

  创新,这两天成为会上会下的一个热词。我和船舶重工集团公司711研究所所长金东寒院士聊天,话题围绕“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展开,有很大启发。与上海浦东新区区委书记徐麟的交流更多。10多年前,我们在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成立了复旦大学微电子研究院,这次,如何以研究院为平台开展创新合作,引起了我俩的深入讨论。

  的确,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日益明显,科技创新成为主要经济体走出金融危机、寻求未来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核心。对我国来说,创新既是目标,更是路径。而高校是知识、科技、人才聚集的中心,理应走在创新前列,更加自觉地瞄准国家重大目标,走出一条“推进协同创新、服务国家战略”之路。

  什么叫“协同创新”?首先要以解决国家发展急需的重大问题为导向,聚焦国家重大需求、重大战略中急需突破的、核心的科技问题。为此,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的前瞻性问题,面向行业产业发展的核心共性技术,面向文化传承创新的重大任务,形成明确的目标牵引机制。

  而有关国家战略的创新,一般都涉及多学科、多领域的重大问题,这就特别需要组织和集聚跨学科、跨单位、跨领域的创新力量和资源,校校、校所、校企、校地以及国际间加强深度合作,抢占科学与技术发展的战略制高点。

  当然,这种创新,还要以建立完善相应的体制机制为保证。这意味着,需要深化科研组织模式、人事管理制度、人才培养方式、资源配置办法和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的改革,促进创新主体从个体、封闭方式向协同、开放的方向转变,创新要素从孤立、分散的状态向汇聚、融合的方向转变。实践中,我们确实也有过不少困惑,比如和企业的合作,利益分配、成果共享都有不少值得探索的空间,说白了,是没有一个完善的协同创新机制,有时候会消耗创新的热情、精力和主动性。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特别希望协同创新的体制机制有所突破,那将会开创一个“全赢”的局面。

  (作者为全国人大代表,复旦大学党委书记)

    [人民网-人民日报]

“钱学森之问”怎样破题

  李培根

  近日,习近平同志在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改善人才发展环境。这其中,教育肩负着特殊的责任。“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大批创新型人才,其中包括钱学森所希望的“杰出人才”;“中国梦”的实现,也体现在公民的自由发展上,那也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不得不承认,尽管我国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尚不能完全适应国家快速发展以及时代需要。所培养的学生总体上创新能力还不强,杰出人才还很匮乏。我国发表科学论文数量跻身世界第二,但是原创性、突破性成果仍然凤毛麟角,“钱学森之问”亟待破题。到国外大学考察,常常听到对中国学生的评价是,缺少怀疑精神和创新意识。

  面对这些问题,尽管广大教育工作者尽了很大努力,一些大学也一直在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但似乎仍然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究其原因,在于我们的改革多是停留在技术层面。今后的教育改革,可能需要重新审视国家层面的教育理念。

  教育如何因应时代要求、适应国家需要、顺应人民期待?就是要更多地从人的意义上理解教育,而非工具意义上。具体而言就是让学生自由发展,更好地让学生“成人”,成为他自己。长期以来,我们自觉不自觉地从工具的意义上理解教育,总是想把学生培养成受过专业训练的、具有特定思维模式的工具,于是形成了批量生产的教育模式。

  所有人都赞同教育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但创新需要怀疑精神,而怀疑精神需要自由的氛围。“让学生自由发展”理应成为教育的重要价值取向。

  着眼未来发展,应该更多地强调“以人为本”,让教育看见“人”。把“让学生自由发展”与“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结合起来,使之成为国家教育理念,更符合马克思主义,更体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更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作者为全国人大代表,华中科技大学校长)

      [人民网-人民日报]

写字困境能否突围

  熊  建

  您有多久没用笔写过信了?多久没给钢笔灌过墨水了?键盘时代,“打字”取代了“写字”,使人们与文字的关系发生了变化。两会上,政协委员李彦宏进而揭示,未来有可能是一个“说字”时代。他表示,现在语音识别的准确率能做到92%,两三年内可以做到98%。

  科技在使书写变得便捷的同时,也会产生意料不到的副作用,“提笔忘字”就是典型症状。比如,用笔而不是键盘写“喷嚏”二字,估计很多人会被这个“嚏”字难住。人大代表陈振濂提醒:“提笔忘字还只是现阶段性的困扰,不会书写才是今后我们要直面的文化危机。”

  这话虽然有点危言耸听,但也暴露出当下的一个文化现象:人与字的关系在疏离。曾经,字是人的第二张脸。如今,现代科技让这“第二张脸”的容颜变得粗糙。过去,书法家教人写钢笔字可以出书,如今,很多人除了签信用卡账单几乎不再提笔。

  汉字对中国人有着独特的意义,书写不仅仅是传达信息这么简单,而且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书写的过程也是体验和进入中国文化深厚历史积淀的过程。例如“旦”是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意思是清晨;“暮”是太阳落入了草莽中,意思是傍晚。每个汉字都有音、形、义三个部分,而在电脑上打字,大部分人主要依靠的是汉语拼音为基础的输入法。这样一来,音形义的结合体就被拆散了。

  输入法革命,使我们对文字结构、笔画先后不再那么敏感。写字写字,当“写”不在了,“字”该何处栖身?

  科技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书写方式,但作为身处“敬惜字纸”传统之中的中国人,我们要对“写字”保有温情与敬意,不能因为输入法的改变而抛弃这一传统。每一个人都应认识到书写的重要意义,时不时找机会写写字,让汉字的生命得到生动的延续。

    [人民网-人民日报]

 

 

相关报道

你被大材小用了吗?84%国人觉得自己被大材小用

  人们对自己的工作不满意,很多人有怀才不遇之感,认为个人价值难以实现

  近日,一项来自国外的“全球工作监察调查”显示,84%的中国人觉得自己被大材小用了。尽管很多人质疑这项调查的科学性与代表性,但联想到近年来频繁出现的研究生争当清洁工、本科生甘做收费员、名牌大学生卖猪肉等新闻,有关“大材小用”的话题成为热点焦点,引发人们对职场自我定位和就业心态的讨论。

  “大材小用”反映社会心态和职业匹配度

  经济发展状况与人才培养脱节,社会急需的技能型人才紧缺

  “对于‘超八成国人认为自己大材小用’的调查,应加以甄别、客观分析。”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李强表示,大家普遍认同“大材小用”现象的存在,是一种主观的表达,但确实反映了一种社会心态,是不满情绪的流露。“从深层次上讲,这说明我国的人才市场机制并不完善,还存在漏洞和缺陷。”李强说。

  李强分析,我国的人才配置经历了两种体制。计划经济体制下,人力资源是由国家来配置的,行政干预的成分较强,大学生都是国家包分配。“那时的口号是‘人人都是螺丝钉’、‘我是革命的一块砖’,没人会提大材小用的问题。”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逐渐变为由市场配置人才。“人才在市场中流动,如果市场机制完善的话,每个人都会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也就不会有大材小用的感觉了。”李强强调,问题的关键是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时间还太短,市场机制并不健全,人们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受到很多市场之外的干扰因素,如权力、金钱、关系、背景等等,人才上升通道也受这些因素影响,就会产生大材小用、怀才不遇的感觉。

  李强认为,社会要发展、国家要强盛,一个完善的、公平竞争的市场机制非常重要。如果没有好的机制,人才流失现象就会比较严重。他同时表示,也要看到我国的市场机制在逐步完善。他举例说,中央电视台的星光大道栏目为何受欢迎?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舞台。再如很多单位在人才选拔、任用上日益透明、规范,公开招聘、竞聘等,不仅给企业带来活力,也推动了社会进步。

  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都阳说,“大材小用”反映的是匹配问题,这不是中国所特有的现象。“我们与欧盟合作一个‘新职业、新技能’项目,研究的就是什么样的人和什么样的职位匹配问题,发现欧洲也面临着这样的情况。如果人的技能和社会需求不相匹配,就会出现‘大材小用’等现象。”

  都阳分析说,我国由于教育改革滞后,导致培养出的人才和社会需求脱节;另一个重要原因则是经济发展结构与人才培养脱节,经济结构转型迫切需要技能型人才,高校扩招造成普通人才供给偏多,社会急需的技能型人才却很紧缺。

  人们对自己的工作不满意,有“大材小用”之感,除了自我评价以外,很大程度上与社会的评价体系有关。“我国现有的评价体系比较单一,基本就是金钱评价体系,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主要看是否有钱。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也有误导、误区。”李强认为,在这样的评价体系下,有很多对社会有贡献的工作都没有得到应得的尊重,尤其是体力劳动者不被尊重。“我国以前有八级技术分级制度,在工厂里一个人能当上4级工、5级工,就很受人尊敬。现在的打工者,为城市建设和发展做了很大贡献,为啥叫流动人口、农民工?看一下国外,制造工艺最好、技术操作水平极高的德国等国家,也是最尊重各种技术工人的。”李强说。

  “材”不仅仅是学历和资本,“用”不简单等同于成功

  整个社会要形成尊重劳动者的氛围,避免“人才高消费”,大家都做好自己分内事

  要避免人才浪费,做到人尽其用,迫切需要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机制,推动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人才晋升的平等竞争环境。同时还要建立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其中既包括自我评价,更重要的则是社会评价体系。

  “何为大材、何为小材?对人才要有正确的认识,对成功也要有不同的评判标准。不能单一的以金钱或者学历来界定‘材’,也不能把‘用’等同于所谓的成功,在普通的工作岗位上坚守岗位职责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用’。古代的卖油翁就是很好的例子,再平凡的工作都有值得钻研的地方。只要整个社会形成尊重劳动者的氛围,人们爱岗敬业,大家都把自己分内的事情做好,行业的整体水平就会提升。”

  如果整个社会能够形成正确的价值体系,一定程度上也能避免“人才高消费”现象。有专家表示,现在很多国有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在招聘的过程中普遍提出高学历的要求,本科生或者专科生就可以完成的工作,却把门槛提高到硕士甚至博士,这种人才的高消费实际上也造成了人才的浪费。

  采访中多位专家都表示,感叹“大材小用”的年轻人更要脚踏实地,对自己有正确的评价,不能因为自己的高学历就认为自己是“大材”,轻视眼前的工作。大学生有知识、有能力,却缺乏实际经验。也有专家认为,“大材小用”本身是个伪问题,任何工作都是“干”出来的,不能指望“牢骚”和“抱怨”给自己带来好工作、好职位。

  都阳则从经济政策的角度建议,在经济结构转型时期,国家应鼓励就业创新和转型,激发年轻人从事个人创业的热情,让人才投入的回报能得到体现。政府要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提高社会基本保障和福利,加强对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在劳动力市场运转上,政府应多为企业和个人提供信息。

  长期研究就业问题的都阳表示,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毕业生的数量越来越多,短期可能出现供给与需求不相匹配的情况。但从中长期来看,劳动者整体素质的提升必将促进生产力的进步。另一方面,高校在专业设置上要与社会需求接轨,增设职业规划、职业设计等内容。更重要的是从基础教育开始,就要注重保护和培养独立意识、冒险精神、创新思维、社会责任。

  李强表示,换一个角度看待“大材小用”,一批受过高等教育的毕业生进入农业、家政、环卫等行业,既说明大学生们就业观念的多元化,从长远来看也能够提升这些行业的整体水平。“如果大学生能真正成功地种有机蔬菜、养有机猪,那也是非常了不起的。”

    [人民网]

 

   

 

 

 

诚信为本

经商做人

 

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anbaoelee@sina.com

 


 

电催化裂解快速污水处理

快速污水处理系统,可以有效地氧化分解污水中生物菌群难以氧化的含苯类有机物、氰化物、氨氮化合物等各种严禁直排江河的具有高度污染性的物质。适宜于处理化肥、农药、制药、印染、制革、化学合成、电镀、石化、焦化、微电子等各个行业排放的各种污水。

Tel:010-62063238

anbaoelee@sina.com

 


 

消毒氧化设备

自来水、循环水消毒系统改造,通过安装次氯酸钠发生器设备可以取消不安全的液氯消毒方式,更能保障饮用水有利人体健康。

Tel:010-62063238

anbaoelee@sina.com

 


 

 

 

公司简介 | 公司服务 | 公司诚聘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sciencehuman.com,All rights reserved.

科学人网站工作部暨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联合主办

  http://www.sciencehuman.com  京ICP备05003557   科学人 网 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