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13-07-23
喻思娈
谦卑,展示的不单是严谨治学的优良品格,更有科学大家敬畏真理、虚心探索的心灵。正是这种心态,帮他们登上科学的高峰
话说去年7月,英国物理学家彼得·希格斯收到同行霍金一张价值100美元的支票。原来,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宣布发现与“上帝粒子”特性一致的新粒子,验证了希格斯早在1964年提出的理论,而霍金曾经与希格斯打赌:“上帝粒子”不可能存在。
彼得·希格斯没有急切地表达自己近半个世纪的“委屈”。当人们准备打开香槟庆祝时,他却泼冷水说:现在庆祝还为时尚早,准确结论需要等到年底出新结果。当记者追问“‘上帝粒子’的意义”时,他则干脆的回答:我不知道。
彼得·希格斯一如既往的平静让人感叹:在这场48年的“赌局”中,最谦卑的人赢了。
他的“不知道”赢得了世人的钦佩,也赢得了科学的尊重。这一谦卑的言行,让人联想到爱因斯坦的一句名言:我终身从事科学研究,最大的发现就是发现科学在上帝面前,不过是儿戏。
科学大家之所以谦卑,展示的不单是严谨治学的优良品格,更有科学大家敬畏真理、虚心探索的心灵。实际上,优秀的科学大家往往是谦卑的研究者。他们在自己的研究领域默默耕耘,怀着对自然、科学的崇敬之情不断探索,推进着人类对宇宙、对自然奥秘的认识。
与此相反,历史上也不乏一些傲慢者。他们或者将自己的发现奉为圭臬,或者过分夸大自己的成果,酿成一些违背自然规律的笑话。
这些傲慢者,就像见识狭隘的河伯,唯我独尊、洋洋自得;但当他来到入海口,看到大海“百川归集,浩浩荡荡”的浩渺,才明白自己的傲慢不过是“贻笑大方”罢了。
伟大的科学家,深知天地的无穷和自身的局限。他们视野阔远,看到了宇宙的广袤,深知自己的渺小。他们身上的谦卑,并非虚伪矫饰,而是源于对自己的清醒认识和对科学的虔诚——这才是大智慧、真见识。正如苏格拉底所言:“只知道一件事——就是我一无所知!”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谦卑的科学家,深知科学长河对自己的滋养、世界同行对自己的帮助。2011年,以色列70岁的材料学家谢赫特曼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但他将荣誉归于所有的科学工作者,在一场新闻发布会上他说:“如果没有全世界科学家的智慧和汗水,科学不会进步至此,不会如今日般欣欣向荣。”
牛顿那两句为人传诵的名言,诠释了科学大家的谦卑。一句是1676年他在给友人的信中所写:“如果我比别人看得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另一句是:“我自己看起来就像一个在海滨嬉戏的孩子,不时地比别人找到一块更光滑的卵石或一只更美丽的贝壳而高兴,而在我面前的浩瀚的真理海洋,却还完全是一个谜”。
谦卑,是指引科学家登上科学高峰的心灵之灯。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与牛顿同时代在海滨嬉戏的孩子有很多,但唯独他找到了那块“更美丽的贝壳”。
[人民网-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