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超级水稻多养7000万人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05-03-12
人物简介 袁隆平,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现任全国政协常委、湖南省政协副主席、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受聘为联合国粮农组织首席顾问。1981年,我国将第一个特等发明奖授予袁隆平研究小组。1995年袁隆平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1年,他获得我国首届最高科技奖。袁隆平还相继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美国“世界粮食奖”和以色列“沃尔夫奖”等12项国际奖。 编者按:联合国粮农组织日前公布的一份报告称,世界上36个国家和地区由于内战或气候恶劣等原因,面临严重粮食短缺。在发展中国家,有1/5的人无法获得足够的粮食,全世界每年有600万学龄前儿童因饥饿而夭折。在解决粮食紧缺问题的过程中,科技进步无疑发挥着重要作用。而我国率先培育成功的增产20%的超级水稻必将造福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也因此得到了世界的认可和尊敬。超级水稻为何如此神奇?超级水稻在国内外推广的过程中取得了哪些成果,又遇到了哪些问题?本报记者近日对袁隆平院士进行了专访。 “我国的粮食安全线是4.7亿吨。2003年,我国粮食产量下降到4.3亿吨,缺口四五千万吨,大约要进口粮食1500万吨。吃不饱肚子,怎么搞现代化?这是驱使我下决心加速研究超级稻的主要原因。”袁隆平院士在接受本报专访时语重心长地说。75岁的袁隆平头发花白,脸庞依然黑中透红,穿着一件深酱色的休闲上装,脚着一双青布鞋。在办公室的巨幅超级稻照片前,袁隆平讲起了超级水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不吃饱肚子,怎么搞现代化 记者:听说您研究杂交稻有个人的原因,能讲讲当时的情况吗? 袁隆平:研究杂交稻确实与我个人的经历有关。1960年至1962年三年暂时困难时期,因为粮食减产,人民吃不饱,人们面黄肌瘦,经常看到饿殍。我亲眼看见过5个饿殍:一次看到两个人倒在桥下;一次看到两个人倒在田里;一次看到一个人倒在大路旁。当时,我想,人民肚子都吃不饱,还谈什么为人民服务,还谈什么中国现代化?那些悲惨的情形,一直刺痛我的心,使我产生了中国要搞现代化,不解决吃饭问题不行的想法。这个想法至今仍然牢固地扎根在我的头脑中。这是驱使我孜孜不倦地研究提高粮食单产方法的重要原因。 记者:现在生活条件比以前好了,但您仍然坚持研究超级稻,为什么? 袁隆平:我国的粮食安全线是4.7亿吨。水稻种植面积约占全国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30%。1998年,我国的粮食产量大约是5.13亿吨。以后5年,粮食产量连续滑坡。2003年,下降到4.3亿吨,缺口四五千万吨,大约要进口粮食1500万吨,国家的粮食库存挖得差不多了。吃不饱肚子,哪来稳定?怎么搞现代化?这是驱使我下决心研究超级稻、加速研究超级稻的主要原因。 记者:超级水稻的概念最早是由日本提出的。为什么日本没有实现目标,我国能率先研究成功? 袁隆平:1981年,日本最早提出培育“水稻超高产品种”。日本至今没有实现当初的目标,依我看,主要原因是他们选择的技术路线主要是单纯形态改良育种。1996年,我国农业部设立“中国超级稻育种”项目,虽然起步晚,但能很快育成超级稻并推广,主要是因为我们采用形态改良与提高杂种优势相结合的技术路线。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我们有一种在国际上争先的精神。当时我们想,日本能提出培育超级稻,我们有培育杂交稻经验,育种水平不亚于他们,他们可以搞,我们也完全可以培育。 亩产可望增收70元—140元 记者:目前,我国超级水稻研究、推广的进展如何? 袁隆平:我国的超级稻育种项目计划分两期进行。因为地域不同,早、中、晚稻不同,两期的产量指标不同。第一期目标是到2000年,要两个百亩以上的示范片连续两年亩产达到700公斤以上;第二期目标是到2005年,育成大面积示范片一季亩产800公斤的水稻品种。 第一期目标已于2000年实现,2001年投入生产应用。近年来,全国年种植面积达120万公顷左右,平均亩产近600公斤,比普通杂交稻增产50公斤至100公斤。 第二个目标在2004年实现,比计划提前一年。预计2006年在广东、广西、海南、湖南、湖北、江西、浙江、江苏、四川等地推广。可以预期,二期超级稻推广后,大面积的平均产量将达650公斤以上,平均亩产比现在的高产杂交稻增产150公斤,增产约30%。按年2亿亩计算,每年可多收获3000万吨稻谷,能多养活7000万人口。有力地回答了国外学者提出的“谁来养活中国”的问题。 目前,超级早稻、晚稻的研究还没有实现,我们的任务还很重,但研究工作正在顺利进行。估计超级晚稻明年可育成大面积示范亩产达700公斤的品种。现在,我们已经启动了中国杂交稻第三期目标,即中稻亩产900公斤的研究。如果第三期目标实现,在大面积生产中亩产又可比第二期增加50公斤。 记者:今年,推广超级稻项目写进了“中央第一号文件”。这对于提升农业生产综合能力产生多大影响?对农民增产增收有什么好处? 袁隆平:推广超级稻写进了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使我们看到党中央、国务院是多么重视粮食生产!是对我们水稻科研人员的巨大鼓舞。现在大面积推广超级稻亩产量比现在的高产杂交稻提高50公斤至100公斤。如果推广2亿亩,就可增产100亿公斤至200亿公斤。按现在每公斤稻谷保护价1.4元计算,农民种植一亩水稻,可增收70多元至140元左右。 今年,南方准备推广1.2亿亩,北方2000万亩。 将用转基因技术 记者:有人说,不愿意买杂交米,因为杂交米的味道不好。是这样吗? 袁隆平:在种植杂交稻初期,存在过杂交米味道不好的问题。但经过研究,这个问题早已解决。现在的杂交稻味道好,营养价值高,市场畅销。 记者:超级水稻是不是转基因水稻?会不会引起水稻病变?您对转基因食品怎么看? 袁隆平:超级杂交稻的目标是,通过形态改良和利用亚种间杂种优势相结合的技术路线来提高产量。超级杂交稻不会改变水稻的原有结构;不会引起水稻的病变。现阶段的超级杂交稻还不是转基因水稻。在实现第三期超级杂交稻目标的过程中,我们将应用现代分子育种技术,其中必然应用到转基因技术。转基因技术是今后的发展方向,应持积极稳妥的态度。对于转基因来自细菌、毒蛋白等的转基因食品,有安全性问题;对于转基因来自野生稻、玉米等的食品,可以食用。所以,对于转基因食品,不可一概而论,既应早日投入,又应严格安全性检测。 记者:有国外专家按2.5%的光能利用率计算,每亩水稻产量的潜力是:早稻1000公斤,晚稻1200公斤,中稻1500公斤。但目前世界平均现实产量还只有193公斤。您认为,超级水稻的亩产最大潜力能达到多少? 袁隆平:科学技术的发展永无止境。水稻亩产的潜力,在最好条件下,光能最高利用率可达5%。我提出超级稻第四期研究目标是亩产达到1000公斤。 记者:据说目前我国培育出的玉米品种已接近“超级玉米”,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您认为,农业还有哪些领域可以实现增产? 袁隆平:据我了解,我国的玉米高产的研究取得很大进展,但还没有培育出“接近‘超级玉米’”的品种。只要开展科学研究,每个农产品品种都可实现增产。 海外推广遇到专利问题 记者:您曾经说过,要让超级水稻走向世界。目前,超级水稻在国外推广 的情况怎样?袁隆平:我十几次赴印度、越南、缅甸、菲律宾、孟加拉国等国指导推广杂交水稻。还在国内举办了10多期杂交水稻国际培训班,为20多个国家培训了300多名技术骨干。目前,亚洲、非洲、拉丁美洲都在推广杂交稻。越南、菲律宾是直接利用我国的杂交稻。如越南,2004年种植杂交水稻60万公顷,每公顷单产6.3吨,比其全国平均水稻单产增产40%。由于越南大力推广杂交水稻,它已一举成为亚洲仅次于泰国的第二大米出口国。2004年,菲律宾种植杂交水稻的面积达12万公顷,平均单产每公顷6.4吨,比其全国水稻平均产量高80%以上。印度尼西亚,2001年,示范了350亩杂交稻,平均每公顷产量9.5吨;而当地的良种是3.5吨。现在,外交部、农业部、商务部等部门提出了“种子外交”。我们要通过杂交种子、超级稻种子,加深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为解决世界的粮食问题作出我们的贡献,在国际上发展我们的种业,为国家赚取外汇,实现“三赢”。 记者:超级水稻在科研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在国内、国外推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有哪些? 袁隆平:在科研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没有创新的新思路。杂交稻在国外推广中,遇到的问题是推广设置贸易壁垒,即他们需要杂交稻的安全技术,而不仅仅是种子。但杂交水稻,尤其是两系杂交稻、超级杂交稻技术是我国的保密技术。我国的杂交水稻种植技术申请了专利,但由于我国专利法执行缺乏操作细则,执法不够有力,在推广中没有获得专利费。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现在,我们发现,国际上有人违反专利法,偷我们的杂交稻、超级稻的资料和种子,然后改名换姓,变成他们的东西。超级稻技术已经通过一些非正常途径传到了国外,也没有看见哪个国家付专利费。看来,在国际上怎么保护知识产权还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解决。 还有两个心愿 记者:您怎么看您对中国的贡献? 袁隆平:我在杂交稻研究、超级稻研究方面做了一点工作,但每一步都是得到党的关怀和支持,才取得了一些成果。没有党的领导和支持,我不可能取得什么成果。这些成果是广大科技人员、基层干部和农民共同奋斗取得的。功劳不能归功于我一个人。我只能说,我为解决中国的吃饭问题做了一点应该做的工作。其他的评价,我都不能接受。 记者:您的心愿是什么? 袁隆平:我还有两个愿望,一是把第三期超级杂交水稻研究成功;二是将杂交水稻推向世界。如果把这两个愿望实现了,我就心满意足了。 [环球时报]
|
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Tel:010-62063238
自来水、循环水消毒系统改造,通过安装次氯酸钠发生器设备可以取消不安全的液氯消毒方式,更能保障饮用水有利人体健康。 Tel:010-62063238
|
Copyright© sciencehuman.com,All rights reserved.
科学人网站工作部暨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联合主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