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专家:创新能力不强 中国科技实力仍然不容乐观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05-03-31
中新网3月29日电 中国科学院院士胡亚东从两个方面分析过去6年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连续空缺的原因。 一方面,中国一些科技工作者没有养成良好的科学精神,存在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思想。国家给予精神奖励之外的物质上的东西太多了,一个科技工作者只要获奖或者获得院士头衔,往往就意味着他拥有了无数便利和权力,可以升职,可以拿高额奖金。一些人想尽办法获奖,哪个科研项目能够尽快出成果,大家就做什么项目,遇到困难大的科研项目,他们往往绕过去,而真正需要研究、攻关的项目遭到忽略。 另一方面,缺乏良好的科研环境和氛围。中国很多科研项目都是政府指令性的。有些科技工作者为了追求眼前利益,专注于短时间内最热门的科研项目。很多能够出大成果的科研项目,往往需要科技工作者按照自己的兴趣来安排,在兴趣的指引下,才能冷静地从事深入研究。 受这种环境和氛围影响,很多青年科技工作者在选择自己的研究方向和导师时,往往也根据专业的热门程度和导师的影响力,而不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学术发展的自然规律。胡亚东认为,这对后备科技力量的影响是不可挽回的,作为国家级科技奖励,空缺并不一定是坏事,现在有了突破,也不能说明中国科技实力就有了质的飞跃。近年来,中国科技实力总体不断增强,但实际水平不容乐观。 中国科学院院士柯俊则认为,中国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与教育传统有关,重视书本知识的传授,不启发学生思考,不鼓励思想交流和从例外的角度看问题。 全国人大代表、科技型企业家钟发平表示,国家技术发明奖连续6年空缺给国家敲响了警钟,必须通过立法,促进技术创新。他认为,影响中国科技发展因素是多方面的。 第一,全社会对科技研究投入相当不够,而在利用原本就稀少的投入时,又存在着大而全的错误观点。“应该把有限的资金投入重点科研项目,争取出大的成果;期望所有项目都能出成果的想法不合实际,在一定程度上反而浪费资源”。 第二,中国缺乏团结合作的科技研发大团队。一个好的团队,除了能胜任科技研发任务,还要有良好的团队精神和组织协同能力。科技工作者往往更喜欢单打独斗,在讲究团队合作的国际大趋势下,难以作出大的技术创新成果也就在情理之中。 第三,企业还没有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从能体现原始创新能力的2004年度自然科学奖和技术发明奖获奖项目看,第一完成人为高校和研究院所的项目占全部项目的90%。聚集了众多科研人员、科研设备和政策资源的高校和科研院所,每年都能够带来一批科技方面的原始创新成果。但这些科研成果的转化率不高。 钟发平说,技术发明工作,应该以市场为基础。“什么项目最具有创新价值,什么项目最能达到国际尖端水平,这是市场和企业天然追求的东西”。而中国的很多科研项目都由院士和政府决定,“由于对市场和国际前沿科技发展没有及时了解,产生了不少闭门造车的科研项目,价值不大,没有创新意义,要出大的成果就更难了”。而长期以来,企业研发和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大量引进技术、消化吸收不够等都成为制约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发展的桎梏。 今年两会上,九三学社中央建议将企业技术创新提升为国家战略,并非言之无据,而是当务之急。 中国科学院院士何祚庥认为,过去6年这一奖项空缺“比较正常”。他解释:技术创新是原创性的创新。跟踪容易,但是创新不易,需要找出人家的技术弱点才能创新。创新需要时间,除了技术,还要有理论的积累。2004年国家加大了对科技的投入,研究和开发经费比过去多了许多。在这种情况下,科学界有浮躁情绪,大家都希望能尽快出成绩。但是千万不要忘记,科技发明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国际数学大师丘成桐也不赞成用奖项来说明成就。他说,如果一个科学家一辈子的愿望只是拿奖的话,那就不能取得成功。20世纪在科学上最伟大的贡献是爱因斯坦做的。但除了诺贝尔奖,他几乎没有拿过什么奖。他获得诺贝尔奖的项目也并不是他最伟大的贡献。[完]
|
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Tel:010-62063238
自来水、循环水消毒系统改造,通过安装次氯酸钠发生器设备可以取消不安全的液氯消毒方式,更能保障饮用水有利人体健康。 Tel:010-62063238
|
Copyright© sciencehuman.com,All rights reserved.
科学人网站工作部暨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联合主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