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四位诺贝尔奖得主同台:难料中国何时摘诺奖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05-05-02
四位诺贝尔奖得主4月28日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同台讲演,“中国何时能获得诺贝尔奖?”对于提问,四位诺奖大师齐刷刷表示“很难回答”,并表示“为得诺贝尔奖而工作,不仅很困难,而且非常危险。” “回家”感觉真好 28日走上讲坛的这四位诺奖大师,数哈特姆特·米歇尔博士和费里德·穆拉德博士与我国科技界最有渊源。早在1999年中国科学院成立50周年之际,他们俩就与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一起,为中国同行传递世界最前沿的科研信息。米歇尔还是较早当选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的国际著名科学家之一。近年来,他们分别受聘担任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学术顾问。 “回家的感觉真好!每一次回到上海,总能看到新的建筑,总能感到城市的快速发展。”“伟哥之父”穆拉德登台说出的第一句话,充分表达出他的“上海情结”。前年2月17日,以他名字命名的“穆拉德中药现代化研究中心”在上海中医药大学揭牌成立,上海从此成了他的第二故乡。不管美国休斯敦那里的研究有多忙,他每年总要挤出一段时间,亲临上海指导研究生、安排科研工作。 虽说目前研究中心尚属初创阶段,科研经费也还显得捉襟见肘,但一提起这里的科学研究,穆拉德的脸上就一下子堆满了微笑:“一切都在朝着预期的目标前进。相信今后会更好!”谈话间,他抬起手腕瞥了一眼手表,原来,他还急着要赶晚上7时的航班。临走时,他向记者表示:“上海是我最喜欢的城市之一”,力争今秋再“回家看看”。 中国摘奖“很难回答” “中国何时能获得诺贝尔奖?”对于提问,四位诺奖大师齐刷刷表示“很难回答”。穆拉德认为,诺贝尔奖没有现成的“路线图”,关键是要加大教育、科研领域的基础性投入,吸引有潜质的年轻人投身科学事业,鼓励研究人员与全球最资深的科学大师交流。 阿夫拉姆·赫什科表示,科学研究应该出于兴趣,“为得诺贝尔奖而工作,不仅很困难,而且非常危险。”这位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新科状元”矢志钻研“泛素系统”凡35年才登上生命科学研究之巅。 获悉上海将“科教兴市”作为城市未来发展的主战略,科学大师们一致表示赞赏:科技、教育是21世纪竞争的基础,将其作为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投资,不仅是明智的,而且十分必要。“教育、科技上去了,离诺贝尔奖就会越来越近。” [中新网]
|
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Tel:010-62063238
自来水、循环水消毒系统改造,通过安装次氯酸钠发生器设备可以取消不安全的液氯消毒方式,更能保障饮用水有利人体健康。 Tel:010-62063238
|
Copyright© sciencehuman.com,All rights reserved.
科学人网站工作部暨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联合主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