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俄专家对贝加尔湖综合考察 捕获生态贝湖鱼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05-08-28
中新网8月22日电 央视国际消息称,日前,正在乘船对贝加尔湖进行综合考察的中俄科学家们,意外地捕获了一条小鱼,经证实,它属于贝加尔湖特有鱼种——胎生贝湖鱼。 中国科学家在贝加尔湖上提取400米深处的悬浮生物时,意外地在提取的悬浮物中发现一条体长约8厘米,周身半透明的小鱼。中科院武汉水生生物研究所教授陈毅峰介绍说,这个是它这里的一个贝加尔湖特有的一种鱼类,一般我们通称叫杜父鱼。这个最大的个体也都不到20公分。 中俄两国科学家经过进一步分析鉴定认为,这种小鱼是贝加尔湖特有的胎生贝湖鱼,也叫油杜父鱼。专家介绍说,大多数鱼都是卵生的,但这种胎生贝湖鱼却是直接生出小鱼,这在全世界也并不多见,专家认为,这是鱼类为了适应环境而做出的一种生存选择。 中科院动物研究所教授张春光说,卵胎生的鱼类它的后代,生出来的是小鱼,这种小鱼比鱼卵鱼产出来的鱼卵更能抵御自然环境对它发育中的一些不利影响。卵胎生的鱼,它的后代存活率比纯粹卵生的应该比较更高一些。 俄罗斯科学院湖泊研究所叶莲娜·久芭表示,这种胎生贝湖鱼的总量占到贝加尔湖的70%,是许多水生动物的主要食物来源,作为湖内生态食物链中的重要一环,它对保持湖区的生态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 据俄方科学家介绍,因为这种鱼生活在湖里50米到1500米的深处,而且个体小,活动比较分散,一般来说很难捕获,这次中国科学家刚刚开始科考活动就意外捕获这种鱼是十分幸运的。[完]
相关报道 中国科学家称贝加尔湖水质优良是理想饮用水 新华网贝加尔湖(俄罗斯)8月24日电(记者耿锐斌) 正在参加中俄贝加尔湖综合科考的中国科学家在对贝加尔湖水样进行分析后认为,这一世界最深湖泊水质优良,是理想的饮用水。 近10天来,中国科学家在贝加尔湖中部和南部湖盆进行了5次湖水采样,取水深度为水面以下10至50米。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刘强博士24日对新华社记者说,贝加尔湖湖水非常纯净,为低矿化度、贫营养的中性淡水。按照我国相关标准,贝加尔湖湖水属于水质最好的一类水。 刘强博士介绍说,贝加尔湖位于北温带,随季节交替,深邃湖盆中的水体一年内会发生两次大循环。因此,贝加尔湖属双循环湖。在这类湖泊中,湖水含氧量和水质随深度变化不大。 受全球气候变暖、环境污染等因素影响,日益紧缺的水资源已成为困扰许多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大难题。刘强认为,贝加尔湖积蓄了世界淡水资源的五分之一,且水质优良。仅此而言,这个湖泊的经济价值无疑是相当可观的。 上世纪80年代以来,位于贝加尔湖南岸的造纸厂和色楞格河对这一地区造成的污染开始引起科学家的忧虑。中国科学家通过比较贝加尔湖各区域的水样发现,其南部水质尽管也能达到我国一类水的标准,但其相关指标如有机物、腐殖酸含量等明显高于其他水域。科学家表示,在考虑利用贝加尔湖淡水资源的同时应该充分考虑到环保问题。 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也是欧亚第一大淡水湖,素有“西伯利亚明眸”之称,1996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按最新数据,它最深处达1642米,平均深度为744米。同时,贝加尔湖的面积在全球湖泊中居第8位,其总面积为3.17万平方公里。 [完]
我国科学家在贝加尔湖考察收获多多
贝加尔湖素有“西伯利亚明珠”之称,是地球上最深的湖泊,不仅风景秀丽,科考资源也十分丰富。本月初,中国科学家一行23人飞抵贝加尔湖,与俄罗斯同行联手对这一区域进行为期20天的考察。据悉,这是迄今为止中俄两国间规模最大的联合科学考察活动。
冒雨上湖:首次捕获胎生贝湖鱼
13日上午,参加“中俄贝加尔湖综合科考队”的科学家冒雨抵达利斯特维扬卡码头,分乘科学考察船在贝加尔湖开始了湖面考察。
23名中方科考人员分乘的两艘科考船是以前苏联科学家的名字命名的“维列夏金”号和“科普秋格”号。据介绍,目前,该湖泊研究所共有5艘科考船,“维列夏金”号和“科普秋格”号是其中的大型船舶。船上装备有各种用于水文测量和湖泊生物采样等方面的仪器。
2000多万年来,贝加尔湖湖底积累了大量沉积物,其中的硅藻类植物残骸和冻结的沼气是研究亚欧大陆古气候、古环境,掌握全球气候变化规律的宝贵资源。此外,贝加尔湖及其所在的西伯利亚被公认为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之一。这一湖区已成为科学界共同关注的焦点。
为时3天的湖面考察期间,中国科学家考察了贝加尔湖中部地区,并抵达湖中最大面积为730平方公里的奥尔洪岛。他们首次捕获到了贝加尔湖特有鱼类胎生贝湖鱼。
湖水清澈:“西伯利亚明眸”名不虚传
航行在贝加尔湖上,不能不惊叹湖水的清澈透明。每当“中俄贝加尔湖综合科考队”的科考船驶向岸边的时候,水下几米处的鹅卵石清晰可见。
据中国科学家估计,这次航行中,科考队员所抵达水域的透明度均达到20米以上。俄方常年测量结果表明,贝加尔湖湖水的最大透明度达到40.2米,这个数值在全世界位居第二,仅略低于日本的一个湖泊。“西伯利亚明眸”的美称果然名不虚传。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刘强博士解释说,贝加尔湖湖水的含盐量和有机质含量都很低,受污染程度也很轻。它透明度高的原因首先在于它湖盆深邃。贝加尔湖作为世界最深的湖泊,其湖盆的平均深度为730米。尽管湖面常会出现高度达4米以上的风浪,但距湖面10米以下的水体却相对平静,那里的颗粒物会不断沉降,直至成为湖底沉积物。
而且,大量的钩虾等端足类动物使贝加尔湖具有“自体净化”功能。这些端足类动物能够分解水藻,分解动物尸体,是维持湖水清澈的一个主要原因。此外,贝加尔湖属于贫营养湖,水中氮、磷等营养元素含量低,藻类等浮游动植物总量相对较少。正是由于这些原因,贝加尔湖的湖水才如此晶莹剔透。
“湖中怪兽”:贝加尔湖中难以生存
“湖中怪兽”是不少人热衷谈论的话题。不论是在尼斯湖,还是长白山天池和新疆喀纳斯湖,这些“动物”的每一次“神秘现身”总会引起人们关注。贝加尔湖地区也曾有过“湖怪”的传闻。
参加此次科考的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所教授陈毅峰介绍说,原本生活在海洋或陆地的哺乳动物进入湖泊,逐渐适应环境,并作为新物种繁衍至今,需要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实际上,很多河流和湖泊中的确生活着一些哺乳动物,其中比较知名的有长江的白鳍豚、江豚和俄罗斯贝加尔湖的环斑海豹等。但是,相对陆地而言,淡水水系中这类动物种类非常少。
传闻中的“怪兽”体积庞大、若隐若现、行踪不定。据此判断,所谓的“怪兽”在数量上应该极为稀少。陈毅峰解释说,同一区域内,动物的体积越庞大,它们对生存环境的要求就越高。湖泊中的大型哺乳动物位于金字塔食物链的最顶层,需要大量鱼虾等食物。而且,按照生物学常识,在相对独立的环境中没有形成种群的动物难以繁衍。
目前,人类对水生生物研究在总体上已达到较高水平,科学家的足迹几乎遍布地球上的主要湖泊,并掌握了它们的基本特征,包括当地生物的食物链等等。在最近相当长的时间里,人类没有发现任何以前未知的大型哺乳动物。
关注环保:万人抗议企业向湖中排污
21日清晨,科考队自俄罗斯的伊尔库茨克市出发,行程近500公里,从南部绕贝加尔湖,前往与之相邻的俄罗斯布里亚特共和国。
中午时分,科考队员来到贝加尔湖的最西端斯柳江卡。这里距离蒙古只有200多公里。小城之所以闻名,是因为这里的贝加尔纸浆造纸联合企业对贝加尔湖的严重污染。贝加尔纸浆造纸联合企业有职工4000多人,始建于上世纪60年代。因当地木材和水源充足,又位于西伯利亚大铁路沿线,企业经济效益良好,是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然而,大量的工业废水威胁着贝加尔湖的生态环境。1988年,万余名伊尔库茨克人举行游行示威,抗议当局把企业的污水排放到贝加尔湖。时任苏联森林、纸浆造纸和木材加工工业部副部长普罗宁因此被解职。直至今天,围绕该企业是否应当转产或关闭的争论仍未结束。
(记者耿锐斌 新华社特稿) [新华每日电讯]
|
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Tel:010-62063238
自来水、循环水消毒系统改造,通过安装次氯酸钠发生器设备可以取消不安全的液氯消毒方式,更能保障饮用水有利人体健康。 Tel:010-62063238
|
Copyright© sciencehuman.com,All rights reserved.
科学人网站工作部暨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联合主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