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科技与中国”院士专家巡讲团到达兰州,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刘昌明在报告中指出,我国西北地区用水紧张和生态退化的原因,主要是人类活动挤占生态需水,对西北地区脆弱地生态造成了灾难性影响。在西北地区,节水是水资源合理利用的核心。
“西北地区拥有资源十分丰富,但最突出的矛盾是水资源的配置。”刘昌明说,西北地区一些经济较发达的地带,社会经济用水已挤占了生态的用水,并污染水体环境,严重威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人类活动挤占生态用水,再加上生态本身十分脆弱,近年来西北地区生态出现了严重退化的趋势:荒漠化面积不断扩大、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十分严重、草地退化沙化严重、森林植被遭受破坏、由于灌溉方式不合理导致绿洲土地盐渍化等等。
“因此,西北地区生态保护与修复对策,总的原则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避免所谓的‘人定胜天’。”刘昌明呼吁说,西北地区生态的治理修复,对气候/自然变化问题,应采取适应性对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则应采取人水和谐措施。
刘昌明阐述说,西北地区生态保护与修复,首先应尊重自然、因地制宜,合理地制定生态保护与修复的目标,发挥生态、环境的良好功能;然后,应该制定科学合理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充分利用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的禀赋优势,协调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关系,面向可持续发展。
刘昌明指出,西北地区农业用水比重很大,属于强耗水型农业。因此,开展农业节水最重要,应该量化农田耗水构成和秸秆覆盖的节水效应。在西北地区,冬小麦和夏玉米生长期间棵间非生产性蒸发占蒸散的比例在1/3左右,一年中大约有200~250mm的水量是无效耗水,减少这部分耗水是农业节水的主要目标。
“还应该开展工业节水,发展‘循环经济’。”刘昌明建议说,工业节水的基本途径是改革生产工艺,推行清洁生产;严格控制废污水排放,加强废污水回用与节水用水管理。
而在生活用水方面,刘昌明则呼吁政府要加强管理和引导。他说,西北地区要加强生活节水管理,适应用水增长趋势。“在管理上,应充分运用经济杠杆节约用水。正确发挥经济杠杆与相应技术经济措施的作用,是实现生活节水的关键;而建立合理水费是发挥经济杠杆作用的核心,如实行按质论价、按量阶梯水价等。”
[科学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