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公正平台   创造宽容环境

WELCOME TO 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树育健康心态   共谋高尚事业

科学热点
科学新论
专家论坛
科学观察
科学讨论
科学杂谈
科学轶趣
科学成果
科学论文

 

 

探月首席科学家称我国2020年后有望载人登月 


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05-11-07

 

    本报记者 黄勇

  “现在对于月球探测的竞争已经到了白热化的程度,中国如果依旧无动于衷的话,就会在竞争中落后、丧失‘发言权’。”

  昨日(10月31日)上午,登月梦的“中国版编织者”、著名天体化学与地球化学家、我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院士受聘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名誉教授,并为该校师生做了一场名为《深空探测的走向与我国的月球探测》的报告,为师生“解密”中国探月工程。

  按照欧阳院士的描述,中国探月已是“万事俱备,整装待发”,不久的将来,鲜艳的五星红旗将插在离我们40万公里远的月球上。

    “神五”“神六”算不上深空探测

  在报告中,欧阳院士介绍说,至今人类已经发射了5000多个航天器,而中国发射的占了1%左右,包括气象、通讯、资源卫星等,涉及到社会的各个方面,而航天事业的投资效益为1:10,有力地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所谓深空探测就是要脱离地球的主引力场,进入太阳系空间的探测。中国的“神一”到“神四”没有载人进入太空,“神五”、“神六”虽然离开了地球这个“家园”,但是与地球的距离不是很远,也算不上奔赴茫茫的宇宙深空。而作为离地球惟一的天然卫星,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虽然这一距离远在40万公里之外)月球自然成了地球进行深空探测的首选目标。

  人们以前只能靠肉眼观测月球,直到16世纪望远镜发明以后,人们才发现月球上有环形山。人类真正对月球的了解是在上世纪50年代以后,1959年至1976年,美国和前苏联成功地发射了45个针对月球的各种探测器,取得了很大成绩。前苏联的“月球号”拍摄了月球另一面的照片,把月球的整个面貌展现在人们面前。1969年,美国“阿波罗II号”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实现了人类登上月球的伟大壮举,运回382公斤的月球样品,并把人类的脚印深深印在了月面上。

    中国不能成为探月的旁观者

  由于耗资太大、效率太低、探测水平不高、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等原因,从1976年以后,月球探测沉寂了近18年。

  1984年,联合国通过了《指导各国在月球和其他天体上活动的协定》(简称《月球条约》),规定月球及其自然资源是人类共同财产,任何国家、团体和个人不得据为己有。然而,月球的探测、开发与利用是没有政治边界的,谁先到达,谁先占有;谁先开发,谁先利用。这让“重返月球”立即成为了大势所趋。

  经过总结和反思,1986年美国航空航天局提出了“又快、又好、又省”的空间探测战略,1989年老布什宣布要重返月球。1994年,美国发射了无论在技术上还是在科学研究上都具有更高水平的“克莱门汀号”环月探测器,不但开始了全月面元素的分布与含量的探测,并意外发现了在月球南极区有水存在的信息,从而掀起了新一轮的探月高潮。随着空间应用需求的日益加大、载人航天等主要空间技术的不断成熟以及空间军事活动的需要,月球已经成为各国21世纪深空探测的首要目标。

  欧阳院士昨天着重地强调,“全世界现在对于月球探测的竞争已经到了白热化的程度,中国如果无动于衷的话就会在竞争中落后、丧失发言权。”

  他介绍,美国“重返月球”最早也要到2015年,欧洲航空局则计划在2020年实施载人登月。“月亮上的竞争很激烈啊!”

    2007年我国将发射一颗绕月卫星

  “从1963年开始,我国的科学家就一直在跟踪分析世界上深空探测的走向,最近十年提交了许多的论证材料,目前,中国月球探测计划“嫦娥”1号工程的第一期绕月工程计划已经被国家正式立项,到2007年我国将发射一颗绕月卫星,在轨道中对月球进行一年的探测。”欧阳院士笑着说。

  欧阳院士透露,由于轨道等因素的精密要求,发射绕月卫星最关键的是窗口时间,一个月内只有一天可以发射,而这一天中又只有半个小时的时间是合理的发射时间。这样2007年,其实只有7、8个月时间是适合发射的,而一年中能发射绕月卫星的时间仅有4个小时。如果加上天气状况糟糕而错失发射良机,还得再等上一个月。于是中国科学家们想了一个办法,届时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时,为了应对恶劣天气状况,绕月卫星将在窗口时间前提前三天发射,让其绕行两天后再飞向月球,这样就确保卫星能够在最佳时间飞向月球。

    探索月球有四件重要事情要做

  “中国已经具备登月能力”,欧阳自远一语惊人,“但只是有去无回。登月,我们还缺‘返程票’。”他介绍,中国现有火箭已有足够能量把登陆舱发射到月球上,但如果加上返回所需的燃料、回收舱等,我们火箭的最大载重量还不够。“从实现载人飞行,到载人登月成功,还有很长的路。”

  绕月卫星发射成功后,中国接下来的探月工程更让人“向往”。欧阳院士介绍说,2007年至2012年,我国将实现在月球上“软着陆”,让机器人和月球探测车登月进行探测,到2017年,我国将实现月球车在月球表面采样后的顺利返回。在完成这些以后,我们才会考虑载人登月和建设月球基地。预计2020—2025年,我国将有能力实现载人登月,而这个时间和欧洲宇航局的登月时间表差不多。

  “我们探索月球要做什么?”欧阳院士解释说,在月球上中国人要做四件事情:

  首先我们将获取一个月球的三维影像图,描绘出一个立体的月球地图。虽然这个工作别的国家已经做过十几次了,但这是每个国家都要交的答卷,由于目前立体图的空白点还很多,所以我们要绘制一张自己的月球立体图。

  其次是要全面分析月球上14种元素的分布,这其中有9种将是首次探测。我们还将获取月球上岩石、矿物质、地质学的专题图。

  第三个任务是以前谁也没做过的,就是测量出月球上氦-3的精确资源量和月球表面的月壤特征与厚度。此外以前通过卫星我们知道几万公里以内的环境,现在我们到40万公里那么远去,就要用太阳高能离子探测器来探测从地球到40万公里这么一个地月空间距离的环境状况。

    投资搞登月将带来巨大的效益

  有人曾提出说,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投入巨资搞登月,是否有“面子工程”之嫌?“也许他们还不太了解登月的投入产出比。”欧阳自远解释说,启动于2004年3月的登月工程,第一阶段预算不过14亿元,仅相当于北京市两公里地铁的造价。工程全部完成,估计最多需要数百亿元人民币,而不是有些人臆想中的天文数字。

  登月又会带来什么?欧阳自远说,光是月球表面土壤中蕴含的“氦3”,作为核聚变的原材料,就将成为人类未来取之不竭的能源宝库。研发登月还会产生大量“副产品”,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新技术支撑。当年阿波罗登月工程耗资265亿美元之巨,创造了3000多项新技术,包括无线电制导、合成材料、高性能计算机等。综合统计,每一美元投入,产出四到五美元。人类还可以在月球上建立对地面的全面监测基地、科研基地和军事基地,同时月球还能作为人类继续向火星等更遥远的星球前进的前哨站和转运站。

    探测火星的方案正在同步制定

  欧阳院士透露,在精心筹划登月工程的同时,我国科学家同时在制定有关火星探测的方案乃至探索其他太阳系星体的计划,预计在2009年至2020年,我国将实现火星探测的目标。

  探索火星对人类有何意义?欧阳院士介绍,在深空探测中同样引人注目的是火星探测,因为火星是已知的最类似地球的星体,人类现在特别关注的是火星是否曾经存在过生命,正力图通过探索其水的存在和相关形成,研究水的形成乃至太阳系的起源。探测火星的目标在于,可以在火星上建立观察站、实验室,探索火星的资源。

  1克样品启动月球研究(新闻链接)

  上个世纪70年代,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被国际天文学者命名为“万户”,用以纪念600多年前那个叫万户的中国明朝官员,一个把自己绑在椅子上,梦想用47枚捆扎在一起的火箭将自己送上天空的人,这位粉身碎骨者成为人类文明史上第一个尝试用火箭飞天的人。

  中国对月球样品的研究始于1978年。当年,美国总统安全事务顾问布热津斯基送给中国政府1克月球样品,中科院组织全国力量对样品进行了初步研究,同时还利用月球陨石和其他途径开展了相应研究。

  “1克的样品虽然很少,但对于做研究已经足够。我当时把样品小心切成两块。一块用于做研究,另一块保存了起来。”我国绕月探测工程月球应用科学首席科学家、中科院院士欧阳自远回忆说,当时先做了非破坏性测试与研究,最后才做破坏性的测试与研究,包括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化学成分、微量元素、物理性质、产出环境……

  1994年,我国启动了载人航天工程,当时要在长二E火箭基础上发展载人航天用的长二F火箭,但这种火箭首次发射什么载荷引起了争论。有人提出用有限的资金发射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并提出一个简易的月球探测方案。但这个方案未能实现。原因是当时我国对月球探测尚未提出一个完整的发展规划,缺乏长期和有深度的科学探测目标,而且国家的航天基础还没有像今天这样扎实,当时只能做到简单的环月飞行。

  欧阳自远说,从1999年开始,国防科工委组织有关方面系统论证了月球探测科学目标;2001年中科院通过了对科学目标的评审,并以此科学目标为纲领,开展有效载荷研制。从2000年起,国防科工委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和科学家研究月球探测工程的技术方案,经过两年多的努力,深化了科学目标及其实施途径,落实了探月工程的技术方案,建立了全国大协作的工程体系,提出了立足于我国现有能力的绕月探测工程方案,2004年1月国家正式批准绕月探测工程立项。

    [人民网-江南时报]

 

欧阳自远解密探月工程:我国12年后可能登月

    昨天(10月31日)上午,南京航天大学的论坛上迎来了一位重量级的演讲者——我国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院士,这位“嫦娥工程”的首席科学家“布道”南航,全面解密探月工程。

  现状:探月工程已正式开始

  月球不属于任何一个国家,作为一个全新的领域,谁先研究,谁先得益,目前中国的探月工程已经正式启动。昨天欧阳自远透露了这个工程的最新进展情况。

  欧阳自远说,目前中国正在进行的是月球无人探测的第一阶段,这个步骤从2004年开始,预计到2007年结束,其科研的主要目标是实现无人绕月,即发射月球环绕轨道器,目前正在进行月球环绕轨道器的研究。

  据了解,“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已完成方案设计和初样设计,目前各系统进展顺利,“嫦娥一号”“CE-1”将是我国发射的距离地球最远的探测器,距地球最远距离超过40万公里。

  计划:无人探月分三步走

  整个的无人探月,分为三个阶段,欧阳自远说,中国的无人探月分为“绕、落、回”三个步骤,2004年至2007年,我国月球探测的近期首选目标为月球环绕轨道器,简称“绕”;2007年至2012年,实现月球表面软着陆与月球巡视探测,简称“落”;2012年至2017年,实现月球表面软着陆与采样返回,简称“回”。

  其中,第一步月球卫星需对月球进行一年以上的探测。绕着月球飞一年以上,精细地对月球进行全面的探测;第二步则是一个更大的跨越,要在月球表面上软着陆,派机器人在月球上进行精细的探测。这一步完成后,准备再发射一个探测器在月球上软着陆,可能还有机器人在月球上进行探测,选择一些样品,并且把采集到的样品带回到地球上来。

  展望:2017年后载人登月

  欧阳自远说,在2017年以后,中国会考虑载人登月,在整个行动中,人是最宝贵的,要安全去,安全回来。我们现在可以把人送到月球上,但只能实现“单程票”, 而要让宇航员安全地返回地球,我们要的是“返程票”。

  对于中国人在月球上的第一个脚印将会在哪年诞生,欧阳自远这样解释,预计2020年至2025年,我国将有能力实现载人登月,而在这之后,中国还有建设月球基地的计划。

    [金陵晚报]

 

  

 

 

 

 

 

   

 

 

诚信为本

经商做人

 

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anbaoe@public3.bta.net.cn

 


 

快速污水处理系统,可以有效地氧化分解污水中生物菌群难以氧化的含苯类有机物、氰化物、氨氮化合物等各种严禁直排江河的具有高度污染性的物质。适宜于处理化肥、农药、制药、印染、制革、化学合成、电镀、石化、焦化、微电子等各个行业排放的各种污水。

Tel:010-62063238

anbaoe@public3.bta.net.cn

 


 

自来水、循环水消毒系统改造,通过安装次氯酸钠发生器设备可以取消不安全的液氯消毒方式,更能保障饮用水有利人体健康。

Tel:010-62063238

anbaoe@public3.bta.net.cn

 


 

 

 


 

Copyright© sciencehuman.com,All rights reserved.

科学人网站工作部暨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联合主办
电话:010-62063238   E-mail:welcome@sciencehuman.com 


 

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