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之旅《惊魂48小时》片中截图:于尚清排险现场。
发现之旅《惊魂48小时》片中截图:于尚清排险现场。
案发
字幕:2003年9月1日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
上午,建华公安分局副局长王春才,接到了一个紧急的电话。在本区的萨拉伯尔酒店,有人发现了一枚可疑的爆炸物!
此时,人们刚刚开始了忙碌的一天,而案发的酒店正好位于这座城市最繁华的闹市街区。
危急现场
现场的勘查显示,这枚可疑爆炸物极具危险性。
采访:当时看不出这个炸弹的形状,只是用胶带缠得非常满,盖得非常严,仔细地看清,发现这个炸弹上有一块表,我们确定这确实是一枚炸弹。
在酒店三楼的洗碗池后面,炸弹紧紧地绑在一条贯穿全楼的煤气管道上。
在闹市区安装这样一枚爆炸物,无疑是个可怕的灾难。 一旦引爆,势必引起管道内的煤气燃烧,那么,整栋大楼都将有可能坍塌。同时,大火引起的连环爆炸,可能会让整条热闹的商业街成为一片火海。
启动应急方案
情况万分紧急,警方迅速启动应急方案,进行交通管制。
这是一个从未有过的局面, 四周的人群被紧急地撤退到附近的一个广场内。一时间 ,一片繁华的闹市街区顿时人去楼空。
和紧张的同事们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建华分局一位名叫于尚清的警员。很长时间了,他早就约好和朋友们去郊区钓鱼,今天好不容易轮值休息。一大早,他就忙了起来,或许,他今天会有不小的收获。
开始排弹:第一枚炸弹
字幕:上午十点十分
戒严已经实行,拆除炸弹迫在眉睫。然而,由于缺少专业的排爆人员,警方一直都不敢轻举妄动。
采访:咱们齐齐哈尔市没有专门的排爆人员,而且也没有一些排爆的防护设备。我听说找部队,说部队不能来,一个得请示军委,再一个他们对土制炸弹也不清,也不懂。后来又找的军工厂问问他们,他们说自制炸弹我们懂,这种土炸弹,谁也不明白。
半个小时过去了,排爆毫无进展。副局长王春才意识到,这份危险的任务,只能依靠警队自己承担。
采访于尚清:我还等他(同事)电话,我说打鱼去呢。电话没等着,王所长给我打电话,
采访王春才局长:我把情况跟他说了一下,他说过去看看。我说行你就过来,不行你就别过来。
采访于尚清:我说炸药我还行,但炸弹我没见着过,我说那我去吧。
老于在分局里负责危险品工作,过去当过兵,搞过爆破。然而,他没有受过正规的训练,根本算不上什么拆弹专家。对于即将面对的土制炸弹,他显然没有太多心理准备。
此时,对于王春才来说,虽然找到了于尚清,但无疑仍然要冒很大的风险。
圈定嫌疑人:可能是熟人作案
找不到专业的排爆人员,此刻,在建华分局的刑警大队里,对于大队长于志强和副队长林连海来说,如何迅速圈定安放爆炸品的嫌疑人,迫在眉睫。
萨拉伯尔酒店每层结构都很复杂,然而炸弹却偏偏被安放在一个较为隐秘的空间。根据初步推测,疑犯很可能是从三楼消防通道破窗而入。可见,疑犯对酒店的环境一定相当熟悉。警方最后决定,盘查的对象从酒店的工作人员开始。
于尚清排弹
字幕:上午10:50,距离案发一个小时
对于来到现场的于尚清来说,此时,最麻烦是缺少时间。几乎来不及犹豫,大家就准备开始拆弹。 为减少危险性,有人建议于尚清带上消防冲水。如果能将炸弹冲下煤气管道,即使排爆了,也可以远离煤气,减少损失。
然而,炸弹夹在管道和洗碗池之间,外面被胶带紧紧裹住,里面究竟是怎样连接的,一点都看不出来。如果此时贸然冲水,就有可能触动敏感的导线,引起爆炸。
无奈之下,于尚清只能过去看看,能否确定起爆时间。如果是定时炸弹,那么闹钟上的闹点有可能就是起爆时间。
采访于尚清:我又细瞅了瞅,看它几点响。我细瞅,他们说别瞅了瞅响了,我说响也没招,叫咱们来就是要咱们拆的啊。
闹点上的数字清晰可见,十一点一刻左右,而此时已经接近十一点。
四周的空气范佛凝固了,秒针指向的就是爆炸的临界点,而这一段距离还在不断地缩小。于尚清心里清楚,此刻,他只有两种选择,要么放弃拆弹,全体人员撤离,要么就冒险拆弹。
于尚清采访:然后我就说,我说谁有刀没有,我也不知道谁递我一个匕纸刀,递给我一个刀,你割吧,我上去了。
洗碗池被自来水管道固定住,于尚清和一名消防兵将池子稍微挪开。要拆除炸弹,首先要将它从管道上取下来,判断出接法。
于尚清采访:我说我绑着炸弹,你用刀割下来。
他割一下躲一下,割两下,割着胶带,割两下割不掉,拿刀割一下就跑,我说你跑不过炸药。这样一来,给我吓得够呛。他一躲我也害怕,他一害怕我也害怕。
于尚清独自留了下来, 已经没有时间取下炸弹了。他只好从闹钟入手,因为钟的背后很有可能存在着关键性的导线。
王局长采访:我看两三分钟没出来,我就在这儿着急我就给他挂了电话,他半天才接。
采访于尚清:我手机是振动的,我从来不使声,我说炸弹响了,我说完了。但是呢,这不是炸弹响,是手机振动。有点儿害怕。
惊魂未定的于尚清只有不到5分钟时间了。在他揭开的闹钟后面,果然连接着导线。
于尚清采访:它是有一根线,裸线,绑在后面表把上了,另一根裸线露了,只要到点了,表把一碰,和那根裸线一碰,就能响。
从表面上看,这似乎是一个并不复杂的装置。于尚清判断,截除这枚炸弹最关键的地方,就是割掉绑在表把上的线,避免两根线之间形成回路。
于尚清采访:我赶紧把裸线拔出来了,我认为就不能响了。我又害怕它响,把那线割下来。把那线割下来,这我才大胆地把爆炸装置,成功地,与煤气管道分开了。
一枚令大家惊惶失措的炸弹,于尚清只用了短短几分钟就将其拆除。但此时已经是上午十一点十分,离爆炸点只差三分钟。
王副局长采访:也过了两三分钟,他就出来了,非常高兴,拆完了,实际上没看到我,他奔黄局长过去,拆完了拆完了。
于尚清采访:我说黄局,我说我拆了,我挺兴奋的。因为平时以来,我没少接触过炸弹,炸药都没少接触,我也使过,我也会用,但是叫我拆这个定时爆炸装置,平生第一次,我挺兴奋,我说我拆了。
危机解除
字幕:上午十一点半,戒严取消。
对于警队和周围的人们来说,这虽然是一场从未经历过的危机,但似乎犯罪分子的手段并不算高明,大家终于可以放松一下了。
此时,已经临近中午,大家打算一起到附近的饭馆庆贺庆贺。
片花
调查的开始,圈定重大嫌疑人
炸弹拆除之后,技术勘察马上开始。这是本市发生的第一起炸弹案件,如何尽快找到破案的线索,是警方面临的最大挑战。
现场搜寻的结果并不理想,唯一的物证就是这枚炸弹。对于炸弹的安放时间,初步推测为凌晨到天亮这段时间。
刑警队内,排查继续进行。根据现有的线索,疑犯必须要熟悉酒店环境,懂得电路知识,在凌晨有作案时间,最有可能是和酒店有过矛盾的。
队员们仔细地排查,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的细节。
这其中,有一位叫谷树昆的前任酒店领班,引起了副队长林连海的格外注意。
采访:谷树坤,年龄不大,20几岁,因为表现不错,从服务生升为领班了。到后期,他觉得我表现这么好,应该给我提某部门的经理,因为工资待遇问题,跟酒店经理产生了矛盾,而且经过我们了解,在案发前两天一天晚上,谷树坤曾到酒店来过。
一个怀恨被酒店辞退的人,为什么还要在短期内返回酒店?这里面似乎存在着某些关联。
酒店内,现场勘查仍在继续。搜爆队的小李完成一楼的工作,准备到二楼作进一步的搜寻。然而,当他走到二楼的楼梯时,搜爆犬却不再前进了。
采访王局长:菜刚上来刚要吃,指挥中心这时候又来电话,又说了,老王你在哪儿,说我吃饭呢。他说老于呢,我说老于在我跟前,说赶紧来吧,又发现一个。我说那赶紧去吧,就往那儿跑。
对手并不像想象的那样容易对付。
此时,距离第一枚炸弹的拆除,仅仅隔了半个小时。刚刚逃过一劫的于尚清从饭桌上又被请到了现场。
采访于尚清:这时候黄主任也没说叫我去。王所长也没说叫我去,我能走吗。无形中,第一个你都排了,后期来讲,不排好像就不是那么回事,还是得我去。无形中就得去了,非去不可,我去吧。
酒店的电源再次被切断,队员们在大厅帮于尚清准备排爆工具。这次,谁也不敢再让他徒手拆弹。第一枚炸弹的拆除,凭靠的是一瞬间的勇气和运气,而这次,于尚清感到了一种不可预见性的危险。
于尚清:这时候心情跟拆第一枚就不一样了。我儿子当兵,我老伴没工作,我就想着他俩,我就给她打个电话。我说老伴啊,今后无论怎样你和孩子都好好的活着。
采访王局长:我说老于你给谁挂电话,她说我爱人,我说别胡说八道。
采访于尚清:我也没吱声。真要炸死了,她也听不着我声,我也听不着她声了。就进入现场了。
炸弹绑在消防火栓上,中间有一根导线连着两个炸药包,而小的炸药包顶上接着一个传呼机。这显然是一枚遥控炸弹!
只要通过任何一部电话机拨通呼机号码,就可能激活炸弹,引起瞬时爆炸。
采访于尚清:当时我认为它是一个,我认为是传呼机管小炸药 然后把大管炸药引爆,是这么回事。
于尚清判断,小的炸药包就是引爆装置,他决定将大炸药包和引爆装置分开,前提是寻呼机千万别响。
采访:八管炸药,拿出来了,狠狠地往楼里,一个空地,过道上,扔里边去了,我说叫你响。
摘除了大炸药包,于尚清却丝毫不敢大意。因为剩下的虽然是小炸药包,却有6根导线和寻呼机相连。这些线里,如果有防拉或反拆导线,那么,拉动或剪断其中的一根都可能引起爆炸!
对于尚清来说,直觉和运气似乎比拆弹经验更重要。此时,除了硬着头皮上,谁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采访:我就把传呼机,尝试着拽了四根线,一根一根地拽。
这是一种不得已的选择,嫌疑犯还没有落网,寻呼机随时会被激活。
采访于尚清:我拽第五根的时候,这线头呢,很自然就掉了。我一看不对劲,我说搞不好最后一个不等我拽,它就会响的。不能再这样拽了。
于尚清不敢再轻举妄动。他决定将起爆装置拿开进行单独处理。
采访:我就把它拿开,搁到门后。我躲得很远,有六七米远,我就拉。
最后一根线果然是防拉导线,好在炸药量不大,没构成威胁。
破案
现场引爆了第二枚炸弹,副队长林连海不免有些焦虑。因为,他刚刚结束对嫌疑人谷树坤的调查,得到的情况却不容乐观。
据查,谷树坤平时胆小怕事,为人懒散,甚至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缺陷。
采访林连海:他有恐高症。他妻子反应说,谷树坤曾经有一次在家灯坏了,他踩凳子搬灯过程中,从椅子上掉下来过。
根据推测,疑犯应该从高处攀援进入现场,然而,有恐高症的谷树坤似乎却不符合作案条件。难道目标找错了?此时的林连海越来越感觉到,对手绝非等闲之辈。
第二枚炸弹暗藏机关
第二枚炸弹的拆除可谓有惊无险。事后,大伙准备清理现场,于尚清和同事们上楼去取刚才扔掉的大包炸药。然而,当他们找到炸药包时,却看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物体!
采访于尚清:我一翻个,一下子我的脑瓜子一片空白,傻了,当时就傻了,彻底傻了。
原来开始被扔掉的大炸药包也是一枚遥控炸弹,它和那枚小炸弹构成连环炸弹。威力不大的小炸弹只是一个诱饵,最可怕的是通过导线连接的大炸弹。
采访于尚清:我彻底害怕了,我猛喊,我说张队,你们俩有多远跑多远,我说我完了,我说这里还有个启爆装置……我拿着炸药,扔也扔不了,排爆绳也没拿。
于尚清心里清楚,他是在和时间赛跑。经过搬动,炸弹极有可能被引爆,一种前所未有的恐惧向他袭来,此时,拔下引线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采访:瞅啊,我寻思它是,出来是六根线,分三点,到炸药管上。但是我上的时候,就两把手上,我认为是拿炸药的啊,我只有狠心蹲那儿,拽吧。
突如其来的变故,已经让于尚清来不及思考,甚至顾不上炸弹是否存在着防拆装置。等他将炸弹拆完的时候,浑身已经湿透了。
这是一场可怕的对决,对方躲在暗处,似乎在挑战着警方的极限。
一枚定时炸弹,两枚暗藏杀机的连环炸弹,一时间,炸弹的疑云笼罩了整座齐齐哈尔城。正义与非正义的较量还在继续。
发现之旅《惊魂48小时》片中截图:于尚清排险现场。
第四枚炸弹
字幕:2003年9月2日 齐齐哈尔市萨拉伯尔酒店
上午一大早,建华分局的刑警队员们便赶到了萨拉伯尔酒店。昨天,这里发现了三枚爆炸物。经过连夜的排查,警方认定,这起炸弹案件极有可能是熟人所为。队员们再次仔细地翻遍酒店工作人员的更衣室,寻找蛛丝马迹。
然而,一个小时过去了,这次的搜寻并没有什么新的发现,大家准备归队。
走到拐弯处时,突然,一名队员看到了一个奇怪的物体。
采访林连海:楼梯间有放垃圾,准备往里面扔烟头的时候,无意当中一探头,发现里面有一个萨拉伯尔酒店里还有炸弹!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第四枚爆炸物品。
采访于尚清:早晨也就是八点多钟吧,王局长给我来电话,说你在哪儿呢?我说我马上到分局了。
采访王局长:我说老于啊又发现一枚炸弹 老于说真的我说真的。
于尚清采访:我说王局长又跟我开玩笑,哪儿有炸弹,我昨天看没有,我认为王局长又跟我开玩笑
王局长采访:这时候我说能不能来,他说那得去啊。
于尚清排除第四枚炸弹
字幕:2003年9月2日上午 8点
炸弹被安放在一楼到二楼之间缓台的垃圾筒内。这又是一枚遥控炸弹。从数字呼机上看,看不出几点爆炸。呼机上连接着两根关键的导线。从判断上看,它的装法似乎比之前的炸弹还要简单,炸包虽然不大,但是必须就地拆掉。
采访于尚清:因为头一天已经拆了,有这个经验了。它的装法是跟第三枚是相似,但还不太像。
尽管如此,于尚清还是小心翼翼地除去炸弹上的导线,把呼机从炸弹上取下来。
由于昨天拆除的炸弹里安有防拆装置,因此,于尚清对这枚炸弹也不敢掉于轻心。
采访:这个我就小心翼翼 然后就摸,一摸有两个包,摸一下挺硬,我用刀割开,一看是电池,炸包里头还有两块连接着导线的电池。
采访于尚清:我整个把呼机,电线、全部已经剪断的,但我没曾想,它那个炸药里头,捆绑物里头还有电池,还有启爆装置,它双重启爆装置。
狡猾的罪犯,布下重重陷阱,定时炸弹,连环炸弹,暗藏机关的炸弹。尽管一颗颗炸弹并不是冲着于尚清来的,但现在,与其说是老于不放过这些炸弹,不如说是炸弹们缠住了他。此时的于尚清如履薄冰,他小心地除去电池的导线,等他全部处理完毕,已经发掉了近半个小时的时间。
复杂的环境
字幕:上午十点 酒店里全面警戒重新开始
已经是第四枚炸弹了,它仿佛在透露出一个信号,酒店里可能还有爆炸物!搜爆队员对酒店展开地毯式的搜寻,不放过每一寸可疑的地方。因为他们知道,只要稍一疏忽,就有可能遗漏掉一枚危险的炸弹。
谷树坤和贺景新的电话
与此同时,建华分局刑警队副队长林连海终于得到一条重要的线索。据查,重大嫌疑人谷树坤在9月1日早晨,和外界通话频繁,而其中有一个电话还是凌晨四点打出去的。
根据谷树坤自己的说法,9月1日一大早,他约了朋友贺景新一起去推销
热水器,但是因为他夜里闹起肚子,所以他就打电话向贺景新通报情况。
这个看似正常的交代,却引起了林连海的注意。因为根据推测,疑犯安放爆炸物的时间恰恰是在9月1日凌晨。
和老板有过矛盾,案发前去过酒店,凌晨时分频繁的电话,这些不寻常的信号,竟然在一个人身上同时出现,此时,对于队员们来说,任何线索都十分宝贵。因为如果还有炸弹,那么付出的代价将有可能是排爆人员的生命。
于尚清的下午
从萨拉伯尔酒店回来后,于尚清一直呆在家里。经过了四次炸弹的排查,他仿佛已经历过几次生死。
采访于尚清:也不知道是心情好还是心情坏,是怎么回事,眼睛可亮了。你都不知道。瞅啥都行,破棍,花,把花浇浇水。桌子抹一抹,摆一摆。
家,这个再熟悉不过的地方,今天看起来似乎和往常不一样。整个下午,于尚清心神不宁。冥冥中有一种预感,好像还有什么事情会发生。
傍晚后,五六七八九枚炸弹发现了
字幕:下午5点
夜幕逐渐降临,对于萨拉伯尔的搜爆队员来说,这是一个艰苦的下午。
经过了将近6个小时的搜索,当最后汇总的时候,谁也不敢相信眼前的事实
在萨拉伯尔酒店三层,总共找出了5枚炸弹。加上先前的四枚,在整座酒店已经找出了9枚炸弹。这些炸弹大部分都是遥控炸弹,不少都连接着煤气管道。如果同时引爆的话,那么整个饭店无疑成为一片火海。
破案
这似乎已经不是单纯的恐吓。然而,安放炸弹的人却始终没有露面。带着对谷树坤的怀疑,林连海到贺景新家进行调查。
贺景新是谷树坤最好的朋友。据他陈述,9月1日一大早,他和谷树坤约好去推销热水器。凌晨时分,他们之间也确实通过几次电话。
整个问话过程中,贺景新回答得似乎滴水不漏。然而,却有一个细节引起了林连海的注意
采访林连海:他两个人都有手机。但是我们在他通话过程中,发现谷树坤和贺景新,有用IC卡通话的情况,就是路边的公用电话。是贺景新打给谷树坤的。
手机没有电了或出其它问题,用IC电话沟通也是正常的。然而在半夜里用公用电话沟通就有点奇怪,推销热水器也不是什么大的事情,非得连夜到外边打公用电话不可?
此刻,林连海很清楚,自己能给老于最大的帮助就是尽快抓住嫌疑犯。那样,不仅炸弹不会被引爆,兴许,嫌疑犯还有可能提供对拆弹有用的信息。
排除五枚炸弹
字幕:萨拉伯尔酒店
为了便于辨认,搜爆人员将发现爆炸物的地方都扣上碗作记号。
此时,拆除炸弹的难题又摆在了警方的面前。案件还在侦破中,而排爆人员和排爆设施还是没有着落。
无奈之下,副局长王春才只好挂电话给已经排了四枚炸弹的于尚清:
王局长:这时候给老于挂电话的时候,我就有点不是那么太自愿了,因为这么长时间还是老于这么去,会有点想法。
于尚清:这时候我脑袋翁一下,我说又有五个。我知道我彻底完蛋了,有一次侥幸,二次侥幸,三次侥幸,四次侥幸,不可能有那么多侥幸 ,都让我拆掉啊, 我说完了。但是我也不能不拆啊。
无形中给自己施加压力了。必须得上。一夜之间,我成了专家了。
字幕:萨拉伯尔搜爆现场 下午六点
排爆现场被戒严了,五枚炸弹分散在几个不同的地方。炸弹接二连三地出现,却又没有引爆,对手似乎故意在和警察斗法。于尚清处于高度紧张之中,恐惧,烦躁,交杂在整个排弹过程 。
1个小时过去了,5枚炸弹终于全部被拆除。而于尚清也已经接近疲惫的极限。
采访于尚清:我心情就很不好了看谁都烦,可烦可烦了,一下出来五个,人的思想承受那么,思想压力是有限的。一下崩溃就完了,当时我估计我快崩溃了。
此时,城市的灯火刚刚初上。而从昨天至今,于尚清已经拆9枚炸弹了。
采访:我说我回家。王所长说,继续和刑警继续找,我说还有什么呢,我说王所长我有点受不了,这怎么老有呢。
为了缓解巨大的压力,于尚清到附近不远的浴池洗澡休息。
已经是第九枚炸弹了,队员们如临大敌,因为他们知道他们面对着绝对是一名凶残的对手。这是一场严峻的对决,每一名队员都屏息以待。
审贺和谷
刑警队内,对谷树坤和贺景新的提审连夜展开。审讯的突破口,就围绕凌晨之间的电话。审讯分开进行,双方对于电话的通话内容,回答得相当一致,可谓滴水不漏。
然而,当林连海把为什么使用公用电话的问题抛出来的时候,疑点出现了。
根据贺景新自己的说法,那是因为自己手机没电了。而谷树坤的回答却是,对方的手机没有交费。
同样的问题,却出现了两个不同的答案。
按照常理,朋友之间通话,一方在半夜里使用公用电话,另外一般会问个原因,即使不过问,也可以如实回答不知道。
然而,谷树坤却很肯定地说对方手机没交费。两个人中肯定有人撒了谎。
林连海隐约感到,谎言的背后一定还有一个更大的阴谋。
不祥的征召
字幕:夜里十点半
此时,对于城市里的很多人来说,也许休闲生活才刚刚开始。然而,刚从浴池出来的于尚清,却没有这份心情。当他准备回家的时候,又接到了现场的电话。不到两个小时内,又发现了两个炸弹。
于尚清:这时候的心哪,我过去不懂什么叫得心脏病,那玩意儿可真得心脏病,这心蹦得,快要跳出来似的,外面一摸就摸着,跳得不得了。
炸弹不排除,危险就不能解除,此刻的于尚清也很清楚。
临出发前,他来到了工作了五年的办公室,此刻的他,似乎有种不详的预感。
采访于尚清:我就给我老伴写几个字,我说我今天晚上排爆可能要出事。但也许没什么大事。我说一旦我出事,我说你叫于嘉在部队,好好干。
王局长采访:写遗书我司机看见了,别写,写这个干什么,意思是挺不好的。就没让他写,最后他就把名签上了,就撂那儿。
两枚爆炸物隐藏在大堂吧台的地方,由于担心于尚清太过疲劳,已经有人动手拆过了一枚。然而,还有一枚却没被拆掉。这枚炸弹非常奇特,它搁置在一个废弃的饮料盒里,从露出的导线数量看,比前面任何一枚都多,整枚炸弹用一个纸壳紧紧塞住。一时间,于尚清也不敢轻举妄动。
攻心战
刑警队内,队员们心急如焚。虽然缺乏确凿的证据,然而谷树坤和贺景的疑点却在慢慢积累,这场炸弹事件的幕后黑手,会不会就存在于他们两之中呢?
迫于压力的队员们决定,采取靠攻心战。
此时,每分每秒的时间格外宝贵,如果不找出嫌疑犯,那么就意味着老于还要再冒一次生命的危险。
抱到车库去,爆炸了。
破案抓紧进行,然而,炸弹的拆除却不能等待。由于对这枚炸弹的拆除没有把握,于尚清把炸弹抱到一楼侧门的地面车库,这是他们所能找到的最理想的地方。炸弹经不起颠簸,移动太远,如果碰到了防拆装置,便会有爆炸的危险。
字幕:夜里11点30
准备工作就绪,此时,和拆炸弹无关的人都退到了大堂外。四周全然是死一般的寂静。炸弹还留在纸盒子里,于尚清必须将它取出来
采访于尚清:我就把纸壳盒拿起来了,导爆拉线都铺好了,把纸壳盒拿起来了,拽一下子,把小纸壳盒拽出来,把炸拽出来,再慢慢拆,没拽动,挺紧,用刀割,45度角,左手拿刀,45度角。
爆炸
王局长采访:刚出来,一两分钟,就听嗡一家伙,就响。
采访黄主任:半夜11:30了,特别亮,特别大的一声,轰一声,我下意识看表,正好11:31分。
爆炸后场景
采访王局长:整个停车场,火光出现,整个就是照得透亮。我说这把完了。我估计老于可能要,可能得牺牲,这么大的响,这么大的炸,不可能活。
采访黄主任:现场一片死静死静的,突然反应过来,老于没出来,老于老于,大家全往前冲。
炸弹爆炸的消息传到警局,背负着巨大压力的队员们心情十分沉重。难道制造炸弹另有其人?还是老于在拆弹中碰到了防拆装置?
此时,他们能做的,就是继续和谷树坤和贺景新进行攻心战。
采访黄主任:那几天不知道怎么回事。大家都没有合眼,不觉得困。进入亢奋状态,觉得不把这个犯人抓来,对不起老于,枉当一回警察,这个案子要破不了,简直是太熊了。
攻心战持续了进行了两天两夜。9月4日下午,当炸弹的谣言传遍整座城市的时候,案件的审理终于取得了突破。
采访林连海:我们在跟贺景新谈话过程中,提到他父母。他眼眶就湿润了。一变,我们说不管什么情况,………不考虑别的,你还得对你的父母负责。他就停顿了很长时间。
经过了长时间的较量,心里素质比较脆弱的贺景新招架不住了。他终于承认,这是一场精心策划的犯罪行动。
两个月前,自从被酒店老板辞退后,谷树坤一直怀恨在心。他叫上死党贺景新一起研制出了十一枚炸弹,准备用来报复老板。他们在其中的部分炸弹安上了防拆装置。于尚清正是在拆除第十一枚炸弹过程中,触动了当中防拆装置。
为了克服恐高症,谷树坤买了黑头巾,在爬楼中蒙住了自己的双眼。
9月1日凌晨时分,当谷树昆在饭店里,花了近三个小时安装炸弹后,他和贺景新进行了几次通话,互相串通细节,谨慎的贺景新使用了公用电话。然而,事实证明,最后正是这些用电话出卖了他们自己。
回顾
嫌疑犯谷树坤和贺景新分别被判处无期徒刑
触动了炸弹防拆装置的于尚清,全身被多块玻璃碎片炸入,重伤致残
经过长达三年的治疗,于尚清至今左眼接近失明,右耳失聪,右腿已成残废
2004年11月,于尚清同志被授予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
[《发现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