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水平放射性废物(简称高放废物)的安全处置,不仅是一个与核安全同等重要的问题,而且也是关系到我国核能工业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一个重大问题。以“高水平放射性废物地质处置”为主题的第260次香山科学会议日前在北京举行,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科技委潘自强等7位两院院士,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40余位专家到会,共同探讨高放废物地质处置中亟待解决的关键基础科学问题和重大工程问题。
一项重大的高科技系统工程
与会专家介绍,高放废物的地质处置是一项事关核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高科技系统工程,面临一系列重大难题。
会议执行主席潘自强院士在题为《高放废物处置是核能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的主题总评述报告中指出:高放废物处置是核能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地质处置是高放废物处置的现实途径;由于具有复杂性、长期性和探索性的特点,地质处置是一项重大高科技系统工程,是一项万年大计的工程,研究的问题涉及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伦理学、社会心理学等。
据介绍,高放废物地质处置的难点在于如何使高放废物与人类生存环境充分、彻底、可靠地隔离,且隔离时间至少要达上万年。高放废物中含有镎、钚、镅、锝等放射性核素,它们具有放射性强、毒性大和半衰期长等特点,一旦进入人类生存环境,危害极大且难以消除。正因为如此,就需要建造特殊的地下工程——深地质处置库来处置这些高放废物。然而,建造这样的特殊地下环保工程,在科学、技术和工程上面临一系列重大难题,涉及到地质学、水文地质学、放射化学、岩石力学、工程科学、材料科学、矿物学、热力学、核物理、辐射防护、计算机科学等学科,需开展综合、交叉研究才可能有所突破。
若干关键科学问题
会议执行主席、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研究员王驹在题为《高放废物地质处置中的若干关键科学问题》的主题总评述报告中,全面介绍了国内外高放废物处置的研究进展,重点讨论了高放废物地质处置中的处置库场址地质演化的精确预测等方面的若干关键科学问题。
与会专家认为,选择一个合适的处置库场址对于安全处置高放废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选址工程中涉及到社会经济条件、自然条件和核工业分布等诸多因素。高放废物处置库的设计和建造还涉及到大量的岩石力学和工程科学关键问题,四川大学谢和平院士认为,由于场址和岩石条件的差异,岩石力学的研究不能照搬国外的研究成果,处置预选场的研究应涉及岩石的基本力学性质、高温长时间下的岩石力学性质、裂隙岩石力学行为及扰动与温度的影响与演化、长时间尺度等四个最基本的科学问题。
高放废物地质处置的关键是阻滞放射性核素向人类生活圈的迁移,确保对人类的防护,其中涉及到放射化学、核素迁移和辐射防护等关键问题。高放废物中多种关键核素,在深部环境中的化学形态及其迁移扩散规律研究、是高放废物地质处置中的值得关注的关键科学问题。潘自强认为,高放废物地质处置辐射防护极为重要,但我国目前的工作仅为文献调研。高放废物处置库建设中需采用多重工程屏障系统,涉及多种工程材料,需要加强工程材料功能的长期有效性等方面的研究。
为核工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王驹介绍说,高放废物的安全处置受到了国际组织和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国际原子能机构成员国大会于1997年通过了《国际乏燃料安全与放射性废物安全公约》,各有核国家也均在国家层面上高度重视高放废物安全处置的工作。
我国核能工业要可持续发展,必须妥善解决高放废物安全处置问题。按中国核电的宏伟发展规划推算,到2020年我国产生的乏燃料累计将达到2000吨,此后,每年将产生约1000吨乏燃料,这些高放废物必须得到安全处置。潘自强认为,我国高放废物地质处置研究正处于全面启动的前夕,需要在国家层面上加大支持力度,各学科协调发展。
与会专家认为,高放废物处置是一个事关核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高科技系统工程,关系到国家长期的环境和生态安全,需要法律法规保障,需要政府主导和国家层面上的宏观规划,需要有实施项目计划的执行单位,需要高强度的经费支撑,更需要有坚实的科学、技术和工程基础。
针对目前我国高放废物地质处置的研究现状,与会专家指出,为集中目标、突出重点、高效使用有限经费,非常急需结合中国高放废物的类型、中国场址的地质特征,尽快完成高放废物处置的顶层设计和我国高放废物处置的概念设计,以便使各学科的研究和各单位的研究有一个“公共平台”。由于问题的复杂性、投资的高强度性和时间的紧迫性,专家建议国家尽快成立专门机构和建立专门稳定的经费筹措机制,同时在国家重大项目研究中立项支持开展相关研究。 (本报记者 潘锋)
[科学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