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潘小川: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就在你体内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05-12-12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离我们有多远? 它就在我们体内! 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教授潘小川日前向记者直言,“在我国,水体、底泥、沉积物等环境介质以及农作物、家畜家禽、野生动物,甚至人体组织、乳汁和血液中都已经检验出POPs。” 《斯德哥尔摩公约》规定的滴滴涕、多氯联苯(PCBS)等12种污染物由于其蓄积性,能够长期在环境存在,不易分解,并通过生物链进入人体。 潘小川介绍,在生物体内有这样一种机制,随着营养级的升高,沉积的化学物质的成分会逐渐浓缩,提高很快。也就是说,POPs会通过食物链逐级放大,即使在自然环境中的浓度很低时,通过大气、土壤、水等进入植物或者低等的生物,最后到达最高的营养级——人类,POPs残存量就会很高,对人类健康的威胁就更大。 POPs的危害是致命的。潘小川指出,POPs主要的健康效应是发育毒性,对生殖发育系统的危害。“发育的效应是从人体胚胎形成的时候开始就有不同程度的涉及,这是一个慢性的、长期的和多代的效应,可能影响到下一代的效应。它不同于一般的职业性的暴露或者社会性的暴露,它对人类的一些组织、器官、系统的发育产生异常遗传学的危害,对组织的分化和发育都产生危害,会造成致畸、致癌的效应,且这都是一些慢性的效应。 POPs有很强的脂溶性,很容易进入到生物体的脂肪组织里,并聚集在这些地方。“从POPs的暴露角度来讲,可以说80%以上的人体内都可能有POPs,因为我们在北京市的一项研究里发现,在北京市采集的孕妇的乳汁里,300多个人里有90%的孕妇能够检出有机农药等,有10%的人是在比较危险的水平。” 更令人忧心的是,在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健康研究方面,国内还是一个空白。 “对于POPs的健康效应的研究是机遇,也是挑战。目前对于POPs健康效应的影响在国内几乎没见到很明确的人均研究的证据,在国外也还不多,从科研的角度讲,应该说是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这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很大的机遇。” 潘小川告诉记者,目前有关POPs的监测手段在技术上需要突破,因为POPs监测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成本比较高、技术比较难,已经进行的都是微量的监测,抽样只是很小的个体,代表性不够。 “首先要进行环境监测,弄清现在我国的大气、水、土壤里POPs的具体含量。目前,中科院正在组织一些大的项目,开展全国性水域和地区性的POPs水平监测。接下来,要解决的是POPs对人类健康的影响,虽然在环境中POPs是微量的,但从健康的角度,现在还不清楚在人体内的残留到底对人体会产生多大程度上的危害。”潘小川呼吁国家投入资金,对人体生物材料(乳汁、血液、尿液、头发等)进行病理数据的测试,“现在肯定的是绝大多数人体内都有POPs的存积,目前看来似乎威胁不大,但隔了几代人,会发展到什么程度,科研机构还没有做相关研究。如果研究发现人体中含量还很低,就要进行环境立法阻断POPs继续侵入人体。”(本报记者 任黎明) [科学时报]
|
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Tel:010-62063238
自来水、循环水消毒系统改造,通过安装次氯酸钠发生器设备可以取消不安全的液氯消毒方式,更能保障饮用水有利人体健康。 Tel:010-62063238
|
Copyright© sciencehuman.com,All rights reserved.
科学人网站工作部暨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联合主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