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05年中国人类发展报告》指出,日益悬殊的收入差异已成为影响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因素。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12月16日在北京发布《2005年中国人类发展报告》。这份主题为“追求公平的人类发展”的报告提出了一揽子政策建议,旨在缩小存在于中国不同收入阶层、不同性别、城市和农村以及沿海与内地之间的人类发展差距。报告肯定了中国过去26年间由经济奇迹所带动的社会和人类发展方面取得的巨大进步,但同时指出挑战尚存,并呼吁采取更加务实有效的措施缩短日益扩大的人类发展差距。
报告对中国人类发展现状作了如下的阐述。首先,城乡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1990~2002年期间,城乡之间人类发展水平的差异没有出现缩小的趋势,并从1997年以后逐步扩大,这一趋势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城乡之间不断扩大的收入差距所拉动的。
第二,收入差距不仅存在于城乡之间, 而且在城市内部也非常明显。报告认为中国日益悬殊的收入差异已经成为影响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社会因素。
第三,城乡居民在人均预期寿命和健康方面同样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中国的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人均预期寿命分别为75.2岁和69.6岁,二者相差近6岁。越落后的省份,城乡之间的预期寿命差距越大。10个东部发达省份,城乡之间的预期寿命差距的平均值不到3.5岁;10个西部欠发达省份,这一平均值达到8.2岁。在农村地区,省与省之间的预期寿命差距也相当明显。婴儿死亡率、孕妇死亡率农村比城市高出近一倍甚至近两倍。
第四,在受教育方面,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和性别之间的差距表现得也相当明显。在城市15~64岁人口中,从未接受任何教育的人口比例为2.5%,而农村为8.7%。在不同省份之间,15岁及15岁以上人口中文盲半文盲的比例呈现出很大的差别。2003年全国15岁及以上人口中文盲半文盲的比重为11%。文盲半文盲率的性别差异在落后省份表现更加明显,如青海省男女之间文盲半文盲率相差18.7个百分点。
《2005年中国人类发展报告》高度认同中国在过去的30年内在减贫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指出如果不算上中国的进步,整个世界在减贫方面从总体上说将会有所倒退。
报告为此提出了十条政策建议。这些政策建议包括:提高人类发展水平, 促进社会公平;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投资农村基础设施,改善农村发展条件;投资教育,提高人民的发展能力;投资健康,加强公共卫生和基础医疗;健全社会保障制度,降低各类社会风险;消除社会歧视壁垒,鼓励社会和谐互助;完善法律体系,建设法治社会;改革财税体制,实现公平分配;政府主动转型改革,提高社会治理能力。(本报记者潘锋 通讯员张微)
[科学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