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势:形成了3000多人的高水平研究队伍。2003年、2004年我国的纳米科技SCI论文总量已经超过日本,仅排在美国之后,位居世界第二
缺陷:“十五”期间,针对纳米加工及表征仪器、规模化制造设备研制方面的布局严重不足;在纳米电子及纳米生物器件研究领域,由于受到微电子产业水平和投入强度的限制,我国与发达国家有明显差距
本报成都3月1日讯(记者郑千里)2月28日,中国科学院常务副院长、国家纳米科学协调指导委员会首席科学家白春礼院士在成都作了纳米科技发展动态的学术报告,介绍了国际纳米科技的最新发展动态,我国近几年纳米科技的研发成果,以及我国发展纳米科技所面临的重大挑战。
白春礼院士介绍说,我国是国际上率先开展纳米科技研究的国家之一,在若干领域里占有优势,并形成了3000多人的高水平研究队伍。2003年、2004年我国的纳米科技SCI论文总量已经超过日本,仅排在美国之后,位居世界第二。就具体学科领域与国际比较,我国在纳米材料研究方面与国际差距不大,局部领先,有较好的基础。在建材、纺织领域的应用方面已初步具备产业化的基础。其中,中科院在我国纳米科技研究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中科院纳米科技的研究力量约占全国的1/3以上,1992~2002年SCI论文的引用率在世界科研机构中排名第四,研究项目在国家重大研究计划中也占有较高比例。特别是在2003年12月,中科院与北大、清华共建的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正式成立,使中科院开始具备在我国纳米科技发展中发挥骨干引领、示范带动作用的平台条件。
在列举和分析了我国纳米科技发展的长项和优势后,白春礼也指出了我国纳米科技发展所存在的不容忽视的缺陷:“十五”期间,针对纳米加工及表征仪器、规模化制造设备研制方面的布局严重不足;在纳米电子及纳米生物器件研究领域,由于受到微电子产业水平和投入强度的限制,我国与发达国家有明显差距,总体上我国纳米科技布局在各个领域内皆有分布,但研究力量比较分散,学科目标尚需进一步凝练。
白春礼在报告里也介绍了我国纳米产业化的现状。目前我国纳米技术的企业已有700多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社会投入资金约30亿元。但是目前纳米科技的产业化效果还不太理想,这是由于许多纳米技术项目研发时间较短,属启动阶段。缺乏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的无缝连接机制,导致纳米技术成果不能顺利转化。虽然国内已建立了几十条纳米材料和技术的生产线,但是产品主要集中在技术门槛较低的纳米粉体制备方面。市场上很多的“纳米商品”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纳米产品”。2004年5月20日,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技术委员会纳米技术专门委员会成立,使我国的纳米技术产品认可有了一个检验的权威机构和尺度。
白春礼说,贯彻落实前不久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精神,发展纳米科技务必要根据我国发展现状和国际发展态势,着眼于国家长远发展,提高我国的科技持续创新能力,以期加速纳米科技产业化的步伐。在纳米尺度的材料和器件的基本性质、基本方法和纳米技术及应用三个方面,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组织优势力量,突破关键技术,取得一批自主创新的知识产权。
(郑千里)
[科学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