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忠贤]在科技界的委员和其他政协委员里,对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问题,在多次会议上都是大家议论的热点。其中不同的会上所关注的问题有所不同,有投入问题,基础教育问题、资源分配问题和学风问题等等。这次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策定下来,委员们都非常振奋。从邓小平同志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一直到我们国家实行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现在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一脉相承的,它与中国在社会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的目标是相符合的。
需要注意的问题,中国走自主创新之路有几点,我个人看应该有一定特殊性。第一点,中国必须符合中国的背景和需求。因为中国是个大国,经济发展很快,但整体还处于发展之中。第二,虽然中国资源不少,但按照人口平均,在国际上低于平均水平。另外我们建设小康社会,是要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所以用占世界7%的耕地面积,支持占世界22%的人口规模,这都是其他国家所没有的特殊情况。另外还有些特殊问题,包括中国文化历史的背景,在走创新的过程中应该给予注意。
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方面特别提到一点,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大家常常将科技如何和经济结合问题,通过以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会很好得到解决。这也是企业是技术创新主体,国际上也是这样。虽然中国现在的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相对比较弱,但是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而且也有好的典型。通过产学研三结合,和其他配套政策的落实,我想企业作为自主创新主体是可以实现的,而且有助于产业化和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最后,我提几点建议,第一个建议,重中之重是营造创新的良好环境。环境有助于创新思想的出现,和创新人才的成长,要求环境是宽松的、学术是民主的,另外支持是相对稳定的。也就是说要鼓励成功,也要允许失败。第二个建议,要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我们的投入虽然从总量上每年都在提高,但是跟国际上发达国家比较起来,总的投入还是比较少的。今年按温总理的报告投入增长要超过19%,即使按照这个数字,资源也需要提高效率,也就是温家宝总理在报告中提到的要整合有效的资源。因此在资源分配各个方面要保证更好地提高效率。第三个建议,在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方面,我们要培育一个好的学风,形成一个良好的学术传统,这才有助于人才的成长和人才的脱颖而出。但是前面这几条最重要、最核心的是要通过机制和体制的创新来保证。我对建设创新型国家是非常有信心的,我相信这个目标一定能在十五年中实现。
[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