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官员阐释体制改革重要性和紧迫性,强调政企分开、政事分开
●关键词10行政体制改革
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和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关键。继续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各级政府要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不得直接干预企业经营活动。
“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再次强调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这一改革已持续多年,过去取得了怎样的成绩?未来又面临怎样的问题?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毛寿龙和北京市政府法制办主任周继东。
延续“十五”改革思路
新京报:“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要着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怎么看待这项改革?
毛寿龙:今后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基本延续“十五”期间的改革思路,重点依然是三个方面,一是推进有限政府的进程,其次是推进有效政府,第三是建设法治政府、民主政府和责任政府。
实行政企分开需要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政府尽可能从竞争性领域退出来;政事分开要进一步实质性地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明确在事业发展领域政府与事业单位之间的关系。
周继东:中央提出的“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资分开”就是要各级政府理顺职责,切实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转变职能光有口号不行
新京报:如何进一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毛寿龙:在有些方面目前已有成熟的技术,如推进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和行政成本,关键是要改善采用先进技术的激励机制,鼓励各级政府运用高技术来改善行政管理。有些改革技术不够成熟,需要加大研究的投入。
周继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困难在于它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政府机关要转变职能,大家都赞成,但是光有口号和观念不行,要有方式和方法上的转变。新机制没有跟上,官员们还是习惯用过去的方式行事。
海淀公共委试验政事分开
新京报:北京近几年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如何看待海淀区建立公共委的试点?
周继东:海淀区的改革代表了中央关于政事分开的方向,是一个积极的探索。但目前还是试验的性质,短期内很难在北京甚至全国推开。
新京报:行政体制改革应如何保障群众的最基本需求?
周继东:过去有一种误解,把医疗、教育和就业等问题推给市场。事实上,有些公共服务必须靠政府投入,比如医疗、教育等。群众对这些问题埋怨很多,因为这些本应该由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没有到位。政府今后要加大投入,但是到底投入多少,又涉及公共财政体制改革问题。很多发达国家的财政一半以上投入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而我国主要投入到基础设施。
本报记者吴学军廖卫华
■难点
政企关系仍是棘手问题
毛寿龙教授认为,行政改革任务依然艰巨
本报讯(记者吴学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难点在哪里,中国人民大学行政管理学系主任毛寿龙教授认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任务仍很艰巨,如何处理政、企关系等问题仍然比较棘手。
毛寿龙分析说,在推进有限政府改革方面,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依然会比较棘手,尤其是政府与国有企业之间的关系,包括如何考核和任命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等。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也面临同样的问题。今后要开拓市场中介组织发展的法律和制度空间,改变其附属于政府的从属地位,使其能够与企业发展关系。
在建设法治政府、民主政府和责任政府方面,毛寿龙说,要推进这三个方面进展,关键要从程序上入手。推进法治政府和责任政府,不能仅仅用惩罚的方法促进守法,还要在程序上完善因执法出现的冲突解决机制;推进民主政府,也要在程序上落实专家论证、群众参与的机制。
部分国家2000年“官民比”
资料来源:美国官方网站、OECD(经合组织)网站、EIUCountryData、中国统计年鉴。表中GDP按购买力平价计算。
■话事
从卫生局到海淀公共委
北京海淀区公共服务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桂小海:去年夏天,我从北京甘家口附近的海淀卫生局搬到海淀科技大厦801房间,到公共委任职。我们今年的工作重点是加快发展北部地区的医疗水平,让山后的4家卫生院捆绑发展,增加设备,输入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本报记者廖卫华
■数说十一五
47%
城乡区域发展趋向协调。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城镇化率提高到47%.
5亿
坚持粮食基本自给,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5亿吨左右。
4000亿
到2010年,货物贸易、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分别达到2.3万亿美元和4000亿美元。
[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