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位来自瑞典的诺贝尔奖评选团成员来到清华大学,为大学生详细披露了诺奖评选的整个过程
什么样的科学家才能够问鼎诺贝尔奖?昨天在清华大学,由瑞典皇家工学院院长安德士·弗洛斯特姆与诺贝尔奖三位评委博吉·约翰逊、伯蒂弗·雷德霍姆、斯文·林丁做客“清华论坛”主讲“诺贝尔奖与科学发现”,为在场的400余名清华师生揭示了诺贝尔奖评选中的诸多事情,也探询了诺贝尔奖与科学探索之间的关系。
诺贝尔科学奖从1901年首次颁奖至今,已走过了一百多个年头。其间,它见证了20世纪几乎全部的重大科学发现、发明,以其权威性和公正性而受到全世界的关注和尊重。
在论坛上,瑞典皇家工学院院长、物理学教授、瑞典皇家工程院院士安德士·弗洛斯特姆先生,诺贝尔物理奖评选委员会委员博吉·约翰逊先生,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评选委员会委员伯蒂·弗雷德霍姆先生,诺贝尔化学奖评选委员会委员斯文·林丁先生,分别介绍了在各自奖项评选过程当中他们是如何筛选获奖对象的,并根据一百多年来诺贝尔奖的获奖情况分析了获奖者和科学研究的一些规律。
什么样的人能够获得诺贝尔奖?约翰逊列举了物理奖获得者的情况,他们中最年轻的是25岁,年纪最大的有88岁,而父女、父子、兄弟获奖的情况也有,但是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研究成果非常具有实践的意义,而且他们都专注于一项研究相当长的时间。
而弗雷德霍姆通过分析获奖的对象总结出,很少有单独从事一项研究的人获奖的,获奖的人更多的是“一对科学家”,他认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合作方式。弗雷德霍姆进一步总结出,获奖者都是非常有创造力的,那么什么促成了创造力的极大发挥呢?他说,拥有很强创造力的人做事情的方式一般与常人不同,好的环境可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而相反环境也可以破坏他们的创造力,对于非常有创造力的人,应该有人专门指导、资助,保护其创造力不受伤害,并且使得他们在研究中专注,不会因为经费而操心,这样他们就很有可能获得诺贝尔奖。
林丁则指出,要想获得诺贝尔奖,通常研究者要非常清楚什么才是重大的发明,并且有足够多的资金和足够好的设备以比别人更快的速度做实验,而且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经历的投入,还需要大量的勤奋的工作。“而且研究工作者要多思考,为什么做和怎样能够做得更好。”林丁说。 (赵凤华 特约记者 周襄楠)
-
诺贝尔奖评选团:清华学生40年内得诺奖(图)
昨天(3月23日),4位来自瑞典的诺贝尔奖评选团成员来到清华大学,为大学生详细披露了诺奖评选的整个过程。在演讲结束的时候,评审委员肯定地说,“清华学生在今后40年内会得诺奖。”
-
杨福家院士反驳杨振宁观点:中国也需诺贝尔奖
杨福家教授认为,目前我国需要百花齐放,需要各方面的人才。我们的确在经济人才方面太过欠缺,以致妨碍了经济的发展。但是,我们也应该鼓励一些学校、一些人从事和经济无关的基础研究,因为他们是将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所在,而不能抓一头,放一头。
-
杨振宁:中国拿诺奖无用 最需要会赚钱的盖茨
日前,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在广州作了一场名为“怎样评价中国高等教育”的学术报告,他提出创新可以分为爱因斯坦、杜甫、比尔·盖茨和任天堂四种体系,以中国目前的国情来看,最需要的是盖茨和任天堂这类会赚钱的人才和企业,暂时拿一两个诺贝尔奖并没有什么用处。
[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