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06-05-17
●距离三峡大坝全线到顶仅剩下4天,目前包括路透社等在内的国外28家媒体、众多国内媒体已聚集三峡大坝,等待见证历史一刻。
●156米蓄水进入倒计时,整个三峡工程有望提前1年完工。
●蓄水后防洪、通航、发电情况将会怎样,重庆日报记者14日独家采访了三峡总公司副总经理曹广晶。
曹广晶接受记者采访
人物简介
曹广晶:山东邹平人,工学博士。1985年大学毕业后分配至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筹建处工作,参加过葛洲坝工程建设,全过程参与了三峡工程的论证工作、科研及前期实施规划工作。参与国家八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三峡工程科学管理规划研究”,该项目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主持九五国家重大技术装备“三峡引进设备消化吸收研究”等五个课题研究工作。历任三峡总公司技术处副处长、处长,厂房和大坝项目部副主任、主任及工程建设部副主任等职务。2002年元月被任命为三峡总公司副总经理。
185米平台上,工程已进入最后收尾阶段。
目前挡水的RCC围堰将在6月6日爆破拆除。
画外音
5月15日下午,三峡大坝艳阳高照,蓝天白云的景致令人神清气爽。这天,大坝泄洪深孔打开了两个,喷涌而出的水柱激起惊涛骇浪,让185米平台两侧再次形成鲜明对比:一边波澜不惊,一边急流汹涌。右岸厂房的建设还在继续进行,185米平台上,最后的收尾工作紧张有序。这一切,都在等待一个特殊时刻的来临,为了这一刻,三峡建设者们已经奋斗了13个年头。
●蓄水三年经受考验
●自主创新铸就辉煌
记者:三峡工程从决定上马以来,反对的声音一直没有平息,如今大坝即将到顶,135米蓄水3年来也经受了种种考验,三方面的效益初步显现,现在反对的声音还在吗?
曹广晶:反对的声音肯定始终都在,这是正常的。这么大的工程,有争论是正常的,任何事情都是有利有弊,如果利远大于弊,为什么不可以去做呢?对三峡工程来说,应该在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去评判,这样才能有一个比较全面的科学判断,不能只看到负面的部分,甚至夸大、炒作。
记者:作为三峡工程的见证者、参与者、建设者,到今天,您怎样评判三峡工程?
曹广晶:可以说,三峡工程已经在实践中得到了初步的验证,已经完成的项目经过2003年蓄水以来的运行考验,可以说三峡工程基本上是成功的,没有超出当初意料之外的事情,所有指标都在设计范围之内。当然最终要得到验证,还要等待175米蓄水和大洪水的考验,但是我们有充分的信心。
记者:三峡工程以“高峡出平湖”的宏伟气势令全世界瞩目,不仅工程总量和装机容量位居世界第一,而且是当今世界技术水平最高的水电工程。三峡工程创造了不少世界奇迹,可不可以说,自主创新在工程建设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曹广晶:对。三峡工程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自主创新工程,有很多指标都已远超过世界最高水平。这就是说,如果不进行创新,不进行突破,这个工程本身就不成立。
在过去的10多年里,各项重大的技术问题基本上都得到了解决。截至2005年底,三峡工程科技成果已获得国家科技奖励14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00多项,获得专利数百项,同时创造了100多项世界之最。比如,我们在大坝混凝土施工中,连续3年创新世界新纪录,首次使用了性能优良的I级粉煤灰和高效减水剂,并优化了混凝土配合比,使优选出的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单位用水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在双线五级船闸建设中,取得了控制爆破、岩体锚固、船闸输水、超大规模人字门制作安装等几十项技术突破;在围堰防渗施工中,引进了国际最先进的防渗墙设备,结合自行开发的新设备与新工艺,探索出世界领先水平的水下防渗施工技术等等。
三峡工程设立了自己的技术标准,取得了大量技术成果,这些研究成果不仅在三峡工程建设中得到了全面应用,取得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同时许多技术已在国内外大型水电工程中得到应用和推广。
●工程预计提前1年完工
●少花资金200亿元
记者:1994年12月14日三峡工程开工,到现在已经是第13年了。2006年的5月20日对三峡工程来说,意味着什么?大坝到顶的日期比原计划提前了多少?为什么能够提前?整个三峡工程是否也能够提前完成?
曹广晶:5月20日,三峡工程右岸大坝将全线达到海拔185米设计高程,这意味着三峡工程中最重要的建筑物———大坝已基本完工。不过需要纠正一个认识上的误区,这并不代表三峡工程全部完工。打个比方,就像盖房子封顶了,但接下来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不过,这一历史时刻对三峡工程来说,又是非常重要的。这标志着三峡大坝总体构架已经建起来了,剩下的就是收尾工作了。
我们原计划达到185米高程的时间是2007年3月底,现在提前了近10个月实现这个目标。可以负责任地说,三期工程同样做到了快捷、优质,科技创新和科学管理是这一目标提前完成的保障。
记者:从现在开始,三峡工程还剩下了哪些工作需要完成?
曹广晶:从目前的工程进展来看,三峡工程的土建工程今年年底将基本结束,还剩下的12台发电机组,计划明年安装6台,后年安装6台,这样整个三峡工程有望提前一年,即在2008年全部完成,即原计划17年的工期将缩短至16年。
剩下的工作包括:上游RCC围堰的拆除,目前国务院三峡工程枢纽验收组的技术专家组正在工地组织验收,验收通过后,三期上游基坑将进水,6月6日将进行围堰爆破拆除;此外,右岸厂房的发电机组安装已开始,目前正处于机组的埋件安装和土建工程施工交叉进行的紧张阶段;导流底孔封堵的工作,泄洪大坝共有22个导流底孔,目前已封堵8个,还有14个将在今年汛期后至明年汛期来临前封完;另外还有地下电站建设和船闸完建以及升船机的施工等工作要做,也都是非常艰巨的任务。
记者:三峡工程进入三期建设的最后阶段,原来预计投资2039亿元人民币,而现在估计只需1800亿元,是不是说三峡工程建设会省下200多亿元?
曹广晶:不是省下200多亿元,而是少花了这么多钱。
三峡工程建设,国家采取的是项目法人负责的新体制,也就是实行公司化的方式进行运作,国家只投入40%多的资金作资本金,其余部分由三峡总公司自己通过银行贷款、发行债券、出口信贷、股票等方式进行市场化融资,当然还有部分来源于工程发挥效益以后的收入。
按照1993年5月的价格水平,三峡工程的静态投资需要900.9亿元,考虑17年的建设期中物价上涨、贷款利息等各种因素,预计工程动态投资需要2039亿元。静态投资就是预计的工程量乘以测算年度为基础的单价标准测算出的投资额,动态投资就是静态投资再加上17年期间物价上涨和财务费用测算出来的结果。现在看来,到工程最终完工时,动态投资只需要1800亿元就可完成。所以说是工程可比原来预计少花约200亿元。
●十月中蓄水至一百五十六米
●发电防洪通航能力同步提高
记者:对于156米蓄水来说,相比较2003年的135米蓄水,会带来哪些新的变化?
曹广晶:几天前国务院三建委第十五次会议批准同意汛后蓄水至156米,预计从9月下旬开始蓄水,10月中旬可以蓄到156米。到达156米的具体时间主要取决于上游来水量,如果来水量大,就可以早一点。
蓄水156米,相比较135米来说,最大的变化是实现了围堰挡水向大坝挡水的转变,水位越高,水库库容就越大,三峡工程的功能发挥就越充分。水位升至156米后,三峡工程的三个效益都会有更大增长。如初期防洪的功能可提前两年发挥,防洪库容达到110多亿立方米,具备了防御更大洪水的能力。发电方面,135米水位时,一台发电机组最大发电量还不到60万千瓦,到达156米水位后,单机发电量将达到70万千瓦。通航方面,156米蓄水后,回水将延伸至铜锣峡一带,改善航道里程也将大大延长。
●船闸完建历时1年
●单向通行货运翻坝
记者:10月份三峡五级船闸需要改造,改造什么地方?是不是说明我们的设计出了问题,还是因为计划没有变化快,或者说没有发展快?完建需要多长时间?
曹广晶:首先,完建是按初步设计规定的步骤进行的,并不是后来增加的内容,不是说船闸的设计出了什么问题。
当初确定135米蓄水位时,主要的出发点是为了使三峡工程早日发挥效益,比照国内外最先进的技术和经验,工程上可能达到的最优效果而确定的。RCC围堰施工是在创造了比世界上最高纪录两倍以上的施工强度的条件下达到的,围堰设计挡水高度为135米,它的修建既为右岸大坝施工提供了保障,也为通航、发电创造条件。
为了保证船闸在135米水位下运行,船闸第一级的闸底坎高度必须是131米,也就是说目前船闸是为适应135米水位运行的一种特殊状态,只需运用四级运行,而在正常蓄水位下,也就是水库正常运用期,水库的水位是在145米到175米之间变动,也就是说135米这个水位今后就不存在了。但即便是在145米至175米之间变动,船闸的技术难度也已是超出世界最高水平,所以为了保证船闸今后长期可靠稳定的运行,必须对船闸进行完建,而且从现在航运快速增长的势头看,越早完建越有利。
此次完建,主要包括船闸第一闸首的底坎加高,二闸首的不仅底坎加高,门也要提高10米,闸门启闭机也要重新安装。
记者:我们知道船闸两扇门非常大,单扇门重量就有850吨,有2个篮球场那么大,现在要提高10米,难度一定非常大,改造大概需要多长时间?
曹广晶:技术难度确实很大。完建时,不仅要将闸门提高10米,而且要在空中停留约4个月的时间,然后在下面进行混凝土浇筑,4个月后再精确地落到原来的轴线位置,安装精度需求和安全要求非常之高。预计两线船闸完建的时间大概需要1年左右。
记者:船闸进行完建期间,将会实行单向通航,重庆的航运企业对此很有些担忧,有关部门预测将有两千万吨货物的运输受到影响,重庆货物翻坝转运已成定局。对此,三峡总公司怎么看?
曹广晶:应该说,三峡工程大大改善了三峡库区的通航条件,现在船闸的完建也是为了将来更好地通航,但是完建带来的客观影响是存在的,也因此,单向通行给重庆航运业带来的经济损失,三峡总公司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一定的补偿。具体数目现在还在测算中,但是补偿标准很快就出来。
●常规武器撼不动大坝
●打核战争可提前应对
记者:有个问题一直备受外界关注,就是大坝的安全问题。古今中外,水库大坝都是军事对抗中的主要打击目标,也是恐怖分子破坏和要挟的主要对象。据军事专家分析,作为固定目标的三峡大坝,遭受攻击的方式很多,但从攻击效果和实施条件上看,可能性较大的有核攻击、巡航导弹攻击、远程轰炸机和特种作战分队制造爆炸等4种。那么,三峡大坝在军事安全防御方面有怎样的准备?
曹广晶:大坝是一座混凝土重力坝,靠自身的重量就可以满足稳定条件,并有相当的安全系数。大坝按千年一遇洪水设计,万年一遇洪水加10%的余度进行校核,同时也考虑了各种可能的最不利的荷载的组合,如地震等因素在内,应该说大坝本身的安全是非常可靠的,如果说想通过常规武器一下使大坝溃决,洪水滔天而下,淹没下游,这种可能性几乎不存在,除非爆发核战争。
但是,爆发核战争通常都应该有预兆,不可能突然爆发,所以,即使爆发核战争,也有事前的防范措施。第一,大坝有11万立方米/每秒的巨大的泄洪能力,即便假设一秒钟泄洪5万立方米,一天就可泄掉43亿立方米的库容,正常运用状态下,在145米的水位以上,三峡大坝库容大约是220亿立方米,四五天时间就可以全部泄完,如果加大泄洪量,这个时间还会缩短。这种情况下,即便大坝瞬间被毁,也不会造成大的影响。
第二,大坝在设计、论证过程中,已做了溃坝试验,这是在我国最权威的科学家的指导下做的试验,模拟一旦大坝溃决,会对下游造成什么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即使大坝突然溃决,影响也是大坝下游部分区域,并不像人们想像的从宜昌到上海广大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都会给淹掉。
●重庆港区需要改造
●地质灾害正在治理
记者:156米蓄水在即,库区的环境保护问题也再次引起人们关注,主要的影响有哪些?
曹广晶:抬高水位后,重庆港区的航道水深、水面宽度都将得到改善,这对重庆成为西部航运枢纽具有重要意义。在此前提下,在某些区域某些时段也可能由于泥沙淤积而出现碍航现象,所以要对库尾重庆河段的航道进行必要的规划和整治,当然这是早已纳入三峡工程技术设计第八个单项第二阶段的内容。可以通过合理的水库调度措施和一定的工程措施,尽可能减少泥沙淤积,提高通航保证率。
记者:水位上升以后,库区的地质灾害是否会增加?
曹广晶:地质灾害是一种自然现象,水位抬升后,可能使某些处于临界状态的滑坡体的稳定条件进一步恶化。135米蓄水前,国家从三峡基金中,拿出了40亿元资金专项库区地质灾害治理,针对156米蓄水我们计划投入的资金大约是80亿元。重庆方面三期地质灾害应急治理项目就有294个,包括崩塌、滑坡治理项目132个、库岸防治项目162个。目前治理工程进展顺利,水下部分预计在今年6月底前完工。(文\记者陶卫红 曾 立 图\记者巨建兵)
相关报道
三峡工程将累计投入100亿元防治地质灾害
新华网三峡工地5月16日电(记者江时强、黄豁)记者从中国三峡总公司了解到,三峡工程将累计投入100亿元防治三峡库区地质灾害,以最终做到有效控制库区地质环境。
据中国三峡总公司副总经理曹广晶介绍,在三峡工程2003年6月蓄水至135米前,国家已投资40亿元进行了初期重点地段的灾害治理,2005年又专门拿出40亿元处理长江干流的地质灾害,今年三峡工程将蓄水至156米,还将拿出20亿元处理地质灾害。
在2001年6月至2003年6月两年内,我国投入了40亿元用于防治三峡库区地质灾害,对影响135米水位的197处滑坡、81处塌岸防护工程以及奉节、巫山、巴东3个县城的高边坡、超深基础进行防治和处理,并于2005年通过国家级竣工最终验收。
目前,涉及156米水位蓄水的三峡库区三期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已全面启动,实施涉水156米的崩塌、滑坡和塌岸灾害治理工程和258处(段)搬迁避让项目,确保水库蓄水至156米的地质安全。
三峡库区地质条件复杂,且处于暴雨频繁的亚热带气候区,地质灾害具有点多、面广、突发性强、危害性大等特点,是我国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完)
图表:三峡工程对库区珍稀动植物的影响与保护 新华社发
三峡工程蓄水以来长江上游水质没有明显变化
新华网宜昌5月16日电(记者 沈翀)参与三峡工程规划、设计及建设的专家日前说,蓄水以来三峡库坝区生态环境总体保持良好,长江上游水质没有明显变化,达到并维持了饮用水标准。
长江水利委员会三峡工程代表局高级工程师谢修发称,三峡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及运行以后,对流域水质、泥沙、地质灾害等采取了一系列监控措施,加上国家近年在库区大力推行退耕还林、水土保持、岸坡绿化带工程及危岩与滑坡灾害的预防与治理等,三峡坝区和库区的生态与环境总体良好。
从流域水质看,目前三峡水库水质总体良好,仍以三类水质为主,与蓄水前水平相当。为了保证三峡水库未来也是一库清水,多项水环境保护项目正在推进中。按照统一规划,2001年到2010年政府将投入近400亿元巨资,治理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水污染。届时,分阶段建设成的150多座污水处理厂、170多座城市垃圾处理厂,将使三峡库区及上游的污水及垃圾处理率达到85%以上。
从气候变化上看,蓄水使三峡库区对周边气候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但影响范围不大,仅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库区范围内的天气气候特征。监测显示,蓄水后库区周边年平均气温提高了0.2摄氏度,其中冬季气温平均提高0.3摄氏度到1摄氏度,夏天气温平均下降0.9摄氏度到1.2摄氏度。这意味着,蓄水使库区的夏季不再那么热,冬季不再那么冷了。
此外,对受到三峡工程影响的水生生物、陆生植物物种,相关部门和科研单位也采取了妥善的保护措施。经过中科院武汉植物研究所等单位的研究,疏花水柏枝和荷叶铁线蕨的人工繁殖栽培与植物园内迁地保育,均已获得成功。(完)
三峡水电:江水向东流 输送“煤和油”
新华网三峡工地5月16日电(记者周梦榕 张建松)三年前,当三峡水电在0.003秒内跨越千山万水抵达上海时,上海正处于极度“电力饥渴”状态。当时,上海先进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受拉闸限电的影响,一个月的损失高达1000万元。
这家公司的营运副总裁高周妙对那一时刻记忆犹新。他们公司是中外合资企业,每天用电约1.1万度。“我们公司是确保供电名单上的‘重点企业’,但也遭受了两次拉闸的打击。”
“三峡电不仅像三伏天里的及时雨,及时缓解了上海电力紧张的燃眉之急,而且今后将直接参与华东电力市场的竞争,有利于全国电力市场的形成。”著名电力专家、上海大学教授言茂松说。
“滚滚长江向东流,流的都是煤和油。”三峡工程将千百年来白白流走的水能变成巨大的电能。2003年,水库蓄水135米后,当年发电86亿度。到目前,三峡工程共发电1098亿度。
源源不断的三峡电,就像奔腾不息的江水,流入华中、华东、华南和西南地区共八省二市,包括上海、浙江、江苏、河南、湖北、湖南、广东、江西、安徽、重庆。三峡电力为半个中国的经济发展日夜输送着能量,缓解着“电荒”,为广大人民群众带来了好处。
三峡水电还为平抑电价做出了贡献。三峡水电输电半径达千公里的国家级网络已经形成,与华中、华东、西南电网已联成跨区的大电力系统,电力错峰满足了不同地区不同时段的用电需要;同时,三峡工程的上网电价为每度电0.25元,水电的廉价平衡了火电的高价,最终降低总体电价,让老百姓受益。
三峡的“清洁水电”在为半个中国输送电力的同时,还为子孙后代保留了清新的空气、美丽的蓝天和洁净的水源。26台机组的电量相当于10个装机容量200万千瓦的大型火电厂。由于三峡工程提供大量清洁能源,每年可减少煤耗4000万——5000万吨,减排二氧化硫200万吨,少排一氧化碳1万吨和大量工业废水。
目前,三峡工程左岸电站14台机组已全部投产。这些机组在枯水期“吃不饱”的情况下每天的发电量约1亿度,相当于首都北京每天的总耗电量,在丰水期日均发电可高达2.3亿度。三年后水库蓄水到175米时,26台机组全部运转起来的平均年发电量将达到847亿度。三峡水电站将和各地区的火电站和水电站群一起,为长三角、珠三角和中部地区崛起增添动力,让老百姓享受到更多的经济发展的成果。(完)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