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06-05-21
文/范良藻
众所周知,我国可以制造出导弹、原子弹,但制造不出内含上千种精湛工艺的奔驰汽车。这表明,我国的科学技术与发达国家的根本差距主要在制造工艺方面。
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先进的工艺技术已不再是生产实践经验的总结,而是新原理、新技术有机地结合在产品上,是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结点站,是创造社会财富的发动机。科学技术只有物化并渗透到生产工艺中,才能转化为生产力。
可见,中国的科学技术缺少了一环——工艺科学。在我国生产第一线,很少能看到中国科学家的身影,中国科学家也少有人参加突破性的技术攻关和突破性的工艺攻关。因此,我们产业界也没有自己的制造工艺的系统积累。
工艺是科学,是科学技术发挥其功能的一种表现形式,事实上也是西方技术文明的重要特征。钱学森先生曾说,“爆炸成型是工艺力学。”当时常人难以理解。为什么把科学和工艺扯在一起?“水下爆炸”理论在二战前后已趋成熟,但“爆炸成型”要发展成一门技术,就必须研究水下爆炸理论和冲压成型技术的交叉融合。人们用科学实验和基础理论演绎的方法研究这种交叉融和,提炼出爆炸成型的生产工艺,就催化了“爆炸成型”工艺科学的诞生。
从科学走向技术,从技术走向工艺,科学、技术、工艺三结合,科技才能转化为生产力。工艺科学不同于通常所理解的应用科学。工艺科学经常是多种学科和多种技术兵种不拘一格的综合。形象地说,工艺科学是组合高科技。它要求从事工艺科学的专家有广阔的科技眼界、深厚的理论基础、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
我国科技向生产力转化始终存在严重的障碍与瓶颈。我们的科研战线和生产实际之所以长期脱节,大中型国有企业之所以愈来愈困难,是因为生产一线,缺乏能随时准确发现生产过程中的问题,更缺乏这样的专业性人才。
因为我国的科学家绝大多数是学科专家,是学者、教授,而在生产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大多是综合性的,同时又有很强的特殊性和多样性,因而使专家束手无策。
回首几十年来我国科技和工业发展,专业性愈来愈强,分工越来越细。然而,分工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综合。若把科学实验和生产实践分割为两个不同的社会活动是历史的局限,把知识分子和产业工人这两个社会财富的创造主体分割成两个不同的群体,最终结局即是科技难以转化为生产力,因为我国迄今没有工艺科学。
[博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