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06-07-12
新华网北京7月9日电 几十年来,一直有一种误解,认为敦煌遗书的精华部分已经被外国探险家掠走了,国家图书馆所保存的是一批价值不大的糟粕。通过整理发现,这种看法其实大谬。
国家图书馆副馆长陈力介绍说,当年大批得到敦煌遗书的英国人斯坦因是考古学家,不懂中文,完全没有能力挑选。后来经过数次劫掠之后,还剩下大量的社会经济文书、文学作品,甚至是说唱话本,为各学科的深入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
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相当一批当年流散在旧官僚、旧收藏家手中的精品也重回国图。例如经过罗振玉收藏的《老子道德经》、马叙伦收藏过的《天请问经》,还有新881号《尚书》等,都是质量极高的敦煌文书。上周,中国国家图书馆正式出版首批30册通过缩微翻拍的《国家图书馆藏敦煌遗书》,在公众面前揭开了敦煌遗书的千年面纱,同时也解决了其保护与利用的矛盾。据《北京娱乐信报》报道,今后,全部敦煌遗书还将被上传至国际互联网,实现资源共享。
历史:外掠内盗 命途多舛
1900年,道士王圆(竹字头下录字)偶然发现莫高窟第17窟(俗称藏经洞)内的大量遗书,包括佛教典籍、天文、历法、医书、账册、诗文等,以汉文为多,也有吐蕃语、回鹘语、粟特语等。这一惊人发现,引得世界各国淘宝者纷至沓来,采取种种卑劣手段将大批敦煌遗书掳掠运往国外。
目前英国图书馆藏13000余件,法国国家图书馆藏5700余件,俄罗斯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圣彼得堡分所藏10800余件。
整理修复:耗时十年 笔记千万
据国家图书馆古籍善本部主任张志清介绍,早在上世纪30年代,第一代国图人就开始着手整理、编纂敦煌遗书,中间因为战乱等原因几经停顿。到1990年,在当时老馆长任继愈先生的学生、敦煌学专家方广昌先生的带领下又开始进行遗书的整理工作。
这一过程整整持续10年,完成了4000多卷及3000号残片的整理工作,全部遗书的编目工作已经完成。但是由于当时资金有限,出版工作没有马上跟进。
敦煌遗书均是公元4世纪至11世纪的古抄本及印本,年代悠远,大多存在破损现象,展阅一次,就会掉下碎渣。据张志清介绍,国图在修复工作中严格贯彻“修旧如旧”和“可逆性”原则,目前已经完成5000多米经卷的修复工作,剩余经卷的修复工作也正在进行当中。
出版:缩微翻拍 馆藏上网
到2004年,敦煌遗书的出版工作在国家资金支持下再次启动。古籍善本部抽出五分之一的人力进行此项工作。
缩微翻拍是目前世界上公认最有效、最安全的古籍善本保存办法。出版敦煌遗书的缩微文献复制机和所有胶片都是从国外进口,比普通胶片清晰3倍,与普通相机不同,这种缩微文献复制机的“快门”是用脚来控制的,30册敦煌遗书大约踩了3万次快门。
首批30册《国家图书馆藏敦煌遗书》目前已经出版,成书为大8开,上下两栏,牙黄色轻型纸单色或彩色精印。
为方便世界各地的研究者,2001年3月,国家图书馆与英国国家图书馆签署5年合作项目,开始了敦煌文献数字化工作。2002年,国家图书馆国际敦煌学网站正式开通,学者可通过互联网便捷地查阅中英两馆藏品。将来,印度、俄罗斯等拥有敦煌遗书的国家也将加入到这一合作项目之内,实现更多遗书资源的共享。
附:国内存敦煌遗书将全部编纂出版
通过拍照出版的方式,国家图书馆藏的16000号(收藏机构的编号)敦煌遗书将首次全部面世。7月2日,首批30册《国家图书馆藏敦煌遗书》正式出版,其余120册将在明年完成。1900年,敦煌藏经洞被偶然发现,敦煌宝藏从此重见天日,但其中近三分之二被英、日等国探险家用贱买等方式掠运至国外。国家图书馆藏的敦煌遗书约占世界总量的三分之一,将首次全部编纂出版。首批出版的30册为“劫余录”部分,即1910年由敦煌解京的较为完整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