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06-08-28
文/李
良
在中国,有“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说法。著名哲学家康德的墓碑上,也镌刻着他的名言:“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够深深地震撼人们的心灵,一件是人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另一件是头顶上的星空”。千百年来,人类始终渴望揭开宇宙的秘密。太阳系范围有多大?宇宙究竟是怎么起源的?宇宙中是否有外星文明……这些难解的问题,始终吸引着人类去探索。
此次关于确定太阳系行星身份的提案投票表决,是人类关于头顶星空的最近一次探索。这是最近几十年来人类对太阳系认识的质的飞跃,而不只是冥王星的地位变化。此举不仅反映了实事求是、创新发展的科学精神,还将产生重要的社会影响,关系到未来的天文科普工作和天文教科书编写。
事实上,人们对天体的认识一直是由近及远、不断深入的。古人常常把眼睛直接看到的东西当成事实。例如,面对太阳、月亮和星星东升西落的现象,古人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古希腊人认为宇宙是一个透明的大水晶球,日月星辰等都排列在球面上围绕着地球运转。之后逐渐出现了哥白尼创立的“日心说”、开普勒创立的“行星运动三大定律。”20世纪以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科学家们在探索宇宙方面愈来愈深入,宇宙新发现信息常以爆炸式的速度向世界传播,天文教科书几乎年年要补充或改写内容。
尽管天文学的研究对象是星星、太阳、月亮等天体,天文学和我们的生活也息息相关。其实,天文学知识是人类生存的基础。简单地说,人类的生活和工作离不开时间,而昼夜交替、四季变化的规律须由天文方法来确定。另外,太阳和月球引力对地球上的大气(气体)、水(液体)以及人体或生物体中的液体发生很大作用,会引起气候上的变化、促使引起地震发生,形成神秘的“生物潮”和“人体潮”。近地小行星是潜在的矿物资源。在一颗直径为1000米的“金属”小行星上拥有超过全世界钢产量5倍的原料储量。近地小行星撞击地球会造成气候环境的灾变和人类灭绝,这已引起全世界科学家的密切关注。
改写天文学教科书将推动我们了解自身所处的环境。
对人类来说,对天文的探索就像著名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说过的,“科学的真理不应该在古代圣人的蒙着灰尘的书上去找,真正的哲学是写在那本经常在我们眼前打开着的最伟大的书里面的,这本书就是宇宙,就是自然界本身,人们必须去读它。”
[环球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