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09-10-11
2000年前后,中国采购以俄罗斯伊尔-76为平台、安装以色列“费尔康”预警和控制系统的A-50I预警机,却因遭到美国阻挠而失败;接着准备直接购买俄罗斯A-50预警机,可该型机并不能完全满足我国空军的作战需求;最后我国自主研制大型预警机,“新预警”在2003年秋成功飞上蓝天。
从中、以预警机交易受挫到我国成功开发出“新预警”,其间仅经历了3年时间。加之国产预警机采用固态有源相控阵雷达技术,从理论上讲要优于美、俄等国现役E-3、A-50预警机采用的脉冲多普勒雷达。而机载显示控制台、软件系统、砷化镓微波单片集成电路、高速数据处理计算机、数据总线和接口装置等均为中国自行设计和生产。由于目前国产预警机的技术和战术性能尚未公开,因此只能根据现有的点滴公开资料来对“新预警”的性能进行猜测和分析。
首先来看机体平台。平台飞行性能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机载预警系统整体性能的发挥。美、俄等国的大型预警机都以性能好且可靠的客机或运输机作为平台就是这个原因。在我国前2架“新预警”中,第1架使用90年代末从俄罗斯购买的、准备安装“费尔康”系统的A-50机体,第2架使用伊尔-76运输机,后续预警机也都使用伊尔-76。“新预警”的飞行性能可从伊尔-76运输机和A-50预警机的相关数据来进行分析。
预警机要安装大量任务系统设备,特别是机身上方的雷达天线罩,飞机的重量将因此增加,相应飞机的升限、巡航速度等都要降低。从这个意义上讲,“新预警”的总体飞行性能应该较伊尔-76略低,与A-50相近,估计最大巡航高度在10000米左右、巡航速度为800公里/时左右,航程在5000公里左右,滞空时间为6~7小时左右。“新预警”还安装了空中受油装置,可由伊尔-78加油机为其进行空中加油,作战航程和滞空时间均可大大增加。
其次来分析机载预警雷达系统。预警雷达系统是预警机的“大脑”,直接决定作战性能。基于降低技术风险、开发成本以及加快研制进度的考虑,“新预警”仍然采用A-50、E-3预警机使用的传统碟形天线罩。机载雷达数量和布置方式可能与以色列之前准备在A-50I机体上安装的“费尔康”系统相似,即用3台相控阵雷达呈三角形固定安装在圆形天线罩内;工作方式估计也基本相同,每部雷达负责120°空域扫描。
由于我国的相控阵雷达技术与以色列相比尚存在一定差距,因此 “新预警”机载雷达的技术和战术性能可能不及“费尔康”系统。“费尔康”雷达系统的有效探测距离超过400公里,可同时跟踪60-100个目标,并引导12架战斗机作战。如果按其3/4的技术水平来计算,那么“新预警”的有效探测距离估计在300公里以上,可同时跟踪45-75个目标,并可引导约10架战斗机进行拦截作战。(据《现代兵器》杜朝平/文)
【四川在线】
相关报道
美媒猜测中国将以运-7“平衡木”作为航母预警机
安装预警雷达的运-7试验机
美国环球战略网10月8号刊登了名为《中国航母预警机》的文章。文章推测中国将为建中的航空母舰配备由国产“运-7”平台加装KJ200相控阵雷达系统的新型舰载预警机。
文章称,中国正将一种类似于曾装备的较大型“空警-200”型预警机的相控阵雷达设备配备在重达21吨、双引擎的“运-7” (Y-7)运输机上。运-7飞机为中国仿制俄罗斯安-24型运输机。中国的“运-7”预警机将承担类似于美国23吨重的E-2型航母舰载预警机作战职责。
在4年以前,中国就拥有4架由伊尔-76运输机改装而来的预警机,原型是俄罗斯的A-50s型预警机,雷达采用了中国国产的KJ2000系统,但中国空军则意识到这种基于伊尔-76平台的性能并不令人满意。这导致了在中国同时研制了在运-8中型飞机上装载了更小的系统(如KJ200);以及在其后中国开始尝试将一架波音737-800型客机改装成一架预警飞机。到目前为止,中国可能拥有多达3架737型预警机。这些试验成果对比A-50s预警机,其改装效果要好得多。所以,外界普遍认为:更为成熟的运-7飞机将是最可能从中国未来的航母舰队上起飞执行预警任务的选择。并且,运- 7更便宜,重量和体型也适于为舰队空中单位提供所需预警的能力。
由于西方禁运,中国不得不自力更生的研发相控阵雷达。国产的“空警-200”型预警机在两年前进入现役,其出口版本达到了单价1.45亿美元水准。这种基于KJ200系统的运-8预警机可携带5名机组飞行人员和大约12名执行预警/指挥任务的指挥员。每次巡航可以连续执行任务约7个小时。另外一种KJ2000雷达系统则能覆盖更远,其范围可达300公里的,电子作战系统被外界认为能够同时为5-10架战斗机提供精确指挥数据,并跟踪敌方几十个目标。
文章在最后认为,从效费比来看,无论是运-7,还是54吨级的四发螺旋桨运-8(基于俄罗斯安-12),或是157吨级的伊尔-76,与79吨级双发波音737-800相比,显然可靠性更差,且维护费用更高。这也是中国的航空公司自1999年以来倾向选择使用波音737-800飞机原因。(史博/落辉)
【环球时报】
中国大中型无人机首度出口海外 挑战西方垄断
珠海航展上的CH-3无人攻击机
在庆祝新中国建国60周年的阅兵式上,中国自主研发的军用无人机首次接受检阅,显示了我国对这一军事前沿的高度重视。另据国内媒体日前透露,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十一院研制的“彩虹”-3(CH-3)型无人机也已成功出口到海外。作为我国大中型无人机的第一次批量出口,此举的意义同样重大。
国产“彩虹”实力不俗
在2008年的珠海航展上,蓝灰色涂装的“彩虹”-3无人机模型,就曾吸引了许多人的目光。据当时亲临展会现场的笔者了解,相对于其他无人机,该机具有如下特点:
一,体型较大,其翼展8米,机长5.5米,起飞重量达640公斤;
二,有效载荷60公斤,最大载荷100公斤,可携带光电侦察设备甚至AR-1型空地导弹(下文将重点介绍);
三,巡航高度3000至5000米,最大升限6000米,较普通无人机更优秀;
四,配备3点式起落架,可以从跑道起飞,而其他无人机通常只能弹射起飞;
五,采用活塞式发动机,滞空时间长达12小时,最大航程2400公里,许多载人战机都难以企及。
这款无人机用途广泛,在军事领域可用于侦察、监视及对地攻击,在民用方面也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譬如承担森林防火、气象勘测、海洋测绘,地质勘探等职能。另外,该机也可警用,执行要地巡逻、对犯罪分子进行跟踪监视等任务。
“彩虹”-3初次公开亮相,就吸引了许多潜在客户的目光,为其成功走出国门做了注脚。特别是该机挂载的AR-1型空地导弹,更是全世界头一种专为无人机开发的类似武器。
据介绍,该弹性能类似著名的美制“小牛”导弹,采用惯性加GPS复合制导,重量仅45公斤,弹头装有6.8公斤高能混合炸药,最大破甲厚度为1.4米。“彩虹-3”挂载这种对地攻击利器后,完全可以打击敌方坦克、固定工事等目标。
不让西方独占国际市场
近年来,各国的军用无人机均获得了飞速发展,无论美、俄、德、法、以色列等传统军事强国,还是伊朗等地区性强国,均装备了大量的无人机。随着越来越多的无人机走向战场,有人大胆预言:未来的天空将由无人机统治。
在这样的背景下,“彩虹-3”批量出口的意义何在呢?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就开始了无人机的研制,不过多是无战斗力的靶机或侦察机。近年来,我国无人机事业迅猛发展,在去年的珠海航展上,国内许多研究机构推出了形态各异、功能齐全的各种机型。据笔者观察,除了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十一院的产品外,一款外形类似美制“捕食者”的无人机也吸引了众多专业人士的目光,这充分显示了我国无人机研发百花齐放的大好局面。
2005年,美国曾迫使以色列将原本属于中国的“哈比”无人机(当时正进行返修)扣留,给许多人以极大震动。此事也表明,我国在研制攻击型无人机方面确有不足,如果当时有实用的国产攻击型无人机,就不会如此被动。而今,“彩虹”-3的成功出口与其他兄弟机型的亮相,显示了我国在这个领域的巨大进步,也使国外对我国无人机实力有了新的认识。从这种意义上讲,批量出口无人机既能创汇,也在国际军售市场为中国产品立起了新品牌;同时,还表明我国正式加入拥有先进无人机的国家之列,有利于突破西方的技术垄断。(特约撰稿 褚爽)
【中青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