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09-11-12
首部以大流域尺度研究气候变化适应性报告出台,专家建议优先采取“无悔”策略
新浪科技讯 11月10日上午,WWF(世界自然基金会)在北京首发《长江流域气候变化脆弱性与适应性研究》,报告阐述了气候变化对长江流域的影响,指出我国长江流域未来50年地面气温将可能上升1.5℃-2℃,极端气候事件发生的频率将呈进一步增加趋势;报告还提出了具体的适应气候变化的对策和建议。
该研究报告是国内外首例以大流域尺度进行气候变化脆弱性和适应性研究的成果,是探索中国流域层面上气候变化适应战略的一次富有创新的尝试。
报告指出,根据长江流域内147个气象站点资料显示,相对于1961~1990年平均值, 20世纪90年代整个流域的年平均气温增加0.33℃,而2001-2005年升温幅度达0.71℃。长江流域的季风特点决定了该区域受极端气候事件的影响较大,在过去几十年气候变暖的过程中,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长江流域洪涝灾害发生的频率呈增加趋势,而未来的气候变化可能使其进一步加剧,极端严重的洪灾、冰雪灾害及干旱事件有增加的趋势。
该报告的首席科学家徐明表示:“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措施应该首先采取‘无悔’的策略,在不增加额外成本的前提下,尽量采取那些考虑了气候变化因素的措施,做到无论未来气候变化与否或怎么变化,都不后悔。如果我们现在就采取气候适应性措施,就不会付出很大的代价。”
徐明补充到,在无悔的策略后,其次可采取“顺便”的策略,在其它经济社会活动所采取的措施中兼顾到适应气候变化的效果;再次要重视“本土经验”,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并加以提炼、总结、完善与推广,降低“误适应”的风险;此外,要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待气候变化的适应性,未来要及时地调整与完善现有的适应性对策。
WWF全球总干事詹姆斯•利普表示:“这本报告对于中国开展气候变化适应性研究是一次有意义的尝试。除了揭示长江流域气候变化的脆弱性,报告还强调了怎样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措施投资才是明智的,才能继续保护好这条对数百万人民意义重大的母亲河。”
报告还针对气候变化对森林、湿地、水资源、草地、农田、河口的具体影响进行了分析,发现气候变化对湿地的影响最为明显。气候变化导致湿地破碎化程度加剧,水温升高和水位下降已经威胁到湿地的生物多样性,而未来的气候变化将会进一步加剧长江流域湿地生态系统的脆弱性,降低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
中国工程院院士尹伟伦在发布会上高度评价了该报告:“目前国内关于气候变化的适应性研究经验欠缺,WWF组织完成的这一研究将为相关决策部门提供技术支持和决策依据,相信这个报告对相关研究单位也具有很好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长江流域气候变化脆弱性与适应性研究》报告是在“汇丰与气候伙伴同行”计划的支持下,由WWF组织编写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成都山地所、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中国气象局和复旦大学二十余位研究人员共同参与完成。
来自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委员会、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发改委、水利部、环保部、林业局、中国气象局、国家海洋局、长江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委员会、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等相关部委的领导,以及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国际组织的代表们参加了首发式,并针对报告中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了提问和交流。(木木)
[新浪网]
相关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