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10-01-21
本报驻美国记者 毛黎
在去年联合国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前,曾有人在盗取英国东安格利亚大学气候研究中心电子邮件后爆料,该中心的科学家涉嫌故意修改数据支持全球变暖的论点。而中心的负责人正是联合国2007年气候变化影响评估报告相关章节的主要撰写人之一。此事件当时被媒体热炒,称为“气候门”事件。
无独有偶,近日又有媒体披露,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在其2007年气候变化影响评估报告中的数据也存在问题。委员会副主席让-帕斯卡尔·范伊佩尔塞勒日前承认,报告所表述的喜马拉雅山冰川可能在2035年消失的断言是错误的。
近来,一些科学家对气候变化影响评估报告提出的喜马拉雅山冰川将消失于2035年这一时间数据提出了异议。核实后的结果是范伊佩尔塞勒副主席出面向媒体表示,该断言并不正确,可能需对其进行重新评估。
融冰断言粉墨登场
那么,喜马拉雅山冰川将于2035年消失的断言又是如何登场的呢?印度每日新闻和分析(NDA)机构19日报道的消息为人们提供了答案。据该机构报道,印度冰川学家赛义德·哈斯南在1999年接受英国《新科学家》杂志记者采访时曾表述过这样的观点:由于温室效应气体的原因,(喜马拉雅山的)冰川在缩小,其总量在未来40年至50年中将会减少。
然而,哈斯南说,他从未在任何研究文章中提出喜马拉雅山冰川可能在2035年消失,没有给出过2035年这个时间数据。他认为时间是杂志记者写的,并表示科学研究与杂志报道写作不同,他无法掌控错误引用自己观点的记者。
《新科学家》杂志对喜马拉雅山冰川消失的报道并没有直接为IPCC的报告所引用。有消息说,世界野生动物保护基金(WWF)“担当”了两者间的桥梁。根据杂志1999年的报道,WWF在其2005年的研究报告中说,至2035年时,喜马拉雅山冰川总覆盖面积将从50万平方公里缩小到10平方公里。不幸的是,该说法被IPCC用于了2007年的气候变化影响评估报告。评估报告指出:“喜马拉雅山冰川面积退缩的速度超过全球任何一个地方……其在 2035年或更早些时候消失的可能性极高。”
质疑之声早有所闻
事实上,对于IPCC报告引用喜马拉雅山冰川消失断言并不是没有人提出质疑,只不过反对的声音被忽视了。负责报告中其他部分的科学家、奥地利茵斯布鲁克大学的格奥尔格·卡泽尔接受法新社采访时表示,他在2006年报告还没有出版时就警告说2035年的时间数字不正确。但是编写报告亚洲部分的人员并没有对他的警告做出反应。
而对2035年这一时间数字的再次争议出现在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峰会的准备阶段,当时印度政府内的不同派系就喜马拉雅山冰川的情况给出了各自的观点。2009年12月,4位著名的冰川学家准备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发布他们的公开信,阐述喜马拉雅山冰川在2035年消失是不可能的。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的杰弗里·卡吉尔曾对英国广播公司说,如果考虑到喜马拉雅山上200米至300米厚的冰川,而融化速度为每年1米或2米,200米厚的冰川不可能在 25年内完全消融。
直到最近,印度环境部长兰密施要求IPCC解释引起恐慌的2035年时间数据究竟如何得来,才使得真相大白于天下。
然而,尽管范伊佩尔塞勒认为评估报告中2035年喜马拉雅山冰川将消失的断言有误,他也表示,报告中提出的人类排放温室效应气体行为造成气候变化的整体构架不会改变。并认为,此次断言之误和“气候门”不会影响公众对气候科学的可信度。他说:“看不出长达3000页的报告中出现一个错误会如何影响整个报告的可信性。有些人会试图利用错误来损害IPCC的公信力,但是如果我们能发现、解释以及改正错误,反而会增强IPCC的公信力。
(本报华盛顿1月19日电)
[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