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10-01-23
近日,安徽考古专家李灿提出对曹操墓的三点质疑(见本报昨日A23版报道),并判断目前认定的曹操墓很可能是南北朝时期胡人所造,真墓最大可能仍应在河北临漳。对此,本报记者电话采访了曹操墓发掘领队潘伟斌,他对李灿先生提出的疑问逐一进行了回答。
“曹操墓结构符合当时情况”
潘伟斌说,曹操墓的建造并不是像李灿所描述的那样粗糙,恰恰相反,做工非常讲究,砖墙砌筑规整,墙壁表面涂有一层石灰面,十分平整。由于被盗,雨水进入墓室,墙壁遭到浸泡,故表层石灰面脱落,所以现在可以看到墓内墙壁上有泥浆暴露在外面的现象。
其墓室形状,结构完全符合当时的情况。稍有考古知识的人都知道两晋和南北朝时期的墓葬的墓壁都呈外弧状,而这座墓的墙壁则是直的。这座墓处于东汉向魏晋时期过渡期,故其墓葬形状上既有东汉时期墓葬的某些特征,又有魏晋时期的某些特征,而这些特征正是魏晋时期墓葬特征出现的肇始,也就是说魏晋、南北朝时期墓葬的一些特征来源于这个墓葬。这个墓葬的形状也和安徽亳州曹操宗室墓群中所发掘的那几座墓葬形状很相似,但是比它们的规模都大。
“不熟悉当地地理,自己猜测”
关于墓葬位置,潘伟斌说,唐代李吉甫的《元和郡县图志》“相州邺县”条中明确记载:“魏武帝西陵在县西三十里”。同书还记载有“西门豹祠在县西十五里”,而西高穴曹操墓15公里外就是邺城旧址,西门豹祠位于邺城旧址西15里,因此这个记载与曹操墓距邺城旧址实际距离正好相符。
李灿说:“比如临漳考古的人,就认为西门豹祠应该在临漳仁寿乡、河南灵芝村一带”。潘伟斌认为这只能是李灿对当地的地理情况不熟悉,自己猜测的结果。因为据《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记载: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六月,令曰:古之葬者,必居瘠薄之地。其规西门豹祠西原上为寿陵,因高为基,不封不树。”既然是在西门豹祠西原上,又在邺城西,故证明西门豹祠应该是在邺城的西面。而他所说的灵芝村位于邺城的正南面,方位不对。
“他应该熟悉一下历史资料”
关于封号和谥号的问题,潘伟斌指出,古代人通常是封号和谥号一起用的,如只有谥号而没有封号,就不知道其归属了,因此必须连起来用才是一个完整的。如战国时候齐桓公、鲁桓公,如果不加封国号,怎么区分其是哪个桓公呀。潘伟斌称,关于这一点,李灿先生应该熟悉一下历史资料。
至于李灿认为真正的曹操墓仍应该在古邺城。潘伟斌说,可能是李灿先生对古代地理不熟悉,西高穴村过去就在古邺城的范围内,因此曹操墓出现在这里是合情合理的。
潘伟斌表示,目前对西高穴曹操高陵的认定就是综合了多种考古资料,专家得出的一致意见。这些资料足够了,这也是考古学家们业务自信的结果,绝不是什么仓促不仓促的事。“连这一点业务水平和自信都没有,还称得上考古学家、多年的考古工作者吗?考古是一门科学,不能感情用事。”潘伟斌说。
本报记者 杨晓红
[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