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10-03-14
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强调政改对经改的作用
专家认为经过30年改革开放,到了强调以政治体制改革推动经济体制改革的时候
温家宝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说:“中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以及其他各领域的改革,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和现代化建设就不可能成功。”
尽管“政治体制改革”是近年来《政府工作报告》的必谈话题,而此前,此内容却多与经济体制改革并列提出,如2008年提出的“坚定不移地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2005、2006两年则提出“在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相比之下,今年则是明确了政治体制改革对经济体制改革、甚至对整个现代化建设的作用。
为什么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如此突出政治体制改革的作用?是否透露政治体制改革将出现新进展?
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强调政改对经改的作用
南都:温家宝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说:“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和现代化建设就不可能成功。”强调了政治体制改革在各项改革之中,甚至在整个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请问以前有这样的表述吗?这种提法有什么新意呢?
李君如:上世纪80年代就提到了政治体制改革。在我看来,自从中国1978年改革开放开始,政治体制改革就一直在进行,而且是结合经济体制改革齐头并进。而经济体制改革的一步步推进,也正是由此而保障。比如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所以能推进,因为邓小平废除了人民公社制度。可以说,经济体制改革碰到问题还是由政治体制改革来决定,而政治体制改革总是为经济体制改革扫除障碍。
汪玉凯:政府工作报告鲜有如此明确的观点,这也引起海内外高度关注。而事实上,这个观点具有连续性,改革开放以来就是这样。回顾我们之前的改革道路,如果没有政治体制改革,很多问题不会得到很好的解决,矛盾很难化解,利益问题很难解决,贪污问题也不能有效制约。
竹立家:历年政府工作报告都提到政治体制改革的作用。如今只是首次从改革高度分析政治体制改革,也是首次从政治体制改革对经济体制改革的关系角度论述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性。
改革开放到了重新强化政改的时候
南都:事实上,在1986年6月28日邓小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就指出“我们所有的改革最终能不能成功,还是决定于政治体制的改革。只搞经济体制改革,不搞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也搞不通,因为首先会遇到人的障碍。”“政治体制改革决定经济体制改革”这一观点为何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又被提及?
汪玉凯:我认为有几点原因,首先是目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问题多、改革任务重,其中与政治关系密切。而今再提,只是时机成熟了。因为目前出现的诸多社会问题,如贫富悬殊、财富问题突出、社会矛盾突出、政府和公众关系紧张、政府公信力下降等问题,均与政治体制改革有关。为什么说现在政治体制改革时机比较成熟?因为现在公众参与的热情比较高,有异军突起的数亿网民。网络公众的广泛参与,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调动了公众参与的热情。所以我们现在要同时加快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不仅能提高党和政府的公信力,获得公众的支持,而且能解决目前经济社会遇到的问题。
竹立家:现在经济改革到了技术性阶段,而经济体制改革基本完成,体制转换基本实现。下一步经济体制改革主要是技术层面改革,如货币发行量、宏观经济调控手段、汇率问题等,与体制无关。而解决社会问题关键则需依靠政治层面。
因为中国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尤其1992年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后,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突飞猛进进展,基本完成从计划到市场的转变。此情况下出现的很多问题,如住房、医疗、教育、就业、社会保障等,不能单纯依靠市场完成,而必须通过政治行政手段、体制改革来安排。
我将中国改革大体分为三个阶段,从1949年至1978年的改革以政治为中心;1979年至2008年以经济为中心,而2009年至2038年则以社会为核心,核心就是实现人民基本权利。因为经历了金融危机后,暴露了部分问题,主要是体制层面问题。所以近年两会上,总理发言也从政治价值层面讲,代表了未来中国政府体制改革方向,如保障人民权利方面提到“我们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了人民更加幸福,更加有尊严”。“尊严”就包括每个人的基本权利得到保障,基本权利中首先是政治权,其次才是物质生活分配,即分配公平,如住房、教育、医疗、卫生……所以政治体制改革迫在眉睫。
选举权列五权之首释放政改信号
南都:中共十七大报告中论述“扩大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做主”时,提到要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而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说:“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切实保障人民当家做主的民主权利,特别是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我们注意到报告中,在人民民主权利中加入了“选举权”,并将其置于首要位置,如何看待这种变化?
汪玉凯:十七大报告提到了“四种权利”,即“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但同时也提到“四种民主”,即“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其中第一个民主就是“民主选举”。此次列举“五种权利”,并将选举权列为五权之首,就是将十七大的第一个民主权落于实处。如今强调“选举权”,可以说与十七大的精神是一致的。
竹立家:以前讲“四权”,现在是“五权”,并且选举权为先。因为没有选举权,后面四种权利都没意义。没有选举权,民主只是口号和理念。赋予选举权,选举各级人大代表和市长、省长,百姓能选出自己喜欢、为自己服务的领导,才能真正实现社会主义政治民主。有了选举权,对于公共权利形成,有了决定基础。
蔡霞:此次相当于对人民的回应。突出表现,《选举法》修订,意味着人民的选举权将具有实质的普遍意义,而非局限于基层民主自治。《选举法》如果要落实,必须在各界人大换届选举时才能体现,并非今年就能体现。
南都:《选举法》修订实现了城乡“同票同权”。如何认识《选举法》修订与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在政治体制改革中的地位?
汪玉凯:《选举法》的修订和政治体制改革这两个是紧密相连的,要保证相信老百姓,特别相信农民,我们现在的农民素养,整个意识及国情不一样了,完全有能力来参政议政。同比例来产生人大代表,这也是民主政治公平的最重要标志,从这点来讲我们加快政治体制改革的步伐,农民代表和城市代表享有同等的权利本身就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重要信号。
竹立家:选举权必须“同票同权”,不能将人分为三六九等。有了选举权,对于公共权利形成,有了决定基础。《选举法》修订,是一大进步。社会主义政治民主和政治文明,本质上是百姓选举权,公共权利要具有合法性,最终还是要选举。现在“同票同权”,城市和农村平衡,是中国民主的一大进步。下一步关键是要落实,要求更规范地执行法律要求,从操作层面实现,将法制落实成法治。
李君如:宪法规定公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因此我认为,《选举法》的实施过程中,被选举权比选举权还重要。
两会圆桌嘉宾
●李君如: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央直属机关侨联主席、中央党校原副校长、
●汪玉凯:国家行政学院教授
●竹立家:中国行政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
●蔡霞:中央党校党建部教授
采写主持:南方都市报两会记者组 葛倩 陈宝成 实习生 周佩颖刘春瑞
葛倩
[南方都市报]
中国要通过政治体制改革来实现社会民生权
郑永年,1962年出生,现任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国际中国研究杂志》共同主编、《东亚政策杂志》主编。郑永年主要从事的研究领域包括:中国内部转型及其外部关系;全球化、国家转型和社会正义等。
全国两会正在火热进行中,政治体制改革、同票同权等焦点问题一再被提及和讨论。昨日,南方日报越洋连线采访著名中国问题专家、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
郑永年在接受采访时指出,中国要通过加大政治体制改革力度来深化改革,并以此来巩固和保护改革成果及实现社会民生权。而广东在政治体制改革方面应当先行先试,为全国提供更多的宝贵经验。
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性
没有政治体制改革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化
南方日报: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您对此怎么看?
郑永年:我觉得应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温总理对政治体制改革的阐述:
一是中央强调多种体制改革同时进行、协调进行。中国进行了多年的经济体制改革,但政治体制改革同样重要。
二是没有政治体制改革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化。没有政治体制改革,就无法深化我们所有的改革,当然也包括经济体制改革;就不能克服我们改革中所碰到的阻力。改革成果也应当通过政治体制改革来加以巩固。
三是政治体制改革是现代化建设的一部分。现代化建设包括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多方面的发展,光是经济发展了,没有政治体制的改革和完善,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内容是不完整的。
社会民生权的实现
要实现社会民生权有很多方面问题需考虑
南方日报:我们注意到,您最近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中国要用政治体制改革来推进民生问题的落实。这应当怎么理解?
郑永年: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重申其在两会前提出的要让人民更幸福、更有尊严的论述,同时强调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如果两者联系起来看,人们对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容就会有一个明确的看法,那就是要用政治体制改革来推进民生问题的落实。
目前中国社会最大的问题都聚焦于民生。民生权是中国社会所高度认同的最基本权利。中国强调的是国家生存和发展权,而西方更多的是强调个人的政治权利。
在现阶段,对大多数中国老百姓来说,主要的问题是能否实现中国社会本身所认同的民生权。就是社会上所说的,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这些权利在几千年前的儒家经典《礼记》的《礼运篇》里已经说得清清楚楚了,一直以来被视为是中国人对理想社会的基本要求。
要实现社会民生权,有很多方面的问题需要考虑。首先是要调整思路,把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明确区分开来。第二要大量增加政府的社会性投资。第三是考虑调整各层级财税关系,减少地方政府把社会政策“经济政策化”的动机。方式有两个:一是可以让地方政府拥有更大财税权,使其有足够财权来执行政策。二是把一些现由地方政府担负的责任上收。第四,充分利用国有企业这一经济杠杆来推进社会政策的实行。
广东政治体制改革的探索
广东政治体制改革可先行先试
南方日报:广东的行政体制改革,曾得到您的高度评价,您认为广东应该如何在体制改革方面继续探索,为全国贡献经验?
郑永年:我觉得广东应当将行政体制改革扩展到政治体制改革。
广东当前进行的是行政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呢,就一定要将党政关系考虑进来。这一点非常重要,就像顺德那样把党政连在一起来考虑。因为中国政治体制的核心是党政。
顺德改革使其从上一级(佛山)政府取得了实质性的权力之后,再行党政合一,提高和强化其行政效率。党政合一在提高效率的同时可以把这一级政府的“行政责任制”(政府方面)和“政治责任制”(党方面)有效统一起来。从长远来看,这种体制比较有利于一个对社会负责的清廉政府出现。
深圳虽然是副省级城市,但跟顺德一样,也是一线政府,在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完全可以考虑将党政关系纳入进来。深圳作为特区,除了在经济改革上先走一步外,政治体制改革也完全可以先行先试。成功了可以往其他地方推广。
采访整理南方日报记者黄应来
[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