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10-04-19
现任美国“土地政策第一智囊”林肯土地政策研究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的格雷戈里·英格拉姆先生,是国际知名的城市与发展研究专家。他曾担任世界银行副行长一职,主要负责撰写世界发展报告和基础设施发展报告。格雷戈里曾在哈佛大学任教,在城市经济学、房地产市场、交通、评估、基础设施、环境和发展领域出版过多本论著。近日,他在接受《环球时报》专访时,就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发展、房屋价格等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
环球时报:您在世界银行工作多年,也熟悉各种国际组织,您认为北京会成为国际组织的总部吗?
格雷戈里:我认为,将来北京作为一些新成立的国际组织的总部是不可避免的。我所说的新的国际组织是以处理金融事务为主要职能的,北京是个不错的选择,上海或者香港给我个人的印象也很深刻,但我还没有对这些城市做过深入比较。
环球时报:您对当前北京、上海等地的房地产发展现状有什么看法?
格雷戈里:如果过去两年平均的涨幅超过20%,那么我的态度是谨慎的。如果房地产价值的增幅超过了租金的增幅,同时也超过了平均收入的增幅,那么,价格反映的价值就是存在风险的。不过,中国与美国发生次贷危机的情况有根本区别。美国在次贷危机前只有5%左右的购房首付,这与中国30%-40%的首付相比是太低了,也就是在这个方面,中国方面的风险控制比美国当时的做法要好。
在预测房价方面,我记得美国前总统福特的首席经济顾问曾经有过一句名言,“如果上涨的价格再也走不下去了,那么,它就会最终停下来”。
环球时报:最近美国、澳大利亚等媒体经常报道中国人在当地出手买房。如果有中国投资者想到美国置地,您会给他们什么建议?
格雷戈里:这个取决于他们的实际需要。一些日本人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到美国中部的印第安纳州购置农场,还有日本人去纽约购置洛克菲勒中心。要看中国人究竟想要美国的高楼大厦,还是美国的农场。简单说,中国人应当考虑优先在那些经济前景好的州置业。对于价格上涨过快的一些州的地产,应当小心。比方说,美国亚利桑那州的房地产价格在5年前的涨幅超过美国的平均水平,结果当金融危机发生后,那里的房地产平均价格就率先下跌30%,因为那里的房价存在泡沫。美国的房地产市场变化也是复杂的,自1989年开始,美国最大的6个城市的房价普遍下跌了30%,但美国全国房价的平均水平却几乎没有变化。事实上,从1970年至2008年,美国全国房价的平均水平一直处在不断上升的态势,于是,在2008年以前,美国人有了一个普遍的“公理”———美国房价永远不会下降。我个人在1980年的时候,在华盛顿买了一套房子,到了1989年,它的价值下降了30%,不过,这个时候,报纸还是在叫嚷着说,“美国的房价不会下跌”,我当时就问,“那么为什么我的房子价格下跌了呢?”后来,我才明白,报纸宣称的是“美国全国的房价走势不会下行”。
环球时报:您看好中国高铁经济的前景吗?
格雷戈里:私营资本进入到中国高铁城市,特别是高铁站台附近区域会是不错的投资。不过,我认为中国在高铁方面的投资还是存在一定风险的。在成本收益分析方面来粗略估算,如果中国高铁的建设成本的确是每公里1亿元人民币,那么这个成本优势就是非常明显的,国际上起码需要双倍的成本。30年前,美国政府曾经计划在波士顿与华盛顿之间修建高速铁路,当时的预计成本就已经是2000万美元每英里(1英里约合1.6公里)了。奥巴马总统如今提出要花一笔钱修建铁路,那点钱在今天的美国办事可是“杯水车薪”啊。
环球时报:在基础设施投资方面,比较中国与日本、美国等国的做法,您有什么经验与建议分享吗?
格雷戈里:过去20年,日本政府通过举债的方式对基础设施做了大量投资,但是投资收益并不理想。日本的经济增长持续低迷。日本的经历并不愉快。对于今日中国而言,最关键的就是要确保长期投资收益达到合理预期。在短期上看,无论生产率是否提高,政府对基础设施的投资会有明显的投资乘数效应,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会明显改善,比如政府支付工人工资拆迁、翻地、盖楼等等,工人用工资去购买食品、衣物、家电等等都将算入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
从美国的经验来看,美国的基础设施投资包括电力、交通运输、电信、水利,不包括教育和医疗。但是,美国的电力行业与电信行业主要是由私营投资进行的,与其他由政府主导的公共基础设施部门投资有机地整合在一起。涉及基础设施行业的私营公司通常最终都是上市企业,他们必须在季报和年报当中披露公司的运营,这样对整个行业的透明度有利。
环球时报:中国一些地区和学者都在研究“城市化与经济的精明增长”理念,您在城市规划与发展方面有深入研究,请谈谈您的看法。
格雷戈里:实现城市经济“精明增长”的理念大约在35年前就被提出来了,其核心思想是利用更少的土地来实现一座城市更紧密、更压缩、更整齐的经济发展。为一个区域的交通发展做规划的前提是该地区需要达到一定的人口密度。如果该区域的人口密度低于起码的标准,即少于每平方公里500人,那么在该地区加强交通运输建设就是没有经济效率的。
美国政府最近5年开始关注增加城镇人口密度,为改善交通设施做政策研究。气候变化的众多议题中涉及到了交通运输方式的方面。在美国,大约32%的碳排放来源于交通运输本身,这其中又有60%的碳排放直接来源于汽车。如果美国需要通过减少普通汽车的使用量来减少碳排放,那么势必要通过“精明增长”,来改善城市的人口密度,从而在改善公共城市交通方面有所作为,实现政策目标,这也是一种“低碳经济”。气候变化的重要性,让“精明增长”理念在节能建筑,特别是在供一个家庭使用的独栋住宅方面有发挥空间。一般而言,为一栋新房子增加节能材料与设施的成本比改造一栋老房子、为其增加节能设施的成本要低很多。
事实上,美国有些州已经实施“精明增长”理念30多年,有的州十几年,还有一些州至今毫无作为。研究发现,在实践中完成“精明增长”目标是非常困难的,美国不同的州在居住密集度、环境保护水平、交通运输质量、住宅购买能力、政府财政税务支持方面表现各异,就是同样采取“精明增长”政策的不同州,也是根据自身的情况,根据各州的政策导向与优惠,优先在某些方面发展,没有一个州在每个方面都做得很好。▲(本报记者 魏 莱)
【环球时报】
相关报道
《华尔街日报》:3月会是中国炒房客的最后狂欢?
近段时间,看着各地越打越升的楼市,对中国人的投资逻辑愈发搞不懂了。你说他是因为对政府控制通胀的能力没信心所以购房保值吧,但在房价已经高得离谱的情况下继续给楼市火上浇油,分明是押宝中国经济会继续强劲增长,这显然是给政府的经济政策投了一张大大的信任票。
可问题是,楼市在政府三令五申要抑制房价的情况下继续一骑绝尘,却又分明有显示众多投资者根本没把政府的郑重承诺当一回事。因为觉得你说话很离谱,所以认为你办事蛮靠谱。莫非这正是中国相当一批人与政府博弈时的投资逻辑?
中国政府的谨慎言行与中国经济靓丽的成绩单确实不匹配。国家统计局说,未来经济发展形势极为复杂,中国今年实现经济增长8%这一目标的任务仍很艰巨。但从中国第一季度的CPI和G D P增幅以及中国政府不愿大举退出经济刺激政策的意向看,显然政府在抑通胀和保增长这二者间更有条件向后者倾斜。
或许,正是看穿了政府的这种假谦虚,中国大中城市房价3月份才会加速上涨吧。然而,随着中国政府迫于压力不得不让人民币进入兑美元升值的轨道,中国经济收紧已呈必然之势。在此情况下,那些热衷于与政府玩猫鼠游戏的炒房者还能指望决策者继续有耐心容忍他们胡闹吗?
【据《华尔街日报》文章综合整理分析】
【南方都市报】
中国需要一个“日本坐标”
中国作为一个后发经济体,发展道路或多或少会走发达国家曾经走过的路。作为一个高度发达的经济体,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日本都是一个“过来人”,身上有很多经验和教训值得中国吸取。
璀璨的霓虹灯,衣着时髦的路人,车水马龙的街道两侧,矗立着不少世界知名奢侈品的店面,偶尔有名贵跑车一溜而过。这里是日本东京银座一景,它是日本最繁华、最现代的地方,也是世界上最昂贵的地段之一。
“二十年前,这里就是这样子了。”与本报记者同行的一位50多岁的日本人轻轻地说。
上世纪90年代,日本整整经历了“失去的十年”。房地产泡沫破灭后,银行体系遭到打击,经济长期处于徘徊,甚至衰退状态;美国压日元大幅升值,导致日本出口减少,而内需市场迟迟难以拓展。2009年,日本的名义GDP下滑了6%。至今,日本都一蹶不振。
日本曾经的这段经历,跟当下中国的情况有着惊人的相似:房地产泡沫越吹越大,高度依赖出口,内需市场难以扩大,美国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越来越大……。以至于独立经济学家谢国忠3月发文警告:“日本的先例令人不寒而栗。”
在很多观察人士看来,中国作为一个后发经济体,发展道路或多或少会走发达国家曾经走过的路。日本作为一个高度发达的经济体,在经济社会发展很多方面,日本都是一个“过来人”。
泡沫让中国重蹈日本覆辙?
现在的日本经济虽具有实力但并没有活力。很多分析人士把日本当前的问题,与上世纪80年代它所经历的泡沫经济联系起来。而眼下的中国,楼市泡沫似乎在重蹈日本覆辙。
在寸土寸金的银座,拥有了自己律师事务所的饭沼春树,坐在他的真皮椅座上,用不太熟练的汉语,向中国记者分析日本的房地产市场。他得出结论,“现在正是抄底日本房地产的黄金时机。”
不过,熟悉日本情况的人士说,类似“抄底”的话多是向外国人说的,日本人不太相信。旅日华人萨苏说,谈及泡沫时期的房价,日本至今都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很多日本白领现在都在还泡沫时期买下房产的银行贷款,苦不堪言。
当时日本的房价涨到什么程度?谢国忠文章中说,在高峰时期,日本房地产价格超过了全球总量的40%,日本皇宫所占土地的价值,超过了美国整个加州。世界十大富豪中,日本地产商业就占到了七个。
日本知名媒体评论人莫邦富先生,1985年来到日本时,正是日本楼市的癫狂时期。1984年的房价到了1989年,价格就涨了七八倍。“当时日本的情况跟中国现在确实很像。”莫邦富先生说,那时,日本几乎没有人相信房价会跌,他们给出了很多理由,比如日本面积小,人口多,并且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外国公司到日本做生意,房价肯定会涨!
萨苏说,当时日本国民多认为日元会贬值,钱会变得不值钱,并且认为未来工资会上涨,所以就把钱纷纷投入楼市。
这种心态跟当前中国民众的如出一辙。但日本楼市后来的狂跌表明,这些当时看似不容置疑的理由,都只是泡沫一时散发的绚丽。 欧美惊呼“下一个日本”
中国是下一个日本?欧美人当面对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前来置业时,心里会不由自主地打上这样一个疑问。
澳大利亚《悉尼先驱晨报》4月3日抱怨说,中国买家抬高了澳大利亚房价。文章中还提到了上世纪80年代末日本大肆购买澳洲财产的情景,“澳大利亚人一度担心日本人会买走整个昆士兰海岸东南部。”
不仅是澳洲,美国人也曾一度担忧“美国将沦为日本国土”。莫邦富先生回忆说,记得1989年去夏威夷旅游时,惊讶地发现,差不多整个夏威夷可以建高尔夫球场的山谷都给日本人买下了。纽约、洛杉矶等城市到处都有黄皮肤、黑眼睛的日本人。
“这是日元升值后的情景。”莫邦富先生说,1985年《广场协议》签订后,日元对美元大幅升值,汇率游戏让日本人的腰包突然鼓了,全世界在日本人面前变得便宜了。
当时,美国为了走出80年代初的经济衰退,减少与其他国家的贸易逆差,频频向日本施压,要求日元升值。这一点,跟当前美国要求人民币汇率升值相似。
不管是当年的日本,还是现在的中国,美国要求对方货币升值都是出于私利。对日本而言,当80年代末泡沫经济破灭后,加上日元升值带来的压力,至今产业结构调整都不彻底,如今又遇到人口老龄化,本已形成一定规模的国内市场又开始萎缩。
回顾日元升值后的路,莫邦富先生最担心的,不是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冲击,而是升值后,中国人会像当年日本人所表现的那样,大肆前往海外购买不动产,以至于投入到技术创新、产业升级上的资本不充足。
端倪已经显现。翻开澳洲、美国、加拿大等国的报纸,中国人海外大肆购买房地产、奢侈品的报道已经不是新鲜事了。
日本的经验“建立在痛苦上”
日本女士依光瑞子说,中国发展过程中碰到的很多障碍和问题,日本都曾碰到过,尽管两国国情、体制以及规模等方面相差太大,不能做简单比较,但日本的有些经验还是值得中国学习的。
在依光瑞子看来,日本在经济发展中很好地解决了环境污染等问题。依光瑞子记得,80年代初她随东京大型青年访华团坐船前往中国,当时船从东京晴海码头出发,“那时东京湾的水黑乎乎的,还有一股腥臭味。但是到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京湾的海水变清了,天空也变蓝了。”依光瑞子介绍,治理环境污染,得益于日本政府与产业界的巨大努力,特别是肯在防治上下成本,这比等污染发生后再治理所付出的代价和成本要小得多,“日本的经验可以说是建立在痛苦之上”。
而当前中国舆论广泛关注的征地拆迁问题,日本也曾经历过。莫邦富先生介绍,80年代,在高利润的驱动下,一些开发公司雇佣黑社会成员骚扰甚至威胁房主,千方百计逼房主卖地卖房子。不过,对比中国当下的强制拆迁、野蛮拆迁,日本当时的征地拆迁烈度远没有中国大,并且搬迁的补偿比较高。
依光瑞子则以成田机场建设为例说,因为碰到“钉子户”,政府又不能强制征用,以致第二条跑道用了30多年才建成。“如果强制征用,成田机场就能在30年前建成,或许成田机场早已成为亚洲的空港枢纽,或许日本的经济也不会停滞10多年。”
中国不能麻痹大意
自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经济面临过热,对外过度依赖,高储蓄,内需难以启动等问题,当时就有中国学者提出“警惕日本病”。而在日本电通综合研究所所长福川伸次眼中,“日本病”已经远远超出了经济领域,不仅是经济停滞不前,而且国际地位下降、集体意识淡漠、社会危机感缺失等等。
这是日本人的危机感使然。依光瑞子说,经过10多年持续的经济不景气,日本国民的心态和意识都受到影响,一时觉得茫然,不知道日本的方向和未来在哪里。
反观中国,切不能以地大物博为由麻痹大意,因为中国这列喘着粗气呼呼前行的大火车,一旦撞车或停车,要扭转方向或重启,就需要比别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那时中国可能就会再次被远远甩在后面了。
走访日本国土,尽管会感受到缺乏活力,但是这个国家依然具有强大实力。日本经济实力全球第二,人均收入甚至一度超过美国,但是日本每个人所消耗的能源却远远低于美国,日本走出了一条新的发展道路。在日本所到之处,一片郁郁葱葱,谁能想到数十年前很多山头还是光秃秃的呢?现在的日本,国民依然富有,贫富差距、城乡差距基本消除。
莫邦富先生感慨地说,中国需要创新,不仅是技术创新,而且要创造出一种全新的生活模式;日本的教训,中国要吸取;日本的成功经验,中国则要多借鉴;中国的发展需要有一个“日本坐标”。
日本专家对比中日成长路
日本庆应大学东亚经济问题专家渡边幸男教授,以及副教授驹形哲哉先生,长期观察中国经济问题,对于当前中国发展道路上遇到的各种问题,他们以日本为参照,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中国经济具有自身独特性
记者:中国经济在高速发展,但同时存在许多问题。您对于目前的中国经济有何观感?
渡边:我小时候住在(东京附近)的川崎市,正处于“京滨工业地带”,是当时日本机械制造中小企业的聚集地。我家实际上也是从事制造业的。在中国获得的印象,与我年轻时家乡的那种活力、干劲很相像。
中国的中小企业在技术开发、市场开拓方面,都显得非常积极,竞争意识强烈。而且,在我开始对中国调研以来的十年,这种竞争和开拓的精神没有减弱。
记者:日本经济当年的情况跟中国现在的情况相似吗?
渡边:日本的大企业与中国不同,战后还是基本保持了几大财阀的布局。比如三菱、三井、住友等等。在日本经济的高度成长期,以这些财阀企业为中核,带动周边的中小企业,形成了金字塔式的产业结构。而中国没有这种中核型的大企业,我认为也没有必要,因为中国制造业的成长道路,与日本不同。
驹形:以前学界一般认为,像中国、印度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开始经济起飞时,一定会循着发达国家曾经发展的路子走。但是,十来年前开始就发现,中国并不是完全按照通行的老路在发展,现在的印度也是一样,都在走具有自身特色的道路。这是因为国情不同,时代也不同。
在部分领域,中国正在追赶,甚至超越日本。但是日中两国经济发展的形态不同。中国可以说是一种“延展型”的发展态势。大量的低价格商品,比如电视、冰箱、空调等家电,自行车,一部分轿车,正是对应了大量中低消费者的需求和水平,而且又与处于高档进口商品的竞争性不大。所以,目前中国的经济与日本高速成长期的可比性不大。
中国的经济发展有其独特的内在规律。所以,在借鉴他国经验教训的同时,要注意研究、了解自己的独特性。
“日本制造”VS“中国制造”
记者:在国际市场上,“中国制造”可能会让人联想到价廉质劣。据说“日本制造”也曾有过这么一段经历,但后来“日本制造”很快树立了“高质量”形象。日本是怎样做到的呢?
渡边:这主要是战后日本产业发展时期的国际国内竞争环境使然。日本的国产电视机,一开始主要是从RCA(美国无线电公司)购买了约二十个重要专利。而且是每个日本电视机企业都买的是同样的专利。这样,国产电视在性能上应该是一样的,竞争的领域就集中在如何提高质量和耐用度上了。同时,日本企业还有一种危机感,就是海外产品不知什么时候就会打入日本市场。如果做不到价廉物美,那就会保不住国内市场。汽车制造业的情况也是差不多的。
【国际先驱导报】
70年产权房寿命30年? 律师致函住房与城乡建设部
今天(4月19日),秦律师正式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递交申请,要求住建部公开我国住房质量的全面调查报告结论,并在15天内给予答复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一句我国“住房使用寿命只能持续25至30年”的讲话使老百姓对自己居住的房屋质量心生忧虑,同时也引起了北京律师秦富亭的高度关注。仇部长的话点到为止,可秦律师却要打破沙锅问到底。今天,秦律师正式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递交申请,要求住建部公开我国住房质量的全面调查报告结论,并在15天内给予答复。
70年产权房寿命最多30年
2010年3月29日至31日,“第六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暨新技术与产品博览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据报道,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先生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称我国是世界上每年新建建筑量最大的国家,每年20亿平方米新建面积,相当于消耗了全世界40%的水泥和钢材,但住房使用寿命只能持续25至30年。
“当看到仇部长讲话的报道时,我感到震惊。我想到了这么大范围的民用建筑不符合建造标准,想到了政府的责任,购房者的权利,已建楼房的处理和后续问题的防治等等。”北京市汇融律师事务所秦富亭律师告诉记者,按照我国的国家标准,普通住房的设计寿命应为50年。“在汶川大地震和青海玉树地震之后,人们对房屋建筑质量的问题尤为敏感。如果仇部长的数据确实,那意味着居民用70年产权的钱只买了最多30年寿命的房子。在几十年之后,我们居住的都将是危房!那将是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
律师申请公开信息
秦律师意识到,25至30年这么一个数字,只是冰山一角。在它背后隐藏着住房建造标准的适用、楼房寿命短的原因、房地产开发及建筑市场是否规范、有关部门是否有监管漏洞等一系列深层次问题。而且,这个数字绝对不会是空穴来风,无凭无据,一定是有过抽样调查、普查或者是典型楼盘的检测或鉴定才能得出的结论。“我要的就是这份官方报告。”
秦富亭律师说,《信息公开条例》规定,下列情况有关机关应当主动公开信息:“(一)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切身利益的;(二)需要社会公众广泛知晓或者参与的;(三)反映本行政机关机构设置、职能、办事程序等情况的;(四)其他依照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应当主动公开的”。我国住房质量问题涉及十几亿人口、万万亿资金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已经符合《信息公开条例》所规定的政府应当主动公开的条件。而住建部却从未主动公开这些数据信息和相关调查检验结论。
可能引发行政诉讼
“这件事绝不是仅仅公开调查结论就算结束。”秦律师说。“如果住建部公开调查报告,我将进行深度分析研究并公开发表我的观点。如果住建部不公开数据调查来源,或者以没有我所要求的报告为由搪塞,我将要求仇部长对自己的表述作出合理解释,如果住建部不作反应,可能会引发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
秦律师告诉记者,他的主要业务是公司业务,也有开发商和建筑商客户。提及申请政府信息公开的原因,秦富亭律师说,这是个社会问题。希望通过他的努力使全社会关注住房质量问题,使政府主管部门真正履行管理和监督职责,让房产商和建筑商依法开发建设,不再发生楼倒倒、楼脆脆、楼歪歪等类似事件,不再继续浪费资源制造建筑垃圾。“解决不了建筑质量问题,我们永远谈不上绿色居住。”(孙莹)
【北京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