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10-04-30
承继成:质疑气候变暖说
实习记者 杨璇 李荔
承继成已经81岁了。听着电话里那洪亮有力的声音,记者无论如何也不能相信这声音来自一位81岁的老人。4月10日,一篇名为《北大学者质疑IPCC:气候不是变暖而是进入暖期》的新闻报道让这位已经退休的老人走到了公众面前。
“中国学者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了,支持!”“科学家就该有质疑的精神!”“希望有更多这样的专家能站出来!”看着网友们对这则新闻发表的评论,这位老人笑了笑说:“我们只是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承继成大学时学的是地理科学,然后扩大到了地球科学,长期从事数字地球和数字城市的研究。在1998年的时候,北京大学成立了一个数字地球工作室,旨在用数字化的手段来处理和监测地球自然和社会活动等方面的问题,从此,这里便成了他长期奋斗的阵地,这一忙就是10年。
在这里,承继成出版了《数字地球导论》等多部有关地理和遥感的专著,也培养了大批的科研人员。
2008年,出于自己对气候的关注,已经退休多年的承继成把重点放在了气候变化的研究上。
在气候变化的问题上,现在国际上有关气候变化的主流报道都以2007年IPCC(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4份评估报告为基础,于是承继成就从阅读这4份报告正式开始了这项研究工作。
IPCC评估报告显示,近百年来的全球气候正在变暖,原因是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不断增加,而这都是人类活动大量排放导致的结果。因此,我们应该严格限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如今,IPCC的这种观点几乎已经深入所有公民的心里,各地的减排活动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可承继成却并没有满足目前的结论,他告诉记者,“其实,自从 IPCC报告出来以后,学界内就一直存在着各种不同的声音。”
一些科学家研究发现,气候冷暖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太阳活动,并不是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不是人为排放,而是地球自然释放。有些专家认为,真正驱动气候变化的是太阳活动的变化,而不是温室气体。还有些专家认为,在二氧化碳富集的世界里,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将会增加,而不是IPCC声称的将会引起不可预测的动植物灭绝。
在研究过程中,承继成自己也发现了些许的“异常”,这令他大有收获。比如,中国的仰韶文化,欧洲的罗马暖季,以及中世纪暖气和殷墟文化时期的平均气温约为 16°C~17°C,都高于现在的平均气温,这和IPCC声称的全球气候变暖不能相符,正是这些“蛛丝马迹”支持着他继续探索下去。
2009年年初,承继成为了能够将这一课题继续深入开展,开始计划成立一个专门的项目,集众人之力对全球的气候变化和相应的变化机制进行研究。由于这个项目的资金并不宽裕,研究经费也就显得略为紧张。
除了资金问题以外,组建团队也没有承继成预想的那么顺利。“虽然国内的学者不像国外争论得那么激烈,但也明显存在不同的观点。”组建研究团队的时候,有些人由于不太赞同这个项目而主动退出。也有人认为,IPCC都已经研究过的项目没必要再重新研究了。但欣慰的是,还是有20多个人参与并组成了一个新的研究团队。
就在承继成如火如荼地组建研究项目时,国际上的NIPCC组织也成立了,这是一个由3万多名外国科学家签名组建的组织。该组织通过研究认为,如果将全球气温数据的统计提前至18世纪会发现,18世纪的平均气温比现在还要高,到19世纪开始变冷,20世纪又开始回暖,这属于正常的冷暖波动。这与承继成的观点有“异曲同工之妙”。
“NIPCC成立之后,他们曾经邀请我们加入,但是我们没有接受。虽然我们目前的观点有些倾向于NIPCC,在没有自己的数据和结论之前,我们不能见风使舵。”承继成认为,IPCC和NIPCC都有大批权威科学家的支持,也都有各自的研究成果,但是在自己没有得出确切结论之前不能盲目对任何一方进行评判。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9年6月,承继成的项目成果有了眉目。
根据IPCC的报告,到2100年的时候,全球的平均气温会在现有的水平上继续上升2°C,并确定这种气候变暖将会导致各种极端天气的频发,比如干旱、寒冷、炎热等,这将会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
但承继成在研究中发现有仪器测量与记录的气温变化数据还不足200年历史,而且气象台站能测到的资料的覆盖面积还不到全球陆地面积的20%。因此仅凭这些数据就判断地球气温的变化趋势是很不全面的。
为了能够更全面地进行数据搜集,承继成另辟蹊径。承继成表示,地球的历史已长达46亿年,有据可查的气候变化历史最长也只有6亿年,而这些历史主要是根据沉积地层的性质,生物化石,树木、石笋的年轮及稳定同位素等综合分析所得出的间接数据,以及根据近万年来的考古、千年来的文字描述数据推算出来的,虽然不够精确,但这是唯一的可信数据。
正是根据这些资料,还有自己多年研究数字地球积累的一些数据,承继成发现,近百年来的全球气温变化只有北半球陆地呈明显的波动式上升趋势,而低纬度地区、南纬地区的气温仅呈轻微的波动式上升势态。如果从全球海陆年平均温度、气象卫星对地球观测的气温和高空气温来看也都是平稳的,微有波动式的上升势态,并没有IPCC说的那么严重。
通过8个月的奋战,承继成所在的团队终于得出了自己的研究结论:气候并非变暖,而是进入了暖期;温室气体与气候变化的关系尚待研究;极端天气与气候变暖无直接关系。并于今年2月份,将这一报告通过《参考消息》进行了公布,用客观的研究结果对IPCC的科学性进行质疑。
这个研究报告一经公布就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不断有学者来电咨询并进行探讨,有些表示质疑,有些则开始转变观念支持承继成。“欢迎质疑,也欢迎提建议。”承继成好像很乐于听到各种不同的声音,他认为这些声音能够让自己的研究更加饱满。
“我们理解这些质疑,在这个问题上本来就有很多不同的看法,我们也不希望科学家随随便便地就相信某一观点。”对于这些不支持,承继成都十分理解。
说起自己所取得的成果,承继成谦虚地表示,探寻事实的真相是科研人员的职责,我只是希望通过分析IPCC和NIPCC的报告,总结出我国气候变化的研究方向,造福人类。
[北京科技报]
相关报道
英国大学被迫为气候变化怀疑论者提供研究数据
气候数据之战目前有了新转机。据悉,有关方面要求英国女王大学必须为一位业余的气候分析员、同时也是气候怀疑论者提供其所有的7000多年前树木年轮的数据。
这一规定来自英国信息专员办公室副专员格雷厄姆?史密斯(Graham Smith),它将对英国的环境研究产生重大反响。今年一月,英国发生“气候门”事件,史密斯对英国东吉利大学的态度提出批评。
气候怀疑论者道格·奇南(Doug Keenan)、银行家以及英国女王大学之间持续了三年的争议。史密斯要求女王大学为奇南提供他们坚持了四十年的、爱尔兰橡树年轮的研究数据。
这一要求发出了强烈的信息,即大学这类公共研究机构的科学家不能再将科研数据据为己有。生态学家麦克·伯利(Mike Baillie)认为,这一要求侵害了科研人员所拥有的知识产权。而奇南表示,爱尔兰年轮数据能够支持怀疑论者的观点,即几千年前的中世纪地球温度升高类似于当今的变暖情形。但是,伯利和他同事发表的一篇论文指出,橡树年轮与夏季降水相关,而非温度。
奇南是攻击东英吉利大学气候研究中心,且提交了信息公开请求的气候怀疑论者之一。(王淏)
[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