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10-05-31
文/李 鹏
“三北防护林工程”在很多地方取得了不菲成就,但是西北地区的造林成果并不如人意。
我最近去了一趟甘肃,发现公路两边很多光秃秃的山上正在开展植树造林。从科学的角度而言,这种做法有害无益。
植树造林的一个重要保证是充足的水源。目前科学界的共识是:年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的地区不适合大规模植树造林。西北地区远离海洋,夏季从东部海洋吹来的湿润季风吹不到这里,所以当地有很多沙漠、戈壁、沙地。就拿甘肃来说,当地很多区域的年降水量在400毫米,甚至是300毫米以下,但年蒸发量却在 1500~2000毫米以上。
然而,西北很多地方在实施生态工程时并没有考虑以上事实。西北地区的很多荒山上,多年来一直存在规模性的植树造林活动,且效果并不理想。在一些地方,种植的树苗大量枯死,侥幸活下来的树苗也由于水资源匮乏而生长艰难。这些工程根本无法保证多年之后打造出树林,更别谈保持水土的功能。
我国规模宏大的“三北防护林工程”已持续多年,原计划是在西北、华北、东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大量造林,防风固沙。目前该工程在很多地方取得了不菲成就,但是西北地区的造林成果并不如人意:不仅树木成活率低,而且也并没有阻挡住风沙的侵袭。我经常在西北看到新形成的沙漠越过防护林带,继续侵蚀土地。对于当地的植树造林政策,有关方面有必要进行深刻反思。
更为严重的是,植树造林还会给当地生态带来负面影响。荒坡上原有的草皮或者土壤结皮可能因为植树遭到破坏,荒漠化进程进一步加速,当地生态环境变得更加恶劣。
退一步说,即使成功,人造林对于旱区也未必是好事。在兰州市区至中川机场的高速公路两边,有成片的人造林木在荒山上存活了下来。为了保证这些树木的供水,护林人员不得不把黄河水抽到山上浇灌林木。从经济角度而言,这个做法并不合算,也无法大面积推广。我们还注意到,这些树木大都是由当地政府单位种植的,是形象工程的一部分。
我认为,除非是拥有比较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和雪水资源的旱区,否则植树造林并不值得在西北旱区提倡。而除了植树造林,还有很多办法可以治理我国西北大面积光秃秃的荒山。如果当地有足够的财力进行生态环境建设,在这些荒山上种植草皮和适应干旱生长环境的灌丛是比较理想的选择。一般说来,草本植物的耐干旱能力比灌木强,灌木又比乔木强。因此在旱区种植草皮或者灌丛,所需水分较少,植株相对更易成活。而且,这样的植被类型是西北旱区常见的自然景观,这种修复方式也符合当地的自然条件。
如果没有足够的财力修复荒山,任其保持自然状态、不要人为破坏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荒山一般都有较厚的土壤结皮,不会形成沙尘飞扬的局面,这也算是应对旱区沙尘问题的一个权宜之计。
[北京科技报]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