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10-06-12
中新社广汉6月11日电(记者 杨杰)此间考古专家11日提出最新论断,认为三星堆遗址目前是新石器时代晚期长江上游面积最大的中心遗址。这一看法打破了此前外界对三星堆遗址大多局限在青铜器时代的认识。
三星堆古遗址被称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2006年12月被国家文物局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据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遗址工作站站长雷雨介绍,三星堆遗址自1934年以来,共进行了16次、面积近10000平方米的考古发掘工作。由于种种原因,只有1934年月亮湾地点、1963年月亮湾地点、1980年三星堆地点、1988年三星堆祭祀坑和1998年仁胜墓地等5次发掘、不到3000平方米的发掘资料正式对外公布,除《三星堆祭祀坑》为较全面和大型的正式报告外,其余多为发掘简报或发掘追记。外界因此对三星堆遗址新石器时代文化(第一期文化)的认识甚少。
2006年至今,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广汉三星堆——1980-2000年考古发掘报告》的整理过程中,发现三星堆遗址第一期文化的分布范围和遗物数量远比以往的认识更为广泛和众多。
根据已知的考古发掘统计资料,成都平原史前城址群所涵盖的新津宝墩古城、温江鱼凫古城、郫县古城、崇州紫竹古城、崇州双河古城、都江堰芒城古城总面积约3.88平方公里,发掘的陶片总量为32823片(件);而三星堆遗址一期分布范围达到3.7至5平方公里,出土的陶片数量约为58388片(件),这一数量约占已统计出土陶片总数530000片(件)的11%。同时,考虑到约40%面积发掘区的探方并未发掘至底,因此,三星堆遗址一期陶器的数量还应有较大幅度的增加。
考古专家据此认为,通过对遗址分布范围和出土陶片数量的比较,三星堆遗址是新石器时代晚期成都平原乃至长江上游最大的一处中心遗址,当然不排除将来在地下发现早期城址的可能。后期恢宏的三星堆古城和发达的青铜文明之所以产生于此,是与三星堆遗址在新石器时代晚期所拥有的特殊地位和打下的坚实基础有密切关联的。(完)
【中新网】
相关报道
河南频现天书 专家称远古人类记事本
中新社记者 李贵刚
继河南新郑市发现具茨山神秘岩画(又称“天书”)后,河南的方城县、叶县、泌阳县等地也相继发现了令人震惊的“天书群”。经过研究推断,考古专家认为这些神秘的符号、图案很有可能是远古人类的“记事本”。
近日,记者前往泌阳县“天书群”探秘。在一片荒山野岭中,一块巨型弧面大石板首先映入了记者的眼帘,但见石板上密密麻麻地布满了大小不一的凹穴,凹穴之间粗细不同的凹线相互贯联,极像一个庞大的远古示意图,又如远古大事的记录遗存,震撼之余令人遐想无限。
泌阳县“天书群”有近千处。其发现者河南考古学者马宝光介绍,这是他继发现方城县“天书群”、叶县“天书群”之后的又一重大考古发现。
“这里的‘天书’集中,类型纷呈,具有很大的考古研究价值,”马宝光说,“三地的岩画‘天书’和新郑具茨山岩刻符号及岩画极为相似,应属同一类型。”
那么这些神秘符号和图案的代表什么呢?马宝光的解释是,在远古时代,古人类用最简单的工具,或用锤、或用石,凿敲锤打,在岩石上刻勒出千奇百怪的图像,这是人类史前文化之谜。“有可能是远古人类的‘记事本’,也有可能是远古生殖崇拜的遗留,或者是远古人类的文字、图腾。”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与考古研究所所长张新斌表示,这些“天书”是人类先民遗留下的艺术痕迹,是人类文字和绘画的起源,是人类历史最早的纪录。
此前,被称为“中国岩画之父”的岩画专家盖山林称,岩画记录了早期人类放牧、狩猎、祭祀、争战、娱乐等场景以及羊、牛、马、驼、虎等多种动物图案和抽象符号,是民族文化长期交融的结晶,是远古人类意识形态的综合体现。
谈及河南多处发现“天书”,中国环境考古专家、北京大学教授宋豫秦则表示,河南多地相继发现的岩刻和岩画群,表明中原远古文化在中国文明起源和发展进程中所处的制高点地位,
宋豫秦坦言,这些“天书”的发现,不仅扩大了对中原地区岩刻、岩画分布空间的认知,而且对于其传播途径、族属考证等提供了宝贵的实证性依据。“同时也再度向国际学术界展示了中华远古文化的厚重和深邃,必将引起国际考古学、历史学、民族学界的广泛关注。”
据了解,目前世界上已有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现有岩画分布,中国岩画以分布广泛、内容丰富、表现形式多样、文化内涵丰富,在世界岩画中占有重要地位。这些岩画上神秘符号、图案、形成年代及含义一直是难解之谜。因此,考古学家将这些神秘符号称为“天书”。(完)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