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公正平台   创造宽容环境

WELCOME TO 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树育健康心态   共谋高尚事业

科学热点
科学新论
专家论坛
科学观察
科学讨论
科学杂谈
科学轶趣
科学成果
科学论文
 

实验动物列传 坏福利导致坏科学


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10-06-20

 

实验动物列传

实验动物列传

  哈洛在他著名的“有奶未必就是娘”实验中使用了猴子。资料图片

  每年,每月,每天,地球上都有实验动物为了人类的健康被动地做出牺牲。“鼠辈”是大家最熟悉的实验动物,不过实验动物却不仅限于“鼠辈”。下面我们认识一下“鼠辈”以外的重要实验动物。

  1 线虫

  透明的奉献者

  虽然无脊椎动物在动物实验中运用的更多,但对它们的使用没有法律的制约。被用作实验动物最多的线虫是秀丽隐杆线虫,这种动物的身体完全透明,它的器官的细胞基本上都是有规律的线性分布。它的体长仅一毫米,全身仅有959个细胞,胚胎发育具有高度程序性。线虫只有6对染色体,而人体共有23对染色体。它们的生命周期只有3天,可以在零下80摄氏度的冰箱里长期保存。

  【经典实验】

  40多年前的基因图谱

  2002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颁给了美国科学家霍维茨、英国科学家布雷内和苏尔斯顿。他们3人发现了基因对器官发育和细胞死亡的作用规则,为解开艾滋病及癌症等病症的致命原理及谋求解救之道开辟了新的道路。

  上世纪60年代,布雷内和苏尔斯顿首创线虫的细胞图谱模型,创造性地将基因排列与细胞分裂联系起来。他们成功地追溯线虫每一个DNA自受精卵开始的分裂状况,解读了线虫的生命原理。此事轰动方兴未艾的世界遗传学界,他们也成为人类基因组测序及图谱绘制的先驱。

  2 果蝇

  一个瓶养一堆

  果蝇饲养容易,用一只牛奶瓶,放一些捣烂的香蕉,就可以饲养数百甚至上千只果蝇。第二是繁殖快,在25℃左右温度下十几天就繁殖一代,一只雌果蝇一代能繁殖数百只。果蝇只有四对染色体,数量少而且形状有明显差别;果蝇性状变异很多,比如眼睛的颜色、翅膀的形状等性状都有多种变异,这些特点对遗传学研究也有很大好处。

  【经典实验】

  白眼和伴性遗传

  大名鼎鼎的摩尔根用果蝇做出了重要的遗传学发现。野生的果蝇眼睛都是红色。1910年,摩尔根发现了一只白眼雄蝇。用这只白眼雄蝇与普通雌蝇交配,子一代的果蝇都是红眼。所以,红眼是显性性状,白眼是隐性性状。子一代的果蝇交配产生出了子二代,结果雌果蝇全是红眼,雄果蝇一半是红眼、一半是白眼。可为什么白眼都出现在雄果蝇身上呢?通过进一步实验,摩尔根得出结论:决定果蝇眼睛颜色的基因存在于性染色体中的X染色体上。白眼基因存在于性染色体上,它的遗传规律与性别有关,这就叫:“伴性遗传”。人色盲的遗传、血友病的遗传,就是伴性遗传。

  3 斑马鱼 实验界的新星

  斑马鱼是一种体形很小的热带鱼,它基因与人类基因的相似度达到87%,这意味着在其身上做药物实验所得到的结果在多数情况下也适用于人体。因为斑马鱼的胚胎是透明的,所以生物学家很容易观察到药物对其体内器官的影响。此外,雌性斑马鱼可产卵200枚,胚胎在24小时内就可发育成形。生物学家可以在同一代鱼身上进行不同的实验,进而研究病理演化过程并找到病因。斑马鱼的体形很小,可以适应高密度养殖。它正成为生物学实验的新星。

  【经典实验】

  连体的秘密

  2004年,台湾科学家黄铨珍等人培育了合用部分器官的斑马鱼,这同时也为基因学研究开创了新的路径。 据台湾研究院称,科学家已经培育出不少双头斑马鱼,他们正在试图找到连体生物的出现与基因之间的关联。台湾研究院生物化学院的科学家通过显微注射对尚在单细胞期的200个斑马鱼胚胎分别注入了一种基因。注射进去的基因基本上都会导致肌肉细胞的死亡并影响胚胎的早期发育。但出人意料的是,在这200个胚胎中有一个经过24小时之后竟变成了一个双头双心的鱼。后来又培养出各种连体鱼,有的是尾部相连,有的则是其他部位相连。这些研究对连体生物,包括连体人的形成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4 猫 神经是重点

  和一般公众的认识不同,猫是一种很常用的实验动物。因为人对猫的神经系统非常了解,它们的神经系统非常发达,所以它们经常被用作脊椎损伤、视觉缺失、睡眠障碍、听力障碍的研究。对于神经实验来说,猫和猴子是最好的实验动物。另外,因为猫会感染一种类似艾滋病的“猫艾滋”,所以也经常被用来做艾滋病实验。它们也被用来研究帕金森综合征、癌症、基因异常和其他疾病。

  【经典实验】

  一眼猫

  1981年,威塞尔(Torsten Wiesel)和胡贝尔(David Hunter Hubel)因为对视觉系统的研究而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他们的成功和猫的牺牲密不可分。他们做的著名实验之一就是在猫幼年的时候剥夺它的一只眼睛(A眼)的视觉功能(比如说用眼罩蒙起来),按照原来的推测,大脑中接收A眼图像的区域会始终处于抑制的状态下,不能起到作用。没想到,正常情况下接收A眼图像的区域在A眼视觉被剥夺之后开始接收B眼看到的图像。如果过了一个“关键期”,再恢复A眼的功能(比如摘掉眼罩),猫的大脑中将不会出现一个同时接收两只眼睛图像的区域,所以不会形成立体视觉功能。

  5 狗

  驯服是优点

  狗的最大优点是驯服,容易掌控。它经常被用来做生物药理学的实验,心脏病学、骨骼关节研究。

  【经典实验】

  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是巴甫洛夫研究狗的消化腺分泌时意外发现的。他用开刀手术在狗的腮部唾腺位置连接一导管,引出唾液,并用精密仪器记录唾液分泌的滴数。实验时给狗食物,并随时观察其唾液分泌情形。在此实验过程中,巴甫洛夫意外地发现,除食物之外,在食物出现之前的其他刺激(如送食物来的人员或其脚步声等),也会引起狗的唾液分泌。

  6 灵长类

  它们最像人

  猴子被用于毒物实验、艾滋病和肝炎的实验、神经系统、行为和认知的实验、生殖实验、基因实验、以及异体移植的实验。有些猴子是专门为实验室繁殖的,还有一大批是进口的。一般用于实验的是恒河猴,但有时其他猴类、猿类也会被用于实验。2001年,第一只转基因恒河猴诞生,这个技术未来可能被用来治疗由基因缺陷引起的亨廷顿舞蹈症。用灵长类动物做的实验取得的重大成果包括脊髓灰质炎疫苗、大脑电刺激疗法、艾滋病治疗等等。猴子们用自身的痛苦和牺牲给人类的健康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经典实验】

  铁猴妈妈

  美国心理学家哈里·哈洛(Harry Harlow)用一只恒河猴婴儿做过科学史上最受争议的一个实验“母亲机”。此前,心理学界认为对母亲的依恋是次要情感,只有在解决子代的物质需求时才产生,换言之就是“有奶就是娘”。

  哈洛在实验箱中安放了两个假母猴,一个用铁丝制成,放有奶瓶,一个包裹以毛巾,但不提供奶水。他发现幼猴进入实验箱后每天都紧紧拥抱着“毛巾妈妈”,只有当感到饥饿时才会去“铁丝妈妈”那里进食。

  新知专题采写/本报记者 金煜 刘铮

  本专题感谢:

  郑振辉(北大医学部实验动物科学部主任)、朱德生(北大实验动物中心主任)、鲍世民(中科院上海实验动物中心主任助理)、张冰(中国农大动物医学院实验动物研究所副教授)、瘦驼(生物科学作家)、国际人道对待动物协会(Humane Society International)

    【新京报】

如何制造实验动物

如何制造实验动物

高等级的实验动物,饲养环境的要求也非常高。图/CFP

如何制造实验动物

BALB/c小鼠就是一种近交系的实验用小鼠。资料图片

  科学实验中所需要使用的动物大致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用于教学的动物,因为要求相对较低,所以培育此种用途的动物也比较简单,甚至可能会由一般动物商人提供。而用于科学研究的动物,为了避免其他干扰因素,要求就比较高,往往需要在非常严格的条件下进行培养,实验流程也相当严格。那么,实验室动物究竟是如何获得的呢?

  分类 “近交系”遗传最明确

  科学研究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实验必须可以重复,因此,实验动物必须是“标准动物”。

  首先,实验动物的微生物必须是可控的。据中科院上海实验动物中心主任助理、斯莱克实验动物公司研发部经理鲍世民介绍,我国按微生物学要求,将严格意义上的实验动物分成四个级别:无菌级是在全封闭无菌条件下饲养的纯系动物,体外不带有任何微生物和寄生虫。这个级别的要求最高也最贵,我国目前还没有生产这个级别的实验动物;无特定病原体级(SPF)是常见的实验动物级别,不带各种致病的病原体;清洁级是没有携带动物传染病病原体的动物;另外还有普通级,可用于一般的教学示教。按照我国规定,科研中使用的小型动物如啮齿类必须是清洁级以上,一些大型动物如猴子、狗、牛、羊等可以是普通动物级别,但最低的普通动物级别也应不携带能传染给人的疾病。不过,就猫的科研标准而言,我国目前还没有具体规定。

  实验室动物也可以通过遗传来分类。严格的实验动物的遗传背景也必须明确,应该在人为范围下控制繁殖,从遗传学角度而言,实验动物一般分成近交系与远交系。在很多情况下,科研人员需要基因纯度很高或带某种特定疾病特征的动物,因此就必须将其进行近交培养,实验小鼠百分之八九十都是近交结合而成,一般是兄妹交配或亲子交配(父母与子女交配),连续繁殖20代以上培养出来的纯品系动物。

  “近交的小鼠有几千种了,每个动物都有自己的名字,比如一种小鼠的名字是BALB/c(鲍比西),养的时候就是同胞兄妹同一窝地往下生。它们一直都叫BALB/c。”鲍世民说,假设要制造一个转基因动物,从其他动物那儿转过来一个基因,那就必须一直和BALB/c交配,一直到BALB/c上也产生这种基因特征并且稳定下来。

  实验动物培育者常常说的“保种”和优胜劣汰的自然选择法则不同,是用人工方法把某种疾病特征保存下来,就可能会选择一些生病而非健康的小鼠。当然,前提是这种疾病不会影响繁殖的进行,如糖尿病和高血压的动物模型可能会影响繁殖力,因此在筛选的时候得同时考虑疾病特征和生命力两个因素。

  尽管成千上万个小鼠做出了牺牲,但只有这样,科研人员需要的疾病模式才能保存下来,以供研究人类的疾病。在我国,严格意义上的实验动物必须就遗传、病原体、环境和营养进行严格的控制。不过,广义上的实验动物还包括实验用动物、野生动物等类别,在一些教学等领域,可以采取实验用动物,比如青蛙、蟾蜍、鱼类、田鼠等等,其指标是不用控制的。

  渠道 小型好办,大型难养

  并非随便哪个动物都能进入实验室。实验动物来自于严格的养殖场或动物中心,每个动物都必须按照极其严格的规定养殖。

  在国内,一般而言,研究机构和医学院校都有一个动物中心,相当于一个临时的动物房,或者动物中转站。这些机构偶尔也会自己生产动物,但大多数情况都是按照实验需求从地区的动物中心或者养殖场采购动物。

  按照我国规定,动物中心必须具有国家科委颁发的生产许可证,做实验的机构,必须有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国家级的动物中心挂靠国家科研机构。以上海地区为例,中科院生命科学院下属便有一个三牌挂一的机构:中科院上海实验动物中心,斯莱克实验动物公司与实验动物国家种子中心上海分中心。它们一方面负责科研,一方面负责上海和华东地区的大部分实验动物生产。鲍世民说,参与一些大型科研课题的研究人员,还必须在论文中注明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的号,并标明这些动物都是从哪个单位供应。

  不过,就大型的实验动物而言,因为其近交衰退严重,利润不高,城市中还面临扰民等问题,因此,除了产猴的广西、云南等地,在大城市的国家级动物中心饲养大型实验动物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情。所以,城市郊区的动物养殖场则成为大型实验动物的主要供应商。

  “我们怀疑很多实验用的猫都是养殖场从社区偷来的家猫或流浪猫。流浪狗并不多,而且也不好抓,但偷猫就很容易,成本也最低。”李坚强说。他是“国际人道对待动物协会”的中国政策顾问,这个协会是目前影响力最大的保护实验动物的国际组织之一。据李坚强介绍,在美国,科研用猫和狗曾来自一些饲养商、交易商和动物收养所,动物交易商也通常会通过各种渠道如动物收养所、个人和跳蚤市场买来动物,直接偷宠物猫狗和流浪猫的现象也同样存在。“不过交易商的数量现在已经剧减,美国卫生部也不再资助研究动物是来自交易商的科研项目。”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并不难理解,从饲养角度而言,要将猫成群饲养相当之难,群养很容易爆发疾病,不仅在我国,在世界范围内也几乎没有专门培养猫的机构。我国养殖场所得的猫和狗,很多也都是从公安局或其他途径收集而来。对此,张冰强调:“因为猫成群饲养比较困难,使用也较少,所以我国对猫没有特定的要求。不过,一般选用实验动物,不管什么猫,至少都应该是健康的,没有人畜共患病,不会给实验者带来传染病,也不会给实验带来干扰作用。”

  规模 需求正在不断增长

  在中国,实验动物的生产已经有了相当大的规模。以瘦驼所在的科研单位为例。他们最初需要出去采购兔子和豚鼠。后来,养殖户发现可以出售实验动物,便开始专门向学校提供兔子。

  这首先是因为国内实验动物的需求在不断增长。上海斯莱克公司生产的动物每年以20%的比例在递增。“今年销售出去的实验动物大概达到了150万只小鼠和大鼠,就我们一家单位估计在国内整个市场中占到12%-15%。我们单位在上海市的销售量占到总使用量的65%。”鲍世民说。

  有人认为,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实验动物养殖国家。尽管目前还没有确凿的数据支持这个观点,但无疑,中国的动物养殖数量是在逐年递增的。

  目前,很多国际制药企业,在北京上海设立分处,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因为相对受限较多的欧美等国,中国的实验动物比较便宜,也不太会受到极端动物保护主义者的干扰。因为约束比较少,价钱便宜,中国甚至开始成为实验动物的出口国。李坚强引用“国际灵长类保护联盟”的调查数据,2008年,美国共进口了28000只灵长类实验动物,来自中国的就有18087只。

  另一方面,养动物容易,但养实验动物却很难。真正凭借严格意义的实验动物饲养取得利润并非易事,因为动物房的成本相当高。北京大学实验动物中心主任朱德生表示,动物房的空调24小时都开着,人员物品进出需要消毒,动物房是耗能耗水大户。此外,实验动物需要大量严格的杂粮摄入,须经过检验、筛选、混合、真空包装、灭菌等一系列操作才能形成特定的动物饲料,保证动物的营养水平,避免实验中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最近杂粮价格上升,这给生产供应商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因此,无论是在世界上还是我国,并没有实验动物公司是单凭销售赢利的。在我国,目前一些国家级动物生产中心因挂靠国家科研机构而会得到资助。而国外实验动物公司通过做动物实验,即“实验外包”实现盈利的方式,现在逐渐进入国内。另外,我国部分动物中心也开始通过租赁动物房,或者受制药公司委托等进行动物实验来盈利,但几乎没有哪家能够单靠销售实验动物盈利。

  鲍世民表示,虽然中国实验动物比欧美便宜很多,但很多科研人员还是在买动物上斤斤计较。“200块的实验动物最好100块买了,能省则省。现在我们国家很多课题项目会花大钱买仪器设备,但在实验动物上还是不愿投入太多。”他表示:“国外一个科研项目的投入中,实验动物占到了30%-40%,我们可能只有1%到2%,都认为动物不应该卖这么高的价格,在这种理念下,产业也很难发展。”

    【新京报】

科学站在“鼠辈”的肩上

科学站在“鼠辈”的肩上

狗是比较常用的实验室动物,多用于基础医学实验中。图/CFP

科学站在“鼠辈”的肩上

SARS疫苗的研制工作使用了实验猴,图为工作人员正在为实验猴洗澡消毒。图/陈勇 蒋明 CFP

科学站在“鼠辈”的肩上

实验兔多用于眼科研究。图/CFP

  在中国,动物保护的话题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成为话题。前不久的北医大“实验猫事件”在国内的科学和实验动物产业中引起了轩然大波。当科学发展到一定程度,可能会与常世伦理发生碰撞,此类矛盾在欧美国家已经发生无数先例。作为理性、科学、具有人道关怀的现代人,我们没法阻止矛盾的发生,但我们能做的,是尽量减少误解,避免非理性行为的出现,尽量增加人们对科学的认识,在尊重生命的基础上,用立法的方式完善产业发展和实验室操作规则。

  问题一

  为什么用动物做实验?

  当你生病吃药,注射疫苗,甚至在涂抹面霜、口红的时候,是否会想到这些东西的背后是无数实验动物的贡献?

  如果没有实验动物的话,生物医药相关学科的发展不可能达到今天的水平,科学不会是今天的科学,人类社会不会是现在的面貌。

  自文明起始,人类就一直在与疾病做斗争。人类历史中充满了各种致命疾病,霍乱、天花、脊髓灰质炎、流感爆发,都夺取了成百上千的人的生命。14世纪爆发的瘟疫,曾经让欧洲、中东、中国和北非25%到50%的人死亡。

  那么,医学发展之后,科学家们为何用动物来认识人类疾病呢?这是因为,很多人生的病,在动物身上同样会发生。事实上,在狗身上出现的传染疾病有65种和人类似,牛有50种,羊有46种,猪有42种,马有35种,另外还有26种类似人类疾病在禽类身上出现。人类与动物共存了几千年,自然地,有很多寄生病毒和细菌同时存在人和动物身上,有的甚至会互相传染,最典型的比如狂犬病和疟疾,哪怕是一些慢性或非传染性的疾病如癫痫也会影响其他物种。

  我们今天所说的“实验动物研究”很早就出现在科学史上。说是研究实验动物,其实是通过动物的生理学和行为学来研究人。纵观生命科学和医学等学科的发展,动物实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绝大多数有所成就的生命科学研究成果,即造福于人类或者其他动物的成就,都有实验动物的贡献。” 北京大学医学部实验动物科学部主任郑振辉说。

  在生命科学中,有四个要素,其他三个分别是设备、信息和试剂,而实验动物,如同其他科学模型一样,同样也是要素之一,用来模拟人的生理功能。科学家可以用试管、细胞和组织模型来研究分子、细胞等功能,但有的问题,比如消化系统如何与心血管系统互动,或者环境因素如何影响器官等等,只能通过动物实验来完成。在很多科研中,动物实验十分重要,因此甚至被称为“活的试剂”。

  问题二

  可以不用实验动物吗?

  在当前科学发展阶段,完全不用动物来做实验是不可能的。

  “很多实验目前还没法替代,”郑振辉说,“哪怕是目前动物保护要求最严格的国家都做不到。”

  在科学研究中,动物实验是必要的科研操作,以其让人类疾病模型在动物身上复制,以攻克疾病。

  动物实验中,大鼠和小鼠是用的最多的,因为它们与人具有基因同源性。大量的研究需要大鼠和小鼠,比如各种药物的毒性实验,微生物和寄生虫病学研究,肿瘤学研究,代谢性疾病研究等等。

  动物因其各自生物学特性可成为不同的人类疾病动物模型,豚鼠对病毒敏感,因此用于很多传染病研究,家兔会产生抗体,常用于免疫学研究,兔子的眼球很大,较敏感,也常用于眼科研究。狗的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很发达,多用于基础医学实验中,猫的反射机能与人近似,循环、神经系统发达,因此适合做观察各种反应如呕吐反应的实验,猫还曾用于炭疽病的诊断和阿米巴痢疾的研究。最高级的属于非人灵长类动物如猴子和大猿。正是在实验用猴子的帮助下,人类才有了脊髓灰质炎疫苗。

  “必要的动物实验是需要的,但应该考虑尽量少用动物,能用非动物实验方法替代的绝不使用动物来做实验,实在不能替代的就尽量用低等动物替代高等动物,尽可能的减轻动物的痛苦,给予良好的福利。”郑振辉说。

  解决方案

  尽量找到替代方法

  在动物保护组织的压力下,科学界在自律过程中提出了一个通用的原则,即“3替原则”(3R原则),即“替代、减少、优化”,其含义是:“以单细胞生物、微生物或细胞、组织、器官甚至电子计算机模拟、替代活体动物实验;选用恰当的实验动物,进行规范化动物实验,提高实验动物的利用率,从而减少使用动物的数量;在符合科学原则的基础上,通过改进条件,善待动物,提高动物福利:或完善实验程序和改进实验技术,避免或减轻给动物造成的与实验目的无关的疼痛和紧张不安的科学方法。”。

  “3替原则”对企业的影响最大。在动物保护最严格的欧盟,因为找到了替代方法,已经完全禁止化妆品进行动物实验,比如不允许使用动物的血清等,在国外很多产品如化妆品、洗漱用品中,都会出现“免于残酷”的标示,这表示其产品没有做过动物实验。这也成为我国很多产品出口的障碍。

  不过,虽然动物保护主义者的理想是取代所有的动物实验,但科学发展现实表明,这在现阶段是不可能的。“比如现在可以用一些计算机模拟的方法来检查毒性,但是因为复杂的身体各系统,计算机并没法完全模拟出毒性的生理过程。”科学作家瘦驼说。目前还有一些替代法,一旦发生问题最后还是得通过生物测试来完成。相对而言,替代实验在欧美做的基础研究较多,投入资金也较多,但在国内,真要完全落实这个原则,还受到有限科研资金,起步晚基础差等很多制约。

  “动物实验是需要的,但需要规范化,需要管理,明明用5只动物就够了的用20只就不对了。”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实验动物研究所副教授张冰说,“事实上,过分强调实验或者过分强调福利都不对。”

  【记者手记】

  猫实验风波

  前段时间,北大医学部被指用“流浪猫”做实验,本报随即对此事进行了详细报道。相关报道在读者中引起了极大反响。“我很希望你们解释一下实验动物科学,但是这个事件影响特别大,已经搅动了整个产业。”北京市实验动物管理办公室的一位负责人因此婉拒了我们的采访要求。也有业内人士在接受采访时澄清,北大医学部使用的猫不是真的“流浪猫”。他们是通过正规养殖场取得猫的。它们也经过北京市的安检和认证。以现行的《实验动物管理条例》而言,并不存在违规问题。尽管北大医学部进行了解释,但还是出现一些意料不到的后果。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受访者告诉记者,事后学校遭到了很多不理性的谴责,有人甚至对学校人员进行人身威胁。

  无论如何,实验动物问题是一个科学问题,需要,也只能在科学的基础上讨论解决。

     【新京报】

坏福利导致坏科学

  实验动物的使用不可避免。其培育、生产过程也能给予必要的保护措施。现在的问题是,在实验室管理上能否严格贯彻相应的规范。无论是科研一线的专家,还是NGO的保护者,大都赞同这样的观点,保护与科研的正常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保护经验 违规使用是“科研不端”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神经生物学家严斯(David Jentsch)最近成为焦点人物。他在自己的汽车被动物保护主义者投掷了燃烧弹之后,怒而反抗,组织了一个抗议团体,名为“支持科学抗议”(pro-test)的集会。这个团体得到了美国一些权威科学家的支持,很快聚集了三四百位成员,致力于以保护该校科研人员,以免受到动物权益组织的骚扰。

  这是最近发生的科学界与动物保护主义者之间的冲突。事实上类似的冲突并不鲜见。此前极端动物保护主义者攻击动物实验室的新闻也屡见报端。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这种冲突伴随着西方国家的动物实验科学的发展。

  据“国际人道对待动物协会”介绍,西方的动物保护组织主要分成两类,一类是“动物权利组织”。他们认为动物绝对不能用于实验,人也不能吃肉。他们采取的抗议手段较极端。另一类是“动物福利组织”,要求不虐待动物,以人道的方式,保障实验动物的基本需求。国际人道对待动物协会就属于后者。

  “我们的目的并非要和科学唱反调,而是希望用人道的方式来进行科学研究。”李坚强说,“西方的很多实验室,正因为有动物保护者的监督,才不得不改善条件。动物保护主义对于动物实验科学的发展起到了正面的作用。”

  据介绍,在美国,动物保护运动推动了一系列实验室操作法律和规范,其中较重要的是1985年《动物保护法》的出台。

  中国目前的有关法规在理论上也保障动物福利。但我国目前还没有专门保护实验动物的法律。不过,国家对于实验动物的保护态度较为明确。此前,科技部就颁布了《关于善待实验动物的指导性意见》,明确将“违反实验动物保护规范”列为六种科研不端行为之一。

  科学准确 保护与科研并不矛盾

  动物保护和科研真的是水火不相容吗?“动物福利与科研并不存在矛盾。”朱德生说,“很多人为谈动物福利而谈动物福利。事实上,动物福利也是能够保证科研成果的准确性的。”他表示,我国制定的实验动物管理标准中,很多角度都既保证实验质量,又涵盖了动物福利的概念。比如,强调动物的遗传和微生物标准,令别人可以重复实验,也防止了动物感染疾病。

  养殖实验动物的动物房有特定的环境指数规定,比如,实验室的老鼠必须要有正常的生物钟,否则会引起焦虑等心理压力,影响实验数据,因此,动物房一般都会有自动的开关光照机制,早上开灯,晚上熄灯,人工制造昼夜的环境。同样的,动物房一般都保持恒温恒湿,自动换风,无菌无尘,噪音也保持在很低的水平。

  不过,具体到实验室的人为操作中,国内很多实验室依然会存在一些问题。一位在美国访问的不愿透露姓名的医学研究者告诉记者:“国内有些实验室还做不到模拟黑夜白昼,饲养也不到位。老鼠饲料和水瓶更换不及时,鼠笼里的垫料也不及时更新,老鼠生存环境很差,积累了很多尿粪,小鼠昼夜节律都不正常。这有可能会影响实验数据。”

  动物福利的提高有利于科研的准确性,这点也成为理性动物保护主义者的一个观点。“糟糕的动物福利导致糟糕的科学。”李坚强说。目前,美欧持续出现的一些研究支持了这一观点。比如,就小鼠而言,其天性喜欢攀爬,一些最新的动物行为学研究表明,活动量不够的雄性小鼠会花大量的时间打架,而且老鼠的焦虑会很容易传染,如果只是在笼子里放上一个简单的栏杆,就会让打架的行为消失。

  无论国内动物福利和科研进展的关系如何,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如果研究要得到国际同行的认可,必须得接受国际动物福利的监管。我国一些较为国际化的科研机构在动物福利方面已经在尝试和国际接轨。比如,北京大学就申请加入了负责对国际实验动物进行评估和管理的“国际实验动物评估和认可管理委员会”。这意味着其花大钱重组实验室,并接受每3年一次的监督。同样,复旦大学也在去年成立了实验动物伦理委员会,使之能够在国际学术交流和国外学术期刊上推出论文。

  操作细节

  不能完全以人类为中心

  在欧美国家,申请实验动物要经过伦理委员会等监督机构的严格审查,防止滥用动物或重复使用动物,所有用过的动物数量都会被严格记录。因为有动物保护组织的压力和立法的制约,所以欧美的实验人员严格按照相应的规则操作。但在我国,落实到很多基层科研实验室的人为操作上,还是存在一定问题。

  实验动物使用的随意性在教学实验上尤为明显。教学实验相对动物的要求较低,又往往经费有限,因此,很多人都会从任意的个体养殖户购买实验用动物。“这其实可以理解。大部分的教学实验经费有限,要求也并不高。初中生都还需要给鱼、蛙类等做实验呢。”瘦驼说。“但很多教师在指导学生做实验时,并没有教育学生要尊重实验动物。所以,学生不懂得感谢实验动物。”

  大部分的实验动物在实验结束后会被处死,就小鼠大鼠而言,中国科研人员普遍采取“颈椎脱臼法”等处死方法,但很多时候操作者并不按照标准流程,事先进行麻醉。而在美国,一般都要求先麻醉再处死,或者直接使用更人道的“一氧化碳致死法”。更“高级”的动物在实验结束后不能被处死。这不仅因为其价格较贵,常常要参与多项实验,也是出于人道主义的考虑。比如,做过脑实验的猴子会被戴上蜡做的头盖骨,直到去世。

  “实验动物为人类和动物整体造福,我们不能完全以人类为中心。”郑振辉说。

    【新京报】

动物“实验党”

  拖延甚久,这周我们终于把“实验动物”的专题做了出来。做这个专题的想法很早就有。数月前,一位朋友赴美参与项目研究。随即就在MSN上连篇累牍地感慨美国的实验室,动物管理是如何如何的严格,甚至称呼自己所用的实验对象为“尊贵的鼠辈”。一开始,我以为这不过是在极端强调“动物福利”的国度里,对实验动物的过度保护。不料,他却正色道,在自己所从事的领域,尽可能减少其他因素对实验小鼠的影响至关重要,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更为精确的实验数据。从这个意义上说,实验室动物的培植与保护,不仅仅是一个“动物福利”问题,也是一个科学问题。

  那个时候就想过深入调查一下实验动物的问题。不久,“实验猫事件”就爆发了。北大医学部基础医学院药理课的实验用猫被指来历不明,甚至有人认为这些实验用猫都是随意捕捉的流浪猫。相关报道一经刊发,就在公众中引起了巨大争议。北大医学部方面受到了来自公众的很大压力。在本报记者的调查采访过程中,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说,他们曾因此受到过大量的人身威胁和恐吓。制作这个专题的迫切性愈加明显了。

  其实,实验动物并非一般公众想象的那么简单,在小白鼠、小白兔们的背后,其实存在一个完整的产业。不同的实验项目,对实验动物的要求也不一样,因此实验动物大致被分成4个等级。不同的等级,实验动物身上所携带的微生物水平不同。除了微生物分类之外,实验室动物还有一个遗传学分类。其中的近交系要求连续近亲繁殖20代以上。某个品种的近交系实验动物,其基因彼此几乎完全相似,传承数十年依然几乎不变。

  之所以要在如此严格的限定条件下生产实验动物,道理很简单,就是要尽可能避免干扰因素,获得更为可靠的实验数据。在人类科学的发展史上,这些实验动物为此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目前,我们使用的所有现代药物,全都经过了动物实验环节,我们对生命,特别是对自身生命的认识,也大都建立在对实验动物认识的基础上。一旦完全停止实验动物的使用,人类在许多领域,特别是医学领域内的前进将戛然而止。

  从某种意义上说,对实验动物的严格管理和适当保护,并不仅仅是出于人类对动物的“道德关怀”,而是出于人类探索世界的实际需要。反过来,既然这些实验动物已经为人类的探索活动做出了如此巨大的贡献,那么,在不影响科研活动的前提下,对它们投以足够的关怀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向“小白鼠”致敬。

  □徐德芳

    【新京报】

 

 

 

   

 

 

诚信为本

经商做人

 

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anbaoelee@sina.com

 


 

电催化裂解快速污水处理

快速污水处理系统,可以有效地氧化分解污水中生物菌群难以氧化的含苯类有机物、氰化物、氨氮化合物等各种严禁直排江河的具有高度污染性的物质。适宜于处理化肥、农药、制药、印染、制革、化学合成、电镀、石化、焦化、微电子等各个行业排放的各种污水。

Tel:010-62063238

anbaoelee@sina.com

 


 

消毒氧化设备

自来水、循环水消毒系统改造,通过安装次氯酸钠发生器设备可以取消不安全的液氯消毒方式,更能保障饮用水有利人体健康。

Tel:010-62063238

anbaoelee@sina.com

 


 

 

 


公司简介 | 公司服务 | 公司诚聘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sciencehuman.com,All rights reserved.

科学人网站工作部暨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联合主办
电话:010-62063238  E-mail:welcome@sciencehuman.com

  http://www.sciencehuman.com  京ICP备05003557   科学人  网 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