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10-07-24
三峡大坝抗洪能力非逐年萎缩 参考标准不同
三峡大坝到底能抗几年一遇洪水?昨日上午,南方日报记者在三峡坝区采访了三峡水利枢纽梯调中心副总工程师赵云发,对三峡大坝的设计标准、抗洪能力和泄洪原因进行一一解读。
抗洪能力参考标准不同
南方日报:8年间,三峡官方通过权威媒体发布的信息好像存在矛盾,三峡大坝抵挡洪水的能力“一降再降”,在你看来,这是发布信息者的口误,还是三峡大坝抗洪能力有待商榷呢?
赵云发:万年、千年、百年,看上去的确是存在矛盾,但这几种提法都是正确的,三峡大坝的抗洪能力并非逐年萎缩,只是我们参考的标准不同。
报道中提到的抗洪能力主要分两个方面的标准来衡量:一个是三峡大坝工程本身设计的抗洪能力;另一个是指三峡大坝的工程作用和功能,即长江中下游抗洪保护能力。
工程本身设计抗洪能力是针对大坝本身而言,如“万年不遇”洪水来袭时,可以保证大坝不垮;遭遇“千年不遇”洪水时,大坝的各种运行指标能够正常运行;“百年一遇”则指三峡大坝的的作用和功能,主要是针对大坝对下游河段的保护作用而言的。
大江大河防汛时人们常说的十年一遇、百年一遇、千年一遇洪水,还可以有二十年一遇、五十年一遇、万年一遇洪水等等,都是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洪水概率值的另一种习惯性叫法。
三峡工程正常运用情况下,万年一遇洪水水流量为113000立方米/秒,千年一遇为98800立方米/秒,百年一遇为83700立方米/秒。
7月20日长江上游洪峰的峰值流量将接近70000立方米/秒,事实上还没达到百年一遇。三峡水利枢纽工程设计防洪标准是正常运用情况为千年一遇洪水,非常运用情况(校核情况)为万年一遇洪水加10%,这在我国水利水电枢纽工程中,设计防洪标准是最高的。
大坝直接获益对象是荆江河段
南方日报:之前有专家提出,不能把抗洪的希望都寄托在三峡大坝。那么,大坝的抗洪能力究竟如何?
赵云发:三峡大坝的抗洪能力的确有限,之前我们所谈到的大坝保护作用是可以防御百年一遇特大洪水,这里的防御作用主要针对荆江河段和城陵矶河段。
主要可以用三点意思来概括:一是大坝修建后,可以通过错峰和削峰来调节,可以将长江荆江河段的防洪能力由“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二是如果发生‘百年一遇’到‘千年一遇’之间的洪水,三峡大坝配合分洪和蓄洪工程,可以保障洪水安全下泄;三是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尽量满足城陵矶河段的防洪要求。
南方日报: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三峡大坝的直接受益对象是荆江河段?
赵云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这样理解。千里长江,险在荆江。这段水流不畅,泥沙大量淤积,使河床高出两岸平地,形成“悬河”,一旦发洪水极易溃堤。
1998年特大洪水,荆江河段两岸受灾非常严重。这里有江汉平原,聚集了1500万人口,还有2300多万亩良田,而且一旦发生大水,将直接威胁武汉和长江中下游的人口密集区。所以,荆江河段的防洪非常重要,当时修建三峡大坝也着重考虑到了这点。
长江流域面积达180万平方公里,约占中国陆地总面积的1/5。三峡大坝上游有100万平方公里,下游80万平方公里。所以,仅仅靠一个三峡工程肯定不可能承担整个长江流域的抗洪。
前面我们谈到过三峡大坝的保护范围,主要是保荆江河段,然后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尽量满足城陵矶河段的抗洪要求。洞庭湖以下的长江流域,我们很难实现调节作用。
完全能够从容应对最大洪水来袭
南方日报:这次开闸泄洪,为什么能够吸引全国甚至全世界的关注?
赵云发:这次三峡水库将迎来峰值接近每秒70000立方米的洪水,其峰值超过1998年洪水的峰值,是三峡工程建成以后迎来的第一次较大规模的洪水,同时也是三峡工程发挥防洪功能和接受第一次检验的时机。
南方日报:三峡大坝如何以泄洪来防洪?
赵云发:三峡枢纽在汛期第一位的效益是防洪,在特大洪水来袭时,主要是通过大坝调节来控制下泄,降低下游水位,从而减轻下游的防洪压力。
三峡大坝在抗洪中的作用,一是起削峰作用,如果上游洪峰来得很大,就削减洪峰,比较均匀地下泄。二是错峰作用,在下游洪峰比较大的时候,防止上游的水和下游的水两个峰聚在一起。
就泄洪调度权而言,出库每秒25000立方米以下可以由三峡集团公司自行调度;出库每秒25000到56000立方米由长江防汛抗旱指挥部判定;如果每秒56000立方米以上,则由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定夺。
南方日报:这是本世纪最大的一次洪水,大坝在抗洪方面有没有压力?
赵云发:从防洪来讲,就这场洪水而言,虽然比1998年、1954年洪水峰值要大,但是持续时间并不长,洪水量并不大,对三峡来讲,可说完全能够从容应对,对下游防洪而言,三峡可以起到一个非常好的控制作用。
救灾
针对辽宁、吉林两省近期暴雨洪涝灾害,国家减灾委、民政部于22日10时紧急启动国家四级救灾应急响应,并派出工作组紧急赶赴灾区查协助救灾。截至7月22日10时统计,洪涝灾害已造成辽宁省6市149.7万人受灾,紧急转移安置10.5万人,倒塌房屋5200余间;吉林省长春等5市45.5万人受灾,紧急转移安置4.7万人,倒塌房屋500余间。
发电
近日来自长江上游的大洪水正通过三峡大坝,为减轻中下游防洪压力,三峡工程发挥拦蓄作用,水库水位不断抬高,满足了三峡电站26台巨型机组全部满额发电的条件。目前,三峡机组于今年首次达到设计额定出力1820万千瓦,日发电量4亿多千瓦时。
“脱警”
记者昨日从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获悉,受强降雨影响,辽河干流和部分支流发生超警洪水,松花江支流伊通河发生超保洪水。长江上游干支流河道水位已退至警戒水位以下;干流中游监利至城陵矶江段,九江河段以及洞庭湖、鄱阳湖继续缓涨,超警幅度0.23至0.54米,较21日8时上涨0.02至0.19米。太湖水位缓落,淮河上游洪峰通过王家坝。
南方日报特派记者杨大正湖北宜昌报道
据新华社电
[南方日报]
长江防洪12年大考:应对后三峡时代的治江新题
7月21日,在长江上游的建库以来最大洪峰汇入三峡水库后的第二天,长江水利委员会召开了雨情水情媒体通报会,对当前的汛情做出通报。
根据长江防总的最新预测分析,三峡水库22日、23日、24日8时入库流量分别为52000立方米每秒、42000立方米每秒、36000立方米每秒。长江中下游未来几日的防洪压力或将得到缓解。
会后,在长江水利委员会防汛科技大楼办公室,长江水利委员会副主任、长江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主任魏山忠,长江水利委员会副总工程师金兴平,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局长王俊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魏山忠对记者表示,从流量看,这次洪水历时不长,总水量不大。目前中下游地区防洪局面处在可控状态。但不排除后面还有更大洪水。而三峡工程也不是万能的。
今年洪峰属“尖瘦”型
《21世纪》:与1998年相比,今年上游发生的这轮洪峰,形成的特征是什么?
魏山忠:从流量上看,20日入三峡库区的洪峰达到7万立方米每秒,比1998年夏的最大洪峰还要大1万多,这是长江上游多条支流的暴雨洪水同时遭遇形成的;但从水量和持续时间上来看,这次洪峰属于“尖瘦”型,即洪水历时不长,形成总水量不大。峰值过后,上游入库流量将以每天1万立方米每秒的速度衰减。
与1998年相比,由于有三峡水库的拦蓄,目前中下游地区的防洪局面处在可控状态,三峡出库流量控制在4万立方米每秒左右,确保在荆江段的安全泄量(沙市站的安全泄量为5万立方米每秒)之内。
尽管有三峡大坝拦蓄,防汛工作也不能掉以轻心,前期中下游地区雨量很大,使得部分江段接近或超过警戒水位。现在是7月份,通常防汛有“七下八上”之说,即七月下旬到八月上旬是防汛最关键的时期,不排除后面还有更大的洪水,因此各地政府要继续做好防汛工作。
《21世纪》:今年,三峡工程发挥了建成以来的首次重大防洪功效。放在整个长江流域来看,三峡工程蓄水和泄水决策,与全流域防汛工作是怎样协调的?
魏山忠:长江的总体防洪方略,是“蓄泄兼筹,以泄为主”。来了大洪水,首先充分利用河道渲泄洪水,尽早把水泄到海里是最安全的。但河道的泄水能力是有限的,所以需要有三峡大坝这种蓄洪水库拦蓄洪水、削峰错峰。这其中,蓄和泄的关系与时机把握非常重要,需要综合上下游的水情和防洪形势做出决策,在保证泄水对中下游江段安全的前提下,统筹协调蓄水。
目前确定的三峡4万立方米每秒的出库流量,正是在长江总体防洪方略下研究决策的,即在保证荆江等江段水位不超警戒水位的情况下,在不加重地区防洪负担的前提下,设定的一个安全的限量下泄流量。
这次洪峰对川渝地区造成严重灾害,这并非三峡工程的能力所及。三峡工程不是万能的,它帮不到上游。
《21世纪》:1998年,上游“川水入荆”和下游“南水壅高”同时汇集,从而造成中下游干支流防汛的全面告急。今年的情况会否与此相似?
王俊:这要从流域性洪水的三个性状来分析判断。首先从“普遍性”来看,今年和1998年的情况差不多,大小江河、两湖水系均出现强降雨,今年长江上游出现较大洪峰,中下游各支流的水位也先后超过警戒线;但从“遭遇性”来看,今年没有出现1998年那样的上下游汛情同时夹击、反复遭遇的情况,目前中下游江段的水位虽在警戒线上下,但尚不及1998年那样严重;第三,从“长期性”来看,1998年上游连续8次洪峰流量超过5万立方米每秒,超警汛情持续长达50多天,但今年尚未出现这个情况。
长江防洪12年大考
《21世纪》:12年来,我们的防洪决策机制有何改善之处?
魏山忠:现在,国家在长江流域层面和各个省级层面都建立了防汛抗旱总指挥部,而在最初的时候,“长江防总”的辖域仅包括湖北和湖南两个省份。同时,在防洪机构的职能划分和协调机制上,这12年来一直在逐步完善。比如,三峡工程竣工后,长江委和三峡集团公司等单位也建立了密切而严格的决策协调机制:当三峡水库来水流量不超过25000立方米每秒时,原则上由三峡集团公司负责调度;超过这个流量,但枝城流量小于56700立方米每秒,由长江防总调度。当枝城流量超过56700立方米每秒,或需对城陵矶河段进行补偿调度时,就要国家防总来调度了。今年到现在,长江防总已对三峡总公司发布了14道调度令,因此,从洪水预警到信息共享,从决策分析到调度执行,我们已建立起一套准军事化的管理机制。
《21世纪》:自1998年以来,国家加大了对长江流域堤防加固的投入,现在长江干堤的修固工作已经臻于完善,支流沿线的情况如何?
魏山忠:这些年来,国家投入大量人力财力做堤防安全工作。
但也要看到,长江堤防总长3万公里,目前3600公里的长江干堤得到加固,还有大量的中小河流堤防和水库尚待治理。因此,长江流域的治理是一个庞大而艰巨的任务,治理工作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应对后三峡时代的治江新题
《21世纪》:去年下半年以来,长江中下游江段枯水现象比较突出,今年早前又有大旱发生,这种“先旱后涝”会对防汛工作有什么影响?
金兴平:从技术角度来说,“先旱后涝”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去年下半年的枯水现象是相对而言的,三峡水库正常调蓄之后,长江中下游最枯月份的流量、水位都是增加的。因为9、10月要蓄水,所以那时候下泄的水量会少一些。但之后直到次年汛前,特别是2月份的最枯时段里,三峡水库就开始往下游补水。
目前,长江水利委员会正在组织研究,如何在三峡工程蓄水过程中尽量减少对下游地区的影响。另一方面,从水库调度上,我们也积极采取优化方案,尽量把蓄水期拉长,并在保障防洪安全的情况下,在汛期末让水库提前多蓄积一些水量。
《21世纪》:近两年中下游沿江崩岸事件逐年增多,对防洪造成威胁。我们了解到,这与三峡大坝拦蓄后形成的“清水下泄”冲刷堤岸有关,为后三峡时代的治水出了新题。如何防备与解决这个问题?
魏山忠:长江堤段崩岸在历史上屡见不鲜。这些年崩岸的增多,部分是来自三峡水库的影响,因为水库拦截了一部分泥沙,使“清水”冲刷中下游两岸的岸滩,“守堤先守滩”,堤外滩涂被冲刷,一方面造成堤岸直接受冲,另一方面也会带来河势发生变化,危及堤防安全。
但三峡工程只是其中一个原因,这些年随着上游各支流水利工程的修建,使得上游下来的泥沙含量本身就在减少。
清水下泄对中下游河段崩岸确实有影响,这需要引起国家重视。目前我们正在筹划建立一个长江崩岸预警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呼吁国家加大投入,及时对险工险段进行加固和除险。
《21世纪》:面对气候变暖过程中极端天气的增加,我们未来的流域性治水正面临一个怎样的局势?需如何应对?
魏山忠:极端天气近年来确实在增多,比如2008年11月,三峡入库流量超过3万立方米每秒,在历史上,这是近700年一遇。今年局部地区的强降雨及其造成的泥石流、山洪等次生灾害,也是历史罕见。我们正在面临一个越来越多变的自然环境。
【21世纪经济报道】
三峡水库将出现入汛来最高库水位:159 .0米
据新华社电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23日发布通报说,23日8时,三峡水库水位涨至158 .83米,超过汛限水位13 .83米,较22日8时上涨1.83米,入库流量36000立方米每秒,出库流量降至34100立方米每秒,蓄水量253.80亿立方米,预计23日将出现不超过159 .0米的最高库水位。
国家防总副总指挥、水利部部长陈雷23日主持召开防汛会商会时强调,长江防总和相关省市防指科学调度三峡、丹江口和安康等水库工程,防止出现长江和汉江洪水叠加的不利组合,减轻长江和汉江中下游防洪压力。长江、淮河等地相关省市要继续做好堤防、水库等工程的巡查防守工作。四川、重庆、陕西、湖北、河南、宁夏、甘肃等省区市要做好局地强降雨的防范工作,重点防御可能造成的山洪灾害和次生灾害。会后,国家防总立即向四川、陕西、宁夏、甘肃等省区派出工作组,协助和指导地方做好防汛抗洪救灾工作。
据国家防总办公室统计,截至7月23日9时,今年以来全国共有28个省(区、市)遭受洪涝灾害,累计农作物受灾7603千公顷,受灾人口1.2亿人,因灾死亡742人、失踪367人,倒塌房屋67万间,直接经济损失1524亿元。与2000年以来同期相比,洪涝灾害各主要统计指标均偏大,其中直接经济损失偏多2倍,受灾人口偏多三成,倒塌房屋偏多四成。
【南方都市报】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