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10-08-30
乔治·达尔文最早提出关于月球形成问题的科学假说。
戴利提出了月球形成的“碰撞说”。
宇宙艺术家绘制的导致月球形成的“超级碰撞”示意图。
“荷鲁斯之眼”是埃及艺术家们重要的表现主题。
“月球在缩小”的新闻再次引发了公众对月球的强烈兴趣。不过,对于科学家来说,这项研究成果还有利于解决一个更吸引公众眼球的谜团——月亮究竟是如何形成的。事实上,在太阳系中,月球是一个非常独特的个体。下面,我们就一起仰望夜空,一起看看地球和月球的伟大传奇。
1特征 卫星中的“大哥大”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Moon”这个词在英语中经常用来表示“行星的卫星”,用得甚至比正牌的“卫星”(satellite)更普遍。
作为卫星,月球还是很大的,它的直径约为地球的27%,质量有地球的1/81。看起来是不是挺小的?比一比就知道了,太阳系内除月球之外的卫星,直径全都不超过其行星直径的5%!所以,地球与月球似乎更像是伴侣,而非主仆。从这个角度来说,月球算得上是太阳系卫星中的“大哥大”了。
因为个头大,所以月球对地球的力学特征的影响也相当大。实际上,根据万有引力定律,我们不应说“月亮绕地球转”,而应当说“地月系统绕它们的共同质心旋转”。地月系的质心离地心约4671千米(请注意,地球的赤道半径约为6350千米)。
月球在绕地球公转的同时进行自转,周期27.32166日,正好是一个恒星月,所以我们看不见月球背面。这种现象叫做“同步自转”。北京天文馆馆长朱进表示,只要时间足够长,行星的卫星都会产生“同步自转”。此外,在地球上看起来,月球和太阳差不多大,所以在日全食发生时,它刚好把太阳完全遮住。
2探索 从盘古之眼到登月旅行
在中国神话中,盘古死后,左眼变成了太阳,右眼变成了月亮。在古希腊神话中,月亮是地母盖亚与天空之神乌拉诺斯所生,名叫福柏(Phoebe),位列十二泰坦神之中。在埃及神话中,太阳和月亮是猎鹰形态的造物神荷鲁斯(Horus)的左眼。当新月出现时,他就成了一个瞎子。眼盲时的荷鲁斯是非常危险的,他有时会将朋友误认为敌人并发起攻击。
在传说之外,人类也在用理性探索月亮的奥妙。公元前428年,古希腊哲学家阿那克萨戈拉(Anaxagoras)指出太阳和月球都是大石头,月球反射太阳的光。而中国古代人认为太阳和月球都是由“气”组成,月球反射太阳的光。伊斯兰天文学家阿尔海森(Alhazen)发现月球并不是像平面镜子一样反射太阳光,而只反射照在球面上的一部分太阳光。沈括则用月的圆缺证明月亮是球形的,他在《梦溪笔谈》中说:“日月之形如丸。何以知之?以月盈亏可验也。月本无光,犹银丸,日耀之乃光耳。”
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甚至给出了相当准确的地球和月球的直径比,以及地月距离是地球直径的倍数。在中世纪,越来越多的欧洲人相信月球不是个圆盘,而是个完美的球体。1609年,伽利略通过望远镜第一次发现了月球上凹凸不平的地表。1959年,苏联的“月球一号”飞行器掠过月球,成为第一个接近月球的人造物体。1969年7月20日,“阿波罗”11号飞船首次实现人登上月球的理想。此后,美国又相继6次发射“阿波罗”号飞船,其中5次成功。总共有12名航天员登上月球。
3起源 三个假说问题多
最早对月球形成问题提出科学假说的这个人很有来头,他是《物种起源》作者查尔斯·达尔文的次子、天文学家乔治·达尔文。1898年,乔治·达尔文在《太阳系中的潮汐和类似效应》一文中假设,月球本来是地球的一部分,后来由于地球转速太快,把地球上一部分物质抛了出去。这些物质脱离地球后形成了月球,而遗留在地球上的大坑,就是现在的太平洋。
这种说法叫做“分裂说”。但是这种说法有着很大的问题。第一,以地球的自转速度,是无法将那样大的一块东西抛出去的。第二,如果月球是地球抛出去的,那么二者的物质成分就应该是一致的。可是通过对“阿波罗12号”飞船从月球上带回来的岩石样本进行化验分析,发现二者相差非常远。
后来又有人提出了“俘获说”。这种假说认为,月球本来只是太阳系中的一颗小行星。因为运行到地球附近,被地球的引力所俘获,从此再也没有离开过地球。还有一种接近“俘获说”的观点认为,地球不断把进入自己轨道的物质吸积到一起,久而久之,吸积的东西越来越多,最终形成了月球。但也有人指出,像月球这样大的星球,地球恐怕没有那么大的力量能将它俘获。而且,被俘获的卫星应该在大椭圆轨道上运行,但月球的轨道却近乎圆形。
于是有人提出了第三种说法“同源说”。这一假设认为,太阳系刚开始形成的时候,地球和月球都是其中浮动的星云。经过旋转和吸积,它们同时形成星体。在吸积过程中,地球比月球相应要快一点,成为“哥哥”。不过,这一假设也受到了挑战,它解释不了为什么月球物质和地球物质的不同。
还有一种特别Q的说法,既然月亮有那么多奇妙的性质,而且它的形成没法解释,那它一定是外星人的基地!当然,几乎没有科学家会认真对待这种说法。
4共识 “碰撞说”相对靠谱
无论是“分裂说”、“俘获说”还是“同源说”都有致命缺陷。那么,现在的科学家们又是如何看待“月球如何起源”这个古老的问题的呢?朱进表示,现在科学家大多支持"碰撞说"。事实上,最近发表论文称“月球正在缩小”的科学家们也支持这种观点。
1946年,哈佛大学的戴利(Reginald Daly)提出另一种理论挑战达尔文的学说,他说月球的形成并不是因为离心力,而是因为撞击。戴利的学说很长时间里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直到1974年才被重新提出来。哈特曼和戴维斯在《伊卡洛斯》(Icarus)杂志上发表文章重新探讨了戴利的理论。他们提出,在地球刚刚形成的时候,有一个大如火星的天体撞击地球。地球和撞击体都产生了很多碎片。后来,这些碎片因为引力的作用而聚合在一起,形成月球。
火星的直径达到6794千米,这么大的天体有可能撞地球吗?科学家们认为,在太阳系形成的早期,这种大冲撞是相当常见的。
电脑模拟的大冲撞结果和现在地月系统的角动量相符合,也符合现有月球核心的大小。
这个假说还得到了很多其他证据的证实,月球表面上的火成岩“钙长石”,说明月球的一大部分曾经是熔化状态。碰撞可以提供形成这些熔岩的能量。而通过月球的平均密度、转动惯量、转动特性、磁特性等信息可以推测出,月球的内核直径相对较小。这也符合史前大冲撞所提供的一些物理属性。
那么,月球的成份为什么和地球很不一样呢?朱进表示,这可能是因为组成月球的成份并不只来源于地球被轰出的那些物质,也来源于那个撞地球的东西撞掉的物质。
但“碰撞说”也面临很多挑战:首先,地球上的铁化合物周围往往伴生着铱、金等元素,但在月球上却少有这些元素;第二,月球上存在水,但撞击造成的巨大热量不可能给水留下存在的机会;第三,掉落在地球上的陨石显示,太阳系中的其他星体,比如说火星和名为灶神星的小行星有和地球完全不同的氧、钨等同位素组成。这是因为它们的形成时间不一样,但是地球和月球的同位素组成却几乎一样,既然月球的主要组成部分来自天外,那它为什么和地球会有相同的同位素组成呢?对此,科学家们推测,在撞击之后形成了大量炽热的物质蒸汽,这些蒸汽就像撒盐粉似的在地球上撒点,月球上撒点,这样它们的同位素组成就一样了。
随着人类对月球控索的深入,科学家们肯定会找到越来越多的线索。月球形成之谜的终极答案将会浮出水面。
新知专题采写/本报记者 刘铮
本专题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本专题感谢:朱进(北京天文馆馆长)
[新京报]
相关报道
月亮的脸悄悄地在缩小!
中秋节快要到了,让我们一起抬头看看月亮吧。这回要说的是:月亮在缩小。在最近《科学》杂志发表的一篇论文中,来自美国航天局(NASA)、史密森航空航天博物馆等处的科学家宣称,月球在近10亿年间,“缩水”了近100米,科学家怎么知道这件事儿的?原来,一些月球的高清照片泄露了天机。
观察 “月球皮”皱了起来
上世纪70年代的“阿波罗计划”,让科学家们得到了一批月球表面的清晰照片。这些照片显示,在月球表面上有很多叫做“叶状悬崖”(lobate scarps)的地貌,这些悬崖一般都有几十千米长,不到100米高。这些叶状悬崖是如何形成的呢?当时,就有科学家假设,这些地貌是月球“缩水”的结果。
主持“月球缩小”研究的史密森航空航天博物馆的行星科学家瓦特斯(Thomas Watters)表示,叶状悬崖会在行星或卫星冷却和缩小时形成。体积减小造成相应的表面积减少。这样就使得它的外壳显得“太大了”,结果是外壳相互挤压、破裂,有些部分被挤到高处,形成看上去很像皱褶的悬崖。这个过程有点像过了“全盛期”的苹果。当苹果失水之后,体积减少,于是苹果皮出现皱褶。
虽然研究者们此前已经假设月球在缩小,但是阿波罗号拍下的照片却只显示了月球赤道地区的地貌。科学家们无法确定这些悬崖是否遍布整个月球表面。如今,美国宇航局(NASA)发来的“月球侦察兵”(LRO)月球卫星拍到了14张新的悬崖照片,它们广泛分布于月球表面。这是第一次关于月球全面分布有这种悬崖的确实证据。美国卡内基大学的行星科学家所罗门(Sean Solomon)说:“这是迄今为止对于月球在过去的几十亿年时间里一直在冷却和收缩的最好的观察证据。”
测年 环形山确定形成年代
瓦特斯和他的小组观察了新发现的悬崖表面和内里的特征,以确定它的年龄。
如何知道它的年龄呢?原来,月球上有很多环形山,这些环形山都是由来自月外的陨石撞击形成的。科学家们可以大致估算这些环形山形成的年代,起码能了解它们产生的先后顺序。
在月球“年轻”的时代,太阳系还不安定,有很多大个的地球、月球在我们周围飞来飞去,很容易撞上。北京天文馆馆长朱进表示,月球上超大的环形山,甚至更大的“月海”形成于41亿年到38亿年前的所谓“大轰炸”时期。此后情况缓和一些,撞月的多数是一些小得多的天体。所以较大的环形山大多形成得较早,而较小的环形山大多形成得较晚。
科学家们发现,大多数的叶状悬崖都没有受到较大的,比较古老的环形山的影响,而有不少较小的,比较年轻的环形山切割了这些悬崖,科学家们估计这些小环形山大约是在10亿年前形成的。
好了,我们知道这些悬崖的高度约100米,知道它们的年龄大约是10亿年,所以我们就可以大略地得出结论,月球在10亿年间的直径缩小了大约100米。
影响 一般人感觉不到它
难道我们和李白都仰望过的月亮,它……在缩小吗?瓦特斯说,赏月者不必害怕!因为10亿年间缩小100米,并不算太夸张。举个例子来说明,水星上有的悬崖深达1000米,长度可达1000千米,这说明水星“近期”就缩小了1000米。
瓦特斯说,这么小的缩小量说明月球开始的时候比较冷,只是有一小部分是熔化的。而终月球一生,它的缩小量可能也就是不到1000米的样子。
也有人不同意这种看法,行星和卫星科学家宾德(Alan Binder)就认为,月球在刚诞生的时候完全是熔化状态,它在一生中大约会缩小5000米。虽然有新的研究成果,但宾德还是坚持自己的观点:“我很高兴看到这项成果,虽然不认为它能说明什么大问题。越多新发现的悬崖越好,但它们不能改变整个的图景,它们只是增加了一点数据。”
意义 月球并未“地质死亡”
虽然月球缩小得并不多,但它“正在缩小”的结论却对月球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月球正在缩小的事实,推翻了此前人们认为月球是一块“冷石头”的传统观念,说明它可能仍然具有一个炽热的核,并存在着地质活动。
瓦特斯说:“一般的说法是月球已经‘地质死亡’。所有在地质学上显著的事件都发生在几十亿年之前。大量的新形成的悬崖说明不是那么回事。”
科学家们相信月球形成于大约45亿年前,一个像火星大小的物体撞击地球,从地球上飞出一大堆碎片,这些碎片聚合在一起形成月球的雏形,这些碎片因为引力的原因紧缩在一起,形成了一些核聚变反应,产生了热量,将碎片部分或全部熔化。熔化的物质在离心力和液体表面张力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球体。以前人们认为,这个过程发生在几十亿年前,而近10亿年来,月球一直都很“消停”。
对于一个被认为已经“地质死亡”的天体来说,月亮的缩小让科学家感到意外。NASA华盛顿分部的首席科学家瓦戈(Michael Wargo)说:“它已经不是你祖父看到的月亮了。我们现在可以用完全不同的眼光来看月球。我们以前以为它已经死亡,一成不变,现在看来它还充满了活力。”
下一步,科学家们要用月球侦察兵月球卫星拍摄整个月球表面的照片,了解在月球表面一共有多少悬崖,以及它们的特征,这样科学家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些悬崖是如何形成的,以及月球到底缩小了多少。而且还可以用现在拍摄到的图像和三四十年前拍摄到的图像进行比较,可以看出这些悬崖是否有了改变。
【链接】
月亮还在越来越远
月亮不但越来越小,而且还在远离我们!这在科学界已经是定论。为什么月球在远离地球?原因是地球的自转速度在变慢。
地球不完全是固体状态,它“拖家带口”:地幔存在液态和半液态的物体,地壳上方还有水和空气。它们“自由散慢”,带动它们旋转肯定会产生摩擦,摩擦会消耗地球的旋转动能,使地球旋转变慢。而潮汐是地球自转变慢的最主要原因,它和月亮有很大关系。潮汐现象是指海水在天体(主要是月球和太阳)引潮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周期性运动。虽然太阳的质量比月球大得多,但太阳离地球的距离也比月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大得多,所以其引潮力还不到月球引潮力的一半。其他天体或因远离地球,或因质量太小所产生的引潮力微不足道。根据平衡潮理论,如果地球完全由等深海水覆盖,用万有引力计算,月球所产生的最大引潮力可使海水面升高0.563m,太阳则只有0.246m。
月球吸引着海水摩擦地球,让地球的转速变慢,这就好比用抹布擦一个旋转的地球仪,地球仪的转速变慢一个道理。根据大约5亿年前生活的“二枚贝”化石上的条纹,科学家发现,那时候,地球一天只有21小时,1年有410天。
因为地球转速变慢,所以月亮在远离地球。根据“角动量守恒定律”,在没有外力的作用下,一个旋转系统的动量总是不变的。地球旋转速度降低了,如果月球和地球距离不变,整个系统的动量就无法守恒,所以月球“需要”远离地球。这就好比是花样滑冰运动员在冰上旋转。她收紧双臂,就会加速旋转;展开双臂则会减速旋转。当地球转速变慢时,月球就会远离。这相当于运动员“展开双臂”。
如今,月球正在以每年约3.8厘米的速度远离地球。在40多年的时间里,科学家们一直用精确的激光测距仪测定月球和地球的距离,在这段时间里,两者的平均距离已经超过1.5米。
[新京报]
相关链接
月球正在变小10亿年收缩百米 佐证中国学者星体周期膨胀-收缩观点(图)
科学家首次直接拍到环绕类日恒星的行星 证实行星演化新理论(图)
he Elementary Particles Causing the Thermonuclear Fusion and the Evolvement of the Fixed st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