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10-10-16
近日,国内外媒体纷纷报道波兰学者预测欧洲今年冬季可能出现“千年一遇寒冬”的消息,其中还提到了亚洲国家也可能出现寒冬,这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应。对此,中国气象局组织专家进行了专题研究和分析,并认为,欧洲今年冬季出现“千年一遇寒冬”的预测科学上不可信。
仅凭“拉尼娜”断言寒冬不当
波兰学者预测的理由是在“拉尼娜”现象的影响下,来自北大西洋的墨西哥湾暖流活动速度减缓,导致欧洲将出现“千年一遇寒冬”。
气象专家表示,“拉尼娜”是赤道中东太平洋大范围海水持续异常偏冷的现象,一般3到7年发生一次。墨西哥湾暖流是指海洋中自墨西哥湾沿北美洲东侧流向中纬度的暖洋流,之后其北部分支暖流流向欧洲沿岸,即所谓大西洋暖流。大西洋暖流使欧洲冬季气候温和且多降水。
现有的研究表明,“拉尼娜”和墨西哥湾暖流是不同时间尺度的变化。“拉尼娜”为年际尺度,逐年之间的波动起伏较大;而大西洋暖流相对稳定且主要表现为十年以上的长周期变化,近几十年的观测显示大西洋暖流只有很弱的减少趋势。目前国内外研究还缺乏足够的科学证据证明,“拉尼娜”与墨西哥湾暖流有直接关系。
“拉尼娜”对全球天气及气候有怎么样的影响,是科学家致力于研究的方向。目前来看,其直接影响仅局限于热带太平洋地区,对中高纬地区天气气候的影响是间接而复杂的。仅仅依据目前出现的“拉尼娜”现象就预测欧洲将出现“千年一遇寒冬”是缺乏科学依据的。
全球变暖的大背景没变
从温度监测数据看,当前全球气候还处于持续性“温暖”阶段。观测数据表明,1986年以来,北半球冬季始终处在明显偏暖阶段。2009年是有记录以来南半球最暖的年份。2000年至2009年是1850年以来最暖的十年,全球地表平均温度比20世纪最暖的1990至1999年还高出约0.17℃。这都表明近百年来的气候变暖趋势是一个全球性的长期过程。
2009年我国年平均气温也仅次于2007、1998和2006年,排历史第四高值年份。今年的气温监测也显示全球气温偏高。
通过对公元1500年以来的代用数据研究表明(没有长期的正式气象观测数据),1708至1709年冬季是1500年以来最冷的冬季,平均气温较常年偏低3.8℃。但20世纪中期以来,欧洲冬季气温始终处在上升的趋势,没有出现过较常年偏低2℃的偏冷冬季。因而在全球变暖的趋势下,出现“千年一遇寒冬”的可能性极小。
目前没有预测“千年寒冬”手段
月以上时间尺度的预报在气象学上称作为气候预测,与中短期天气预报相比,气候预测更加复杂、难度更大,仍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
这是因为影响气候的原因十分复杂,其信号不仅存在于大气中,更来源于海洋、冰雪和陆面等地球系统中大气之外的其它部分。目前人类对地球系统内部相互作用的机理和规律还并不完全清楚,气候预测能力仍局限在对未来一段时间内气候异常总体趋势的预测,尚无法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做出可靠的预测,尤其是针对“千年寒冬”这样的特别极端事件的预测,更缺乏可以信赖的科学技术和手段。
我国不排除阶段性强降温过程
就目前全球海洋大气状况,国家气候中心分析预计了今年冬季气候趋势:今冬我国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部分地区可能出现阶段性低温冷害。影响我国冬季气温异常的因子,除了“拉尼娜”导致的热带海洋和副热带高压的变化外,欧亚中高纬度的环流形势对我国冬季气候也有重要的影响。就当前全球海洋大气的状况,预计冬季我国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但冷暖变化幅度较大,部分地区气温可能较常年同期偏低,可能出现阶段性强降温过程,需做好防范阶段性低温冷害的准备。
本报记者 陈韶旭
[东方网-文汇报]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