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10-10-21
央行突然加息,预示通胀已成经济头号大敌
作者:马光远(经济学博士)
在8月份CPI再次冲高至3.5%之后,9月份CPI创新高已成定局。这意味着,收缩流动性,控制通胀向恶性发展已经提升为央行首要的任务。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0年10月20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由现行的2.25%提高到2.50%;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由现行的5.31%提高到5.56%;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据此相应调整。
这是自2007年以来,时隔34个月央行第一次加息。这次加息特别令人意外,就在前不久央行行长周小川还表示,中国年内不会加息,而且,就时机而言,恰逢全球汇率战争一触即发,欧美逼人民币升值的敏感时期。在这种情况下,突然加息,不仅使得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加大,更会使得热钱加速涌入,而央行在这个时刻依然加息,剑指何方,的确耐人寻味。
很显然,在这种情况下,加息是一把无奈而又不得不拔出的利剑。所言无奈,是中国目前已经进入通胀时代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就货币政策的基本目的而言,管理通胀预期是其首当其冲之责,在8月份CPI再次冲高至3.5%之后,9月份CPI创新高已成定局。这意味着,收缩流动性,控制通胀向恶性发展已经提升为央行首要的任务。特别是,房地产调控历经一年而收效甚微,在负利率的推波助澜下,买房成了很多人保值的最好选择,而各种商品的轮番涨价使得“价格翘尾”的种种说辞不攻自破。可以说,负利率和宽松的流动性已经成了当前价格高烧不退的主要原因。
在这种情况下,加息事实上成了央行不二的政策选择,但在欧美等国经济复苏前景不明,美国的宽松量化和零利率政策遥遥无期的情况下,中国一旦加息,基于人民币升值和热钱的压力,对于依旧不确定的外贸前景将产生负面影响。这样,央行一度陷入两难:如果要治理通胀和房价泡沫,改变负利率,则必须加息;但一旦加息,人民币将升值。
但是,一国的货币政策应该基于本国经济的基本面,既然通胀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头号大敌,而以房价为代表的资产价格泡沫也成了悬在中国宏观经济之上的堰塞湖。就中国经济的主要矛盾而言,是通胀,而不是热钱和人民币升值。
货币政策急需从宽松向适度从紧转型,而这个质变,只有通过加息的信号才能真正传递;目前的负利率只能通过加息来改变,房价也只有在加息等政策利器之下才会回归理性。因此,加息对于中国经济而言,尽管属于“两难”的选择,会带来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和热钱,对中国的外贸形势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但考虑到中国经济的长治久安,加息应该是一个必须的选择。
从这次加息的力度来看,属于非常温和的加息,而且,加息之后负利率的情况依旧没有改变。但通过加息,透露出货币政策对于未来通胀的担忧和宽松货币政策的逐步退出,达到这个信号传导的目的即可。而这种谨慎的做法主要还是担心加息如果过猛,热钱加速涌入,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将难以承受。因此,就控制未来的资产价格泡沫和通胀,这次加息的“药量”显然还远远不够,未来依旧不排除还有再次加息的可能。
[新京报]
加息显示中国寻求“软着陆”
10月19日晚7时,中国人民银行公布,自2010年10月20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其中,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由现行的2.25%提高到2.50%;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由现行的5.31%提高到5.56%。
与此前不同的是,央行改变了每次加息27个基点(或倍数)的惯例,而且,根据央行网站公布的数据看,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并非依次上调25个基点。其中,一年、二年、三年、五年的存款利率分别提高25、46、52和60个基点,而所有的贷款利率都只提高了20个基点。
这种非常规的加息方式表明,中国开始重视通胀的压力,并且希望通过提高长期存款利率的方式吸收储蓄,减少市场流动性,但可能会影响到消费。而贷款利率增幅小于同期存款利率的做法也表明,以地方政府为主的信贷主体受到照顾,并降低了住房按揭面临的压力,显示投资并不存在过热问题。息差的大幅缩小,表明中国将调整商业银行一直受保护的息差利润以减轻地方财政的压力。
虽然中国物价上涨较为明显,9月份CPI数据可能创下年内新高,但因人民币面临巨大的外部升值压力,有观点认为央行加息或许加大升值压力而难以实施。因此,此次加息虽是千呼万唤情理之中,也在意料之外。这是一次适应性加息,具有明显的“结构性”,即希望吸收流动性以防止通胀与炒作,但没有过多打击投资,显示中国经济面临更为复杂的局面。但是,由于调整后的一年期存款利率只有2.5%,并未消除负利率,因此,仍有加息空间,但是否进入加息周期还难断定。
目前,中国设定今年3%的通胀目标显然存在压力。此前,主流观点认为,中国因去年CPI基数走势以及气候变化造成农产品供应减少等原因,持续走高的CPI会在下半年触顶回落。但是,由于美元贬值造成的全球大宗商品、能源等价格上涨,唤醒了中国严重过剩的流动性,各种资源品与资产均被疯狂炒作,从棉花、糖到中草药、农产品、有色金属,一切可炒之物均出现价格大幅上涨,而房地产市场尽管用行政限购的方式压制,市场仍然用假离婚、接力贷等方式突破。
因此,中国实际上陷入了以流动性泛滥为基础的通货膨胀漩涡,负利率与美元贬值则火上浇油,再加上在中长期的尺度内,中国经济转型要提高资源价格,并要持续提高工资性收入,如果不及时紧缩流动性扑灭诸多因素刺激的通胀及其预期,将可危及经济的平稳增长与结构转型。
是次加息也象征中国在全球金融危机后的宏观经济政策出现重大转折。一方面,中国成为继印度、巴西等之后,又一选择加息这一货币工具的新兴市场国家,成为中国退出早前制定的刺激货币政策的标志。但更重要的是,这也表明中国已经选择以降低经济增长目标来应对眼前的通胀风险并推进长期的转型进程,将防通胀置于保增长之前,由“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以寻求“软着陆”。需要指出的是,这并非仅是短期宏观调控性质,而是长期的政策目标。
至于那些担忧加息会吸引热钱并进一步增加人民币升值压力与资产泡沫的言论,并没有考虑到中国加息的决定表明了中国敢于而且已经开始实施独立的货币政策,从而摆脱了美联储政策的约束,在中美之间的汇率博弈中增强了主动性,并削弱了美国试图运用美元贬值措施向中国施压的意志和能力。中国的紧缩政策会影响到美元汇率以及衍生的商品价格波动,有利于减少输入性通胀压力。事实上,在央行宣布加息后,美元开始走强,而大宗商品价格则出现了普跌局面。
[21世纪经济报道]
人民币国际化有助于降低汇率风险
作者:宋鸿兵
美国金融危机和经济复苏缓慢的真正原因是债务和GDP的比率,1929年与2009年最大的共同之处,就在于负债与GDP的比例有着惊人的相似性。1929年,美国总负债占GDP的300%,整个国民经济在沉重的债务压力下崩盘;而2009年,美国的总债务已近GDP的400%。
美国政府的货币宽松政策就是通过借更多的债来解决当前的债务危机,这就像推石头上山,提供的货币越多,上的坡越长,也越陡。
货币是社会诚信的基础,而货币宽松政策是不道德和不公平的。因为美国违约的房地产抵押贷款资产已成为“有毒”资产,而购买这些资产的两房已经破产,需要政府注入资金,所以美联储打开印钞机从两房购入一切有毒资产。
左边是违约的房地产贷款,右边是美联储发行的货币。这些在全世界发行的美元背后都是违约的房地产贷款,而拿到这些美元的人要不回一分钱,只能希望美国不要违约。但违约有两种,一种是没钱彻底违约,另一种是多印钞票,使美元贬值,从而减少债务。不管哪一种违约都是不公平的。
中国政府持有2.4万亿美国国债,美元持续贬值会给中国造成资本损失。但是中国的态度正在改变,这也是克鲁格曼忽视或不愿承认的。
中国是美国第一大债权人。通常债务人尊重债权人,因为债权人决定一切。现在中国和美国的位置似乎颠倒,美国这个债务人常对中国提出种种要求。其实中国不需要抛售美国国债,只要向市场发出信号,市场会立即做出反应。这样的后果美国政府是承担不起的,所以美国政府和学者应该冷静下来找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现在“货币战争”成为热词,其实,“货币战争”和人民币国际化是紧密相关的。国际化的人民币必须具有以下特点:主权,信用,可用性,稳定性,方便,接受度。保证人民币信用的方法有:美元、一揽子其他货币、黄金白银、债务、特别提款权(SDR,中国2009年购买320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SDR)、二氧化碳配额。
2008年以来,中国和8个国家签订货币互换协议,总金额达8000亿人民币,这是人民币国际化向前迈出的一大步。
2009年9月,中国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国债,为其他人民币债务提供了基点。2009年,香港成为人民币离岸中心,开展人民币远期交割,清算和结算。2010年8月,麦当劳在中国发行2亿人民币公司债。中国的目标是到2012年,以人民币结算的国际贸易达到2万亿美元。届时,人民币会成为世界三大主要货币之一,为中国的贸易伙伴提供巨大的机会。比如持有人民币债务能享受人民币升值的额外好处。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持有人民币资产能降低汇率风险。人民币国际化可以为今后的亚元奠定基础。
人民币国际化对其他国家是福是祸?这恰如一个消费者在商场中只有一种商品可以选择,他不得不支付更高的成本。如果有了第二种或第三种选择时,市场力量将为他提供节省成本的机会。人民币将为全世界的货币消费者提供另一种选择。因此,人民币国际化不是威胁而是机遇。
[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