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公正平台   创造宽容环境

WELCOME TO 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树育健康心态   共谋高尚事业

科学热点
科学新论
专家论坛
科学观察
科学讨论
科学杂谈
科学轶趣
科学成果
科学论文
 

专家确认郑和下西洋所涉宝船排水量近2万吨


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10-10-30

 

专家确认郑和下西洋所涉宝船排水量近2万吨

寿藏铭
寿藏铭

洪保墓全景

洪保墓全景

  郑和只是七次下西洋吗?郑和宝船到底有多大?作为下西洋主要领导人的洪保,是否真的率船队探寻过澳大利亚?对于这些终年困扰郑和下西洋研究的种种疑问,苦于缺乏史料的有力考证,学界争议不断。惊喜的是,今年6月16日下午,南京南郊风景秀丽、山谷幽深的牛首山南麓祖堂山一处工地施工中,挖掘出一个黑洞,根据出土的两块石碑记载,这是伟大的航海家洪保之墓。近日,741个字的洪保寿藏铭被南京博物馆考古专家解读,再次揭开郑和下西洋研究的诸多争议。

  【“寿藏铭”解洪保之谜】

  寿藏铭中记载,洪保是云南大理府太和县人,与郑和、杨庆是同乡,他比郑和大一岁。洪保作为郑和下西洋使团的副使,身份特殊。因此,今年6月洪保墓在南京南郊祖堂山被发现以来,一直备受关注。两块石碑被秘密运回南京市博物馆后,有关洪保墓的消息也随之告一段落。经过3个月的研究考证,昨日,南京博物馆考古专家、洪保墓考古发掘领队王志高研究员对记者解读了两块石碑的文字内容。

  他介绍说:“南京是郑和下西洋活动的始发地与大本营,数十年来先后发现与之关系密切的明代南京守备内官监太监罗智、南京守备都知监太监杨庆、后军都督府都督佥事汪浩等多人墓志,不过这些墓志中关于郑和下西洋之记载却皆付之阙如,引为憾事。”

  王志高说,洪保墓发现的石碑不能称墓志,墓志一般是死后撰写的,洪保寿藏铭则是生前就写好的。他告诉记者,741个字的洪保寿藏铭,记录了洪保的生平和业绩,由周凤撰写,殷冔撰述行状。刻于宣德九年(1434年),是南京地区地下出土的铭文内容直接涉及郑和下西洋历史事件的第一方明代碑志,被认为是太仓卫副千户周闻墓志之后郑和下西洋史料的又一次重要补充。

  王志高介绍说,明代大部分宦官,因其特殊身份多信佛,为身后计,不少生前即购地营造寺庙,藉寺僧为其守冢,这几乎已成一种社会现象。洪保也信佛,在寿藏铭中有明确线索。洪保曾以“所得恩赐内帑财物,不专己用,捐舍宝钞五百千贯,修造祖堂寺轮藏一座”。祖堂寺又称幽栖寺,位于洪保墓西侧仅百余米处。但轮藏在史料中并没记载,可能被疏漏了。

  那么洪保为自己修造的坟寺在哪呢?王志高分析,“据寿藏铭记载,宣德九年(1434年),洪保还捐了东峰庵一所,庵是指较小的寺庙。”他认为,祖堂寺西界山岭称“西峰岭”,这个东峰庵应当就在祖堂寺东界天盘岭旁,“因此,它是洪保坟寺无可置疑。”然而,令王志高诧异的是,此东峰庵却未见于包括《金陵梵刹志》在内的明清南京地方文献,“文献中只记载了宁海寺。宁海寺虽然规模不大,但四围峰峦环抱,林木茂美,泉壑幽雅。从洪保墓发掘中发现的明代建筑残碎砖瓦判断,宁海寺其实就是东峰庵,发掘时,当地寺脚村84岁的周达明老人还能指认宁海寺在洪保墓前方的大概范围。”

  王志高说,考古队员在墓后室曾发现了长方形石质的买地券,但已经风化,只字不存。

  提起《1421:中国发现世界》这本书,很多人都知道,是英国皇家海军潜艇编队退休指挥官加文·孟席斯的杰作。他自称潜心研究郑和航海史14年,访问120多个国家、900多所博物馆和图书馆,于2002年至2005年先后在英国、美国和中国推出这本书。

  孟席斯在书中,抛出郑和船队于1421-1423年实现环球航行到达美洲、澳洲及南极的惊人观点,其中第3篇(第6章)专列“洪保的远航”,认为洪保的船队曾经到达加勒比海后向西航行,经福兰克群岛、巴塔哥尼亚海岸,通过麦哲伦海峡向南航至南极,再沿威德海边缘向东航行,经印度洋的赫德岛、凯尔盖朗岛至澳洲西部,然后经印度洋、南中国海回中国。

  王志高认为,下西洋对洪保一生非常重要,“如果他曾经到过美洲、澳洲及南极,那还得了!他不可能不记录在寿藏铭中。此前,学界已据有关洪保等人的史料记载斥为虚构的环球航行。今当事人洪保寿藏铭的出土可谓对孟席斯观点的当头一棒。”

  【部分铭文】

  猗欤皇明,统御万国。

  服之以威,怀之以德。

  极地穷天,罔不臣妾。

  寔维奉宣,殚厥心力。

  我公桓桓,合为首功。

  风颿海舶,远迩必通。

  所至披靡,孰有不从。

  群星共北,众流趋东。

  维公之力,博望寔同。

  牛首之下,祖堂其友。

  水秀山明,鬼神呵守。

  万古千秋,藏斯不朽!

  【链接】

  郑和下西洋研究始终因资料的匮乏而步履难行。原因是当年由郑和参加整理的,详细记载了七下西洋全过程的官方资料在600年间竟悄无声息地消失殆尽。那么究竟是谁动了这些资料?从明代中期开始,供职兵部的刘大夏就被认为私自烧毁全部郑和资料,并因此成了保守派的代名词而被声讨。不过,最近明史专家、南京大学潘群教授在研究时发现,刘大夏极有可能是受了不白之冤。

  据了解,潘老发现了另外两本重要的明人著作,一本是《殊域周咨录》,书中记载,刘大夏事先将这些资料藏匿起来。另一本《长水日抄》也记载了类似内容。因此他推测,刘大夏藏匿郑和资料比他焚毁资料的可能性更大。有学者推测,可能是清代乾隆时期修撰《明史》之后,按照当时惯例,对所依据的档案史料弃置甚至烧毁掉。

  【“寿藏铭”解下西洋之谜】

  首次出海时间是个谜

  郑和首次下西洋可能是1403年

  1399年,29岁的洪保在靖难之役中成为功臣,被授予内承运库副使一职。在寿藏铭中,洪保引为自豪者唯有奉使西域和西洋二事,它们占据了铭文的最核心内容,这两件大事尤其是下西洋在洪保心目中之地位可见一斑。寿藏铭明确写道,洪保“航海七度西洋”,但具体所载只有两次,一次是永乐元年(1403年),洪保33岁,一次是宣德五年(1430年)。

  “过去学界普遍认为,郑和于永乐三年(1405年)第一次奉命下西洋,而寿藏铭证明永乐元年可能就开始下西洋了。”按照寿藏铭记载,洪保此时还只是使团的副使,那么正使究竟是谁?王志高认为,一种可能是尹庆,另一种可能就是郑和。史料证明早在永乐元年(1403年)郑和曾出使暹罗等国,从《敕封天后志》记载看出,出使暹罗和下西洋是一回事。“考虑到此后下西洋洪保多与郑和同行的记录,我们进而认为寿藏铭所载的这次下西洋的正使太监也有可能就是郑和。”

  宝船到底多大是个谜

  确有2万吨巨型宝船叫大福号

  王志高说,寿藏铭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此次下西洋所涉船号及巨舶体量。明代人亲历者所记,郑和下西洋的大号宝船,“长四十四丈,宽十八丈者六十二”。依据这一尺度,郑和宝船将长达135米,排水量近2万吨,甲板面积约相当于一个足球场大小。可以说郑和的船队是当时海上无可争议的巨无霸。如此庞大的船队显示了明代中国惊世骇俗的造船水平。

  本来有关郑和宝船的大小没有疑问。但因1937年南京发现的静海寺残碑记载,永乐三年(1405年)将领官军乘驾二千料海船,永乐七年(1409年),将领官军乘驾一千五百料海船。因此,少数专家对宝船尺度大小持有疑义,认为600年前的明初不可能有如此巨型的木帆船,或认为大号宝船虽然存在,但只是供明成祖检阅的“摆设”,并没有真正出海。

  但洪保寿藏铭中明确记载,“统领军士,乘大福等号五千料巨舶”,揭示了郑和船队中确有“五千料巨舶”(注:料为古代计量单位,或以一石粮食为一料,或以两端截面方一尺、长七尺的木材为一料),并记载了准确名称“大福号”,这一信息在下西洋研究史上首次见到,可以结束“大号宝船到底有没有”这一学术争论。而且“等”字清楚地告诉我们,五千料巨舶绝不止一艘。

  洪保能够多次获选奉使海外,与他杰出的外交才能以及“外柔内刚,恬静寡欲”的个性有关,他的才干赢得了朝廷的恩赐,很快,一下子从副使升为了正使。耐人寻味的是,江苏太仓刘家港天妃宫和福建长乐南山寺刊立的两块石碑中,仅记载了郑和、王景弘二人标为正使,洪保皆列为副使。而寿藏铭中明确称洪保“充正使使海外”。对此,王志高认为,“寿藏铭从述状、撰文到书丹、刊刻需要经过多人之手,洪保公开在众人眼鼻之下吹嘘,这种可能性应该不大。”

  综合文献和寿藏铭记载,王志高认为,洪保一生至少先后八次出使西洋,其中可以明确的有永乐元年(1403年)、永乐十年(1412年)、永乐十九年(1421年)、宣德五年(1430年)4次,后两次一般认为是随郑和同行,永乐元年(1403年)是否同行暂且存疑,正统六年(1441年)至七年的一次基本可以推定,其他三次奉使情况目前尚无线索。

  王志高还发现,郑和实际上也不止七次下西洋,“今人所习称的郑和七下西洋是根据太仓、长乐的两块记事碑统计。前人已考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正月郑和旧港之行在上述‘七下西洋’之外。如果永乐元年郑和下西洋属实,则郑和下西洋先后有九次之多。”

  本报记者 蔡震 文/摄

    [扬子晚报]

5000料巨型宝船铁定有 郑和可能曾经九下西洋

  南京是郑和下西洋活动的始发地与大本营,数十年来先后发现与之关系密切的明代南京守备内官太监罗智、南京守备都知监太监杨庆、后军都督府都督佥事汪浩等多人墓志。不过这些墓志中关于郑和下西洋的记载却都没有涉及。但是,今年祖堂山发现的明代都知监太监洪保墓,终于带来了好消息———洪保的寿藏铭保存完好,而且铭文内容直接涉及郑和下西洋历史事件。这也是南京地区第一块直接涉及郑和下西洋的明代墓志。

  日前,洪保墓考古发掘领队南京市博物馆考古专家王志高研究员,首次向社会公布洪保寿藏铭的最新研究成果。令人欣喜的是,该寿藏铭不仅破解了多年来关于宝船大小的争议,在一定程度上推翻了英国孟西斯《1421:中国发现世界》中众多哗众取宠的观点。而且通过对寿藏铭的解读,王志高先生还表示,郑和可能不止七下西洋,很可能是九下西洋。

  5000料的巨船真有?确定无疑

  王志高表示,这个741字的寿藏铭是洪保生前就着手制作的。王志高表示,寿藏铭不仅要经本人过目,而且会有许多人经手,这里面记录的内容是容不得掺假的。而这篇寿藏铭中,最让王志高欣喜的就是,有大段的篇幅涉及了郑和下西洋的历史事件,尤其是关于宝船大小的记载。

  王志高表示,在该寿藏铭中有这样的文字记载:“永乐纪元,授内承运库副使,蒙赐前名。充副使,统领军士,乘大福等号五千料巨舶……”以往下西洋船只的船号,所知的仅是祝允明《前闻记》中提到的“清和、惠康、长宁、安济、清远等等,而这次洪保寿藏铭中提到的“大福”船号,弥补了一些空缺。郑和下西洋宝船体量,在许多文献上都有记载,一般所记的大号宝船长四十四丈,阔十八丈,中号宝船长三十七丈,阔十五丈。“这些本来没有疑问的,因为都是明代人乃至下西洋亲历者所记。但是1937年,南京发现了静海寺残碑上出现的一段记载却让许多人对宝船的大小产生了质疑。”王志高表示,在静海寺残碑中记载:“永乐三年,将领官军乘驾二千料海船,并八橹船……永乐七年,将领官军乘驾一千五百料海船,并八橹船……”于是,有许多专家根据此,对史籍上记载的郑和宝船尺寸大小表示了怀疑。

  “他们认为郑和宝船只是二千料、一千五百料的船只,甚至是更小的海船。但是现在洪保寿藏铭直接揭示了郑和下西洋船队中确有五千料的巨舶了,这也可以打消多年来的争议了。”据悉,在当时料越多,载重量、排水量越大,二千料,相当于现在排水量1000吨;五千料,则说明下西洋宝船是排水量2500多吨的大型船只。

  洪保发现澳洲大陆?子虚乌有

  “洪保在寿藏铭中,对自己下西洋的历史是相当看重的,提到了他自己7次下西洋,并具体记载了其中的两次,分别是永乐元年其第一次下西洋,以及宣德五年其第七次下西洋。”王志高表示,因为寿藏铭是洪保生前就刻好的,所以上面并没有涉及洪保的卒年年份,记录的内容直到1434年,而且当时洪保身体依然硬朗,因此后面洪保是否还有更多的航海记录还需要进一步考证。

  王志高表示,英国皇家海军潜艇编队退休指挥官加文·孟西斯自称潜心研究郑和航海史14年,访问120多个国家、900多所博物馆和图书馆,于2002年至 2005年先后在英国、美国和中国推出《1421:中国发现世界》一书。在书中,他抛出郑和船队于1421-1423年实现环球航行到达美洲、澳洲和南极的惊人观点,其中第3篇专列了“洪保的远航”,认为洪保的船队曾经到达加勒比海后向西航行,经弗兰克群岛、巴塔哥尼亚海岸,通过麦哲伦海峡向南航行至南极,再沿韦德海边缘向东航行,经印度洋的赫德岛等到达澳洲西部,然后经印度洋、南中国海回中国。“这样的内容确实煽动人心,在全球华人社会影响巨大,但是现在看来,这些都是子虚乌有,当事人洪保对上述的内容都没有提及。这也是对孟西斯观点的当头棒喝。”

  下西洋7次还是9次?有待考证

  “洪保寿藏铭破解了一些疑问,但是也带来了一些新的疑问。”王志高表示,在研究了该寿藏铭后,他的脑海中也出现了一些大胆的想法,一个就是目前公认的郑和最早下西洋始于永乐三年的说法是否要提前。另一个就是,郑和很可能不是七下西洋,而是九下西洋。

  “在洪保寿藏铭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洪保是充当副使,但是正使是谁呢?”王志高提出了这样的疑问。但是这个结果在“寿藏铭”里没有明说,而成书于清代乾隆年间的《敕封天后志》等史料中则称“永乐元年,差太监郑和等往暹罗国”(暹罗,即今天的泰国),也就是说1403年,郑和实施过一次前往泰国的航海,但并没有被列入“七次下西洋”之中。

  王志高表示,如果寿藏铭中提到的洪保永乐元年的航海,能够和《敕封天后志》的记载相契合,则证明洪保参加的就是郑和船队,这进一步说明了郑和早在永乐元年就开始了下西洋的航程,从而把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时间从永乐三年(1405)提前了两年。

  “算上这次航海,再加上有学者查到的郑和曾于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率船队去过一次旧港(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巨港一带),那么郑和下西洋的次数就达到九次之多!”不过王志高也表示,“九下西洋”的说法依然有待考证。 作者:刘磊

    [南京晨报]

南京挖出瓷片记载郑和 还描述真人版金瓶梅

  周杰伦一首《青花瓷》传唱中外,青花瓷是中国瓷器史上一朵奇葩。但谁又知道,在青花瓷上还暗藏了大量鲜为人知的历史事件,历史学家往往可以按照青花瓷上的纹饰发现历史背后的故事,这些都被称为“瓷器密码”。从上周日开始,全国50多位青花瓷研究专家云集瓷器之乡景德镇,举办了古代青花纹饰学术研讨会,南京出土的一批青花瓷片经过专家研究被解开了历史之谜。

  “乘槎图”上非张骞而是郑和

  郑和下西洋在中国历史上是非常重大的一个事件,但对于历史学家而言,这么伟大的人物,这么惊天动地的事件,历史上留下的痕迹似乎太少。其实百姓心中有杆秤,在明代的民窑青花瓷画上对郑和的褒扬并非鲜见,只是更含蓄罢了。此次研讨会上,南京一位收藏家收藏的一块明代弘治年的青花瓷画“乘槎图”引起了众多专家的兴趣,这片瓷片上画着一个人坐在一个弯月形或树枝状的木槎上。

  “这样的画意过去一直都叫张骞乘槎,槎就是木船,张骞为汉代外交官,出使的地区多为内陆,跋涉在这些地区的工具应该是车马,用得上槎吗?”江苏省古陶瓷研究会会长李绍斌认为,这片瓷画完全是另有所指,是在暗喻一个真正的乘槎人,那就是郑和。

  李绍斌详细阐述了自己的理由,郑和下西洋所用的船都是南京龙江宝船厂生产的木质海运船,就是郑和下西洋乘的“槎”。张骞出使西域,郑和出使西洋,谁乘车马谁乘木槎,非常清楚。“出使的目的相近,况且又是明代的青花瓷画,为什么不叫郑和乘槎,而叫张骞乘槎。主要是因为郑和是太监,不入正册的原因。另外乘槎的一般都是神仙一样有威望的人物,而当时郑和的声望还没有达到那个高度。”

  “明代漫画”直指宦官魏忠贤

  在本次研讨会上,南京收藏家王丹展示了一批青花瓷片,竟然是6幅漫画。“有一年秦淮河疏浚,我淘得一批青花瓷片。一眼瞥去大都是明代天启年的杯碗残片,细看那竟是一幅幅漫画,漫画上有一个人物,有跪地的,有坐在树下的。”王丹告诉记者,当时他并不清楚这些漫画到底是什么意思。而通过专家“解码”,最终将这个人物锁定为:天启年的宦官魏忠贤。

  为什么专家将这批瓷器上的人物锁定为魏忠贤呢?江苏省古陶瓷研究会副会长王德安告诉记者,在这6幅漫画中,其中两幅绘的是跪地的罪人和无“根”的狗官,讽刺的就是魏忠贤这个无“根”的太监;另外有一幅是树下坐了个双手抱胸之人,这里还有一段故事:有次魏忠贤去祭祀孔庙,行至大成殿前,被柏树上突然落下的树枝打中,有人说大树有知能辨忠奸。北京孔庙大成殿前的柏树依然枝叶扶疏,称之为“辨奸柏”,这幅漫画显然脱胎于这个传说;其中一幅绘的是螃蟹,当然是讽刺魏忠贤们“横行霸道”。

  “还有两幅画得最绝:弯曲盘虬之树长成了个‘委’字,旁边坐了个人。魏字的写法是‘委’旁着一‘鬼’字,画面分明是暗喻魏忠贤是恶鬼。”王德安表示,非常佩服当年的窑匠画师,这些画谜让400多年后的今人都感到当时人的睿智和勇气。

  《金瓶梅》上人物出现“真人版”

  “一般来说,青花瓷的纹饰都是写意,很少有直白地记录一个事件或者人物的,但是通过纹饰上的人物基本都能反映那个时代的历史风貌。”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孔六庆表示。

  南京瓷友朱友山先生的一批晚明清初的青花瓷片与一部著名的白话章回小说《金瓶梅》联系了起来。古陶瓷专家认为,这些古陶瓷片上的画,可以直接印证《金瓶梅》小说,反映明末社会动荡、官场腐败,封建统治者生活上也腐化堕落,思想空虚、道德败坏到了空前的地步。

  与会古陶瓷专家认为,《金瓶梅》通过对西门庆与宠妾潘金莲、李瓶儿,婢女春梅、仆妇宋蕙莲、妓女李桂姐以及贵夫人林太太等21名女性之间绘声绘色的性描写,勾画出一群道德沦丧、而一任生物本欲宣泄的男女们的丑陋,和他们一个个罪恶的结局。这部小说是在明代万历年间应运而生,初为手抄流传,直至万历三十八年(1610)才有刻本问世。

  “通过对瓷器年代的鉴定,也初步可以认定是明代万历年间的作品,而通过对青花瓷画意的分析,主要反映了富贵家族的淫乱画面,再分析时代背景,可以判定画上人物与小说问世的时代基本相同,这也可以说明,《金瓶梅》并非纯属虚构,而在当时有着大量生动的原型。”与会的一位专家分析。

  神秘外国暴动是“鹿特丹起义”

  在一个乾隆年间的青花大盘上,竟然描绘了一批神秘的外国人,有愤怒的民众拆房,有的爬上房顶,有的在下面用绳子拉,有的抡起大锤砸墙。在中国的青花瓷上,为什么有外国人的形象?而突发的事件画入瓷盘是十分少见的,为什么这个事件能绘入瓷盘,说明这个事件非同小可。

  “18世纪中叶,欧洲贵族以收藏和使用中国瓷器为时尚。精明的欧洲商人们认识到中国瓷器大多不符合欧洲人的生活习惯,他们找到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定烧。商人或使用者出图样,其造型、釉彩和图案都具有欧洲艺术风格。王德安告诉记者,这些瓷器被称为外销瓷。

  经过专家对瓷盘上事件的详细分析,这个历史事件终于浮出水面。画面表现的是1690年的“鹿特丹起义”或称“考斯特曼起义”。说的是1690年8月发生在鹿特丹的一次事件。考斯特曼因拒绝缴纳不合理的货物税,而与蛮横无理的税吏发生肢体冲突,导致税吏死亡,结果考斯特曼被判处斩首。这事激怒了鹿特丹民众,他们发起暴动,推倒了法院大楼,抗议不公正的判决。

  专家们还发现,聪明的中国瓷业工人会在符合欧洲人审美观的前提下加进中国元素,比如盘子的边饰是中国风格,四组开窗内分别画着象征长寿和永久的桃子和灵芝。

  作者:成岗

    [南京晨报]

 

 

 

 

相关链接

巴人论评:伟大的航行点燃欧洲“文艺复兴”火炬

 

 

 

   

 

 

诚信为本

经商做人

 

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anbaoelee@sina.com

 


 

电催化裂解快速污水处理

快速污水处理系统,可以有效地氧化分解污水中生物菌群难以氧化的含苯类有机物、氰化物、氨氮化合物等各种严禁直排江河的具有高度污染性的物质。适宜于处理化肥、农药、制药、印染、制革、化学合成、电镀、石化、焦化、微电子等各个行业排放的各种污水。

Tel:010-62063238

anbaoelee@sina.com

 


 

消毒氧化设备

自来水、循环水消毒系统改造,通过安装次氯酸钠发生器设备可以取消不安全的液氯消毒方式,更能保障饮用水有利人体健康。

Tel:010-62063238

anbaoelee@sina.com

 


 

 

 


公司简介 | 公司服务 | 公司诚聘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sciencehuman.com,All rights reserved.

科学人网站工作部暨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联合主办
电话:010-62063238  E-mail:welcome@sciencehuman.com

  http://www.sciencehuman.com  京ICP备05003557   科学人  网 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