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11-01-05
资料来源: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
资料来源:欧盟统计局
资料来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网站
前不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公布了经济展望报告,对世界经济增长趋势作了预测。
人民图片
编者的话
面对着世界经济深刻复杂的变化,我们走进了“十二五”开局之年。放眼全球,旧的经济发展格局难以持续,世界经济结构深刻调整;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呼声增大,世界经济治理机制艰难变革;科学技术发展孕育新的产业突破,资源环境压力化为强大科技创新动力;新兴市场国家整体实力上升,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如何把握大变局中的大趋势、应对大调整中的大挑战、抓住大变革中的大机遇,成为站在新起点上的中国必须深入思考和着力破解的重大课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深刻指出,我们要认真分析和准确把握世界经济发展中长期趋势,努力提高应对复杂局面能力。要准确把握世界经济结构进入调整期的特点,努力培育我国发展新优势;准确把握世界经济治理机制进入变革期的特点,努力增强我国参与能力;准确把握创新和产业转型处于孕育期的特点,努力抢占未来发展战略制高点;准确把握新兴市场国家力量步入上升期的特点,努力发展壮大自己。从今天起,本报在理论版连续推出“怎么看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系列专版。今天刊发第一期——世界经济结构进入调整期。
世界经济结构调整:挑战与机遇
裴长洪
准确把握世界经济结构进入调整期的特点,是研究如何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机遇中培育我国发展新优势的重大课题和中长期任务。
从2009年第三季度全球经济开始缓慢复苏后的形势看,当前世界经济结构调整的动向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动向
发达经济体被迫改变负债消费模式。长期以来,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主要靠消费来拉动经济增长。其中,美国个人消费支出占经济总量的2/3以上。今后这种基本格局虽然不会改变,但以住房次级按揭贷款形式为标志的负债消费和过度消费模式已经难以为继。美国消费信贷2010年连续7个月放缓,美国民众的消费习惯有所改变,倾向于更为谨慎。在欧元区,长期居高不下的失业率和人口老龄化加剧了居民消费的低迷。而且,欧元区各国为了遏制主权债务危机所采取的财政紧缩政策,如增加税收、减少补贴等,又对居民消费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在日本,2010年前三季度的数据表明,民间最终消费的增长速度低于民间企业投资和货物劳务出口的增长速度,居民消费仍然疲软。在消费不振的情况下,发达经济体的缓慢复苏更多得益于投资与出口。美国采取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促使美元贬值,加上奥巴马政府提出的“再工业化”和“出口倍增计划”,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经济恢复并弱化了经济增长对消费拉动的依赖。从表1可以看出,2010年前三季度,美国个人消费的增长速度都低于私人国内投资和出口。从表2可以看出,2010年上半年特别是二季度,欧元区经济加速复苏主要得益于出口的迅速恢复。日本的情况也是如此。
新兴经济体开始更多转向扩大内需。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世界贸易额从2008年的16099.6亿美元下降到2009年的12419.1亿美元,下降了22.9%。2006年和2007年中国商品和服务净出口对GDP的贡献率分别达到18.3%和15.4%,分别拉动经济增长2.1个和2.0个百分点;而2008年至2010年,净出口的贡献率依次下降为1.7%、-41.8%和-3.2%,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2、-3.8和-0.3个百分点。相反,内需特别是投资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大增加。其他新兴市场国家2009年货物出口也都大幅度下降,如韩国下降13.7%、新加坡下降20.2%、印度尼西亚下降14.4%、印度下降15.3%、巴西下降22.7%、墨西哥下降21.1%、南非下降22.7%、俄罗斯下降35.7%。进入2010年,一些新兴市场国家内需出现增长势头,如俄罗斯1月—10月固定资本投资同比增长4.7%;巴西依靠内需拉动,前三季度实现了GDP同比增长8.4%。
资源输出国开始调整过度依赖资源出口的发展模式。最明显的是俄罗斯。2010年1月—10月,俄罗斯以美元计价的商品进口同比增长30%,出现了进口增速明显快于出口以及经常项目顺差逆转的趋势。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不少资源输出国提高了本国固定资本形成额在GDP中的比重,如沙特从2008年的19.6%提高到2009年的24.8%,印度尼西亚从27.7%提高到31.1%。这表明,资源输出国的发展模式开始发生以增强内生动力为目标的转型。
挑战
世界经济结构进入调整期,各国纷纷根据本国实际进行政策调整。这些调整有的将使国际经济环境更加复杂,对我国发展形成新的挑战。
发达经济体消费需求不振使外需大幅度上升的可能性减弱。这主要表现为全球贸易增长势头减缓。2010年以来,全球贸易量第一季度环比增长5.2%,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分别放缓至3.2%和0.9%。因而,我们对外需快速回升不应寄予过高期望,仍然要坚持扩大内需的战略方针。
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导致美元贬值,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大。从2010年8月以来,美国已经启动两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并开始酝酿2011年的宽松货币政策。这导致美元对日元等西方货币一路下跌,并使许多发展中国家货币对美元大幅度升值(见表3)。2010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幅度已接近3%。人民币汇率上升,使我国出口贸易企业经营困难,贸易顺差呈下降趋势。在这种情况下,坚持扩大内需更具有现实意义。
国际初级商品价格出现上升趋势,对我国稳定物价形成新的压力。由于美元贬值和新兴市场国家的需求上升,国际初级商品价格大幅度上升。2010年,全球石油需求大幅上升,已恢复到衰退之前的峰值水平。世界市场谷物如小麦、玉米和大米的价格都出现上涨势头。受国际粮价上涨的压力,巴西主要粮食产品的价格2010年以来上涨了6.59%,豆类价格翻了一番。2010年10月份中国、巴西、俄罗斯、印度CPI涨幅分别达到4.4%、5.2%、7.5%和9.8%。
国际资本加速流入新兴市场国家,加大了这些国家宏观调控的难度。由于美元流动性泛滥,促使国际资本转向大宗商品,转向制造业等实体经济基础坚实的发展中国家,即出现了软货币向硬资产的转移。2010年三季度,约有115亿美元外资流向印度、印尼、韩国、菲律宾、我国台湾、泰国和越南等地的股市,是2010年二季度净流入20亿美元的5倍多。2010年前9个月,投资者已向新兴市场国家债券基金投入395亿美元,创下历史最高增速。许多新兴市场国家面临流动性过大、推高资产价格和商品价格的处境。这不仅增加了宏观调控的成本,而且压缩了宏观调控的空间。
机遇
世界经济结构进入调整期,使我国发展面临新挑战,但也带来了新机遇,而且这些新机遇正在孕育我国发展的新优势。
人民币币值稳定孕育国际化的新优势。改革不合理的国际货币体系,特别是减弱美元汇率波动对我国经济的不利影响,最终要靠人民币能够成为国际结算和支付的硬货币。人民币国际化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世界经济结构调整为人民币国际化开辟了历史性起点。2010年12月,中央银行宣布,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区域“版图”大幅度扩大后,试点出口企业从365家扩大为67359家。这将大大促进人民币结算业务跨越式发展,并加快把资本项下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正式提到议事日程上来。随着人民币结算业务的扩大,境外人民币债券市场将进一步发展,将会有更多的人民币资产持有人,有的还会以人民币作为官方外汇储备。2010年12月,白俄罗斯国家银行宣布,其11月国家外汇储备新增60亿元人民币。这是在货币互换基础上人民币国际化的新步骤。
世界需求结构变化孕育企业“走出去”的新优势。世界经济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表现是,世界需求结构发生新变化。在2009年的世界经济增量中,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贡献超过50%,改写了发达国家主导世界经济增长的历史。在世界经济结构调整阶段,与发达经济体消费需求和经济增长恢复缓慢形成对照的是,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增长较快,进入新的建设高峰期。这不仅产生商品和服务需求,而且产生对投资和各类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更大需求。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我国不仅具备了海外投资的外汇资金实力,而且工程建设企业竞争力不断增强,具备了参与国际竞争的条件和优势。工程建设企业对外承包业务的发展,将带动出口贸易和实体投资的同步发展,成为我国与新兴市场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开展经济贸易合作的新纽带。
世界需求结构变化孕育我国制造业竞争力的新优势。世界需求结构变化的另一个表现是,由于发达国家需求恢复缓慢,体现我国与发达国家经济互补性的出口产品特别是中低端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增长弹性变小,而体现我国与新兴市场国家特别是一部分发展中国家经济互补性的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增长弹性变大。这种新的需求将带动我国进一步发展先进制造业,带动传统产业改造和提升。我国应利用这一机遇,加快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此外,在世界经济结构调整中,提高增长质量、改善生态环境成为重要议题。在应对气候变化中提出的低碳排放要求,将对我国新能源产业、环保产业以及各类降低能耗和排放的新产品提出新的需求,从而带动这些新兴产业发展。
世界需求结构变化孕育我国开展区域经济合作的新优势。世界需求结构变化的又一个表现是,国际市场区位结构发生变化,新兴经济体的市场重要性不断上升。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的预测报告,2010年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来自新兴市场,中国经济增长率可达到10%,印度的增速为8%—9%,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整体经济增速将达7.1%。而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仅为2.7%。这不仅将加速我国对外贸易市场多元化,而且将促进我国与新兴经济体开展多领域、多层次和多方式的经济贸易合作,有利于我国保持贸易大国优势,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世界经济结构调整孕育我国加速培育国内消费市场的新优势。立足于扩大内需,是我国适应世界经济结构调整的长期战略方针。在扩大内需中,释放城乡居民消费能力、扩大消费规模具有很大空间和潜力。2010年我国最终消费支出仅占全球消费市场的11%左右,而美国和欧元区的消费市场占全球消费的3/4左右。2010年我国人均GDP将突破4000美元,扩大国内消费需求的条件日趋成熟。应加快把国内消费培育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形成以国内市场为支撑的我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的新优势。
世界经济结构调整孕育我国吸引人才和科技创新的新优势。国际经济秩序不合理的一个重要表现是人才流向不均衡,发展中国家的人才流向发达国家,穷国人才流向富国。世界经济结构进入调整期,世界需求结构发生变化,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变化。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就业机会和收入大幅度增加,对海外人才产生了很大吸引力。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许多地方政府派团到欧美国家招揽留学人才归国,取得很大成效。预计“十二五”期间,将会有更多海外人才来到我国参加建设。这些人才对增加我国人力资本积累特别是推动科技创新、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将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把握结构调整趋势 培育经济发展优势
赵春明
自2007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进而演变成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结构进入新的调整时期。西方发达国家负债消费、新兴经济体出口拉动、资源输出国依赖资源出口的世界经济发展模式被打破,世界经济结构调整蕴涵新的机遇和挑战。
20世纪50年代,消费信贷最重要的象征——信用卡问世。自此以后,消费信贷成为西方国家家庭消费模式越来越重要的内涵,负债消费逐渐成为西方国家生活方式的典型特征。其中尤以美国为甚,2002年以来其个人消费占GDP的比重平均达到71%。与此同时,包括我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以劳动力和自然资源廉价的要素禀赋特点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形成了出口拉动型的经济发展模式。资源输出国利用自身优势,依赖资源出口实现经济增长。应该说,这种世界经济结构的形成有一定必然性,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以及国际分工体系的演变与新兴经济体和资源输出国的要素禀赋优势之间有着密切关系。但这种经济结构也存在很大弊端。美国严重失衡的信贷经济与负债消费最终导致了严重的次贷危机。欧盟各国经济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遭受沉重打击,接着又发生了从希腊开始、还在蔓延的主权债务危机。新兴经济体在西方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加剧的情况下,出口拉动型经济增长模式遇到巨大挑战。资源输出国的经济由于主要依赖少数几种资源的生产和出口,劳动、资本和技术等要素向单一的资源生产部门集中,农业、加工业等原本薄弱的产业进一步弱化,从而严重影响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长期动力。这样,世界经济结构进入新的调整期就成为必然。
世界经济结构调整,对我国发展既带来了严峻挑战,也提供了难得机遇。我们应因势利导、趋利避害,加快培育我国发展新优势。
积极引进人才、技术和设备,着力开拓内需,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世界市场需求萎缩,部分国际大型跨国公司、著名企业陷入经营困境,有的甚至面临破产倒闭的危险。我国可以抓住机遇,积极进口高新技术及设备、先进工业制造设备,特别是积极引进人才和技术,加快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培育发展新优势。在这个过程中,外向型制造企业应发挥具有国际视野的优势,找出国内市场需求与企业自身优势的结合点,生产适应国内消费需求趋势的产品,开拓新的内需增长点。
进一步优化我国要素禀赋结构,加快动态比较优势的培育。长期以来,我国的要素禀赋优势主要体现在劳动力的巨大规模上,但劳动力素质和技能上的相对优势并不明显,因而我们参与国际分工获得的国际贸易利益较低,同时在国际市场上面临着来自其他低劳动成本国家的激烈竞争。虽然我国资本要素相对稀缺的状况逐渐得到改善,但资本市场配置效率依然较低,资本难以顺畅配置到可获得最大收益的部门和企业,导致很多出口企业被锁定在国际贸易的低价值环节。因此,在加快推进我国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的过程中,应努力优化我国要素禀赋结构,加快动态比较优势的培育。在劳动力素质和技能提高方面,应大力调整教育结构,重视素质教育,普及职业技能教育,使高等教育发展和经济社会的现实需要相适应。在资金配置上,应加快发展和完善资本市场,完善商业银行信贷发放系统,为各种性质企业的发展提供有效资金支持。
发挥政府在高级生产要素和技术培育中的引导作用。我国在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贸易中尚不具有比较优势,大力发展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出口需要发挥政府的积极作用。对于一些有一定基础、发展潜力较大的高技术产业,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给予适当支持,鼓励并促进其发展。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离不开良好的制度环境。应努力培育和完善有利于创新的制度环境,支持和鼓励高技术产业发展,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实现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双提升。
整合地区比较优势,促进我国出口贸易阶梯型升级。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地区间要素禀赋结构呈自西向东升级趋势。因此,在贸易发展政策、引资政策、产业政策和区域发展政策的制定上,应依据各地区的比较优势分别向不同产业倾斜,引导东部地区积极发展并出口资本和技术密集的产品,中西部地区则根据自身劳动力、资源的比较优势发展并出口资源和劳动密集的产品。这样,地区间要素禀赋结构的升级最终将促进我国整体动态比较优势的高级化和贸易结构升级。
(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
[人民日报]
相关报道
发展速度远超预期 中国经济2027年可赶超美国
“金砖四国之父”吉姆·奥尼尔接受南都记者专访。
新年前夕,南非收到了来自中国的“礼物”———加入“金砖国家”的“邀请函”,胡锦涛主席已就此致函南非总统祖马,并邀请祖马出席2011年在华举办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三次正式会晤。
至此,“金砖四国”一词似乎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这个由美国高盛公司首席经济师吉姆·奥尼尔(JimO‘Neil)在2001年提出的概念取自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的英文国名开头字母组成BRIC(Brazil、Russia、India、China)一词,因其发音类似英文的“砖块”(BRICK),“金砖四国”这一概念由此诞生。
但直到2003年,吉姆·奥尼尔在其主持编写的《金砖四国之梦:通向2050之路》报告中大胆预测四国将在2050年位列世界最强经济体,“金砖四国”一词才开始频繁地出现在各大媒体的头版和众多经济报告中。
这份报告的预见性在五年后的全球金融危机后得以凸显。据IM F数据统计,世界最大经济体美国在金融危机中经历了连续四个季度的同比负增长;而欧元区则在2009年经历了“二战”后最严重的衰退;而新兴经济体2009年仍保持了2.4%的增长,“金砖四国”表现尤为突出,其中,印度增长率为5.7%,中国更是保持着8.7%的经济增长。相应地,“金砖四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话语权近年也得到大幅提升。
如今,由于南非的加入,“金砖四国”的概念虽可能被其他说法代替,但其含金量却似乎越来越足。被称为“金砖四国”之父的吉姆·奥尼尔在接受南都专访时表示,他要将他7年前的预测的时间年限提前,“金砖四国”在2020年便可与美国匹敌。
中国的发展速度远超过我们的预期
南都:早在2003年,你在高盛的报告中提出:到2050年,世界经济格局将会经历剧烈洗牌,全球新的六大经济体将变成中国、美国、印度、日本、巴西、俄罗斯。你现在是否依然这样认为?
奥尼尔:实际上,距我2001年11月首次撰写关于“金砖四国”的报告已经9年了,而直到2003年,我们才首次提出:到2050年,中国、美国、印度、日本、巴西、俄罗斯将成为世界六大经济体。在这份报告中,我们还提出,在2040年以前,“金砖四国”作为一个整体将成长得与G7集团同样强大。
现在,我们仍然这样认为。而且,我们现在推测仅需到2034年,“金砖四国”就可以与G 7集团匹敌。而作为经济体,中国到2027年就可与美国匹敌,这比我们之前预测的2041年提前了14年。
南都:这个预测年限提前的原因是什么?
奥尼尔:首先,中国在2000年至2009年的经济增长速度远超过了我们的预期。实际上,中国的发展速度平均每一年超出我们的预期达2个百分点。其次,我们预测中国在接下来的十年将以稍高于8%的增长速度发展,这也超过了我们当时预测的数值。
金砖四国在2020年便可与美国匹敌
南都:对于“金砖四国”,很多国家担心这些新兴经济体会把不断增长的经济力量转换为地缘政治影响力。你认为这种情况是否会发生?
奥尼尔:世界还要继续面临很多与此相关的挑战。在未来十年,全球G D P(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十个主要贡献国中,将有七个来自于G7集团以外的国家:中国、巴西、印度、俄罗斯、韩国、墨西哥和土耳其。而只有美国、日本和英国还排在10大贡献国的行列中。在2020年以前,中国的GDP总量将会达到美国的2/3,“金砖四国”将作为一个整体追赶上美国。这意味着我们面临着更加复杂的问题,我们需要持续推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20国集团甚至联合国的改革。这些改变是复杂的,但也是令人兴奋的。
南都:你认为在未来五年到十年,中国将有什么样的表现?
奥尼尔:中国正在进入一个关于质量与数量的增长期。在未来这个十年结束时,中国将呈现出与十年前完全不同的样子。中国经济将以每年8%左右的速度增长,居民消费占GDP比重也将从现在的36%左右上升到十年后的大于45%.但是,中国的居民消费总数在那时只能达到美国的2/3,为12万亿美元,而美国将达到15万亿美元。
中国不会出现极端通货膨胀
南都:近来,中国物价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金砖四国”的其他几个国家也面临着通货膨胀的压力。你对于“金砖四国”这一轮通货膨胀的原因怎么看?四国的原因是否相同?
奥尼尔:实际上四国通胀的原因并不完全相同。但其中却有一些同样的影响因素。粮食价格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中国与印度受到此因素影响尤其明显。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必须认识到,大家所称的“核心通胀”,也就是除了粮食和能源价格波动因素外的通胀在以上两个国家还在保持相当的低位运行。而通胀在巴西和俄罗斯还不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南都:你认为中国的核心通胀并不严重,但最近一些属于“核心通胀”范围内的日常用品价格的上涨给中国普通民众的生活带来了很大压力,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奥尼尔:你提出的这个问题我认为很有意思。很明显中国粮食价格的上涨对于不太富裕的人来说是一个大问题。这就需要决策者尽力去处理好这个问题。尽管如此,我认为只要粮食价格稳定下来,我不认为中国会出现极端通货膨胀问题。
南都:在中国,对于通胀原因有两派观点,一边是认为来自于国外,另一边认为是中国内部原因造成,你认为呢?
奥尼尔:通货膨胀有一部分是由于不利天气状况造成的粮食价格波动引起的,但它同时也受到全球政治因素和粮食价格的影响。
南都:你对于“金砖四国”应对通货膨胀有什么建议?
奥尼尔:这很难说,因为如果解决通胀的主要推动力与粮食相关,那么决策者必须小心对待货币政策,他们不应采取过紧的货币政策,以免削弱本国的经济。这就是为什么发达经济体,特别是美国决策者对于其核心通胀更为关注的原因。决策者只需要特别注意那些持续性的通货膨胀问题。
金融危机对中国是一件好事
南都:现今有各种对于中国经济的悲观论调,例如认为中国主要依赖出口的经济增长模式非常不健康。你为何对于中国经济抱有这么大的信心?
奥尼尔:我认为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对于中国是一件好事,因为它提醒了中国,不能够依赖于对美等国出口的增长。如果不是这次危机,中国也不会这么快地认识到,扩大内需而非出口增长才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相信你也能从中国的最近的一些数据能看出这一点。
南都:现今全球贸易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全球贸易不平衡,尤其是中国,在国际贸易中处于长期较大的顺差地位,这对于无论是中国还是其贸易国都是不利的,你认为调整这种贸易不平衡最好的方式是什么?
奥尼尔:正如我说过的,由于中国已经将未来的重点转向扩大内需,中国的贸易盈余与经常账户盈余已经达到峰值。今年,预计中国的经常账户盈余占GDP的比重将不会超过5%.我认为在未来十年,这个数字还会降低到3%以下。
南都:你怎么看人民币在世界金融市场中的作用和发展前景?
奥尼尔:它的作用很可能大幅增长。在未来十年,人民币在国际贸易、金融、股票与债券领域的使用率将会有令人振奋的增长。
南都:你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人民币没有被低估,你如何得出这一结果?
奥尼尔:我开发了一个模型,称为G SD EER,即高盛动态均衡汇率,它用来衡量相对价格和相对生产率。根据其测算,在过去的5年中,人民币约低估了20%,但在人民币升值与其国内物价与其他竞争对手相比而言更高的涨幅来看,现在,人民币基本接近其公允价值。
南非做“金砖国家”尚欠分量
南都:你怎么看南非加入“金砖国家”?
奥尼尔:我不能完全理解为什么“金砖四国”同意他们的请求。如果仅考虑到南非是代表整个非洲大陆,我也许能理解为什么南非想要成为这个精英俱乐部中的一员,但我不认为这是一个明智之举。南非的G D P仅为3500亿美元,远远低于其他金砖四国国家。俄罗斯目前是四国中G D P总量最小的,约1.6万亿美元,这也比南非高出5倍,且南非只有约4500万-5000万的人口。尽管南非是一个重要的商品生产国,因此可能对中国非常重要,但我实在不明白为什么南非对于金砖四国俱乐部有吸引力。
实际上,许多国家比南非更具备资格,包括韩国,印尼,土耳其和墨西哥,他们对全球G D P的贡献都不少于1%,而南非仅有0.5%.其中,墨西哥的全球GDP贡献就达到了南非的3倍。还有其他一些经济体与南非的贡献一样大,其中包括波兰(甚至大于南非),阿根廷,泰国等。
南都:金砖集团是否会越变越大?这对世界经济意味着什么?
奥尼尔:“金砖四国”正在成为世界经济的引擎,而从经济学角度来说,由于其他国家的经济状况都不足够好,因此还没有其他国家能够得到如此的称赞,起到相同的作用。
采写:南都见习记者 娜迪娅
统筹:李召 杨章怀
[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