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11-03-13
专家称欧亚大陆地震活跃期持续5-11年
孟斯硕 汪时锋
日本8.8级大震,引发学界关于欧亚大陆板块是否会再次发生强震的担忧。有专家认为,进入21世纪以来,欧亚大陆板块进入地震相对活跃期,这一周期未来将持续5到11年。
太平洋板块俯冲
日本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边缘,这一全长4万公里的地震带像一个巨大的环,围绕着太平洋分布。环太平洋地震带是地球上最主要的地震带,板块移动剧烈。它集中了全世界80%以上的浅源地震、几乎全部的中源和深源地震。
“从板块构造来看,日本正好处在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太平洋板块俯冲到亚欧板块下方,这种地质剧烈变动的地区极易发生地震。”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付碧宏教授告诉记者,“太平洋板块每年向亚欧板块移动80~90毫米,板块运动过程中能量有聚集,所以会地震来释放积聚的能量。”
地壳岩层因受力达到一定强度而发生破裂,并沿破裂面有明显相对移动的构造称为断层。
据共同社援引日本筑波大学教授的分析,断层发生移位是造成日本大地震的首要原因。该断层带长500公里,宽200公里,从日本岩手县一直绵延至茨城县。断层以0.13米/秒的速度持续运动150余秒,整个过程移动距离达20米。
日本国土地理院11日晚间公布,距日本东北部海域地震震中较近的宫城县境内出现了约4米的地壳变动,是日本有地震观测史以来的最大地壳变动纪录。
中国科学院地球科学学院教授魏东平在地震发生后撰写的文章中指出,关于在日本四国岛的日本南海、北上至东京都所在的关东地区,一直持续向北到靠近北海道的南部,自本世纪初开始,会在最近的10~30年,发生一次8级以上的巨大地震,已经基本成为地震学家们的共识。
进入地震活跃期?
3月10日,中国云南盈江发生里氏5.8级地震;3月11日,日本发生里氏8.8级地震。由于连续两天在不同地区发生较强地震,引发了很多网友猜疑,“两次地震有没有关联,地球是不是进入地震活跃期了?”
据中国地震局有关专家介绍,云南盈江地震跟日本地震没有因果关系,两者一个是欧亚板块与印度板块碰撞引起的,一个是环太平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引起的。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研究员刘杰认为,全球现有的地震资料最早只能记录到110年前,因此各国对于全球地震活动周期的研究存在很大争议,从历史资料初步分析,全球自2004年印尼大地震起就进入了一个强震相对活跃的时期。
据公开数据,全球平均每年有18次里氏7级以上地震、1到2次里氏8级地震、200多次里氏6级地震,这是一种正常能量释放。2004年以来,全球发生了多次里氏8.5级以上的巨震。
“针对活跃周期的时间点认定上,目前还有很多不同的声音。”付碧宏告诉记者,“我认为此次欧亚板块活跃期应从2001年中国昆仑山8.1级大地震开始算起。”
付碧宏告诉记者,从一般规律来看,一个地震活跃周期是15到20年,如果从2001年开始算起的话,本轮周期还有5到11年的时间。
[第一财经日报]
专家:警惕海啸污染海洋生态环境
丁婷婷
日本大震引发海啸,不仅使日本沿海一些村庄和市镇“几乎成为一片废墟”,而且卷走了众多财物和生命。由此导致的财物损失和生命消失,目前还无法统计。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唐丹玲提出警示,还要警惕海啸可能引起生态和系列相关问题。
唐丹玲博士是海洋生态遥感、生物海洋学及自然灾害等方面专家,她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专访时表示,大的海啸侵袭会造成沿岸植被破坏,沿岸生态系统将有改变。
唐丹玲指出,海啸发生后,海浪卷杂大量的悬浮物进入海洋,将污染海域环境。比如2004年的海啸就导致悬浮物长期漂荡在海面上,透光度降低,影响海洋生态环境,一些需光量大的生物就会死亡。另外,巨大的海啸也会将海底的深海生物卷到海面,环境的改变也将导致这些深海生物的死亡,进而导致食物链的改变。
此外,海啸还可能引发藻华污染。由于地震海啸破坏了海岸环境,并可能有大量陆地营养盐被卷入海洋,引起沿岸海水富营养化。如果海水温度上升,有可能形成大面积藻华,造成一系列生态问题和水产养殖相关问题,比如对渔业、旅游业产生较大影响。日本食品以水产为主,若水体含有毒素,通过生物链会传导到人体。好在目前日本,特别是东北,天气还比较冷,不易形成藻华 但是也要提早注意。
再一个就是核电站泄漏问题,也可能引起生态灾害。人是可以躲避的,但动植物不能。日本是多地震海啸的国家,希望这次能够尽快挺过去。
[第一财经日报]
专家:地球进入活跃期 并非月亮惹得祸
中新社北京3月11日电 (吴翔)当地时间3月11日下午,日本东北部地区发生里氏8.8级地震,并引发大规模海啸。截至发稿时,这场地震和海啸造成的死亡人数已上升到至少60人,上百人失踪。
11日下午,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的专家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次地震在100多年的人类地震观测历史上,强度居第五位。而在未来一段时间,地球仍将处于地震相对活跃期。
谈到本次强震的破坏,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主任潘怀文表示,地震本身并非最严重的破坏因素,因为震中在离海岸100多公里的海洋中。更严重的危害来自地震引发的海啸。
他指出,海啸将对日本沿海地区造成比较明显的影响,未来还有可能影响日本以外的地区,但破坏程度还要等海啸彻底退去才可以评估。海啸对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也有影响,比如台湾东岸,估计有50公分的海浪,但预计造成的影响并不会很严重。
这次日本地震发生后,中国东部地区广泛有感,包括京津一带的高层建筑,都有比较明显的震感。很多当地居民纷纷通过网络、通信等方式,反映感觉到地震。
对此,潘怀文指出,这次地震,无论地震本身还是海啸,都不会对中国产生严重影响。而且,日本一带存在岛弧(即大陆边缘呈弧状的一长串岛屿),还可以隔断日本东岸地震对西部地区的影响。
地震台网中心预报部主任刘杰表示,人类从1900年开始对地震有可靠记录,此次地震为100多年观测史上的第五强。
他指出,2004年年底,地震引发了造成20多万人死亡的印度洋大海啸,正是从这一年开始,地球又进入地震相对活跃期。仅在2010年,全球就记录到28次7级以上地震,大大超过多年平均数据。而且,前两次地震活跃期都持续了10年以上,按照这一规律,地球目前应该仍处在地震多发期当中。
他特别提到,去年智利发生强烈地震,那次天灾和此次日本地震,占据了全球地震强度前五名中的两个席位。而智利和日本,一个在太平洋东南部,一个在太平洋西北部,这意味着,著名的“环太平洋地震带”未来活动很可能走强。
对于地震预警系统的作用,地震台网中心副主任张晓东表示,日本有非常完备的地震预警系统,从目前来看,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依然很有限。
潘怀文并指出,防震减灾是一项长期任务。提高建筑等的抗震水平、普及地震知识、提高预报监测水平、提高震后应急救援能力,是其中最重要的几项工作。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