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11-04-30
前日下午,中国社科院政治学研究所所长房宁来到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为党员干部作了一场题为“中国先进分子的先进之路”的讲座。之后,他还接受了南方日报记者专访。房宁认为,建设幸福广东是一个极具前瞻意识的施政理念。
◎共产党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时时刻刻都能团结中华民族最优秀的分子。
◎未来有三大问题需要探索。一是如何应对全球化的挑战,二是一些党员干部在懈怠,三是价值观冲突问题。
◎建设“幸福广东”是一个极具前瞻意识的施政理念,而且具有深刻的现实根据。广东经过30多年的高速发展,钱多起来了,人们是不是就幸福了?不完全是。
企业家群体团结在党周围
南方日报:今年是建党90周年,很多地方在举办庆祝活动。党成功的经验有很多,您认为哪一点最值得今天发扬光大?
房宁:中国共产党能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时时刻刻都能团结中华民族最优秀的分子。比如在发动群众的同时,又能团结知识分子。
前不久我去遵义会议旧址参观,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细节。红军长征突破四道封锁线到达遵义时已经疲惫不堪,损失惨重,他们没有统一的军装,抓到什么穿什么,有人穿的是地主的花花绿绿的衣服,当地老人管红军叫“花子军”。但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朱德还在遵义会议旧址隔壁的一所天主教堂内主持会议,纪念两个素不相识的德国共产党人——— 李卜克内西和卢森堡。这说明中国共产党是有主义的,不会因处境艰难而失魂落魄。
正是这种坚定的信仰,把大量民族精英吸纳团结到队伍中来。革命战争年代,吸引了无数英勇的战士。新中国成立后,大批知识分子无怨无悔地投入到建设中来。改革开放后,企业家群体又团结在共产党周围。
南方日报:中央提出建设学习型社会、学习型政党,您认为党员干部今天最应该学习哪些方面的知识?
房宁:中国共产党善于学习,但并非从书本中学,而是从实践中学,从经验教训尤其是教训中学习,不光学习自己的教训,而且学习别人的教训。
1990年以来,中国共产党有四次非常重要的学习。一是学习苏东剧变的教训,从中认识到中国一定要坚持共产党的领导;二是从海湾战争中认识到,一定要加速推进国防现代化;三是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认识到,全球化具有两面性,中国应趋利避害;四是新世纪以来,从拉美新自由主义危机中认识到宏观调控的重要性。
未来三大问题需要探索
南方日报:中国虽然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面临的挑战依然很多,您认为哪些问题最应该引起党的关注?
房宁:未来有三大问题需要探索。
一是如何应对全球化的挑战。中国用30年强大起来了,但再进一步发展就改变世界秩序了,西方能在多大程度上接纳我们,接纳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走上工业化道路?还有,过分依赖国际市场有风险。
二是一些党员干部在懈怠,没有革命战争年代的拼劲。我最近在重庆参观,一所监狱边上搞了一个廉政教育基地,墙上写着“边区十没有”,没有吸毒、小老婆什么的。但如今,有的党员干部变成了“十有”了。为什么会懈怠?因为没有忧患意识。
三是价值观冲突问题。我发现,各个阶层都有一些牢骚和抱怨,“端起筷子吃肉、放下筷子骂娘”的情况更多了。如何看待这种现象?是价值观冲突。中国社会发生广泛的、深刻的变化,今天的中国对中国人而言依然是一个“新中国”,变化之大,让今天的人都有点陌生。人们的审美标准、评价标准,与今天的社会不太适应,各个阶层都如此。党员应起带头作用,让价值观与中国的道路保持一致。
幸福广东摒弃“电冰箱社会主义”
南方日报:您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发表了一篇论文讲“社会主义是一种和谐”,比十六大报告第一次将“社会更加和谐”作为重要目标提出要早好几年。为什么这么早就提出了这一理念?
房宁:这个题目我是从1995年开始酝酿的,并不是头脑灵光一闪,而是对苏东剧变进行反思形成的结论。当时一些人认为苏联、东欧原社会主义国家垮台的原因是“经济没有搞上去”,实际上在戈尔巴乔夫上台的当年,苏联GDP已经相当于美国的80%。
当年东欧多数国家人民生活的实际水平也相当不错,如匈牙利的住房、医疗保健、教育水准等都处于世界前列,世界银行也将东欧国家列为中等收入国家。
可是,当这些国家人民的实际生活水平不断上升、逐步接近西方国家的时候,社会挫折感、失落感却在人民中间蔓延开来。人们日益感到不满足,日益向往西方,越来越感觉自己穷、西方富,这种现实与心理的反差值得深思。
南方日报:当今中国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老百姓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改善,但各种各样的抱怨也不少。
房宁:对,所以我们应该反思:社会主义是不是就是满足人民的物质需要?是不是有更多的内涵,如公平、正义等?社会主义是不是应该重新界定幸福?
列宁在十月革命后,曾用一个简明的公式来表达社会主义:苏维埃+电气化=共产主义(社会主义)。几十年过去了,在苏联、东欧国家,苏维埃有了,电气化也有了,而社会主义却消失了。现实中,人们的物质欲求是没有止境的,不消除人们无限膨胀的物欲,企图通过发展生产力、增加财富来推动人类接近社会主义,犹如精卫填海徒然无功。
社会主义不只是电冰箱,而是一种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
南方日报:在今年年初召开的广东省委十届八次全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提出建设“幸福广东”。您如何看待这一提法?
房宁:这是一个极具前瞻意识的施政理念,而且有深刻的现实根据。广东经过30多年的高速发展,经济总量全国最大,但房子有了,汽车有了,钱也多起来了,人们是不是就幸福了?不完全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达到均衡才能幸福。建设幸福广东就是要摒弃“电冰箱社会主义”的理念,我们的先人很早就提出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注重精神体验,今天我们也要重新界定幸福,转变生活态度。
造成社会不稳定的是变动
南方日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成为当前的热词,中央为何会在当下提出这样的理念?
房宁:现在的中国社会,随着经济大发展、社会大流动,各种矛盾增多。矛盾并没有因为经济发展而减少,我们常说衣食足而知廉耻,但饱暖可能也会思淫欲。要解决这些矛盾,光靠发展经济还不够,必须要有发展经济以外的手段。
社会管理过去也有,但中国的很多问题是过去没有的。比如过去人们有单位管着,现在交给社会了,这些人又怎么管?所以要创新社会管理方式,改变人际关系。
南方日报:您曾研究过“当前及未来5年我国社会矛盾与社会稳定形势变动趋势及对策”,能否谈一谈?
房宁:中国的发展是多波次的,我们常讲改革开放30年,但实际上30年是对深圳而言的,上海改革开放只有20年,天津只有10年,重庆只有5年。社会总体的趋势是,社会分化在加大,这会带来不稳定,但也会带来稳定。你看,西方社会分化很严重,但也很稳定。因为造成社会不稳定的是变动,而不是分化。当原有的社会结构被打破,虽然造成了不稳定的因素,但新的社会结构一旦形成,社会又会稳定下来。
南方日报:在社会管理创新过程中,各地一个比较突出的做法是,加强了对网络的运用。
房宁:网络运用是一种很好的社会管理方式,但也必须认识到现在有“两个中国”,一个是现实中的中国,一个是互联网上的中国,“两个中国”不太一样,互联网上消极的成分要多一些,与现实的中国有差距。
像药家鑫那样的大学生是个案,过去有、今天有,未来可能还会有,但网络上被放得很大,有人还据此推断青年一代道德在滑坡。其实这不能代表青年一代的主流,你看看还有那么多的年轻人在做义工,这之前是没有的。
■人物档案
房宁,中国社科院政治学研究所所长,近年主持研究的都是国家重要的政治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研究”、“当前及未来5年我国社会矛盾与社会稳定形势变动趋势及对策研究”等。
著作不少《全球化阴影下的中国之路》、《成长的中国——— 当代中国青年的国家民族意识研究》等引起广泛关注。
[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