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公正平台   创造宽容环境

WELCOME TO 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树育健康心态   共谋高尚事业

科学热点
科学新论
专家论坛
科学观察
科学讨论
科学杂谈
科学轶趣
科学成果
科学论文

 

孙士鋐研究员谈日本大地震:经验性预报为主


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11-04-30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了9.0级特大地震,地震引起的海啸、核泄露、火灾等次生灾害给日本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本网就此次大地震发生的原因、全球地震预报水平及我们应该怎样面对灾害等社会公众关心的问题对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孙士鈜研究员进行了专访。

  孙士鋐,1948年生,浙江桐乡人。就读于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与数学力学系。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研究员,现已退休。

  1986年起先后任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六室(主持工作)、十室、一室、软科学室(主持工作)的副主任,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地震首席预报员等职。曾任中国地震学会地震科学管理研究委员会、地震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及地震科普委员会委员,中国地震局世界大震考察专家组成员等。

  科普网:孙教授您好,3月11日日本发生了9级地震,请问为什么会在这个地方、这个时候发生这么大的地震?

  孙士鋐教授:好的,我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实际上这也是很多媒体问到过的一个问题,为什么在这个地方发生地震呢,简单的说地震发生的地方是太平洋板块和欧亚板块交界部,日本岛就处在这个位置,而且是在太平洋板块的俯冲带上,这个地方是地震多发区;第二个要回答的问题是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地震?从历史上来说,这里发生过大地震,1933年在这个地区100公里左右的地方发生过一次8.9级地震,按照统一的震级标度,20世纪总共发生两次,一次在这个地区,另一次是1906年的厄瓜多尔地震,说明这个地区地震能量积累的非常高;第三个要回答的问题是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发生?从2004年印尼发生的8.7级地震以后显现出全球进入了一个地震活跃时段,因此在多地震的地区就会很有可能发生震级很高的地震。

  科普网:这次大地震与“超级月亮”是否有关?

  孙士鋐教授:太阳和月亮对地球是有一定的引力作用,但这种引力作用是很小的,应该说是地震的能量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太阳或月亮可能会起到一定的触发作用,但也只是可能会使地震的发生提前几天,它不是起决定作用的。

  科普网:地震与核试验是否有关?

  孙士鋐教授:这个是没有关系的。地震所释放的能量远远高于原子弹所释放的能量,因此说核试验释放的能量不会对地球造成影响,对地震的发生不会产生作用。

  科普网;这次日本大地震是否会对我国造成影响?近期我国是否会发生大的地震?

  孙士鋐教授:从统计上分析,地震虽然是有一定的相关性的,但我个人认为,日本的地震和我国的地震没有实际的关系。我们国家处于欧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汇部,而日本完全处于太平洋板块的俯冲带上。另外一点是,这么大的地震是全球性的,而全球性地震的动力源来自地球内部,因此会在多个地方引起大地震发生的可能,大地震的孕育过程是很长的,需要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每次地震的发生都是长期孕育的结果,相互之间是没有必然的联系的。

  科普网:一段时间以来对2012年地球毁灭之说盛行,您认为这个情况有可能发生吗?

  孙士鋐教授:这是由一部电影引起的,电影的名字就叫《2012》,这个电影我看过,所描述的内容还是有一定的科学依据的,电影里描写了地震、洪水、火山等自然灾害,电影中把这些灾害堆积在一起,并进行了放大,虽然灾害之间是有相关性的,但同时发生的情况基本是不可能的,因为不同的灾害它的成因机制还是不一样的,灾害是局部的,不可能象电影里描述的同步发生而变成全球性的,因此我认为我们不必担心。

  科普网:地震的次生灾害远远高于地震的直接灾害,我们怎么来面对这些灾害?

  孙士鋐教授:地震的次生灾害是非常需要关注的一个问题。次生灾害与人类的活动是有很大的关系的。次生灾害主要有海啸、火灾、地质灾害(泥石流、山崩、滑坡等)、核放射性元素、水灾等,这个问题已经引起各级政府的关注,我们在注重经济发展的同时应关注如何减轻地震灾害,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都会有一定的负面影响,这次日本大地震后核电站事故就反映了这个问题,对人类如何来合理推动社会的进步提出了一个很好的警示。同时,人类因心理恐惧,缺乏应有的科学知识而造成的一些伤亡和社会的动乱也是很严重的,面对各种灾害的发生,我们必须重视抗震设防工作和防震减灾科学知识的学习。

  科普网:这次日本大地震没有被预报出来,这是否说明地震预报依然是一个世界难题?

  孙士鋐教授:全球的预报研究主要集中在几个国家,开展地震预报研究的时间基本是同步的,都是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60年代时地震频发,各个国家陆续开展的地震预报研究,经过一段时间以后,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工程抗震上,中断了一段时间,而我国没有中断,一直在进行地震预报研究,无论是中断还是没有中断,都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地震预报非常困难。目前地震预报的总体水平还停留在经验性的预报上,预报的成功率还处在一个很低的状态,其主要原因是观测技术问题,目前的观测只停留在地表观测,不能深入到地球内部,地震通常发生在地下十几公里或几十公里,甚至更深的地方,地表观测的干扰因素也很多,这是阻碍地震准确预报的一个主要原因。

  地震是有前兆的,有规律可寻的,同时也是十分复杂的,需要地震工作者研究和探索,这需要一个很长的时间过程,因此更需要社会公众的理解和支持。同时我们更要加强防震减灾知识的学习,增强防灾意识,提高心理素质,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在面对灾害发生时能够采取科学的方法正确对待,以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

      [新浪网-中国地震科普网]

 

 

 

相关报道

面对地震次生灾害我们如何应对

  何永年

  2011年3月12日日本9级特大地震灾害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地震的次生灾害,即地震引发的海啸以及核设施的受损而发生核泄漏和核污染,(还有规模不小的城市火灾等)造成的灾难和损失已经远超过地震本身。

  以往,不同国家和地区应对地震灾害的理念和对策不尽相同。我国的防震减灾,比较强调地震的预测预报,这有它的道理:如果在强震发生之前,发出预报,人们可以从建筑物内安全撤出,运转中的可能产生次生灾害的设施(如核设施、有毒物品生产设施、飞驰中的交通工具等)可以预先停止,贵重的物品事先转移等等,这是人们一个美好的理想;不过,今天人类对地震的认识水平和科学技术还不能做出正确的地震预报,特别是短临的地震预报;为此,我们不能,也不应当把减轻地震灾害的希望唯一地寄托在目前还做不到的地震预测预报上(当然,努力探索地震预测预报是必需的,这是人类走向地震安全的重要途径)。世界上其他的不少多地震国家和地区,他们更多地强调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将各类建筑物和工程结构物修建得牢固结实,用以抵御强烈地震。事实表明,这是一条有效的途径,日本、美国、包括智利、新西兰等国家,他们遭遇强烈地震时人员的伤亡总体上要小得多,主要原因就是房屋倒塌损坏程度较低,甚至只是轻微破坏,人员的伤亡因此而大大减轻。为此,世界上防御和减轻地震灾害的总体思路是建筑物和工程结构物的抗震设防,即按照不同的情况,对人工建筑物和工程采取抗震的技术措施,尽量躲开活动断层和潜在地质灾害地段,避免在松软地基上进行建筑等等。这样的做法,总体效果不错,遭遇较强地震时做到了建筑物“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因此有效地减轻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然而,日本9级地震后引发的海啸、核辐射以及某些城市的大火等重大次生灾害,造成的损失远远超过了地震本身。联想到2008年我国四川的汶川8级特大地震,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地质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以及地震堰塞湖等)不仅造成了惨重的伤亡和破坏,而且由于毁坏交通道路,严重阻碍了抢险救灾的开展,加重了灾难与损失。显然,不同国家和地区地震灾害的特点是不同的。

  这些震例告诉我们,不同地区不同环境下的防震减灾措施和重点是不同的。例如,沿海地区应当注意强震可能引发的海啸灾害;大城市应注意震后可能的火灾和生命线工程受损造成城市瘫痪;山区需要关注可能的地质灾害;有水库的地方要注意因大坝毁损而引起的洪水,有毒物质、放射性物质的仓库、工厂附近必须事先采取措施,防备有毒物质泄漏等等。所以,防震减灾不仅要考虑赋予建筑物相应的抗震能力,还必须根据特定的环境和条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当然,民众防灾意识和知识的普及教育,相关的应急措施,包括紧急救援、民众避险、灾民安置等环节也是必不可少的。关键是防震减灾需要因地制宜,特别是对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要给予足够的注意。

    [中国地震网]

 

 

 

   

 

 

 

诚信为本

经商做人

 

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anbaoelee@sina.com

 


 

电催化裂解快速污水处理

快速污水处理系统,可以有效地氧化分解污水中生物菌群难以氧化的含苯类有机物、氰化物、氨氮化合物等各种严禁直排江河的具有高度污染性的物质。适宜于处理化肥、农药、制药、印染、制革、化学合成、电镀、石化、焦化、微电子等各个行业排放的各种污水。

Tel:010-62063238

anbaoelee@sina.com

 


 

消毒氧化设备

自来水、循环水消毒系统改造,通过安装次氯酸钠发生器设备可以取消不安全的液氯消毒方式,更能保障饮用水有利人体健康。

Tel:010-62063238

anbaoelee@sina.com

 


 

 

 


公司简介 | 公司服务 | 公司诚聘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sciencehuman.com,All rights reserved.

科学人网站工作部暨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联合主办
电话:010-62063238  E-mail:welcome@sciencehuman.com

  http://www.sciencehuman.com  京ICP备05003557   科学人  网 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