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公正平台   创造宽容环境

WELCOME TO 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树育健康心态   共谋高尚事业

科学热点
科学新论
专家论坛
科学观察
科学讨论
科学杂谈
科学轶趣
科学成果
科学论文

 

保护农业文化遗产,世界看中国


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11-06-12

 

本报记者 李大庆

  6月10日,在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指导委员会会议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院地理资源所研究员李文华当选为主席。他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经过近些年的努力,中国在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领域不论是实际的保护工作,还是理论研究,都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世界看中国的。“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官员跟我说,在这个领域里,中国是‘老大哥’,国外还处在教他怎么干的阶段。”

  2005年,全球有五种传统农耕模式成为第一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其中包括中国浙江青田县的传统稻鱼共生系统。那时,中国与世界各国一样在这个领域几乎都是从零起步。没有核心,没有领袖,没有组织,没有团队,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当年,青田县的一位副县长拜会国际代表。当他见到联合国粮农组织专家、荷兰瓦格宁根大学佛兰克博士时,问道:“国外是怎样进行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有些什么经验?”佛兰克摊开双手:“不知道,目前全世界还没有成功的经验。”

  然而,在6年的时间里,许多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规划、模式、相关办法等不断从中国产出,相关研究也在世界上独领风骚。中国也因此而成为拥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最多的国家,在16席中占有4席。

  2006年6月10日,为推动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及研究,中科院地理资源所还特别成立了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李文华院士担任主任。

  李文华说,中国传统农业中保留下来的历史经验都是巧夺天工的,目前也大多是濒危的。我们所进行的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是保护整个的农耕系统。农耕系统保住了,与之相伴的农业文化、生物多样性及可持续发展等就全都保住了。如果一个农耕系统丢失了,那就会丢失一大片。一个系统的丢失比一个生物物种的丢失更可怕。“当然,我们也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保护农耕系统中的合理内核,因为它能存在几千年,就一定有它存在的合理性。”

  李文华强调,越是中国的就越是世界的。在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上,中国做得越好,越会成为世界的经验。外国人学中国的经验,不是要某一项农业技术,而是一种理念,一种模式。这就要求我们对系统和模式的研究应更深入一步。“我们总说中国要走向世界,其实走向世界就是要在每个研究领域把工作做得最好。”(本报北京6月11日电)

     [科技日报]

 

 

 

相关报道

伊朗拟将“坎儿井”申遗 菲律宾将稻作梯田申遗成功

中国还有多少农业文化遗产亟待认识

报记者 李大庆

6月11日,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举办陶瓷系列文化活动迎文化遗产日。图为古陶瓷鉴定家耿宝昌准备点燃窑火。新华社记者 章武摄

6月11日,海口市举行“第六个文化遗产日海口市系列宣传活动”。图为海南公仔戏传承人冯海在表演公仔戏。新华社记者 郭程摄

  6月11日是中国文化遗产日。上午,北京。贵州省从江县县长张文渊十分激动。他从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指导委员会主席李文华院士和项目协调人Parviz Koohafkan手中接过了授牌。自此,从江的“侗乡稻鱼鸭系统”成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

  在中国,能够享受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农耕系统只有四家。除了贵州从江外,还有浙江青田县的“稻鱼共生系统”、云南红河州的“哈尼稻作梯田系统”和江西万年县的“稻作文化系统”。

  对许多中国人来说,自然遗产、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早已耳熟能详,而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则有些陌生。就在这个陌生的领域里,中国科学家正以锲而不舍的努力让世人、也让自己更多地知晓中国的农业文化遗产。

  传统农业中还有许多我们没有认识到的精华

  “坎儿井”拟被伊朗申报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菲律宾稻作梯田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每每想起这些,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闵庆文研究员的心里就不是滋味。“我一直在想,这些我们在中小学就知道的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为什么能够成为别国的农业文化遗产?”

  虽说我国是农业大国,但多数人对我国农业传统的精华仅知皮毛。“农业文化遗产就是让我们发掘各地农耕系统中蕴藏着的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的综合农业系统,包括农业技术、物种、景观、民俗等多种农业文化形式。”闵庆文说。

  2005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将浙江青田县的传统稻鱼共生系统列为首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青田县方山乡的龙现村村民有稻田养鱼的习俗,并且已延续了1200年。在这个偏僻的小山村,采用稻田养鱼使农户既能获得维持生命的碳水化合物,又能获得一定的蛋白质营养。在田里,水稻为鱼类提供遮阴和有机物质,而鱼类又可以吞食害虫,有益于养分循环。

  今天刚被授牌的贵州省从江县的稻鱼鸭系统也很有特色。记者在从江县的侗族村寨采访时曾看到,清晨,侗家人挑着担子去田间劳作。担子的一头是饭、饮水及生产工具,另一头则是几只小鸭子。到了田间,农民就将鸭子放到水田里。

  从江县农业和扶贫开发局副局长谌洪光告诉记者,在从江当地,什么时候在哪块田中放养多大的鸭子,都有一定的讲究。主要是根据田中鱼的大小和田水的深浅而定,以鸭子的大小和放养数量不构成对鱼的生存威胁为原则。放养的鸭子可吃掉秧苗上部的虫子和一些较大的田间杂草。“稻鱼鸭共生构成了一个效益极高的资源循环利用、自成体系的生态经济系统。稻田为鱼类的生长提供了可持续的生态环境和有机食物,而鱼、鸭类则为稻子清除虫害和杂草,促进其良性生长。”

  而华南农业大学章家恩教授等人的研究也证明,相对于水稻单作系统,鸭稻共作系统对稻田土壤微生物群落数量、代谢活性和功能多样性的提高均有积极作用,稻鱼鸭共作系统总体抑制杂草效果显著优于其他稻作方式,它“降低了原来优势杂草的发生,是一种较好的可达到抑制杂草效果的稻作方式”。

  许多农业文化遗产正在向我们告别

  传统耕作方式中有许多我们还未能全面深入了解的秘密。但现在这些秘密面临着永远失传的危险。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以及现代农业技术的大规模推广,传统农业技术的使用正在萎缩。

  以江西万年县的稻作文化系统为例。经中外考古学家发掘和采样研究,证明了万年境内的仙人洞和吊桶环遗址是当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栽培稻遗址之一,稻作起源于1.2万年之前。而曾向皇家进贡的万年贡米则是一种原始的栽培稻,是迄今为止人类保留下来最早的栽培稻之一。“万年贡米原产地位于万年县裴梅镇荷桥村的李树源、百丈岭、尚家源三个村民小组的山垅田及周边山地。”万年县农业局局长陈章鑫告诉记者,荷桥村每天的日照比周边地区少3—4小时,气温、水温、土壤的温度也要低3—5℃,稻子的生长时间比外边要长一个月时间,因而这种米的口感极好。“但由于条件的恶劣,它的亩产也就300—500斤,老百姓不爱种。种稻远不如出外打工合算。”

  经过上万个春秋才在一代又一代的选择中培育出来的优质贡米品种,如今面临着失传的危险。不仅如此,中国古代先民创造的间作套种、稻田养鱼、桑基鱼塘、梯田耕作、旱地农业、农林复合、砂石田、坎儿井、游牧、庭院经济等很多传统生态农业模式也都面临着生存危机。

  与农业传统耕作一起面临消失威胁的还有农业文化。

  云南省红河州哈尼梯田管理局副局长张洪康描述起哈尼人的节庆习俗眉飞色舞:哈尼人的节日都与梯田劳作有关。像昂玛突节,就是每年播种前的一个祭祀节日;矻扎扎节是每年谷子扬花时过的节,新米节则是在谷子成熟即将收割时过的节。“现在如果农民都不种田了,这种节日还能保留住多少?只要农民留在梯田里,梯田文化就能保住。”

  同样,在浙江青田,如果稻田里再也没有鱼儿游动了,谁还能理解传统鱼灯舞的真正内涵呢?

  当然,用科学家的话说,现代农业的“全面”发展还使我们的生物多样性受到破坏。高产的杂交稻“断”了其他稻种的后路,使不同地域的稻种抗自然灾害的能力锐减。张洪康告诉记者一个可怕的数字:哈尼梯田现在实际能找到的种子有48种,而在红河州的元阳县,在杂交水稻进入该县之前,当地就有100多个水稻品种。在几千年的文明中适应生存条件的优良品种现在永远地告别了人类。而最不幸的是,这种“告别”还在发生之中。

  抢救性“保护”

  与一般意义上的自然遗产、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相比,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则有更难的一面:我们必须保住某一种传统的耕作方式才能保护住在它基础上产生的优良品种、可持续的生态农业以及各种文化习俗。但你有什么理由要求当地的农民舍弃经济价值高的生产活动而拘泥于传统耕作之中呢?这正是农业文化遗产项目的工作难处。

  作为中科院地理资源所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副主任和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国项目办公室主任的闵庆文,有一个基本观点,就是在需要保护的农业遗产地,划出保护区,将传统农业作为一种景观农业、观光农业提高它的附加值。“虽然稻田养鱼不如单一种稻的,也不如单一养鱼的收入高,但稻田养鱼已成一个文化品牌、农业旅游胜地。客人们会到这里来参观,到这里吃特有的田鱼,‘堤内损失堤外补’。总体算来农民还是赚钱的。”已走过6年保护之旅的青田稻田养鱼的保护模式已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我不知道还有多少传统农业生产的秘密我们已经找到,肯定还有大部分没有找到,就因为还有许多秘密,所以我们要抢救性的先保护起来再说。如果等它消失了,还谈什么保护?”闵庆文说。

  当然,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还有很多的难处。华南农业大学原校长骆世明教授告诉记者,这几年,中科院地理资源所在扩大农业文化遗产的影响、推动该项工作的进展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它毕竟是一个研究机构,让它去做一项本该由政府去做的工作,勉为其难了。好在不少地方政府因为要申报农业文化遗产,还比较重视这项工作。

  一位参与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人说,从事这项工作有个最大的桎梏:部分领导认为,现在是大力提倡推广现代农业的时候,你们怎么天天讲保护农业传统?这东西出产值吗?

  看来,中国的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本报北京6月11日电)

    [科技日报]

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报告 全球气候变化将严重影响农业用水

  本报纽约6月9日电 (记者卞晨光)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今天发布的题为《气候变化、水和粮食安全》的报告指出,全球气候变化将在未来几十年间对农业用水造成严重影响,无论是农村人口的生产和生活还是城市人口的粮食安全都将受到威胁,而处于弱势的农村贫困人口受到的影响将更为明显。报告呼吁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应加强对水资源的有效管理。

  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报告说,气候变化将会降低地中海和美洲半干旱地区、澳大利亚和南部非洲的河川径流量和蓄水层补给。在亚洲,大面积依赖积雪融化和冰川融水来灌溉土地的地区也将受到影响,而人口稠密的河流三角洲地区将面临水流量减少、盐分增加和海平面上升等问题。报告指出,气候变化还将使世界水文循环速度增快,热带和高纬度地区降雨增加,而半干旱地区和内陆地区的降雨减少。洪灾和旱灾的频率将会更加频繁,更多旱灾的出现会迫使人们进一步开发地下水资源。

  报告认为,在世界大部分地区,气温升高会缩短农作物生长周期,再加上植物蒸腾作用的加剧,进而会导致农作物产量减少,水分的生产力下降,危及世界粮食安全。

  联合国粮农组织呼吁各国应实行有效的水资源核算制度,包括提高对水资源供应、运输和交易的监控管理能力,以确保在多变的情况下更好地管理和使用水资源。由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在水资源管理方面做得十分不足,水资源分配程序基本不存在或不是很健全,粮农组织认为应帮助发展中国家建立良好的水资源核算制度,当务之急是发展有效而灵活的分配系统。

    [科技日报]

 

 

 

   

 

 

 

诚信为本

经商做人

 

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anbaoelee@sina.com

 


 

电催化裂解快速污水处理

快速污水处理系统,可以有效地氧化分解污水中生物菌群难以氧化的含苯类有机物、氰化物、氨氮化合物等各种严禁直排江河的具有高度污染性的物质。适宜于处理化肥、农药、制药、印染、制革、化学合成、电镀、石化、焦化、微电子等各个行业排放的各种污水。

Tel:010-62063238

anbaoelee@sina.com

 


 

消毒氧化设备

自来水、循环水消毒系统改造,通过安装次氯酸钠发生器设备可以取消不安全的液氯消毒方式,更能保障饮用水有利人体健康。

Tel:010-62063238

anbaoelee@sina.com

 


 

 

 


公司简介 | 公司服务 | 公司诚聘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sciencehuman.com,All rights reserved.

科学人网站工作部暨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联合主办
电话:010-62063238  E-mail:welcome@sciencehuman.com

  http://www.sciencehuman.com  京ICP备05003557   科学人  网 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