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11-07-11
新华网南宁7月11日电(记者 何丰伦 张蕴)中国方言权威研究机构的语言学专家10日表示,即使在全球化时代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冲击下,中国130种各民族语言仍然得以在13亿人口中传承和发展。
记者从中国社科院方言研究所、全国汉语方言学会与广西文科中心在桂林联合举行的全国汉语方言学骨干高级研修班上获悉,2011年末,揭示最近20多年来中国语言发展状况和趋势的《中国语言地图集》将出版问世。
根据全球语言学家的调查统计,全世界有6000多种语言,其中濒危语言有2500多种,而中国包括汉语在内有130种语言,这130种语言被中国的13亿人口使用。按照国际公认的语言影响力6项综合排名来评价,汉语在全球的影响力排名第六。
中国社科院语言所研究员、全国汉语方言学会会长熊正辉告诉记者,这130种语言在中国使用的特点是“使用以汉语为主的人群居多,其他129种民族语言使用人口较少”。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程加快,人口流动性不断增大,以普通话为主的语言使用人群也呈现出日益庞大的趋势。目前,中国13亿人口中有12.6亿人使用汉语,只有5835万人使用余下的129种语言。
语言专家同时指出,使用人群的多少并不能概括中国语言传承和发展的特性,不同的少数民族能够使用多种语言:藏族使用15种语言,高山族使用15种语言,瑶族使用8种语言,景颇族使用5种语言,怒族使用4种语言,蒙古族、壮族、彝族、珞巴族分别使用3种语言,阿昌族、门巴族、哈尼族、拉祜族、傣族、布依族、毛南族、仡佬族、仫佬族、苗族、土族、裕固族等民族各使用两种语言。
《中国语言地图集》的统计表明:中国95%的人口使用汉语。汉语方言中最重要的官话方言,分布在长江以北和西南各省区的广大地区,从南京到乌鲁木齐,从昆明到哈尔滨,相距几千公里,官话方言的一致性很高,通话没有困难。官话区人口6.6亿人,占说汉语人口的67%,占全国人口64%。
不过,语言学家指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流动程度加快,中国城市化、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少数民族兼说汉语的人口在不断增加。包括满语、仡佬语、佤语等一些少数民族语言已经处于濒危状态。
目前,中国各级地方政府正在采取积极措施,通过各种手段对少数民族语言进行抢救,确保130种各民族语言都得以传承和发展。
语言博物馆和方言基层调查收集,是实现语言传承的主要方式。目前,中国的民政部门和民族宗教事务部门,正在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对全国范围的民族语言进行更加广泛的调查、收集、研究。通过录音、录像、梳理归档、编撰专门的民族语言理论书籍和读物,对语言进行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的整理。
中国社科院语言所研究员、方言室主任周磊说:“《现代汉语词典》等语言类词典中,方括号里标注〈方〉的,就是指这样的字和发音在方言中广泛运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这类标注的字不少于数千个。这表明方言的规范化、理论化、科学化、系统化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
培养各民族语言的使用者和传承者,这是对民族语言保护的必不可少的手段。位于广西武鸣县的壮文学校,是中国最早推行壮汉语双语教学的学校之一。1957年壮文诞生以来,这里为广西培养了数以十万计的壮文教育人才,为壮语的推广和社会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
张振兴说:“中国作为全球语言最多样化的国家,保护语言就是在保护文化传统,语言消亡就意味着文化传承甚至民族的消亡。”
[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