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公正平台   创造宽容环境

WELCOME TO 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树育健康心态   共谋高尚事业

科学热点
科学新论
专家论坛
科学观察
科学讨论
科学杂谈
科学轶趣
科学成果
科学论文

 

用好科技投入 给力自主创新


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11-08-27

 

用好科技投入 给力自主创新——访科技部科研条件与财务司司长张晓原

  本报记者 杨靖 贾婧

  国家“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解读

  优化配置、科技金融、科研条件、监管服务……科技投入的得与失,关系到国家科技创新、经济转型、民生改善和国家安全等战略性全局问题。

  “十二五”是我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攻坚时期,全面落实《“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各项任务,需要统筹配置科技投入资源,创新科技投入方式,充分发挥科技投入的保障和支撑作用。

  在《规划纲要》颁布之际,科技部科研条件与财务司司长张晓原接受了科技日报记者专访,解读“十二五”期间科技工作面临的新挑战和新任务,讲述“十二五”科技投入的新思路和新举措。

  优化科技经费配置结构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科技日报:针对《规划纲要》各项任务,“十二五”科技投入将做出怎样安排?

  张晓原:现在,全社会关心和支持科技创新的氛围日益浓厚,在科技投入总量持续快速增长的前提下,科技资源的配置和利用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十二五”科技发展成效和质量的关键因素。

  “十二五”期间,为推动科技投入优化配置与高效利用,我们将聚焦科技投入、科技金融结合、科研条件建设三条主线,加强宏观配置和统筹协调,为“十二五”规划实施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将在继续大幅度增加财政科技投入的基础上,加强资源统筹,优化资源配置结构,创新财政投入方式,加强监管、提高绩效;强化科技与金融的结合,发挥财政引导性资金投入对科技金融的带动作用,充分调动金融资金、企业资金和社会资金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加强科研条件资源建设和开放共享,加大科研条件自主创新能力。

  科技日报:那么,“十二五”科技投入会聚焦哪些重点方面?

  张晓原:科技投入配置必须紧紧围绕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加快突破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国家安全、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经济结构调整升级和改善民生提供科技支撑和储备。

  《规划纲要》已经确定了未来一段时期的科技发展总体目标、重点领域及优先主题。科技投入配置要紧密围绕《规划纲要》的部署和“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任务进行安排,切实保障各项任务的完成。

  在“十一五”基础上,我们将继续优化科技经费配置结构,重点是扶弱壮强,弥补投入短板。

  一是重点加大对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环节的投入力度,尽快形成支持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投入机制,为我国科技创新的全过程合理配置科技资源。二是重点加大对科研机构基本运行、重点科技创新基地以及科研条件资源建设和平台开放运行等的稳定支持力度。三是加大科技人才投入,重点是加快创新人才推进计划的实施,培育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在科技计划经费中加大对科研人员智力投入的支持力度。四是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培育的支持力度,引领经济增长。五是加大对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支持力度,着力推进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实施。

  创新科技投入方式 优化科技创新环境

  科技日报:与“十一五”相比,“十二五”科技投入方式会有何创新?  

  张晓原:总结“十一五”的经验和不足,分析新时期的形势和任务,“十二五”期间首先将继续完善无偿资助方式。在前资助方式的基础上,实施后补助、风险补偿、以奖代补等方式,形成无偿性资助体系。其次是完善包括投资引导基金等在内的权益性资助体系,引导金融资本等社会资源投入科技创新;第三是完善包括税收加计扣除、快速折旧、高企优惠等在内的政策性优惠体系。

  科技日报:“十二五”规划将科技和金融结合作为优化创新环境、支撑和保障规划实施重要措施之一,要如何落实?

  张晓原:“十二五”期间,我们要通过发挥科技资源对金融资源、地方政府资源和民间资金的引导和带动作用,探索科技资源与金融资源对接的新机制,促进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相融合。

  首先是要健全合作机制,深入开展科技金融结合试点工作。通过深化试点示范,鼓励体制机制创新,切实发挥试点地区对全国科技金融工作的引领和示范效应。二是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在国家高新区内建立一批主要面向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特色专营机构等。三是加快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积极推进非上市股份公司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扩大试点工作,支持更多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改制上市进入中小板和创业板融资等。四是深化科技保险和科技担保等金融中介服务。五是继续深入推动具有中国特色创业投资事业的发展,促进科技成果与创业投资的对接。

  加大科研条件投入 推进资源共建共享

  科技日报:科技条件是科技创新的先导,“十二五”开发和利用科研条件资源将分几步走?

  张晓原:科研条件资源的水平往往决定着自主创新的质量和水平。当前,国际科技竞争日趋激烈,为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发达国家都把科研条件的发展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不断加大科研条件投入,持续推进资源共建共享。

  “十二五”期间,我们在加强科研条件资源总量建设的同时,切实增强战略性科研条件的自主研发和装备自给能力,促进科研条件资源开放共享,大幅提升科研条件的保障支撑能力。

  首先,进一步优化科研条件建设布局。加强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野外实验台站、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国家实验动物种子中心、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等综合实验服务基地建设,逐步建立适应我国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科技条件体系。加强创新方法、科学仪器设备、科技文献、科学数据、科研试剂、实验动物等方面的科研基础条件资源的建设。加快科研条件资源开放共享体系建设,提高资源使用效益。加强军民科研条件的共建共享工作,推动一批军用技术向民口转移。

  第二,加强科研条件自主研发和应用也将是重点。设立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资金,以新原理、新方法为突破口,研发若干前沿重大科研仪器设备,集中力量攻克若干科学仪器设备核心技术和关键部件,研发一批重大通用科学仪器,提升科学仪器设备产业的核心竞争力。继续加强科技文献信息知识服务关键技术研发和实验动物新品种新品系的研发,提高科研条件的支撑服务能力。

  第三,大力推进科研条件资源开放共享。进一步完善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和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的布局,强化面向科学研究和区域、产业发展的创新支撑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建设。

  探索推进绩效评价 健全监管服务体系

  科技日报:在“十二五”科技投入全过程中,科技经费监管的角色和定位又是怎样的?

  张晓原:“十二五”期间,我们将着力建立健全面向结果的,职责明晰、管理科学、运行规范、监督有力的科技投入监管服务体系。

  首先是深入推进“十二五”科技经费管理改革。坚持和完善科技计划(专项)经费预算管理制度,强化课题承担单位法人责任,简化优化预算管理程序和要求,建立科研项目间接费用和绩效支出渠道,加强科技经费监管服务和绩效评价,深入推进预算信息公开公示,逐步形成适应科研活动规律和特点,符合财政预算管理要求的科技经费管理制度体系。

  同时,我们将进一步完善科技经费监管服务体系。形成由国家财政和审计部门、科技部门、社会中介机构等共同组成的多层次、全方位的科技经费监管机制,明确各方职责,形成合力。

  探索推进科技投入的绩效评价制度,建立面向结果的绩效评价机制将同步开展。我们将会积极探索科研项目的绩效评价,完善绩效评价报告制度,加强绩效评价结果在以后经费投入和资源配置方面的应用,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

    [科技日报]

 

 

 

相关报道

中国科技发展为什么要走国际化道路——访科技部国际合作司司长靳晓明

  本报记者 张梦然

  国家“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解读

  今天,世界范围内的生产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经济社会发展格局,都正在经历深刻的变革,国际合作成为每个国家愈益重视的发展途径之一。而经过“十一五”时期的发展,我国科技发展的国际化水平也得到显著提高。在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路径中,科技合作已经越来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对此,科技部国际合作司司长靳晓明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中国科技发展走国际化道路,是时代发展的趋势使然。中国必须以全球视野加强国际战略布局,坚定不移地走国际化发展道路,更加积极主动参与国际科技、经济的合作与竞争,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的历史机遇,抢占前沿技术制高点,全面融入科技全球化的进程,不断提高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科技日报: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的新趋势是什么?

  靳晓明:这个趋势首先表现在全球知识创造和技术创新速度明显加快。进入21世纪以来,发明专利授权量从上世纪90年代的年均增长率2.5%提高到4.4%。特别是近10年来,新兴经济体国家的增长率明显高于平均水平。在重大创新中起核心作用的已不再是一两门科学技术,而呈现出前沿技术领域群体突破的态势,并推动了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转基因农作物、纳米电机、火星探测器、生物芯片等重大创新成果相继涌现。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周期明显缩短。科学与技术间的传统界限日益模糊,基础研究、技术发明和产品创新之间相互促进的趋势更加明显,许多基础研究成果在中间阶段就已申请了专利,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转化为产品投入市场,产品更新速度与技术更新速度几乎同步。

  另外,前沿技术正产生群体性突破并不断交叉融合,将孕育重大科技变革和创新跃升。科学技术经过数十年的积累,已经孕育了实现群体性突破的巨大能量。信息技术加速渗透和向深度应用发展,将引发以智能、泛在、融合和普适为特征的新一轮信息产业变革,引领世界步入信息化新时代。在今后的5—20年,某些领域的重大创新突破,将有可能引发新的科技革命,并带动产业发生重大变革,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新的重大机遇。

  值得注意的是,新兴科技大国正开始重塑全球科技版图。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新兴经济体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其创新政策框架基本建立,创新环境明显改善,科技投入水平大幅增加,科技产出数量和质量也显著提高。科学技术创新的中心开始了从西方向东方转移的趋势,国际科技体系日益朝多极化发展,新兴经济体在一些研究领域都有不俗的表现。

  科技日报:当前全球的科技国际化处于怎样一种形势?

  靳晓明:目前,国际金融危机使得经济全球化、金融全球化的步伐有所放慢,但加速了科技全球化的进程。应对气候变化、能源环境、公共卫生与健康等人类共同面临的世界难题,需要全世界联合起来共同应对,这使得各国提升科技交流与合作的力度增强。国际战略成为多国科技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面对全球化日益深入的趋势,很多国家都认识到,必须顺应潮流,制定系统的科技国际化战略,以充分利用全球化带来的资源和机遇,占领未来竞争的制高点。

  例如,美国的《国际科学与工程学伙伴》明确把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国际伙伴关系作为国家R&D政策和国家外交政策的优先领域,英国的《研发国际战略》把“提高英国的国际影响力”作为四大目标之一,德国的《联邦政府关于科学与研究国际化的战略》提出进一步科研国际化。为推动国际战略实施,一些国家采取了许多有针对性的措施,如重视区域性科技合作,重视科技外交,逐渐开放国家科技计划等。

  而智力资源的国际流动,正朝向多层次、大规模的方向发展。知识社会的到来使得人才的重要性凸显,各国间人才竞争特别是围绕高层次人才的争夺愈加激烈,创新型人才成为各国竞相争夺的战略资源。为凝聚和争夺大批创新型人才,无论发达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纷纷采取政策措施,加强本国科技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在全球范围内吸引和争夺人才。

  科技日报:我国科技国际化发展的水平与程度如何?

  靳晓明:经过“十一五”期间的发展和积累,我国科技整体水平大幅度跃升,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显著增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科技国际竞争力进一步提升,与世界最先进水平的差距不断缩小。国际科技合作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国家外交工作两个大局的能力显著增强,在创新型国家中的重要地位越来越为国家和社会所认可。

  现在,深入开展国际合作已成为我国消化吸收世界科技进步成果、又好更快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广领域的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的局面已初步形成。表现在合作范围不断拓宽,我国已经与152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建立科技合作关系,参加了约350个国际科技组织,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科技合作框架;合作水平明显提升,先后参与了人类基因组计划、欧盟“伽利略”计划、国际热核实验堆计划等,并启动了我国主导的“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计划”和“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国际科技合作计划”,为我国科学家参与世界科学前沿研究,在互利互惠的平台上及时分享世界先进科研成果提供了重要条件;合作成效日益显现,“十一五”期间,我国建立了33家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和207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以及5个国际科技创新园,通过引进关键技术和人才,使我国在一些前沿技术领域与世界领先国家处于同等水平,为解决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技术瓶颈以及科技民生问题提供有效支撑。

  科技日报:在科技国际化方面,我们还有哪些不足?

  靳晓明:尽管我国国际科技合作取得较大的成就,但与经济社会建设和科技发展的迫切需求相比还需要进一步创新和突破。我国科技发展有待制定更为明确和务实的国际科技合作战略;国际科技合作的体制和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统筹协调能力有待加强;国际科技合作投入规模亟待进一步扩大,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国际科技合作需求;高校、科研机构的国际化程度较低,企业利用全球科技资源的能力还比较薄弱;吸引海外创新型人才的力度还有待强化等。

  要警醒的是,我国科技发展面临着严峻的国际挑战,对于更好地利用国际资源和市场服务于两个大局构成了主要障碍。当前国际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发达国家掌握着全世界大部分先进研究成果、前沿技术、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而印度、巴西等新兴经济体,及一些发展中国家也有自己独特的优势领域,与中国的竞争也在加剧。我国某些产业虽然在规模和成本上有一定优势,参与全球产业分工的程度不断加深,但总体上仍处于低端的、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环节。在资源方面,我国仅靠本国的储藏量远远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要突破资源能源制约瓶颈,必须从国外获取。同时,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权仍然不强,面对发达国家施加的政治压力,这个问题显得更加突出,这给我国应对发达国家的势力争夺并提升影响力构成了严重制约。

  科技日报:中国如何才能够抓住未来科技发展的重大机遇?

  靳晓明:当今世界科技发展呈现出了一些新的特点和趋势,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积蓄了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巨大力量。我国需要敏锐把握这一趋势,坚定不移地参与到这一进程中,坚持推动我国科技走国际化发展的道路。

  “十二五”期间,我国科技发展要实现从量的积累到质的提升,由跟踪模仿到自主创新的战略性跨越,迫切需要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把握好科学技术发展的新趋势,不断推动中国科技发展走国际化道路,着力提高科技国际竞争力。

  中国的和平崛起和发展需要全面的科学技术国际战略支撑。随着改革开放的向前发展,中国正在成为世界上一个崛起的大国。胡锦涛总书记在2003年12月26日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中国要坚持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的和平崛起,意味着中国要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坚定力量,和平崛起的中国是全球合作、实现共同繁荣发展链条上的重要一环。

  随着中国科技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在世界上地位的提高,在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的情况下,我国需要制定完整的科学技术的国际战略,使科技在推动中国和平崛起的总体战略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这不仅仅是着眼于下一个五年计划和实施层面,更是从战略层面开展的长远谋划和思考,从而既有利于更好地促进我国科学技术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同时也能从更高的层次、更广阔的领域为经济、社会、外交、国防等国家核心利益服务。

    [科技日报]

 

 

   

 

 

 

诚信为本

经商做人

 

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anbaoelee@sina.com

 


 

电催化裂解快速污水处理

快速污水处理系统,可以有效地氧化分解污水中生物菌群难以氧化的含苯类有机物、氰化物、氨氮化合物等各种严禁直排江河的具有高度污染性的物质。适宜于处理化肥、农药、制药、印染、制革、化学合成、电镀、石化、焦化、微电子等各个行业排放的各种污水。

Tel:010-62063238

anbaoelee@sina.com

 


 

消毒氧化设备

自来水、循环水消毒系统改造,通过安装次氯酸钠发生器设备可以取消不安全的液氯消毒方式,更能保障饮用水有利人体健康。

Tel:010-62063238

anbaoelee@sina.com

 


 

 

 


公司简介 | 公司服务 | 公司诚聘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sciencehuman.com,All rights reserved.

科学人网站工作部暨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联合主办

  http://www.sciencehuman.com  京ICP备05003557   科学人  网 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