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12-01-15
丹麦驻华大使裴德盛
作者:南方周末记者 方可成 发自北京
除北极圈国家之外,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利益相关方同样在北极地区拥有不断增长的合法利益。这些利益主要包括:对气候变化的研究,新的国际航道带来的交通运输机会,以及从北极地区的能源开发中获益的机会。
终年严寒的北极正成为一片备受追逐的热土——目前已有超过二十个国家在北极地区布局开发项目。
仅以2011年为例——俄罗斯石油公司与美国埃克森美孚公司签署协议,宣布将在俄罗斯北极地区大陆架油气田开展勘探、开采等方面合作。加拿大在北极地区开展了年度军事演习。丹麦则公布了《2011-2020年丹麦王国北极战略》。
根据现行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北极点及附近地区不属于任何国家。在北极开发中,如何实现合作共赢?如何确保环境安全?中国又能做什么?南方周末记者专访了丹麦驻华大使裴德盛(Friis Arne Petersen)。
南方周末:关于北极战略,外界一种解读是为了争夺北极地区利益,另一种解读则是应对气候变化等多重挑战。您认为哪种说法更接近实际情况?
裴德盛:我认为后一种解读正确。我们与格陵兰岛和法罗群岛(两者都是丹麦王国的自治属地)制定的北极战略中,一项重要目标是应对全球变暖造成的极冰融化。这影响了北冰洋周边地区人们的生活。我们鼓励对北冰洋开展进一步的研究和科学勘探,了解气候变化对北冰洋的影响。同时,我们也需要加深对气候变化本身的认识——它是怎么发生的?发生了什么?
南方周末:目前,已有组织和学者担心:北极开发会破坏生态环境。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有何具体措施确保生态灾难不会发生?
裴德盛:矿藏资源的开发需要严格遵循最为严格的国际标准,这些标准不仅包括安全,还包括健康、环境,以及充足的准备、及时的应急响应、高度的透明。
为了实现对北极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我们必须将开发和管理行为建立在最先进的科学知识之上。国际社会要更多地分享关于预防措施的知识和经验。北极理事会和国际海事组织(IMO)尤其应该推进预防污染方面的合作。
南方周末:北极开发是一项涉及多国政府的国际事务,如何避免国家间的摩擦和纠纷?
裴德盛:在开发北极的过程中,相关国际法和已经建立起来的国际合作机制可以为建设性的合作、纠纷的解决提供充分的保证。
具体而言,在有关北极的事务中,丹麦将特别重视推动以下领域的国际合作:关注气候变化、保护生态环境,执行严格的国际海事规则,并继续将当地土著居民的权利放到首要位置考虑。为了更好保护各方利益,丹麦还将提升与各国的双边合作和对话层次——其中既包括已有的合作伙伴,也包括新的合作伙伴,中国就在其中。
南方周末:在北极开发中,中国可以做些什么?在你们的北极战略中,有没有与中国合作的内容?
裴德盛:相对于传统意义上的北极圈国家而言,在北极的开发上有一些新的利益相关方出现,其中就包括中国。
除北极圈国家之外,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利益相关方同样在北极地区拥有不断增长的合法利益:对气候变化的研究,新的国际航道带来的交通运输机会,以及从北极地区的能源开发中获益的机会。
在这些利益相关方中,中国明显增加了北极地区科学研究方面的参与度,其中包括破冰船的建造,以及在斯瓦尔巴特群岛上建立的第一个永久性科学考察站——北极黄河站。令人鼓舞的是,中国认同北冰洋沿岸国家间形成的共识:北极地区的法律规范必须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为核心基础。丹麦支持中国以永久观察员国家的身份加入北极理事会。
我们非常期望北极理事会成员国与中国等国加强合作。海上交通是可能合作之一,如果北冰洋极冰融化,新的海上运输路线将会形成。另外,我们可能会在北冰洋发现新矿藏,新的油气资源,这方面两国也有巨大的合作潜力。
[南方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