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岁的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师昌绪院士“最担心的”一个问题,是我国真正从事基础研究的人过少。昨天,他在母校天津大学演讲时说出了自己的忧虑。
师昌绪直言,我国真正从事基础研究的人太少,从这一点来看,情况“恐怕还不如解放初期”。新中国成立之初,若问小孩将来想干什么,很多人表示想当科学家。而现在,年轻人“不是想当官就是想当企业家”。
他说,在浮躁的社会氛围中,人们急于求成,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创新。做基础研究风险很大,可能干一辈子都一事无成。可高等学府里应该有人坐冷板凳,不能都搞“热点”,否则国家不可能成为强国。要想成为强国,就得多做真正有开创精神的工作,而不是跟在外国人后面“修修改改”。
“我们现在不缺钱,缺的是激情,缺的是冒险精神和牺牲精神。”师昌绪说。
他指出,如果靠“山寨”精神,永远成不了强国。有资料显示,根据多国的调查,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排名第一,但是想象力排名倒数第一。他认为,应该鼓励人们发挥想象力。究其原因,师昌绪说:“我们不是不聪明,只是教育体系和社会风气存在问题。”
这次回母校,师昌绪事先准备了讲稿,不过他脱稿批评了社会的种种怪现象,请大家“批评指正”。
他批评眼下的社会欠缺诚信和法治理念,并认为这与素质教育开展不力有关。他还批评了现行的教师评价体系,导致目前大学教授重科研轻教学,名教授不上课,青年教师只能“现学现卖”,很难做到启发式教学。他举例说,自己当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工作时,有些著名教授长期教课,80多岁时还上讲台。
今年92岁的师昌绪仍未停止工作。他认为自己得益于一个“比较正确的人生观”。在他的人生观中,人活着就要为人类作贡献,中国人就要为中国作贡献。他告诉天津大学的学子,衡量人生有两个指标,一个是作出的贡献,另一个是活得是否快乐。在获得快乐的方式中,“吃喝玩乐”的乐趣不能持久。(记者张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