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13-02-28
科学家首次获得毫秒级核武器爆炸画面(图)
超高速相机拍摄的核爆过程图
中新网2月27日电 据中国国防科技信息网报道,核爆炸过程前几毫秒的照片异常珍贵,它们使科学家们对核炸弹如何爆炸有了一些新的发现。但如何捕捉核武器爆炸过程前几毫秒的照片呢?用几个超高速相机、一个克尔细胞和一些简单的物理学原理。
20世纪40年代末和50年代初,每一个新的测试和每一次核武器当量提升都促使科学家们更多地学习和了解原子核是如何变化的。不过,一旦科学家们发现了核武器的力学原理,他们就渴望更多细节,而在核弹爆炸的过程中,这些细节是很难得到的。
核爆冲击波研究的一个重大进展是超高速照相机的发明。它使得科学家得到核爆过程前几毫秒的照片,这向他们展示了爆炸发生的奇妙色斑和多种形态。但这是怎样做到的呢?没有相机快门可以接近毫秒,这在当时的机械学上是不可能的,于是科学家们做了一个不需要机械快门的摄像头。(核信息院 郗晓芹)
[中新网]
专家称地下核试验不会危害人体健康
本报记者 付毅飞
朝鲜第三次地下核试验已实施半个月,那朵“蘑菇云”却依旧笼罩在许多人心中:试验地点距我国边境不足百公里,到底会不会对我国环境和公众健康造成影响?
国家核事故应急协调委专家委员会主任潘自强院士25日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再次给出了一粒定心丸。“根据目前的监测结果,这次核试验没有发生冒顶,不会产生影响。”潘自强表示,“即使冒顶了,影响也不会很大,无需采取撤离边境人员等措施。”
所谓地下核试验,简言之就是把核弹头放到一定深度的地下进行核爆炸验证。潘自强介绍,该试验通常会选择在地质结构坚固的无人区进行,正常情况下不会产生影响。“这次朝鲜没有公布关于试验地点土壤、岩层组成结构的具体资料,是否会造成其地质迁移,暂时难以判断。不过结合以往国际核试验的情况看,不会危及我国。”他说。
如果地下核爆造成顶层坍塌,即通常所说的“冒顶”,则可能会导致放射性物质进入大气,对环境造成污染。不过潘自强表示,其程度也不会太严重。他说,美国及前苏联均发生过地下核试验冒顶事故,但均未产生严重后果。
“就这次朝鲜核试验而言,我估计即使冒顶,对我国产生的辐射剂量不会超过1毫西弗。”他表示。
西弗是辐射剂量单位,1毫西弗等于千分之一西弗。潘自强说,放射性物质在自然环境中原本就存在,我国平均每人每年受到辐射的剂量约为3.2毫西弗。通常情况下,辐射剂量在25毫西弗左右,才需要采取局部地区人员撤离等措施,而要对人体产生直接影响,这个数字则需达到1000以上。
在我们周围到处存在着辐射,戴夜光表、乘飞机、拍X光片等,都会受到一定的辐照。只是,生活中的辐照都是微量的,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而且它具有无色、无味、无形的特征,所以人们也感觉不到它的存在。由此看来,在允许剂量的范围内,辐射并不可怕,也并不稀奇。人类也一直受着天然电离辐射照射,包括宇宙射线、地球放射性核素产生的辐射等。人类所受到的辐射剂量主要来自天然本底辐射和放射诊断与医疗。
人们谈“核”色变,与近年来国际上发生的核事故不无关系,尤其是两年前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至今让许多人心有余悸。潘自强表示,核试验与核电站事故有很大区别,其在空气中产生的放射性物质浓度衰减很快,而这次朝鲜核试验与日本福岛核事故的影响更是无法相比。他说:“即使是福岛核事故,对公众产生的辐射剂量也不超过15毫西弗,所以公众大可不必担忧。”
据了解,由国家国防科工局(原国防科工委)牵头、24个部门组成的国家核事故应急协调委员会,多年来一直积极组织协调全国的核应急工作。目前我国已形成国家、地方、军队和营运单位联动的核应急力量。潘自强说,核应急协调委在获悉朝鲜即将进行第三次核试验的消息后,立即编制预案、部署工作,并组织相关部门启动全方位环境核辐射监测,实时公布核辐射监测结果,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其反应速度、监测精度等,较之福岛核事故时均有提高。(本报北京2月27日电)
[科技日报]